他是竹林七賢之一,卻因嵇康的一封信而被世人誤解

2020-12-11 何人知君意

在魏末晉初時期,有這麼一群人,他們超然物外,不攀附權貴,追求自由,在那個時期,猶如一朵朵出淤泥而不染的清蓮。

說到竹林七賢,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嵇康。一曲廣陵散,千古肝腸斷。嵇康確實是那個時期最閃亮的星之一,誰也無法否定。可有這麼一個人,他卻因為嵇康的一封信而遭到世人的誤解,他就是——山濤。

山濤,字巨源,時人稱之為山巨源。他是竹林七賢中最年長的一位,同為竹林七賢的王戎對他的評價是:「如璞玉渾金,人皆欽其寶,莫知名其器。」他雖然與其他六位一起喝酒,但是他不酗酒,愛酒卻有度,說明他是一個很有自控力的人。

高平陵事件後,司馬家族的崛起已經無可阻擋,這七位兄弟便縱情山水,對於竹林七賢的做法小編認為是為了一個「名」。就好似調皮的熊孩子想吸引家長的注意罷了。他們磕著「五石散」縱情高歌,飲酒賦詩。因為嗑「五石散」身體受不得摩擦,故而衣服多穿寬鬆的長袍,新衣服沒舊衣服穿著舒服,便有了捫蝨而談的風雅。

我無法想像捫蝨而談是一種怎樣的風雅,但他們的這些做法很快便被世人所知,稱他們為竹林七賢。歷史的車輪轉呀轉,很快司馬氏家族便取代了曹氏家族建立了新的國家。

山濤這時候出仕了,於是嵇康便不爽了。也不知他是不爽司馬家族不三顧茅廬來邀請他,還是嫉妒山濤,還是恨山濤背叛了他們最初的理想,抑或皆有之,他便寫了一封信《與山巨源絕交書》給山濤。嵇康在這封信中對山濤極盡諷刺挖苦,我不知道山濤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看完這封信的,也許他會很傷心吧!哥們兒發達了好心帶你混,你不識好歹也就算了,還這麼說,弄得世人皆知,是何居心?你嵇康倒是出名了,可我山濤就活該成為十惡不赦的小人?

如果說山濤對嵇康的態度像嵇康對山濤一樣,恐怕嵇康早就受不了吧!嵇康他文學上音樂上的成就很高,這是不可否認的,但是為人處事方面幼稚得像個孩子,性格偏激,不容人,也不被人所容。

終於,嵇康惹到了鍾會,鍾會可不是山濤那樣的君子。君子可以欺之以方,但小人呢?要知道鍾會可是遇見石頭都要踢三腳的狠角色呀!你落下把柄在人家手裡豈能討得了好?最終,嵇康被殺,臨死前還彈奏了一曲《廣陵散》。而可笑的是嵇康還好意思把自己的兒子嵇紹託付給山濤,要知道他之前可是與山濤絕交的啊!《與山巨源絕交書》中對山濤極盡諷刺與挖苦,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辱罵、誹謗!對山濤進行了人身攻擊,造成了很大的傷害,是犯法的!換做是我,我做不到像山濤一樣將孩子撫養長大。

世人皆愛嵇叔夜,而我獨喜山巨源。不只是他的才學,更是敬重他的為人。

如果你也喜歡這篇文章,請關注我,並分享與朋友!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竹林七賢與嵇康
    當中「竹林七賢」最著名,他們飲酒彈琴,行為放浪,而嵇康更是標誌性人物。世人所稱的「竹林七賢」為: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鹹、向秀、王戎,他們不想受世俗所拘,在生活上不拘禮法,清靜無為,聚眾在竹林喝酒,縱歌。作品揭露和諷刺司馬朝廷的虛偽,他們的思想傾向不同。
  • 廣陵散曲終人亡,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為何被處死?
    文/歷史冰河,本文為百家號「歷史冰河」創作整理,轉載請註明來源於百家號:歷史冰河廣陵散曲終人亡,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為何被處死?其中最有名的七個人,因常在山陽縣(今河南焦作市東)的山間竹林裡飲酒清談,彈琴賦詩,所以稱為「竹林七賢」,他們是:阮籍、嵇康、山濤、劉伶、向秀、阮鹹、王戎。為首的阮籍、嵇康,詩文寫得很好,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較高的地位,二人中尤以嵇康性格更為剛強,遭遇更為不幸。嵇康,字叔夜,譙郡郅(今安徽宿縣)人。
  • 竹林七賢第一人,魏晉名士嵇康
    魏晉時期有七位名士被稱為「竹林七賢」,分別是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等七人。在他們之中,嵇康的名氣最大,被稱為竹林七賢第一人。嵇康這個人耿直清正,不依附權貴,不妥協於暴政,後人對他的評價很高。東晉時期的詩人說,「龍性不能馴。」就是說,嵇康像一條龍,誰也無法馴服他。
  • 竹林七賢之一——嵇康
    他讚美古代隱者達士的事跡,嚮往出世的生活,不願做官。他才高氣傲,喜歡與隱逸山林的世外高人交往。對於高官顯宦的示好邀約感到嗤之以鼻。嵇康曾經遊於山澤採藥,得意之時,恍恍惚惚忘了回家。當時有砍柴的人遇到他,都認為是神仙。到汲郡山中見到隱士孫登,嵇康便跟他遨遊。孫登沉默自守,不說什麼話。嵇康臨離開時,孫登說:「你性情剛烈而才氣俊傑,怎麼能免除災禍啊?」
  • 竹林七賢之首嵇康
    作為竹林七賢之首,嵇康一定有著不同於尋常人的特別之處,首先她長得很好看,現在我們經常誇一個人長得帥,總會說她貌若潘安,潘安在歷史上確實很好看,但是有比他更好看的人,畢竟作為後者,我們不能直接拿著古代的人進行比較,但是從記錄他們的歷史史書上,我們可以推斷出來。
  • 嵇康被後世譽為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
    魏晉時期的嵇康,算不上叱吒風雲人物,政壇上未聞其異響,沙場上未見其壯舉,但《晉書》《三國志》中有其傳記,《隋書》《唐書》《宋史》等史籍中均有其文集,並被錄入《四庫全書》。嵇康所以聞名,在於他被後世譽為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
  • 竹林七賢之首的嵇康,他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導讀:竹林七賢之首的嵇康,他是怎樣的一個人呢?眾所周知其實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兩面,古時候的人也是如此,就拿三國時期的嵇康來說,他從少年時便身形高大、才華橫溢,在陰柔之風盛行的魏晉年代,士大夫們喜歡粉飾化妝、燻衣修面,但嵇康卻從不如此打扮,被世人當然地看成拒絕禮法的憤青代表。
  • 消極避世的竹林七賢被世人銘記,原因很簡單
    竹林七賢指的是中國魏晉時期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阮鹹七位名士,他們經常在竹林之下喝酒、唱歌、肆意酣暢,因此被稱為竹林七賢。其實他們七人行事荒誕不羈,不受禮教約束,消極避世,每日飲酒作樂,但他們有傑出的文學藝術成就,所以才被世人銘記。
  • 竹林七賢,魏晉風骨(嵇康篇)
    魯迅先生在任中山大學教授的時候做過一篇演講,叫《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他說魏晉的名士之所以與後來的不同,蓋因「嵇康阮籍的縱酒,是也能做文章的,後來到東晉,空談和飲酒的遺風還在,而萬言的大文如嵇阮之作,卻沒有了。」因此大約可以認為,魏晉名士先是「名士」,然後才是「飲酒的名士」。
  • 竹林七賢都有誰?嵇康阮籍關係如何?
    竹林七賢指的是三國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七人,先有七賢之稱。因常在當時的山陽縣(今修武一帶)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世謂七賢,後與地名竹林合稱。嵇康嵇康(223-262)三國魏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音樂家。字叔夜。
  • 嵇康賦予「竹林七賢」陽剛特質
    嵇山上曾有嵇康的居所,這畫面想必是他所常見。熱愛大自然的嵇康,素來倡導「混乎與萬物並行」,渴望與氣韻生動的大自然渾然一體。既然如此,這太行山的陽剛大氣上檔次,不可能不影響到他。  「有了嵇康,竹林七賢就有了一種陽剛氣質。」修武文化學者楊天亮說,在全國性的竹林七賢學術會議上,他只講嵇康的陽剛性格,贏得一片掌聲。  竹林七賢的身世、性格、人生選擇差異極大。
  • 「政治家蹇叔」和「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的故鄉竟然在淮北濉溪!
    大家好啊,又見面了,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是「政治家蹇叔」和「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的歷史故事,希望你們能夠喜歡。「政治家蹇叔」和「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的故鄉竟然在淮北濉溪!銍城蹇叔。位於溪縣城西南35公裡處的臨換集。春秋戰國時曾為宋地邑鹿鳴村,當時著名的政治家蹇叔的故鄉就在這裡。
  • 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淺談他的人格魅力
    嵇康是魏晉時期最具獨特風格與個性的一位名士,他儀表堂堂、曠邁不群具有外表形象美.他有感於時期的風潮又不隨波逐流,剛腸嫉惡、真率自然的個性顯示出一種獨特的人格魅力;他將老莊虛幻縹緲、不著邊際的人生理想,拉近到人的日常生活中來,成就了實實在在、超然恬淡的生活模式,達到一種「手揮五弦、目送歸鴻」超脫的人生境界。在人類文明史上,嵇康是一個充滿魅力的人物。
  • 「竹林七賢」裡嵇康和山巨源真的絕交了嗎?
    魏少帝齊王芳正始末年,阮籍、嵇康、山濤、向秀、劉伶、阮鹹、王戎祖尚老莊,相攜遊於河南山陰,喝酒、縱歌、賦詩,放浪形骸,肆意酣暢,號稱「竹林七賢」。山濤最為年長,是隊伍的組織聯絡者。阮籍和嵇康最為知名,是隊伍的精神領袖。
  • 七賢之一嵇康,給好友呂安案出庭作證,是什麼案子讓他被連坐入獄
    有一位在三國時代大名鼎鼎,卻在《三國演義》中被忽略不計的名人,他就是嵇康。這個名字不會讓人陌生,我們或許不能完整地說出「竹林七賢」的七個名字,但聽說過這四個字的,應該都知道嵇康是七賢之一。談及嵇康,很多人都會和魏晉風流、魏晉名士聯繫在一起,但魏就是魏,晉就是晉。
  • 串一串竹林七賢,這些狂人到底賢在哪裡?阮籍、嵇康、還是山濤?
    竹林七賢指的是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七人。至於竹林七賢的名號是怎麼來的,為什麼叫竹林七賢,這個問題在此不討論了,有興趣的可以搜索看一下陳寅恪先生的相關論文。在此只訴說一下我心中的這七位「賢人」。
  • 「竹林七賢」之首,讓我們穿越千年時光,共同感受嵇康的魅力
    竹林七賢因飲酒於山野竹林之中而得名。其與一般社會上的文人最大的不同便是不入仕,他們抨擊朝政,評辯時弊,將自己的見解看法一股腦地抒發出來,做精神和行動上的巨人。但在這七人之中,有一些人沒有經受住朝廷的一再邀請,最終步入了仕途,如山濤,王戎等還位至司徒。
  • 竹林七賢:阮籍、嵇康的詩歌風格及形成原因
    導語:建安時期之後,魏晉文學迎來了第二個高峰期-----正始時期,如果說建安文學的代表詩人是三曹的話,那么正始文學的代表詩人就是竹林七賢。而其中,阮籍與嵇康在文學上取得的成就是最高的。嵇康的詩歌嵇康的妻子是曹魏宗室沛穆王林的女兒,並且官位極高,正因如此,他和曹魏集團的關係十分地緊密。再加上他的性格比較剛正,所以他的詩歌風格也比較峻切激烈,並且經常談到了時政。
  • 以嵇康、阮籍為代表的「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司馬氏在與曹氏集團鬥爭中得勝,意味著被曹氏抑制的門閥士族勢力抬頭。地主階級中一些非當權派的庶族地主,對現實不滿,採取不合作態度,嵇康、阮籍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們二人是大文學家,在「竹林七賢」中最為有名;其他五人為山濤、劉伶、向秀、王戎、阮鹹。這些文人因為反對禮教、蔑視權貴,經常一起在山陽(今河南修武)竹林山水中飲酒清談,故稱「竹林七賢」。嵇康、阮籍生活在魏晉交替的政治動蕩年代。二人均崇尚老莊,不拘禮法,反對禮法名教。
  • 三國時期為「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的生平傳記
    嵇康字權夜,譙國經人。他的先祖姓吳,會稽上虞人,因躲避結怨的仇人,移居比地。經地有嵇山,他的家座落在稽山側面,因而以山命短,其兄愁喜,有用世之才,歷任太僕、宗正。福康阜年喪久,有奇才,志趣商邁,醬落不祥。身長七尺八寸,音讀比雍,氣度不凡,然而他卻把自己相貌看得像土木一樣,仔其自然,不加修築,人們認為他神採非凡,天質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