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賢第一人,魏晉名士嵇康

2020-12-05 薩培喇談藝錄

魏晉時期有七位名士被稱為「竹林七賢」,分別是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等七人。在他們之中,嵇康的名氣最大,被稱為竹林七賢第一人。嵇康這個人耿直清正,不依附權貴,不妥協於暴政,後人對他的評價很高。東晉時期的詩人說,「龍性不能馴。」就是說,嵇康像一條龍,誰也無法馴服他。這樣的人註定不會善終,但他的人品和才情一直都在世人之間傳誦。

嵇康祖籍安徽,後來搬遷到了河南。他出生於魏文帝黃初四年,他的父親是個小官。嵇康的父親早逝,他是在母親和兄長的撫養下長大。嵇康一表人才,風流倜儻,他十分重視文化修養和道德品質,青年時就成為河南一帶的名士。當時嵇康住在山陽,他家附近的太行山中有一片竹林,嵇康和朋友們經常在竹林中舉行雅集,故此有了竹林七賢的美譽。

在山陽竹林的生活是嵇康一生之中最快樂的時光,談古論今,指點江山,彈琴辯論,不亦樂乎。嵇康在23歲的時候娶了曹操的曾孫女,隨後步入仕途,前往洛陽為官。嵇康這個人嚮往自由,不願意牽扯太多的政務,所以只當了中散大夫這樣一個閒職。當時司馬氏已經開始籌劃篡權,嵇康作為曹魏的宗親,就站在了司馬氏的對立面。

嘉平年間,司馬懿與曹爽爭功,趁機殺死曹髦,改立曹奐。曹奐是曹操的孫子,也是曹魏的末代皇帝。在司馬氏奪權的過程中,嵇康作為當時的名士被推上了風口浪尖。當時鐘繇的兒子鍾會拜見嵇康,嵇康沒有給他好臉色,由此埋下了隱患。鍾會這個人很了不起,在軍事上很有才能,三國中的蜀國就是他和鄧艾一起滅掉的。鍾氏父子都屬於司馬氏派系,嵇康得罪了這樣一位大人物,他的下場可想而知了。

嵇康為了避禍在洛陽打鐵,表明他已經不再參與朝政紛爭,想要平安度過此生。當時同為竹林七賢中人的山濤給嵇康寫了一封信,舉薦他出來做官,為司馬氏服務。嵇康看到這封信之後十分氣憤,他寫了一封《與山巨源絕交書》和山濤斷絕友誼。這樣一來,他又得罪了司馬氏派系中的又一位權臣。

當時司馬氏的掌權人是司馬昭,嵇康已經上了司馬昭的黑名單。不久之後,嵇康的好朋友呂安被害入獄,呂安想找嵇康當證人助他脫罪。司馬昭看到時機成熟,順勢把嵇康打入獄中。嵇康在獄中寫了一首《幽憤詩》揭露自己遭受陷害後的痛苦,詩中充滿了對司馬氏的憤恨。

這首《幽憤詩》四處流傳,激起民憤,三千名太學生在洛陽城司馬氏的府邸前請願,要求還嵇康以清白。事情鬧得太大了,鍾會建議司馬昭先騙過太學生,然後偷偷處死嵇康。就這樣一代名士死於洛陽,臨死前嵇康要來一把古琴,彈奏一曲《廣陵散》從容赴死。嵇康死時只有40歲。

拓展閱讀

封建社會有資格繼承皇位的不僅有太子,還有皇孫,皇叔

山林逸趣,意境超遠,唐詩佳作《題破山寺後禪院》

重神似,尚韻致,南宋著名畫家梁楷

古琴無弦是謂「琴趣」,傳統文化中的高級審美

相關焦點

  • 竹林七賢,魏晉風骨(嵇康篇)
    ——《酒會詩》說起「酒」,首先令人想到魏晉,竹林七賢。在魏晉之前的秦漢,人們似乎通常還是比較樸實的,也比較遵循禮法;而在魏晉之後的人們,行為舉止偶有放縱任誕的時候,便稱自己是追溯「魏晉風骨」了。魯迅先生在任中山大學教授的時候做過一篇演講,叫《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他說魏晉的名士之所以與後來的不同,蓋因「嵇康阮籍的縱酒,是也能做文章的,後來到東晉,空談和飲酒的遺風還在,而萬言的大文如嵇阮之作,卻沒有了。」因此大約可以認為,魏晉名士先是「名士」,然後才是「飲酒的名士」。
  • 解讀魏晉名士竹林七賢,為何歷史上再無第二個嵇康?
    例如揚州八怪,建安七子,酒中八仙,竹林七賢。竹林而在歷史這麼多朝代中,魏晉最盛產風流名士,作家寧稼宇就曾出過一本書《魏晉名士風流》,從不同的方面勾勒他們的精神面貌,深入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向大眾展示他們與眾不同的價值觀。
  • 名士之巔:魏晉南北朝之竹林七賢
    魏晉南北朝,是一個急劇變革的時代,也是一個名士最多的時代,以至於後人一想起名士,就以魏晉風度稱之。其中又以竹林七賢為最。考其歷史,他們首先以七賢聞名,後因其經常在山陽縣竹林下集會飲酒,故又稱竹林七賢。一、嵇康公認的竹林七賢NO1.這個人比較牛逼,軟體硬體都很牛。
  • 名士之巔:魏晉南北朝之竹林七賢
    魏晉南北朝,是一個急劇變革的時代,也是一個名士最多的時代,以至於後人一想起名士,就以魏晉風度稱之。其中又以竹林七賢為最。考其歷史,他們首先以七賢聞名,後因其經常在山陽縣竹林下集會飲酒,故又稱竹林七賢。一、嵇康公認的竹林七賢NO1.這個人比較牛逼,軟體硬體都很牛。1、頭腦聰慧,智商據說250+,2、博覽群書,又喜歡思考,經常發表意見成為精神領袖。3、精通各種樂器,彈得一手好琴。
  • 任性灑脫、不拘一格的風流名士,誰敢與竹林七賢爭鋒——嵇康篇
    何謂竹林七賢,按照百度百科的說法,指的是三國魏正始年間(240年—249年),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七人,先有七賢之稱。因常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輝縣一帶)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世謂七賢,後與地名竹林合稱。
  • 魏晉時期風流名士竹林七賢,在團體中分別都是什麼擔當?
    魏晉時期戰亂紛紛,玄學盛行。魏晉時期的名士不同於流俗,他們談論的主要內容從表面上看是本與末、名教與自然等抽象的哲理問題,實際上與政治的聯繫非常緊密,大家經常把魏晉時期那一股特殊的文化氛圍稱為魏晉風流。這一時期有七位超凡脫俗的名士,常常在山陽縣竹林之下或酣醉,或撫琴,飄飄欲仙,放浪形骸,被稱為「竹林七賢」。竹林七賢,指的分別是: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鹹、向秀、王戎。阮籍—表情擔當。阮籍有著超強的綜藝感,愛哭和愛翻白眼是他的代名詞,這兩點都給他帶來無數流量。
  • 古代讀書人的怪癖:魏晉名士之竹林七賢,酷愛裸奔「吃藥」不當官
    在曹魏末年西晉初年的中原大地上有一群非常有名的讀書人,當時的百姓稱他們為竹林七賢,現代人則稱他們為魏晉名士(晉朝取代魏國)。竹林七賢分別是嵇(ji)康、阮(ruan)籍、山濤、向秀、劉伶(ling)、王戎、阮鹹七人,他們之所以被稱為竹林七賢是因為當時七人久負盛名,雖然各有愛好但在文學方面的造詣都是高於常人。
  • 盤點「竹林七賢」的小「怪癖」,是魏晉時期成為名士的一大要素
    其中魏晉時期的有七個人很是出名,這七個人因為時常在一個竹林聚會,所以人們將他們合稱為「竹林七賢」,這七個人之間雖然思想上有不同的主張,後來的在政治方面的傾向也不一樣,後來沒人的結果也都不一樣,但是在當時人們的心理還是經常把這七個人放在一起。自古以來能被稱為名士的人,除了本身的才華以外,都要有點特別的癖好,不然天下有才的人多了去了,為什麼他們就能單拿出來被稱為名士呢。
  • 竹林七賢與嵇康
    熟知三國的人,未必聽過嵇康,因為已經是後三國時代之事,紀錄片《中國通史》第32集專題探討,有興趣的網友可以找一找。於是採取一種清談,縱情山水的生活方式,尋找精神上的理想,叫做「魏晉風度」。當中「竹林七賢」最著名,他們飲酒彈琴,行為放浪,而嵇康更是標誌性人物。
  • 竹林七賢帶頭大哥嵇康的狂狷人格:越名教而任自然
    魏晉時代多狂人,多帥哥,多酒徒,多音樂家,多哲學家,但能將當時所有最牛的名士集中在一起的,就是以嵇康為首的「竹林七賢」了。「竹林七賢」是當時最狂的男子天團、最牛的名士組合,他們中有狂醉不知歸路,號稱「死便埋我」的酒鬼劉伶;有號稱是天下第一名士,喊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理想,喜歡打鐵一身腱子肉閃閃發光的嵇康;有最為蔑視立法離經叛道卻又深情款款謹言慎行的哲學家阮籍;有摟著豬一起狂飲大醉的,阮籍的侄子音樂大師阮鹹;有嵇康的小跟班,著名的莊子學研究大師向秀;有口談玄遠而心在魏闕官運亨通的山濤與王戎。
  • 從畫像上來感受竹林七賢的魏晉風流,帥哥嵇康畫像讓人失望
    現在生活多種壓力下的我們羨慕古人的瀟灑,羨慕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休閒時光,羨慕魏晉時期將風流演繹到整個歷史中的竹林七賢,年代久遠在風流的他們也留不下自己的照片,我們只能從畫像上來窺測一下歷史的風流名士,畫中七位人才各有自己的姿態,喝酒彈琴,縱情長嘯都是他們的日常生活。
  • 嵇康被殺,劉伶醉酒,阮籍半夢半醒,竹林七賢七種人生悲劇
    魏晉名士們看似狂放不羈,服藥煉丹飲美酒穿華服,生活十分悠哉遊哉,其實他們的內心充滿了痛苦。這種痛苦來自生命覺醒以後的無奈,人本有追求自由的本能,但在政治高壓之下卻無權追求自由。正始名士之後,魏晉名士們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竹林七賢的時代。而身在魏闕心在山林恰如其分地說明了竹林名士們的矛盾心態。他們都背著沉重的心靈十字架,痛苦之中假裝快樂地攜著酒壺,在竹林的彈琴長嘯之中尋找自己的理想國。
  • 嵇康被殺,劉伶醉酒,阮籍半夢半醒,竹林七賢七種人生悲劇
    魏晉名士們看似狂放不羈,服藥煉丹飲美酒穿華服,生活十分悠哉遊哉,其實他們的內心充滿了痛苦。這種痛苦來自生命覺醒以後的無奈,人本有追求自由的本能,但在政治高壓之下卻無權追求自由。老莊人生哲學告訴魏晉名士們,人生來就是一齣悲劇,唯有清靜無為與精神上作逍遙之遊才有解脫的可能。
  • 竹林七賢嵇康:一曲《廣陵》永流傳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上,魏晉時代的名氣很大。那個時代,政權更迭頻繁,戰火連綿。當一些人認識到生命的長度不可以增加時,他們選擇拓展生命的寬度。於是這個時代各種張揚的,個性的,怪誕的生命體誕生了。由此,也誕生了流傳千古的魏晉風度。魯迅先生不輕易讚美古人,但他卻心儀魏晉風度。
  • 竹林七賢,魏末晉初七大名士,他們是當時不同流俗的文人
    竹林七賢是指魏末晉初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鹹、向秀、王戎。,先有七賢之稱。因常在當時的山陽縣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世謂七賢,後與地名竹林合稱。嵇康與其好友山濤、阮籍以及竹林七賢中的其他四位常在其間暢飲聚會,因而時人稱之為「竹林七賢」。這種說法見於《晉書·嵇康傳》及《世說新語·任誕》竹林七賢條。但是陳寅恪認為,「竹林七賢」的活動地方實際上並沒有產「竹林」,竹林七賢是先有「七賢」而後有「竹林」,七賢出自《論語》中「作者七人」的事數,有標榜之義。
  • 嵇康與阮籍,誰是竹林七賢第一人,請你判定?
    #人生哲理#竹林七賢中的阮籍和嵇康,在七賢中又是更出類拔萃之人。阮籍的文學成就,首屈一指;並且阮籍善嘯,遠隔一二裡都能聽到他的男高音;嵇康則被稱為竹林七賢的精神佼佼者,他們二人都是時人仰慕的君子。那麼,兩個人誰是竹林七賢第一人呢?
  • 作為竹林七賢中唯一一個被處以死刑的名士,嵇康是如何被判罪的
    在山陽縣中有一片竹林,路過竹林的人時常會聽到竹林中傳出斷斷續續的歌聲,其中還夾雜著說笑的聲音。如果有有心人好奇前去查看,會看到竹林之中有七個男人席地而坐,在那裡喝酒說笑,肆意放歌。他們就是大名鼎鼎的竹林七賢,七人各有各的特色,但都是喜好玄學,崇尚清談的人,所以才會歡聚一堂,暢所欲言。
  • 嵇康與山濤:竹林七賢魏晉風度,絕交之後仍是知己
    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鹹、向秀、王戎,史稱「竹林七賢」,他們崇尚老莊,研究玄學,信奉清靜無為,追求超然於物,引領了一種特立獨行的生活方式,後世稱之為「魏晉風度」。(竹林七賢)「竹林七賢」頗喜雅集,常常聚在一起飲酒、服藥、清談、縱情歌舞、吟詩作賦,彼此志趣相投,交情頗深,其中嵇康與山濤的情誼更是被傳為千古佳話,向來為後世所津津樂道。
  • 嵇康被後世譽為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
    魏晉時期的嵇康,算不上叱吒風雲人物,政壇上未聞其異響,沙場上未見其壯舉,但《晉書》《三國志》中有其傳記,《隋書》《唐書》《宋史》等史籍中均有其文集,並被錄入《四庫全書》。嵇康所以聞名,在於他被後世譽為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
  • 秋水說歷史:魏晉風骨嵇康,放浪形骸的不羈名士
    大家好,今天的秋水說歷史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是竹林七賢之首嵇康。李白《襄陽歌》中這樣寫道:「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這兩句詩中的「玉山倒」的典故,就是今天要介紹的主人公嵇康。典故出自「竹林七賢」裡的最年長的山濤,他形容嵇康的形象:「嵇叔夜之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嵇康的形象啊,醒著的時候,像挺拔的孤松傲然獨立;酒醉的時候,就像高大的玉山快要傾倒一樣。可見嵇康就是魏晉時期赫赫有名的美男子。嵇康,字叔夜,魏晉時期著名的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