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時期有七位名士被稱為「竹林七賢」,分別是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等七人。在他們之中,嵇康的名氣最大,被稱為竹林七賢第一人。嵇康這個人耿直清正,不依附權貴,不妥協於暴政,後人對他的評價很高。東晉時期的詩人說,「龍性不能馴。」就是說,嵇康像一條龍,誰也無法馴服他。這樣的人註定不會善終,但他的人品和才情一直都在世人之間傳誦。
嵇康祖籍安徽,後來搬遷到了河南。他出生於魏文帝黃初四年,他的父親是個小官。嵇康的父親早逝,他是在母親和兄長的撫養下長大。嵇康一表人才,風流倜儻,他十分重視文化修養和道德品質,青年時就成為河南一帶的名士。當時嵇康住在山陽,他家附近的太行山中有一片竹林,嵇康和朋友們經常在竹林中舉行雅集,故此有了竹林七賢的美譽。
在山陽竹林的生活是嵇康一生之中最快樂的時光,談古論今,指點江山,彈琴辯論,不亦樂乎。嵇康在23歲的時候娶了曹操的曾孫女,隨後步入仕途,前往洛陽為官。嵇康這個人嚮往自由,不願意牽扯太多的政務,所以只當了中散大夫這樣一個閒職。當時司馬氏已經開始籌劃篡權,嵇康作為曹魏的宗親,就站在了司馬氏的對立面。
嘉平年間,司馬懿與曹爽爭功,趁機殺死曹髦,改立曹奐。曹奐是曹操的孫子,也是曹魏的末代皇帝。在司馬氏奪權的過程中,嵇康作為當時的名士被推上了風口浪尖。當時鐘繇的兒子鍾會拜見嵇康,嵇康沒有給他好臉色,由此埋下了隱患。鍾會這個人很了不起,在軍事上很有才能,三國中的蜀國就是他和鄧艾一起滅掉的。鍾氏父子都屬於司馬氏派系,嵇康得罪了這樣一位大人物,他的下場可想而知了。
嵇康為了避禍在洛陽打鐵,表明他已經不再參與朝政紛爭,想要平安度過此生。當時同為竹林七賢中人的山濤給嵇康寫了一封信,舉薦他出來做官,為司馬氏服務。嵇康看到這封信之後十分氣憤,他寫了一封《與山巨源絕交書》和山濤斷絕友誼。這樣一來,他又得罪了司馬氏派系中的又一位權臣。
當時司馬氏的掌權人是司馬昭,嵇康已經上了司馬昭的黑名單。不久之後,嵇康的好朋友呂安被害入獄,呂安想找嵇康當證人助他脫罪。司馬昭看到時機成熟,順勢把嵇康打入獄中。嵇康在獄中寫了一首《幽憤詩》揭露自己遭受陷害後的痛苦,詩中充滿了對司馬氏的憤恨。
這首《幽憤詩》四處流傳,激起民憤,三千名太學生在洛陽城司馬氏的府邸前請願,要求還嵇康以清白。事情鬧得太大了,鍾會建議司馬昭先騙過太學生,然後偷偷處死嵇康。就這樣一代名士死於洛陽,臨死前嵇康要來一把古琴,彈奏一曲《廣陵散》從容赴死。嵇康死時只有40歲。
拓展閱讀
封建社會有資格繼承皇位的不僅有太子,還有皇孫,皇叔
山林逸趣,意境超遠,唐詩佳作《題破山寺後禪院》
重神似,尚韻致,南宋著名畫家梁楷
古琴無弦是謂「琴趣」,傳統文化中的高級審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