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時期風流名士竹林七賢,在團體中分別都是什麼擔當?

2020-12-17 歷史雜貨攤

魏晉時期戰亂紛紛,玄學盛行。魏晉時期的名士不同於流俗,他們談論的主要內容從表面上看是本與末、名教與自然等抽象的哲理問題,實際上與政治的聯繫非常緊密,大家經常把魏晉時期那一股特殊的文化氛圍稱為魏晉風流。

這一時期有七位超凡脫俗的名士,常常在山陽縣竹林之下或酣醉,或撫琴,飄飄欲仙,放浪形骸,被稱為「竹林七賢」。竹林七賢,指的分別是: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鹹、向秀、王戎。

阮籍—表情擔當。阮籍有著超強的綜藝感,愛哭和愛翻白眼是他的代名詞,這兩點都給他帶來無數流量。《阮籍傳》中有載:阮籍母親去世時,嵇康的哥哥前去悼念,阮籍因不喜歡他,竟然公開「白眼」相待,等嵇康來了,就換成「青眼」。除此之外還有「三哭」。最著名的「窮途之哭」,連後世的王勃都忍不住在《滕王閣序》中寫:「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嵇康—顏值擔當。嵇康有魏晉時期「第一美男」的稱號,《世說新語·容止》說:「嵇康身長七尺八寸,風姿特秀。」一米八左右的大個子,身型挺拔,肌膚白皙富有光澤,不僅皮囊生得完美,氣度更是卓爾不群。明明可以靠顏值,卻偏偏靠才華,有絕響《廣陵散》聞名於世,唐代畫家張彥遠說他「能屬詞,善鼓琴,工書畫」,不僅十項全能,而且樣樣專精,妥妥的C位出道。

山濤—實力擔當。山濤是竹林七賢中最年長的一位。山濤是一個很有見識的人,給人一種質素深廣的印象,老成持重非常得人信賴,在七賢中走上了入仕的道路,精明能幹升官快。

劉伶—行為藝術擔當。劉伶反對司馬氏的黑暗統治和虛偽禮教,為避免政治迫害,遂嗜酒佯狂,任性放浪。客人來訪的時候竟不穿衣服,稱自己以屋室為衣物。後世以劉伶為蔑視禮法、縱酒避世的典型。

阮鹹—主唱擔當。阮鹹精通音律,善彈琵琶,時號「妙達八音」,「阮鹹」這一樂器也是因其得名。但他與阮籍一樣放達任誕,狂浪不羈,鬧出了「騎驢追婢」和「與豬同飲」的笑話。

向秀—學霸擔當。向秀精通文史和哲學,少聰穎,與嵇康知心至交。學問造詣極深,其所著《莊子隱解》,解釋玄理,影響甚大,對玄學的盛行起了推動作用。

王戎—財務擔當。王戎性格極為貪吝,據說王戎經常與夫人手執象牙籌計算財產,日夜不輟。早年在荊州刺史任上就曾私派部下修建園宅,因此被免官,後來出錢贖回。有人認為這是王戎避禍於亂世的「自晦」之舉,晉武帝也曾以「不欲為異」為王戎辯解。

看完這七個各有特色的風流名士,你最喜歡哪個呢?歡迎留言~

相關焦點

  • 看了建安時期的這四個文學團體,才知道什麼是傳說中的魏晉風流
    確實,在當時能稱得上有風流氣度的人一般都是出生士族,他們追求自由、狂放不羈,同時又才華橫溢,甚至驚才豔絕,在文學和書法上都深有造詣。這一點在建安時期的以下四個文學團體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這七人大體上代表了建安時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優秀作者,建安七子很好地發展了建安文學,和三曹雖然都是東漢末年、魏晉之初的文學團體,但他們斐然的文採灑脫的文風都為魏晉風流的形成產生了良好的影響。
  • 盤點「竹林七賢」的小「怪癖」,是魏晉時期成為名士的一大要素
    其中魏晉時期的有七個人很是出名,這七個人因為時常在一個竹林聚會,所以人們將他們合稱為「竹林七賢」,這七個人之間雖然思想上有不同的主張,後來的在政治方面的傾向也不一樣,後來沒人的結果也都不一樣,但是在當時人們的心理還是經常把這七個人放在一起。自古以來能被稱為名士的人,除了本身的才華以外,都要有點特別的癖好,不然天下有才的人多了去了,為什麼他們就能單拿出來被稱為名士呢。
  • 解讀魏晉名士竹林七賢,為何歷史上再無第二個嵇康?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這樣一群人在熠熠閃爍著,他們不需要生活儀式,每日在山間竹林彈琴賦詩,約上三五好友,舉杯暢飲,談笑風生。他們不被世俗打擾,不關心外面的動亂,甚至是誰做了皇帝都與他們無關。他們只追求內心的快樂與祥和,特點就是一個「雅」,他們被敬稱為風流名士。
  • 竹林七賢第一人,魏晉名士嵇康
    魏晉時期有七位名士被稱為「竹林七賢」,分別是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等七人。在他們之中,嵇康的名氣最大,被稱為竹林七賢第一人。嵇康這個人耿直清正,不依附權貴,不妥協於暴政,後人對他的評價很高。東晉時期的詩人說,「龍性不能馴。」就是說,嵇康像一條龍,誰也無法馴服他。
  • 竹林七賢憑什麼千古風流?魏晉「男團」究竟都做了什麼
    就是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鹹、向秀、王戎。 《世說新語》裡說:「七人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
  • 從畫像上來感受竹林七賢的魏晉風流,帥哥嵇康畫像讓人失望
    現在生活多種壓力下的我們羨慕古人的瀟灑,羨慕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休閒時光,羨慕魏晉時期將風流演繹到整個歷史中的竹林七賢,年代久遠在風流的他們也留不下自己的照片,我們只能從畫像上來窺測一下歷史的風流名士,畫中七位人才各有自己的姿態,喝酒彈琴,縱情長嘯都是他們的日常生活。
  • 任性灑脫、不拘一格的風流名士,誰敢與竹林七賢爭鋒——嵇康篇
    說起竹林七賢,眼前總會浮現出一群超凡脫俗之人:枕青石,臥松崗,或酣醉,或撫琴,飄飄欲仙。為何後世文人對竹林七賢讚賞有加,皆因其七人崇尚自然,率真風流,每一位都有所擅長、有其特質,有著不與黑暗的魏晉世俗同流合汙的不羈。竹林七賢中,最遺世獨立的,當屬嵇康。
  • 名士之巔:魏晉南北朝之竹林七賢
    魏晉南北朝,是一個急劇變革的時代,也是一個名士最多的時代,以至於後人一想起名士,就以魏晉風度稱之。其中又以竹林七賢為最。考其歷史,他們首先以七賢聞名,後因其經常在山陽縣竹林下集會飲酒,故又稱竹林七賢。一、嵇康公認的竹林七賢NO1.這個人比較牛逼,軟體硬體都很牛。
  • 名士之巔:魏晉南北朝之竹林七賢
    魏晉南北朝,是一個急劇變革的時代,也是一個名士最多的時代,以至於後人一想起名士,就以魏晉風度稱之。其中又以竹林七賢為最。考其歷史,他們首先以七賢聞名,後因其經常在山陽縣竹林下集會飲酒,故又稱竹林七賢。大家看看,天地的靈氣都集於他一身了,讓人豔羨啊。可是這人有個毛病,他不像當時的名士那樣,塗脂抹粉,峨冠博帶,他反其道而行之,不修邊幅,不注重打扮,臉和頭髮經常就半個月不洗。嵇康十分崇尚老莊之道,所以很是追求養生之道。正是在養生之道中找到了自己不修邊幅的理由:道法自然!
  • 魏晉風流付竹林
    北朝酈道元《水經注》在述及發源於南太行的長泉水時,提到了七賢祠和嵇公竹林。長泉水發源於南太行白鹿山,流向東南方十三裡處,與重泉匯流後,繼續朝東南方向流去,從七賢祠東邊流過,七賢祠所在地,就是向秀《思舊賦》中所說的嵇康山陽舊居。七賢祠左右兩邊都是茂密的竹林,四季常青。
  • 魏晉時期名士「竹林七賢」分別是哪七賢?
    三國時期曹魏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嵇康為曹魏宗室的女婿,娶曹操曾孫女長樂亭主為妻。官至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後隱居不仕,屢拒為官。因得罪鍾會,遭其構陷,而被司馬昭處死,時年四十歲阮籍,三國時期魏國詩人。字嗣宗。陳留尉氏人。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崇奉老莊之學,政治上則採取謹慎避禍的態度。
  • 「是真名士自風流」到底是什麼鬼?帶你揭秘魏晉名士傳統
    說到中國古代的名士傳統,我們大家最先想到的大概是魏晉風度吧,的確,作為名士傳統的核心部分,魏晉風度對中國古代士人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然而魏晉時期既不是名士傳統的起點,也不是名士傳統的終端。早在東漢時期,名士的稱號即已出現。
  • 竹林七賢是落魄文人的心靈放逐,魏晉風度是自我為中心的人格殘缺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有七個文人,形成了一個圈子,常集於山陽(今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竹林之中,或清談吟詠,或彈琴長嘯,以瀟灑的風貌顯示著對自由與超越的嚮往。他們特立獨行、肆意酣暢、放曠不羈,對後世產生過巨大而深刻的影響。他們的名字分別是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鹹、王戎,世稱「竹林七賢」。
  • 竹林七賢,魏晉風骨(嵇康篇)
    酒中念幽人,守故彌終始。但當體七弦,寄心在知己。——《酒會詩》說起「酒」,首先令人想到魏晉,竹林七賢。在魏晉之前的秦漢,人們似乎通常還是比較樸實的,也比較遵循禮法;而在魏晉之後的人們,行為舉止偶有放縱任誕的時候,便稱自己是追溯「魏晉風骨」了。
  • 竹林七賢對現在有什麼影響?
    「竹林七賢」是指東漢滅亡後,魏晉時期名士集團裡的七位文人,他們分別是:阮籍、嵇康、阮鹹、王戎、山濤、劉伶、向秀。他們生活的時代基本是曹魏政權開始受到司馬家族威脅並面臨改朝換代的時期。當時很多名士為避禍而不問時政,「七賢」就是在竹林中飲酒賦詩、不問朝政而自得其樂。
  • 「竹林七賢」之一的風流名士王戎
    在魏晉時期的動蕩朝廷,以及社會背景的促成下,他們在追求自己自由世界與走上官路中,造成互斥概念,以至於追求老莊之文,因此,有些人入仕途做成一番事業,求解問世之法,而有些人便追求與山水之間,不願看到黑暗的仕途。
  • 古代讀書人的怪癖:魏晉名士之竹林七賢,酷愛裸奔「吃藥」不當官
    在曹魏末年西晉初年的中原大地上有一群非常有名的讀書人,當時的百姓稱他們為竹林七賢,現代人則稱他們為魏晉名士(晉朝取代魏國)。竹林七賢分別是嵇(ji)康、阮(ruan)籍、山濤、向秀、劉伶(ling)、王戎、阮鹹七人,他們之所以被稱為竹林七賢是因為當時七人久負盛名,雖然各有愛好但在文學方面的造詣都是高於常人。
  • 魏晉風流名士,為何偏愛用「吹哨」來表現自己的儒雅?
    文/牧人說起魏晉時期,映入腦海的便是放浪形骸、不拘名節、俊逸脫俗的文人名士。正是這些風骨獨存的魏晉名士,賦予這個時代獨有的靈動與自然。而這些文人名士的高雅之舉,在當時大多數人看來怪異十足,「吹哨」便是其中的一種。那麼「吹哨」究竟是什麼呢?
  • 竹林七賢,魏末晉初七大名士,他們是當時不同流俗的文人
    竹林七賢是指魏末晉初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鹹、向秀、王戎。,先有七賢之稱。因常在當時的山陽縣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世謂七賢,後與地名竹林合稱。竹林七賢的作品基本上繼承了建安文學的精神,但由於當時的血腥統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採用比興、象徵、神話等手法,隱晦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他們一直受人們敬重。
  • 徹底讀懂魏晉風流!漫畫版《世說新語》
    就是因為,書中的這份獨一無二的魏晉風流。把《世說新語》中的魏晉名士和真情趣事都畫成了漫畫。 竹林七賢的顏值擔當——嵇康就善彈古琴,一曲《廣陵散》成為千古絕唱。所以,魏晉時期雖然動蕩、不安,但卻讓我們看到了最豐富多彩、最真性情的名士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