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著名的三國時期,除了還有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以外,也有身負才華但是卻無心朝堂,一心隱居的人物。其中魏晉時期的有七個人很是出名,這七個人因為時常在一個竹林聚會,所以人們將他們合稱為「竹林七賢」,這七個人之間雖然思想上有不同的主張,後來的在政治方面的傾向也不一樣,後來沒人的結果也都不一樣,但是在當時人們的心理還是經常把這七個人放在一起。自古以來能被稱為名士的人,除了本身的才華以外,都要有點特別的癖好,不然天下有才的人多了去了,為什麼他們就能單拿出來被稱為名士呢。
竹林七賢這幾個人也不例外,其中有最特殊的行為的一個人就是劉伶了。劉伶是很愛喝酒,行為也是自由自在、不在乎別人的看法,即使很多行為在別人看來很是奇怪,他在出門的時候總會讓人隨身帶著一把鐵鏟,被問到原因的時候他就說要是自己突然死的話,就不缺挖坑的工具了,正好用這把鏟子就挖個坑把自己埋了就行了。這等對於生死看的淡然的人真的是很少見了,雖然行為奇怪,但是這也是符合了名士的特殊之處。劉伶流傳到現在的作品不多,但是已經可以看出他對當時社會的態度,和自己對自由的嚮往。
另一位也不喜歡在家裡呆著的就是阮籍了,阮籍的性格就是和劉伶完全不一樣,他的性格比較容易傷春悲秋,據說經常走著走著想到什麼感嘆的事就會哭一場,遇到和自己毫無關係的事情也會掉眼淚,他的風流往事也是不少,和風塵女子之間也可以當真。他經常感嘆英雄沒有遇到機會。但是當時的天下最不缺就是英雄了,有能力的人很多,但是有機會的有多少呢?其實阮籍的家族還是挺有關係的,不過阮籍見多了世事無常,內心沒有安全感,所以需要發洩。
嵇康作為竹林七賢可是很特別的,他和曹操的家族,娶了曹操的一個曾孫女,本來可以藉此一路當官發財的,但是他卻選擇了隱居。嵇康最出名的就是他在音律方面的成就了吧,最出名的作曲至今還在很多影視作品中出現,但是這樣一位才子卻只活到了四十歲,因為得罪了當時的權臣而被處死。
很多人成為名士的原因莫名其妙,所以很多同樣有才華的人沒有被稱為名士就很不服氣,其中有一位溫嶠最是有趣,早期的時候就是一個無賴,但是自以為是,不過也有點小聰明,而且很會說話,後來運氣好又很會看顏色還被封為了開國公。這樣一位後來有功勞的人在當時卻只是被稱為一個二流的名士,原因可能就是因為他沒有什麼特別的癖好吧,後來還創造了一番功績。
魏晉時期的名士,只有能作詩作畫、喝酒逍遙,再有點特別的癖好就可以了,像溫嶠這種中規中矩建功立業的人就不能被稱為一等的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