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紅學中的賈寶玉形象,他與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有哪些共性?

2020-12-17 祇抵長安陌

曹雪芹先生的紅樓夢可以說是一部自己的個人寫照,而他所塑造的賈寶玉形象更是可圈可點,經我研究以及多方考證,我發現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對曹雪芹創作賈寶玉一形象印象頗深,今天我就給大家分析一番。

第一點:行為灑脫

亂世出英雄,這或許是亂世不變的定律。其實亂世也易出名士,經過小編的研究和分析,我發現竹林七賢成為魏晉這個亂世的名士代名詞,這是因為在他們身上充滿了飄逸和灑脫。如嵇康在《世說新語·容止》中表現出來的「爽朗清舉」, 「獨立孤松」都能讓我們感受到那種飄然的灑脫之氣。在他心裡,充滿了對現實世界的失望,既然抱負無法實現,不如縱情山水,歸隱山居。在山居中彈琴、長嘯或者服食丹藥,在自由的環境中隨心所欲的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在放鬆的狀態下與友人暢談,在書中,在腦海裡去舒展自己的理想和抱負。

以我自己的觀點來看,我認為賈寶玉身上有許多」顛倒「的色彩,從小就不喜歡刀劍喜歡胭脂,不愛官場、功名卻愛女色,不愛聖賢書卻愛濃詩豔詞,這一切都暗示著在他身上有一定的叛逆色彩。身處傳統封建家庭卻從小叛逆,他蔑視功名利祿,不喜《四書》、不愛《五經》,蔑視君權,朝廷不是「受命於天」,與其為不聖不仁的朝廷不如為女兒死,女奴們以及貴族少女們悲慘命運都教育他、激勵他,反對「仕途經濟」。不注重身外之物,注重自我嚮往自由。如《紅樓夢》中晴雯撕扇子這一情節可以深切的體會到賈寶玉為博晴雯消氣,讓晴雯隨便撕那些名貴的扇子,在他眼裡最重要的不是昂貴的死物扇子,而是眾多美麗善良女子的歡心,這足以說明賈寶玉對女孩子的關心和愛護。不受封建禮教束縛,放任自己內心的灑脫之氣在賈寶玉的身上彰顯的淋漓盡致,這與竹林七賢是高度默契的。

第二點:舉止放誕不羈

經過小編自己的研究,我發現竹林七賢受到世人關注經久不衰的一個鮮明特點就是其放誕不羈的飲酒姿態。在飲酒上個性表現鮮明的有阮籍、劉伶和阮鹹。其狂放不羈的個性只有在酒中毫無保留地展現出來。我認為竹林七賢放誕不羈的個性在賈寶玉的身上我們也能尋到影子。按照封建傳統道德標準,男女授受不親,但是賈寶玉並不把綱常禮教放在心上,他最看重的就是女孩子的心思,他認為女兒是水,男人是泥。這樣的言論,在那個時代是不敢想像的,特別是出自一位封建階級貴族少爺之口。不僅如此,賈寶玉任性起來簡直不顧一切,例如第一次見到林黛玉就痛摔玉,而且通過賈母的話我們可以看出賈寶玉摔玉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這種任性妄為的舉止都暗示了賈寶玉是一個放誕的少年。

綜上所述,我為大家分析的這兩點都可以看出賈寶玉這個形象確實存在了很多竹林七賢的影子,或許是因為曹雪芹與其有著相同際遇,才會出現共鳴之感吧!

相關焦點

  • 宋詞中的竹林七賢的形象有哪些,在當時有什麼影響?
    導語:宋詞中的竹林七賢的形象有哪些,在當時有什麼影響?七人經常聚於竹林下,談論老莊,醉酒酣歌,他們放誕不羈、飲酒避世的言行,給魏晉名士的曠達不羈增加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作為歷史文化名人的竹林七賢,在宋詞裡也多次被提及,多表達對七賢飲酒賞竹的高雅情懷的羨慕。在宋詞裡涉及竹林七賢的詞作有96首。嗜酒可以說是這七人的共同特徵,同樣,在這96首詞裡有44首詞和酒有關,這就涉及到中國自古以來的酒文化,或者可以說是醉酒文化。歷代文士一般對酒都情有獨鍾。醉鄉類似於陶淵明創造的世外桃源,但醉鄉中人不食五穀,無七情六慾,類似於仙人。
  • 竹林七賢與魏晉風骨中的文化故事
    如果他們年輕有才,他們就很有風度。事實上,魏晉南北朝的這些俊男才子在那個黃金時代也有引發了特殊的「潮流」。魏晉男孩的美是什麼?你可能在腦海中描繪了一群身著長袍、清涼自傲的才子「總裁」,在山林間飲酒娛樂,在亭臺樓閣裡吟詩畫畫,在月下彈琴,宛若處於仙境之中。但是,想像依然只是想像。
  • 魏晉時期風流名士竹林七賢,在團體中分別都是什麼擔當?
    魏晉時期戰亂紛紛,玄學盛行。魏晉時期的名士不同於流俗,他們談論的主要內容從表面上看是本與末、名教與自然等抽象的哲理問題,實際上與政治的聯繫非常緊密,大家經常把魏晉時期那一股特殊的文化氛圍稱為魏晉風流。這一時期有七位超凡脫俗的名士,常常在山陽縣竹林之下或酣醉,或撫琴,飄飄欲仙,放浪形骸,被稱為「竹林七賢」。竹林七賢,指的分別是: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鹹、向秀、王戎。阮籍—表情擔當。阮籍有著超強的綜藝感,愛哭和愛翻白眼是他的代名詞,這兩點都給他帶來無數流量。
  • 關於「竹林七賢」的人設形象
    想來他的氣質應當相當散漫隨意,這也是魏晉人所推崇的自然之風的外在顯露。但在阮籍著名的八十二首《詠懷》詩中,夜、不能寐、鳴琴、落葉、青雲、孤鳥、寒雁這些意象時常出現,所以我們想他不太可能目光如炬,炯炯有神,而應當是朦朧,內斂,其中有無盡追索的。
  • 品讀《資治通鑑》| 竹林七賢,魏晉時期的「奇葩」
    他與陳留人阮籍、阮籍的侄子阮鹹、河內人山濤、河南人向秀、琅邪人王戎、沛國人劉伶是至交好友,號稱竹林七賢。他們都崇尚虛無之論,輕蔑禮儀法度,每日以縱情飲酒為樂,不問世事。,是魏晉時期的「奇葩」。如果那時有網絡,現在的網紅都弱爆了。首先,從行為上看,竹林七賢放蕩不羈,絕對吸引眼球。
  • 葛軍|魏晉風度 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竹林七賢是指魏晉時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鹹、王戎的合稱。雅道的代表人物,被隱宗妙真道奉祀為大宗師。他們常集於山陽(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稱竹林七賢。七個人物,各具特點,又見共性,正是君子和而不同。每一個人都有其特點,或爽朗,或不羈,或灑脫,或大度,都基於一份自然的真性情。七件作品,各具形態,又有共同,正是同一主題下的不同個性。紫砂來自大自然的恩賜,竹林七賢具備了大自然的性情,將自然材質與自然性情結合,每一把壺都帶有各自的性格。
  • 「竹林七賢」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的生活態度,影響了一個時代
    而在春秋戰國之後不久的時期中,有一個朝代短暫卻足夠令人印象深刻,它不僅奠定了隋唐時期的繁華,也創造對於文學的承前啟後,這個朝代便是魏晉時期,在這個時期的人不僅思想開放,開創了一種新的詠詩方式,並且具有對於文學的創造性,而在這些人中最富盛名的莫過於"竹林七賢"為代表,在竹林七賢存在的時代,又被成為"竹林時期",而今天便要說的是"竹林七賢
  • 竹林七賢中的王戎都有哪些「奇葩」性格,又是怎樣形成的?
    王戎(234年-305年7月11日),魏晉時期的名士,竹林七賢之一,山東琅琊人,字濬衝。家境顯赫,憑藉著祖上餘蔭和自身實力擔任荊州刺史,在隊吳戰爭中立下功勞,後因功受賞,封為安豐縣侯。王戎天資聰穎,受到阮籍等人賞識,擅於清談。後世對其褒貶不一,下面就一起來探究一下王榮德性格特徵有哪些。一、王戎吝嗇到偏執的一面。
  • 建安年間的建安七子與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有何異同?
    我國自古文人騷客數不勝數,有李白、杜甫等大詩人,有被後人合在一起的讚頌的唐宋八大家、三蘇等,今天,我們來說一說大家不太熟悉的建安七子與竹林七賢。建安七子這7人大體上代表了建安時期的優秀墨客,所以有「七子」之說.「七子」中除孔融與曹操政見不合外,主要是孔融剛毅的性格,恃才傲物,不給曹操面子。其餘六家雖然各自經歷不同,但都親身經歷過漢末離亂之苦,後來投奔曹操,故他們的詩風與曹氏父子有許多共同之處。竹林七賢
  • 自由且癲狂,從「竹林七賢」了解魏晉時期知識分子的精神世界
    竹林七賢飲酒彈唱漢代結束,便進入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一時期的典型特點就是朝代更迭頻繁,以至於在這段時期,一個人身處兩個朝代的事情屢見不鮮說到魏晉時期的裸奔愛好者,那便是七賢之一劉憐了,並且也是七賢裡面幽默風趣的一人。劉憐的身世和外形都十分不佔優勢,而在當時,身世象徵著社會等級,外形或可決定社會地位,這也就是為什麼魏晉男風、門閥盛行的原因之一,樣貌美好的人,進入仕途的機會大很多,然而劉憐兩樣都不佔。
  • 竹林七賢,魏晉風骨(嵇康篇)
    酒中念幽人,守故彌終始。但當體七弦,寄心在知己。——《酒會詩》說起「酒」,首先令人想到魏晉,竹林七賢。在魏晉之前的秦漢,人們似乎通常還是比較樸實的,也比較遵循禮法;而在魏晉之後的人們,行為舉止偶有放縱任誕的時候,便稱自己是追溯「魏晉風骨」了。
  • 魏晉大才子阮籍六首詠懷詩,曲折隱晦,不愧竹林七賢之名士
    我國魏晉時期有「竹林七賢」,在歷代「竹林七賢」的排序中,阮籍總是名列第一。阮籍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兒子,父親也是一位牛人,兒子比肩父親。阮籍的詩多以詠懷詩為主,今天就一起來欣賞阮籍的六首非常有代表性的詩,感受他文字的魅力。
  •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竹林七賢,有關他們的故事,你知道嗎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竹林七賢,有關他們的故事,你們知道嗎魏晉南北朝時期是個大動蕩的時期。百姓流離失所,官場被世家大族掌握,政治黑暗,奢侈之風盛行。許多有識之士想要改變社會現狀,但看透了官場,所以選擇入世。他們隱居山林,每天琴瑟和鳴,與大自然為伴。
  • 魏晉時期著名的文化群體——竹林七賢謎題之一人數之謎
    說它「是」,是因為竹林七賢早已是一個約定俗成的概念,七賢是哪些人也都是有據可查,確鑿無疑。我們還是先認識一下竹林七賢是哪七個人吧!根據各人在這個群體中的重要程度,竹林七賢可以排列如下:1. 嵇康(223- -262),字 叔夜,譙國銍(今安徽濉溪,宿縣)人。2.
  • 魏晉風度——竹林七賢
    然而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皇帝走馬燈般地換來換去,受禪臺的使用率出奇地高,什麼是君君臣臣,什麼是王賊盜寇?誰抓住了兵權誰就是王侯。而魏晉的名士們抓住了莊子中的齊物而觀、畸人牟天、憤激嫉俗等特色又加以「發揚光大」,從而形成了非常獨特的魏晉風度。而竹林七賢,就是魏晉風度的傑出代表。
  • 盤點「竹林七賢」的小「怪癖」,是魏晉時期成為名士的一大要素
    其中魏晉時期的有七個人很是出名,這七個人因為時常在一個竹林聚會,所以人們將他們合稱為「竹林七賢」,這七個人之間雖然思想上有不同的主張,後來的在政治方面的傾向也不一樣,後來沒人的結果也都不一樣,但是在當時人們的心理還是經常把這七個人放在一起。自古以來能被稱為名士的人,除了本身的才華以外,都要有點特別的癖好,不然天下有才的人多了去了,為什麼他們就能單拿出來被稱為名士呢。
  • 「竹林七賢」磚畫,描繪了七賢的縱情任性,表現的是魏晉風度
    文/閔不克一、引言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出土於上世紀60年代初,當時南京第二鋼鐵廠工人在一座名為「宮山」的小山取土時,發現了一座大型南朝墓葬,考古人員發下墓室的南北牆壁上有兩幅巨型磚印壁畫。專家將兩幅磚畫拼接在一起,命名為「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拼壁畫。
  • 《竹林七賢及其現代啟示》精彩內容
    主辦單位: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主講人:劉強(人文學者、隨筆作家、同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竹林七賢是指三國魏晉之際這樣一個特殊時期,出現的一批帶有標誌性色彩的知識分子群體,也可以說是一個文人的沙龍。他們在魏晉時期,於亂世之中寫出了自己人生中非常精彩的篇章。所謂魏晉風度就是指漢末魏晉時期形成的一種時代精神和人格理想。具體說就是指受道家的學術和玄學的思潮引起的一種風氣,產生的一種追求自然——與名教相對,名教也就是禮教,追求自我——與外物相對,也就是與身外之物相對,追求自由——與束縛相對,的三字追求,以及由此在上層貴族中形成一種超越性的人生價值觀和審美性的人格氣度,這就是魏晉風度。
  • 為什麼魏晉時期會有"竹林七賢"?"七賢"又是指誰?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的一大變革時期,這一時期社會動蕩,政權更迭頻繁,但是這一時期也是文化大繁榮的一個時期。在這一時期文化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竹林七賢的作品基本上繼承了建安文學的精神在他在職期間,在選才用人方面都選賢用能。山濤是一個很有見識的人,他謹慎小心地接近權力。在曹氏與司馬氏權力爭奪的關鍵時刻,山濤看出事變在即,&34;。這之前他做的是曹爽的官,而曹爽將敗,故隱退避嫌。但當大局已定,司馬氏掌權的局面已經形成時,他便再出來。
  • 竹林七賢:魏晉知識分子的苦悶和掙扎
    說道魏晉文化,大家會想到什麼?是「清談」還是「玄學」,我想大家始終繞不開的名字就是「竹林七賢」吧,他們幾乎成為後世隱居山林的典範人物,而真實的「竹林七賢」真的沒有那麼灑脫。那是個弱肉強食的年代,這七人雖然多數生於三國時期,但政治的殘酷性還是讓他們深有感觸的。從當時的國籍來講,他們都是曹魏人,曹魏以「九品中正制」為根本建國,這讓很多出身寒門的知識分子無法實現自己的抱負,而身在政治漩渦中的人也無法擺脫政治的桎梏,他們找不到填平鴻溝的方法,又不願意繼續受到殘酷現實的壓迫,只能選擇了逃避,躲進了竹林。竹林七賢的核心嵇康、阮籍和山濤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