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賢之首的嵇康,他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2020-12-12 譁譁花花

導讀:竹林七賢之首的嵇康,他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眾所周知其實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兩面,古時候的人也是如此,就拿三國時期的嵇康來說,他從少年時便身形高大、才華橫溢,在陰柔之風盛行的魏晉年代,士大夫們喜歡粉飾化妝、燻衣修面,但嵇康卻從不如此打扮,被世人當然地看成拒絕禮法的憤青代表。而嵇康不僅不在乎這種評價,相反卻告訴他人,自己不僅不愛打扮,還能一連幾十天不洗澡不洗頭,不等到全身發癢,是不會沐浴的,就連小便如果不是憋到肚子疼也不會去。這樣的知識分子形象,出現在生活中是讓人難以接受的,偏偏山濤卻將之看成自己退隱的理想。那是因為另一面的嵇康,的確有完美至極。嵇康少年時對知識無師自通,閱讀過的經典著作沒有不透徹理解的,熱愛音樂,精通書法繪畫,堪稱全面型的天才文人。

由此,嵇康很快步入仕途,官拜中散大夫,娶了曹操的孫女長樂亭公主。但隨著司馬家族的興起,嵇康不願面對曹氏勢力逐步衰弱的現實,選擇信仰老莊學說,逃避在山陽縣,即使如此,他特立獨行的個性加上天縱英明的才華,依然不斷吸引著在經歷了三國亂世直到魏晉之交而苦悶的士大夫。被嵇康吸引的士大夫,也分別看中了他身上不同的特點。山濤是由於政治上的失意,短暫地離開儒家之道,投向老莊玄學,尋找一絲寬慰。因此,他很自然地將欣賞乃至崇拜的眼神投向嵇康,因為嵇康對老莊學說的理解,是山濤這輩子都無法達到的(當然,山濤對政治的深入了解,也是嵇康一生的致命短板)而阮籍,則是欣賞嵇康的不拘禮法,嵇康的一句「越名教而任自然」,徹底俘虜了阮籍的心。

原本想率性而活的阮籍,從嵇康這裡找到了理論根據。於是,他做出了種種即使在今天人看來也無法理解的「怪事」:聽說一個美麗的才女未能出嫁就去世了,根本沒有和女子有任何接觸的阮籍,不打招呼就衝到女子的靈堂,放聲大哭:家中嫂子要回娘家,阮籍不僅不迴避,相反還大大方方把嫂子送上車,說了不少話,讓叔嫂迴避的規矩禮節成了廢紙一張。駕駛瘦馬拉的破車,四處狂奔,跑到山崖之上,發現無路可去,於是大哭阮籍的行為,比起嵇康要更過火,更招搖。但阮籍心底的力量,永遠來自於這個在柳樹下打鐵累了就跳進池子遊泳的天才憤青。這樣,嵇康、阮籍、山濤,成了竹林七賢的主體部分,加上嵇康的另位死黨向秀、平民階層的大憤青劉伶、擅長清談的官僚王戎以及阢籍愛湊熱鬧的侄子阮鹹,竹林七賢正式組隊成功。

竹林七賢在一起的短短數年內,經常舉行的聚會無非就是歡飲達旦、清談竟日,說白了,就是喝酒聊天酒,是竹林七賢共同的愛好。竹林中的如此七賢,每個人內心都如同阮籍的破車一般,時刻籠罩著無路可走的強烈恐懼。在現在甚至在更遙遠的魏晉時代,每個人都不知道生命究竟會向何處去,更不知道這個國家將會向何處去,既然無法看不到路,那麼索性讓眼界因醉意而迷離起來。人生短短幾十年應該活在當下,開心一秒是一秒,何苦為了迷茫的未來而滿臉愁容。心態決定一切!

相關焦點

  • 竹林七賢之首嵇康
    作為竹林七賢之首,嵇康一定有著不同於尋常人的特別之處,首先她長得很好看,現在我們經常誇一個人長得帥,總會說她貌若潘安,潘安在歷史上確實很好看,但是有比他更好看的人,畢竟作為後者,我們不能直接拿著古代的人進行比較,但是從記錄他們的歷史史書上,我們可以推斷出來。
  • 竹林七賢與嵇康
    熟知三國的人,未必聽過嵇康,因為已經是後三國時代之事,紀錄片《中國通史》第32集專題探討,有興趣的網友可以找一找。當中「竹林七賢」最著名,他們飲酒彈琴,行為放浪,而嵇康更是標誌性人物。世人所稱的「竹林七賢」為: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鹹、向秀、王戎,他們不想受世俗所拘,在生活上不拘禮法,清靜無為,聚眾在竹林喝酒,縱歌。作品揭露和諷刺司馬朝廷的虛偽,他們的思想傾向不同。
  • 他是竹林七賢之一,卻因嵇康的一封信而被世人誤解
    說到竹林七賢,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嵇康。一曲廣陵散,千古肝腸斷。嵇康確實是那個時期最閃亮的星之一,誰也無法否定。可有這麼一個人,他卻因為嵇康的一封信而遭到世人的誤解,他就是——山濤。山濤,字巨源,時人稱之為山巨源。他是竹林七賢中最年長的一位,同為竹林七賢的王戎對他的評價是:「如璞玉渾金,人皆欽其寶,莫知名其器。」
  • 「竹林七賢」之首,讓我們穿越千年時光,共同感受嵇康的魅力
    ——李清照《詠史》竹林七賢可謂是久負盛名。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和阮鹹七人的名字像一顆顆耀眼的珍珠寶玉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他們以詩詞會親友,以酒樂宴賓客。縱情山水間,身心得自由。在這七人之中,為首的當屬嵇康。
  • 「竹林七賢」之嵇康:一個彈琴打鐵寫詩的美男子
    相信大家對於「竹林七賢」這個名詞應該都不會感到陌生,三國魏正史年間的這七位文人雅士在後世的知名度可是相當之高。單是這「竹林七賢」幾個字是不是就足以讓你遐想不已,竹林加上君子,夠完美。「竹林七賢」中在後世聲望最高的就要屬嵇康了。
  • 嵇康賦予「竹林七賢」陽剛特質
    嵇山上曾有嵇康的居所,這畫面想必是他所常見。熱愛大自然的嵇康,素來倡導「混乎與萬物並行」,渴望與氣韻生動的大自然渾然一體。既然如此,這太行山的陽剛大氣上檔次,不可能不影響到他。  「有了嵇康,竹林七賢就有了一種陽剛氣質。」修武文化學者楊天亮說,在全國性的竹林七賢學術會議上,他只講嵇康的陽剛性格,贏得一片掌聲。  竹林七賢的身世、性格、人生選擇差異極大。
  • 竹林七賢,魏晉風骨(嵇康篇)
    魯迅先生在任中山大學教授的時候做過一篇演講,叫《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他說魏晉的名士之所以與後來的不同,蓋因「嵇康阮籍的縱酒,是也能做文章的,後來到東晉,空談和飲酒的遺風還在,而萬言的大文如嵇阮之作,卻沒有了。」因此大約可以認為,魏晉名士先是「名士」,然後才是「飲酒的名士」。
  • 一首曲子引發的血案:「竹林七賢」之首因此殞身,音律永絕於世!
    一首曲子引發的血案:「竹林七賢」之首因此殞身,音律永絕於世!魏晉南北朝經歷長期割據混戰,社會矛盾尖銳,是中國歷史上政權更迭最頻繁的一個時期,當時政局黑暗,文人名士人人自危,即便有條件有機會步入仕途的人也都儘量遠離政治,遊走於社會邊緣,選擇隱居。所以,魏晉南北朝時期,也是中國歷史上隱士數量最龐大的一個時期。此時,出現了歷史一個風雅的文人團體——「竹林七賢」。
  • 竹林七賢:阮籍、嵇康的詩歌風格及形成原因
    導語:建安時期之後,魏晉文學迎來了第二個高峰期-----正始時期,如果說建安文學的代表詩人是三曹的話,那么正始文學的代表詩人就是竹林七賢。而其中,阮籍與嵇康在文學上取得的成就是最高的。玄學的代表人物是何晏,他還提出了名教與自然的關係。名教,便是指的以君臣之義作為教。阮籍和嵇康生活的時代,關於玄學的爭論更加地激烈。文人們對司馬氏以名教作為殺人武器的行為感到十分地憤怒,因此對於名教及名教的理論也懷有否定的態度。
  • 竹林七賢中有一個人未能免俗,你猜是誰呢?
    不過,這七人雖然看上去超然於世,但其中還是有一人未能免俗,他是誰,他俗在哪裡呢?根據《晉書·嵇康傳》記載:"(嵇康)所與神交者惟陳留阮籍、河內山濤,豫其流者河內向秀、沛國劉伶、籍兄子鹹、琅邪王戎,遂為竹林之遊,世所謂"竹林七賢"也。"這七位隱士常常聚集宴會,寄情於山水、詩文和酒。
  • 嵇康:竹林七賢之首,曹操的外孫女婿,他的死讓人意難平
    嵇康字叔夜,譙郡銍縣人,生於公元224年死於公元263年(一說生卒年為223年-262年),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喜好老莊玄學追求清淨無為,作為竹林七賢重要的精神領袖,他的一生本應風華霽月暢快逍遙,但是他的生命卻終結於四十歲,終結於一樁冤假錯案。少有奇才,龍章鳳姿傳說嵇康的祖上本來姓奚,為了躲避仇怨舉家遷徙到譙郡銍縣,家旁有嵇山因此以"嵇"為姓。
  • 竹林七賢第一人,魏晉名士嵇康
    魏晉時期有七位名士被稱為「竹林七賢」,分別是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等七人。在他們之中,嵇康的名氣最大,被稱為竹林七賢第一人。嵇康這個人耿直清正,不依附權貴,不妥協於暴政,後人對他的評價很高。東晉時期的詩人說,「龍性不能馴。」就是說,嵇康像一條龍,誰也無法馴服他。
  • 竹林七賢之一——嵇康
    《晉書》中展現嵇康的酷帥:身長八寸,美詞氣,有鳳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人以為龍章鳳姿,天質自然。讓人心服首肯的不只是他的外表,更是他的風度和人格魅力。擅長撫琴,藝術造詣極高。嵇康崇尚老莊,曾說:「老莊,吾之師也!」講求養生服食之道。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生活方式,著《養生論》來闡明自己的養生之道。
  • 嵇康被後世譽為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
    魏晉時期的嵇康,算不上叱吒風雲人物,政壇上未聞其異響,沙場上未見其壯舉,但《晉書》《三國志》中有其傳記,《隋書》《唐書》《宋史》等史籍中均有其文集,並被錄入《四庫全書》。嵇康所以聞名,在於他被後世譽為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
  • 「竹林七賢」嵇康究竟是怎樣的文人雅士?為何最後落得如此下場!
    所謂「魏晉風度」主要是指以「竹林七賢」這個人物群體為核心他們身上所表現出來的,人們所推崇的處事原則與精神狀態。那麼「竹林七賢」都是一些什麼樣的人,他們又為何能代表「魏晉風度」呢?,還不僅僅是因為他寫了一篇《酒德頌》,而是因為他融入了一個群體,融入了哪個群體呢?
  • 以嵇康、阮籍為代表的「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司馬氏在與曹氏集團鬥爭中得勝,意味著被曹氏抑制的門閥士族勢力抬頭。地主階級中一些非當權派的庶族地主,對現實不滿,採取不合作態度,嵇康、阮籍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們二人是大文學家,在「竹林七賢」中最為有名;其他五人為山濤、劉伶、向秀、王戎、阮鹹。這些文人因為反對禮教、蔑視權貴,經常一起在山陽(今河南修武)竹林山水中飲酒清談,故稱「竹林七賢」。嵇康、阮籍生活在魏晉交替的政治動蕩年代。二人均崇尚老莊,不拘禮法,反對禮法名教。
  • 竹林七賢之山濤:位列三公卻飽受爭議,嵇康與他絕交
    論及魏晉名士,我們腦海第一時間就想到竹林七賢,說到竹林七賢,腦海便浮現一群寬袖長袍的長鬚男子,他們瀟灑的在竹林聚會,或是飲酒作詩,或是臨風撫琴,或是揮塵談玄。山濤見狀,獨自離去,隱居不理世務,在此期間,山濤結交了兩個好朋友,嵇康與阮籍,這三位,便是之後竹林七賢的核心人物。阮籍比山濤小五歲,是魏晉時期著名的音樂家,他性格古怪,為人狂傲。
  • 竹林七賢之山濤:位列三公卻飽受爭議,嵇康與他絕交
    論及魏晉名士,我們腦海第一時間就想到竹林七賢,說到竹林七賢,腦海便浮現一群寬袖長袍的長鬚男子,他們瀟灑的在竹林聚會,或是飲酒作詩,或是臨風撫琴,或是揮塵談玄。他們蔑視權貴、超然物外,舉手投足之間,盡顯名士風度。
  • 竹林七賢都有誰?嵇康阮籍關係如何?
    竹林七賢指的是三國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七人,先有七賢之稱。因常在當時的山陽縣(今修武一帶)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世謂七賢,後與地名竹林合稱。嵇康嵇康(223-262)三國魏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音樂家。字叔夜。
  • 竹林七賢都有哪幾位?他們有著怎樣的故事?
    歷史上有很多非常有名的文人集團,比如說「建安七子」、「初唐四傑」、「吳中四士」等等,但是這些集團裡的人大多沒有朋友之間的隨意瀟灑,反而是有一些朝堂上的功利,而真正讓人覺得瀟灑的文人集團不是沒有,「竹林七賢」就是這樣的類型。他們不問朝政,只是在山野吟詩作賦,尋求心中的淨土。竹林七賢都有哪幾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