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竹林七賢之首的嵇康,他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眾所周知其實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兩面,古時候的人也是如此,就拿三國時期的嵇康來說,他從少年時便身形高大、才華橫溢,在陰柔之風盛行的魏晉年代,士大夫們喜歡粉飾化妝、燻衣修面,但嵇康卻從不如此打扮,被世人當然地看成拒絕禮法的憤青代表。而嵇康不僅不在乎這種評價,相反卻告訴他人,自己不僅不愛打扮,還能一連幾十天不洗澡不洗頭,不等到全身發癢,是不會沐浴的,就連小便如果不是憋到肚子疼也不會去。這樣的知識分子形象,出現在生活中是讓人難以接受的,偏偏山濤卻將之看成自己退隱的理想。那是因為另一面的嵇康,的確有完美至極。嵇康少年時對知識無師自通,閱讀過的經典著作沒有不透徹理解的,熱愛音樂,精通書法繪畫,堪稱全面型的天才文人。
由此,嵇康很快步入仕途,官拜中散大夫,娶了曹操的孫女長樂亭公主。但隨著司馬家族的興起,嵇康不願面對曹氏勢力逐步衰弱的現實,選擇信仰老莊學說,逃避在山陽縣,即使如此,他特立獨行的個性加上天縱英明的才華,依然不斷吸引著在經歷了三國亂世直到魏晉之交而苦悶的士大夫。被嵇康吸引的士大夫,也分別看中了他身上不同的特點。山濤是由於政治上的失意,短暫地離開儒家之道,投向老莊玄學,尋找一絲寬慰。因此,他很自然地將欣賞乃至崇拜的眼神投向嵇康,因為嵇康對老莊學說的理解,是山濤這輩子都無法達到的(當然,山濤對政治的深入了解,也是嵇康一生的致命短板)而阮籍,則是欣賞嵇康的不拘禮法,嵇康的一句「越名教而任自然」,徹底俘虜了阮籍的心。
原本想率性而活的阮籍,從嵇康這裡找到了理論根據。於是,他做出了種種即使在今天人看來也無法理解的「怪事」:聽說一個美麗的才女未能出嫁就去世了,根本沒有和女子有任何接觸的阮籍,不打招呼就衝到女子的靈堂,放聲大哭:家中嫂子要回娘家,阮籍不僅不迴避,相反還大大方方把嫂子送上車,說了不少話,讓叔嫂迴避的規矩禮節成了廢紙一張。駕駛瘦馬拉的破車,四處狂奔,跑到山崖之上,發現無路可去,於是大哭阮籍的行為,比起嵇康要更過火,更招搖。但阮籍心底的力量,永遠來自於這個在柳樹下打鐵累了就跳進池子遊泳的天才憤青。這樣,嵇康、阮籍、山濤,成了竹林七賢的主體部分,加上嵇康的另位死黨向秀、平民階層的大憤青劉伶、擅長清談的官僚王戎以及阢籍愛湊熱鬧的侄子阮鹹,竹林七賢正式組隊成功。
竹林七賢在一起的短短數年內,經常舉行的聚會無非就是歡飲達旦、清談竟日,說白了,就是喝酒聊天酒,是竹林七賢共同的愛好。竹林中的如此七賢,每個人內心都如同阮籍的破車一般,時刻籠罩著無路可走的強烈恐懼。在現在甚至在更遙遠的魏晉時代,每個人都不知道生命究竟會向何處去,更不知道這個國家將會向何處去,既然無法看不到路,那麼索性讓眼界因醉意而迷離起來。人生短短幾十年應該活在當下,開心一秒是一秒,何苦為了迷茫的未來而滿臉愁容。心態決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