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潤華:構建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的話語體系的幾個問題

2020-12-16 搜狐網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學院章曉英 

  章曉英:今天我們要討論的話題是在新媒體的環境下我們如何傳播好國家的形象,這是一個非常宏觀的問題,非常大的問題,每個人都可以思考,那我想我們這組的討論的形式就是想從唐老師開始,我們逐一的發言,中間我就不打斷了,因為我想我們小組的發言者之間有一個互動,每位發言者會講他們自己的發言題目,所以我也會作為一個聽眾坐在這,好,謝謝大家,我們再次給我們的嘉賓掌聲鼓勵,謝謝大家。

  唐潤華:構建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的話語體系的幾個問題

 唐潤華

    新華社新聞研究所研究員、中外媒體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唐潤華

  唐潤華:各位下午好,剛才上面第一節的議題是講跨文化語境下的中華文化傳播,我們這節所講國家形象和國際傳播能力,這兩個我覺得其實是有傳承關係,或者說互相聯繫的。我們講到國家形象的時候,可能離不開中華文化,因為我覺得中華文化是國家形象的重要的載體。大家都知道,中華文化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但是國家形象的重要載體,也是中華文明、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重要載體,所以向海外傳播好中華文化,是我們提升國家形象提升國家軟實力,推進我們國家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進程的重要步驟,或者是必須的。但是在當前的這種社會發展和傳媒業態的巨大變革大環境下,我們中華文化的對外傳播的狀況並不盡如人意,效果還不是很理想,這其中原因可能是錯綜複雜的。

  有一個重要的方面,我覺得是我們的中華文化對外傳播的話語體系還很不成熟,或者說很不理想。話語體系的不成熟不理想,直接導致了中華文化對外傳播的效果。因為我們的話語體系現在是既不能很好的展示和體現中華文化的豐富內容和獨特魅力,也不能很好的適應世界文化交流和傳播的普通規律。黨中央一直非常重視對外傳播話語體系的構建,習近平主席最近幾年多次強調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精心構建對外傳播體系,提高對外話語的創造力,感召力和公信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詮釋好中國特色。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裡面也有這麼一段話,就是說要對外推廣中國文化,要構建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和對外話語體系建設,讓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所以說我們要使中華文化對外傳播取得更好的效果,當務之急或者說必由之路就是要構建中華文化對外傳播的話語體系,我覺得是這樣的。當然構建對外傳播的話語體系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它不僅是一個重大的理論研究課題,也是一項艱巨複雜實踐的任務。從理論的層面上講我覺得要構建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的話語體系必須要解決這麼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要闡述好對外傳播話語體系跟國際話語權跟國家軟實力之間的關係,這樣我們通過這種闡述來論證對外傳播話語體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二個問題就是,要分析和比較中國這種對外傳播話語體系跟西方的主要國家,——當然這個「西方」,剛才前面的嘉賓說存不存在,是我們現在還是一個通用的概念,——中國的對外傳播話語體系和西方主要國家的對外傳播話語體系,它的主要差異以及主要的差距在什麼地方?這樣我們才能夠找準我們自己的對外傳播話語體系主要的著力點在什麼地方。

  第三個問題,要從縱向的歷史緯度和橫向比較的緯度來對中華文化的核心內容和基本價值,我們要進行提煉和概括,這樣我們的話語體系才有一個落腳點,通過這樣的提煉能夠體現中華文化的時代意義和世界意義。

  第四個問題,就是要對中華文化對外傳播話語體系的構成要素加以歸納。我們對外話語體系包括哪些構成要素,每個要素的內涵和外延是什麼樣的,彼此之間的關係是什麼樣的,他們在實踐中是怎麼產生作用的。

  第五個問題是,要研究我們中華文化對外傳播話語體系的主要特徵,也就是說我們這個話語體系必須要有自己獨特的風格,要能夠體現中國的國情,具有中國的特色。

  第六個問題,我們在研究話語體系的時候必須能夠從實踐層面找到當前能夠構建這個話語體系我們需要解決哪些主要的問題哪些主要的障礙,提出我們的解決方案。

  我覺得以上這幾個問題是我們構建中華文化對外傳播話語體系所必須解決的幾個問題,當然每一個問題都大有文章可做,因為時間關係我在這裡就不先展開了,我就講這麼多。

cul.sohu.com true 搜狐文化 http://cul.sohu.com/20160114/n434551777.shtml report 2573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學院章曉英 章曉英:今天我們要討論的話題是在新媒體的環境下我們如何傳播好國家的形象,這是一個非常宏觀的問題,非常大的問題,

");}

相關焦點

  • 構建中國特色對外話語體系
    話語體系承載著一個國家特定的思想價值觀念,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總結、反映、概括新時代的偉大實踐,構建中國特色話語體系是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課題。7月6—7日,山東社科論壇「『一帶一路』倡議與對外話語體系建設」研討會在山東師範大學舉行。與會學者圍繞如何構建對外話語體系、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等議題展開交流研討。
  • 【思享家】構建對外話語體系,更好傳播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建構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需要以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來向世界解讀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中的標識性概念和核心話語,這是一個龐大而艱巨的系統工程,是中國學術界的精英學者們責無旁貸的歷史重任。  三是中國智庫在構建對外話語體系方面缺乏引領性概念和源發性觀點,國際合作方面與西方權威智庫機構缺乏互聯互通,在國際社會上的傳播影響力不足。
  • 【話語中國行】歷史記憶與話語主權:構建南京大屠殺史實對外傳播...
    鑑於日本右翼勢力拒不承認侵華戰爭、南京大屠殺、強徵慰安婦等鐵一般的反人類罪事實,我們必須構建南京大屠殺史實對外傳播話語體系,在國際社會掌握話語主權,以公正的史實和客觀可信的話語揭露侵華日軍二戰期間在中國製造的累累暴行,尤其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的真相。
  • 構建中國特色話語體系 增強國際影響力話語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話語體系建設,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增強在國際上的話語權。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和對外話語體系建設。剛剛結束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
  •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國際傳播理論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給了世人一次全面了解中國、中國人,並得以重新審視中華文化的機會。外部世界對於中華文化的重新審視,客觀上要求包括理論研究者在內的中國對外傳播主體進行創新探索,建立與之相適應的觀念和體系,並進行深入闡釋和廣泛傳播。
  • 構建網絡意識形態話語體系
    為了更好地鞏固主流意識形態在網絡空間的指導地位,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構建網絡意識形態話語體系已經成為廣大意識形態工作者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在此過程中,我們應當努力處理好以下三個方面的關係。第一,處理好各種話語資源之間的關係。網絡意識形態話語體系的構建,可採用的話語資源主要有三種,即馬克思主義話語資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話語資源和西方文化話語資源。
  • 如何通過中國武術文化外譯構建對外話語體系?這場專題研討會告訴你...
    通過中國武術傳播中國文化少林功夫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瑰寶,也是中國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名片。楊瑋斌會上,中共河南省委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巡視員、省涉外翻譯指導委員會主任、中國翻譯協會對外話語體系研究委員會副主任楊瑋斌對「河南省少林功夫外譯研究中心」自成立以來,立足中原文化、致力對外交流表示肯定,對河南工業大學組織團隊高質量完成
  • 媒體傳播與話語體系建設
    原標題:劉仲翔:媒體傳播與話語體系建設 當前話語體系問題是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媒體傳播在話語體系建設尤其是話語體系的傳播和爭奪話語權的過程中扮演了非常關鍵的角色。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2月19日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2016年5月17日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多處提到媒體傳播與話語體系建設,為我國媒體傳播與話語體系建設問題提供了重要的指導思想,是我們進行話語體系建設和媒體傳播的基本遵循。
  • 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
    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面臨的問題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與我們創造的偉大實踐相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的建設依然任重道遠。
  • 「構建新時代中國人權話語體系」理論研討會在長沙舉行
    由中國人權研究會、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共同主辦的「構建新時代中國人權話語體系」理論研討會12日在湖南長沙中南大學舉辦。 與會代表表示,構建新時代中國人權話語體系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學習好、領會好、貫徹好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人權的重要論述、重要思想。
  • 構建中國文學理論話語體系
    當前,如何構建中國文學理論話語體系,成為學界關注的熱點話題。重視中國現代文學理論構建中國文學理論話語體系,是學界在面臨新時代紛繁複雜的文化語境中提出的新理論命題。本土經驗和時代需求指向文學的空間性和時間性,而美學趣向和價值選擇則指向文學的藝術性和思想性,旨在建立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文學理論話語體系。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中國話語體系的建構
    ;強調爭取國際話語權、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是必須解決好的一個重大問題;強調要講好中國故事,闡釋好中國特色,更好用中國理論解讀中國實踐;強調要圍繞人類面臨的共同難題提出中國理念、中國主張、中國方案;強調要創新對外話語表述方式,向世界展現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 傳統文化與十八大以來中國外交話語體系構建
    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更多具備了體現自身文化傳統的戰略空間與條件,中國外交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明顯增強。與此同時,中國也面臨構建和完善外交話語體系的任務。在崛起過程中,人們通常用西方理論來解讀中國的諸多外交戰略和外交政策,導致很多誤解和誤讀。
  • 構建有中國底蘊的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
    資料圖片  北京語言大學校長助理張旺熹教授在致辭中表示,三年來,在光明日報社的領導下,在包括各位專家和作者的熱情支持下,我們充分發揮了媒體和大學的優勢,力圖對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具有全局性的重大問題進行系統梳理,以樹立文化自信、建立中國文學本位的文學史觀為主要目標,積極推進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促進中華傳統文化的對外傳播。
  • 做好政治文獻對外翻譯與傳播,助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本屆論壇下設四個議題,分別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闡釋、翻譯與傳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對外闡釋與傳播」、「中央文獻翻譯研究」、「對外話語體系建設經驗研究」等角度,為進一步加強政治文獻外譯能力和國際傳播能力,為進一步提升我國的國際話語權,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更大貢獻建言獻策。
  • 多模態話語視域下扶貧宣傳片對外傳播文本研究
    本研究對象藉助中國網主辦的「中國扶貧在線」網站進行對外傳播,中國網是我國進行國際傳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因此傳播者是站在國家層面的推介,對於觀看者來說,即使並不一定都是國家或者國際組織層面的對象,但也會對其它有貧困情況的國家的政策實施起到促進作用,因此交際雙方在文化社會體系等級中所處的位置是平等的。  從積極與否的角度來看,情感可大致分為積極的和消極的兩種。
  • 楊耕:構建中國特色哲學話語體系的內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實踐的深化,中國道路的拓展,中國問題的解答,必然要求構建中國特色哲學話語體系。體系性是哲學的存在方式。有體系的哲學不一定具有科學性、話語權,但任何一個具有科學性、話語權的哲學一定有自己的體系。
  • 「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國際傳播與中國話語體系建設」學術研討會在京...
    2018年12月1日-2日,「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國際傳播與中國話語體系建設」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來自全國各高校、學術研究機構的文史哲和翻譯等領域的八十餘位專家學者出席了研討會,共同探討中華傳統思想文化術語的歷史流變、現代闡釋、對外翻譯,以及其在建構當代中國話語體系中的作用。
  • 中華文化對外傳播的策略選擇
    在應對共同挑戰過程中,我們既需要經濟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具體到中華文化的對外傳播上,我們既要順應各種文明交流互鑑的發展大勢,又要重視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蕩的現實挑戰。這就要求我們在中華文化對外傳播中,不僅要深入交流、互學互鑑,而且要深入分析面臨的挑戰,在思想激蕩的現實中不斷提升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和感召力,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作出貢獻。
  • 中國美學須構建自己的話語體系
    我國美學要進一步發展,亟須構建自己的話語體系。   我國美學之所以要構建自己的話語體系,是因為美學既需要面向全人類普適性的審美價值向度,也需要形成不同的民族化審美話語。美學不是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不應以追求統一的標準性為目標,審美本身就是人類情感多元、價值多樣的詩化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