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學院章曉英 |
章曉英:今天我們要討論的話題是在新媒體的環境下我們如何傳播好國家的形象,這是一個非常宏觀的問題,非常大的問題,每個人都可以思考,那我想我們這組的討論的形式就是想從唐老師開始,我們逐一的發言,中間我就不打斷了,因為我想我們小組的發言者之間有一個互動,每位發言者會講他們自己的發言題目,所以我也會作為一個聽眾坐在這,好,謝謝大家,我們再次給我們的嘉賓掌聲鼓勵,謝謝大家。
唐潤華:構建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的話語體系的幾個問題
![]() |
唐潤華 |
新華社新聞研究所研究員、中外媒體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唐潤華
唐潤華:各位下午好,剛才上面第一節的議題是講跨文化語境下的中華文化傳播,我們這節所講國家形象和國際傳播能力,這兩個我覺得其實是有傳承關係,或者說互相聯繫的。我們講到國家形象的時候,可能離不開中華文化,因為我覺得中華文化是國家形象的重要的載體。大家都知道,中華文化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但是國家形象的重要載體,也是中華文明、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重要載體,所以向海外傳播好中華文化,是我們提升國家形象提升國家軟實力,推進我們國家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進程的重要步驟,或者是必須的。但是在當前的這種社會發展和傳媒業態的巨大變革大環境下,我們中華文化的對外傳播的狀況並不盡如人意,效果還不是很理想,這其中原因可能是錯綜複雜的。
有一個重要的方面,我覺得是我們的中華文化對外傳播的話語體系還很不成熟,或者說很不理想。話語體系的不成熟不理想,直接導致了中華文化對外傳播的效果。因為我們的話語體系現在是既不能很好的展示和體現中華文化的豐富內容和獨特魅力,也不能很好的適應世界文化交流和傳播的普通規律。黨中央一直非常重視對外傳播話語體系的構建,習近平主席最近幾年多次強調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精心構建對外傳播體系,提高對外話語的創造力,感召力和公信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詮釋好中國特色。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裡面也有這麼一段話,就是說要對外推廣中國文化,要構建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和對外話語體系建設,讓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所以說我們要使中華文化對外傳播取得更好的效果,當務之急或者說必由之路就是要構建中華文化對外傳播的話語體系,我覺得是這樣的。當然構建對外傳播的話語體系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它不僅是一個重大的理論研究課題,也是一項艱巨複雜實踐的任務。從理論的層面上講我覺得要構建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的話語體系必須要解決這麼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要闡述好對外傳播話語體系跟國際話語權跟國家軟實力之間的關係,這樣我們通過這種闡述來論證對外傳播話語體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二個問題就是,要分析和比較中國這種對外傳播話語體系跟西方的主要國家,——當然這個「西方」,剛才前面的嘉賓說存不存在,是我們現在還是一個通用的概念,——中國的對外傳播話語體系和西方主要國家的對外傳播話語體系,它的主要差異以及主要的差距在什麼地方?這樣我們才能夠找準我們自己的對外傳播話語體系主要的著力點在什麼地方。
第三個問題,要從縱向的歷史緯度和橫向比較的緯度來對中華文化的核心內容和基本價值,我們要進行提煉和概括,這樣我們的話語體系才有一個落腳點,通過這樣的提煉能夠體現中華文化的時代意義和世界意義。
第四個問題,就是要對中華文化對外傳播話語體系的構成要素加以歸納。我們對外話語體系包括哪些構成要素,每個要素的內涵和外延是什麼樣的,彼此之間的關係是什麼樣的,他們在實踐中是怎麼產生作用的。
第五個問題是,要研究我們中華文化對外傳播話語體系的主要特徵,也就是說我們這個話語體系必須要有自己獨特的風格,要能夠體現中國的國情,具有中國的特色。
第六個問題,我們在研究話語體系的時候必須能夠從實踐層面找到當前能夠構建這個話語體系我們需要解決哪些主要的問題哪些主要的障礙,提出我們的解決方案。
我覺得以上這幾個問題是我們構建中華文化對外傳播話語體系所必須解決的幾個問題,當然每一個問題都大有文章可做,因為時間關係我在這裡就不先展開了,我就講這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