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器這種獨特風格的樂器的出現,在不同的民族中,有著不同的傳說。
在佤族人的記憶中,那是在很久很久以前,雲南西盟地區的一座高山中,有一灣風景秀麗的湖泊,湖泊中生活著一對採日月精華而修煉成精的青蛙。儘管這對青蛙夫妻在這如仙境般的環境裡,過著悠閒自在的生活,但卻有一個遺憾,那就是沒有後代。有一天,青蛙精逮住了一個過路的行人,便把他吃了下去。誰料想雌蛙竟因此而懷了孕。十月懷胎,產出一子,卻是人。從此一發而不可收,一共生下了九男九女。等到他們長大,便自行婚配,繁衍後代。到青蛙精們仙逝的時候,他們早已是兒孫滿堂,人丁興旺了。這些子孫為了紀念他們的祖先,便用銅鑄成了鼓,並在鼓面上鑄成青蛙的形狀,以志不忘。從此便有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銅鼓。在彝族人的傳說中,銅鼓的起源則比較接近實際一些。他們說,在很早的時候,彝族的祖先們聚居的地方山水靈秀,物產富饒,除了地面的各種糧食瓜果外,地下還盛產金、銀、銅、鐵等等金屬,尤其是黃銅,漫山遍野,俯拾即是。所以這一帶的人都以黃為姓。因為他們住處分散,為了便於召集大家,曾試過很多種方法,結果都不理想。最後他們的帕比(即頭人)想到了這漫山遍野的黃銅,便用它鑄成了鼓,一敲起來,聲音洪亮無比,群山迴蕩,聲震四野。自從有了銅鼓,人們白天就可以一起按時勞作,晚上聞鼓而圍著篝火載歌載舞,盡情歡樂。遇到戰事,銅鼓一響,四方呼應,敵人聞之喪膽。銅鼓因此越來越受到了重視。
銅鼓不僅僅是節日喜慶活動中助興的鼓點,還是軍陣廝殺鏖戰中助威的號角。在少數民族的戰爭中,銅鼓的多少,鼓聲的宏弱往往代表著軍勢的盛衰,實力的強弱。試想在千軍萬馬激烈廝殺的戰場上,雄渾激昂的鼓點,對於士氣的鼓舞是多麼重要。
銅器還是南方少數民族社會生活中的一種重要的禮樂器,是種權勢的象徵,財富的代表。頗有點中原地區早期的銅鼎所具有的那種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