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茶張詳解」攸樂(基諾山)古茶山茶區地理位置及口感特點

2020-10-18 生茶張古樹普洱

攸樂古茶山,現今屬景洪市基諾山基諾族鄉所轄區域,也稱基諾茶山,是歷史上著名的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之一。

四面分別與景洪市勐養、勐罕、景洪鎮,勐臘縣勐侖、象明等鄉鎮相接,海拔在575-1691米之間,地處北熱帶、南亞熱帶氣候的山區,年平均溫度18-20攝氏度。

氣候條件優越,生物資源、土地資源豐富。

瀾滄江以北的六大茶山,都在其中。除基諾(攸樂)茶山現屬景洪外,其它五座茶山都在勐臘縣。倚邦、莽枝、革登、蠻磚在象明鄉,曼撒在今易武鄉。

今天生茶張要講述的茶山就是基諾山,這座歷史悠久的基諾人之山。

茶山由來:基諾茶山又名攸樂山。攸樂是明清以來文獻典籍中對基諾山專用名字和對基諾族的稱呼。新中國成立以後,攸樂族名改為基諾。

地理位置:基諾茶山地處無量山脈的山區地帶,東西長75公裡,南北寬50公裡。

東北與革登茶山為鄰,西南接小勐養、勐罕、勐寬三個壩子,面積在古六茶山中較廣大,是雲南大葉茶的中心產地。

地形地貌生態環境:基諾山海拔在575米-1691米之間,年平均氣溫在20』C左右,年降水量為1400毫米左右,氣候溫暖溼熱,境內生長著種類繁多的珍稀動植物,適宜種植多種熱帶經濟作物。

古茶園土壤屬磚紅壤性的紅壤,有機質含量較高,pH值在5.1—5.7之間,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是大葉種茶樹理想的生長地。

基諾山古茶園概況:雖然基諾古茶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遭到了一定數量的破壞,但至今基諾山亞諾村仍保存著面積最大的一片混生林古茶園。

亞諾村後山是一片茂密的大森林,海拔在1200米~1500米之間,在高大的喬木下面,隱藏著一片片古老的茶林,共有1800多畝。

古茶樹基部圍粗大多數在0.4米~1米之間,樹高大多數在2米左右,主要屬於普洱茶種。

樹齡大部分在200年~300年間,大部分茶樹處在高大喬木之下,生態環境優越,茶葉品質優良,只是茶樹蒼老,產量不高。

在其他基諾村寨也有許多古茶樹,但大多數是經過幾次砍伐甚至焚燒後重新萌發的茶枝,僅在基部有較粗的老樁。

基諾山普洱茶的特點:外形條索緊實,油潤顯毫。

基諾山茶屬喬木大葉種,苦澀重,回甘快、生津好,香氣一般,湯色淡桔黃。基諾古茶山普洱茶香型和口感與曼撒、易武接近,香氣高揚、湯水柔和。

舌面苦澀度較高,因茶樹的樹齡較小,茶性較烈。基諾古茶園中還發現比大葉種稍小一點的中葉型茶種。

一片片茶葉,在水中翩躚起舞,如同一個個靈魂在水中遊走。欣賞著茶的舞姿,傾聽著懷舊的音樂,過去的時光仿佛又回到了眼前。

茶說:我就是一杯水,給你的只是你的想像,你想什麼,什麼就是你。心即茶,茶即心!

相關焦點

  • 「攸樂山」被列為古六大茶山之首,喝普洱,不可不知攸樂茶
    「攸樂山」被列為古六大茶山之首,喝普洱,不可不知攸樂茶。茶湯特點:香氣高揚、湯水柔和。很多人提到普洱茶,都會以為產地是在普洱市。但其實,在古代普洱只不過是普洱茶的交易地,而普洱茶真正的產地則在西雙版納。瀾滄江以北的六大茶山,都在其中。
  • 古六大茶山分布區域,各茶山茶樹滋味特點
    古六大茶山之蠻磚蠻磚山東接易武,北連倚邦,按照傳說蠻專是因當年諸葛亮在此埋下鐵磚而得名,因此蠻專也寫作「蠻磚」。在地圖上·蠻專寫作「曼莊」。其實是少數民族語的譯音。蠻專茶區包括曼莊、曼林、曼遷、八總寨一帶。蠻磚清代就有茶園萬畝以上。
  • 諸葛亮送茶種,攸樂山種古茶,普洱古6大茶山之首
    「攸樂山」被列為古六大茶山之首,喝普洱,不可不知攸樂茶。茶湯特點:香氣高揚、湯水柔和。很多人提到普洱茶,都會以為產地是在普洱市。但其實,在古代普洱只不過是普洱茶的交易地,而普洱茶真正的產地則在西雙版納。瀾滄江以北的六大茶山,都在其中。
  • 攸樂山尊奉諸葛亮為貢茶茶祖,並自認孔明後裔
    「攸樂山」被列為古六大茶山之首,喝普洱,不可不知攸樂茶。茶湯特點:香氣高揚、湯水柔和。很多人提到普洱茶,都會以為產地是在普洱市。但其實,在古代普洱只不過是普洱茶的交易地,而普洱茶真正的產地則在西雙版納。瀾滄江以北的六大茶山,都在其中。
  • 19大普洱茶山的特色與口感介紹
    19大普洱茶山的特色與口感介紹,雲南茶葉總體品質特點:雲南地形氣候環境特殊,高緯度、高海拔,低緯度、低海拔的一致性,加上地理位置特殊、地形複雜,其主要特點表現是:區域性差異明顯,垂直變化十分顯著;年溫差小、雨季分明,降雨量北少南多,分布不均。這樣的條件下,加上部分茶種與生長形態不同,各茶山茶葉茶質有著明顯的不同特點。
  • 古六大茶山是哪幾個?江內六大茶山普洱茶的特點和由來你可知?
    古六大茶山,也稱江內六大茶山,江北六大茶山,這條江就是瀾滄江,古六大 茶山指的是瀾滄江北的六大茶山,包括:倚邦、革登、莽枝、蠻磚、攸樂(基諾)、曼撒(易武)。1、古六大茶山的位置就地理位置來說,以瀾滄江為界,古六大茶山位於瀾滄江西北方向,所以被稱為江北六大茶山或江內六大茶山;新六大茶山為於瀾滄江西南方向,所以新六大茶山又被稱為「江南六大茶山」或「江外六大茶山」。而現在我們所說的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是為了避免混淆而區分出來的。
  • 宋聘號六山集自飲裝 | 一套小茶餅就能嘗遍古六大茶山的滋味
    2015年」,一套就帶你嘗遍古六大茶山滋味。2006年,恢復了古六大茶山(攸樂、蠻磚、曼灑、倚邦、革登、莽枝)的普洱茶生產。」歸於宋聘號紅標生茶」原料選自古六大茶山樹齡為50—60年的荒地大葉喬木,傳承百年制茶傳統,經人工採摘、萎凋、手工柴鍋殺青
  • 攸樂山普洱古樹茶之首,諸葛亮種茶列為宮廷茶
    「攸樂山」被列為古六大茶山之首,喝普洱,不可不知攸樂茶。茶湯特點:香氣高揚、湯水柔和。很多人提到普洱茶,都會以為產地是在普洱市。但其實,在古代普洱只不過是普洱茶的交易地,而普洱茶真正的產地則在西雙版納。瀾滄江以北的六大茶山,都在其中。
  • 攸樂山公元225諸葛亮種茶一度被列為貢茶
    「攸樂山」被列為古六大茶山之首,喝普洱,不可不知攸樂茶。茶湯特點:香氣高揚、湯水柔和。很多人提到普洱茶,都會以為產地是在普洱市。但其實,在古代普洱只不過是普洱茶的交易地,而普洱茶真正的產地則在西雙版納。瀾滄江以北的六大茶山,都在其中。
  • 「遊記」書呆子2019秋茶茶山行之攸樂古茶山
    書呆子2019秋茶茶山行 攸樂山9書呆子2019年秋茶茶山行,帶您直擊普洱茶源頭,實時公布每個山頭的毛料成本,讓普洱茶愛好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消費,書呆子2019秋茶茶山行直播活動將帶領大家到茶山深處,賞茶山之風貌,領略古茶樹之姿,走進當地村寨感受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
  • 傳承基諾族的信仰,延續攸樂的茶香
    1941年,易武茶商楊安元在攸樂收茶時,因不尊重攸樂人的習俗,雙方發生了衝突,為了保衛自己祖輩生活的地方,攸樂人聯合瑤族、哈尼族將起義蔓延到牛滾塘、倚邦等地,連當時的軍隊都無法平息。因一片茶葉,他們捍衛著自己的信仰。「普洱名重於天下,出普洱所屬六茶山,一曰攸樂……」——《滇海虞衡志》。
  • 古六大茶山之首攸樂山,尋訪30年野生普洱茶樹
    這是六大古茶山之一的攸樂山,現在已經不叫攸樂山而叫基諾山了,在《普洱府志》中有著一段純系傳說的記載:「舊時武侯遍遊六山,留銅鑼於攸樂,置芒於莽芝,埋磚於蠻磚,遺木梆於倚邦,埋馬蹬於革登,置撒袋於曼撒,因此名其山。」昔日之攸樂山,似乎是依孔明留銅鑼於山內而名。不過這只是傳說。
  • 讓我告訴您,古六大茶山的普洱茶分別是什麼滋味
    有意思的是,無論哪一種說法,位於西雙版納「古六大茶山」總是位列其中,真可謂是「核心中的核心」了!普洱茶有越陳越香的特點,所以當下價格最昂貴最頂級的普洱茶,是那些百年茶莊留下的號級茶。數量上至少要品6款茶,這6款茶要保證一樣的用料級別,難!工藝上要保證一樣的制茶標準,難!衝泡上要保證一樣的泡法程序,難!最後導致品飲者對不同原料來源,不同工藝標準喝不同衝泡手法的「古六大茶山」的新茶做出非常主觀且不靠譜的結論!一山一味衝泡不糾結如何才能品出古六大茶山普洱生茶的真實味道?
  • 龍園號茶葉成2020線上國際茶博會指定禮品茶
    經過嚴格檢測,重重篩選,雲南西雙版納州古茶山茶業有限公司(龍園茶業)被引入為本次2020線上國際茶博會禮品茶贊助商。而龍園茶業的脫穎而出離不開公司多年來匠心傳承,致力於推廣龍園號茶葉的決心與恆心!接下來,我就帶您一起了解一下這家久負盛名的茶企吧!
  • 古六大茶山,普洱茶核心產地繞不過去的關鍵詞
    古六大茶山草圖關於「古六大茶山」地理位置,史籍上的說法多種多樣:有的講在瀾滄江以東,有的講在瀾滄江以西,還有的說瀾滄江兩岸各有六大茶山清光緒年間繪製的《思茅廳界圖》表明,「古六大茶山」確都在瀾滄江沿岸。攸樂茶山現屬景洪市,其餘五大茶山均在勐臘縣。其中,慢撒在易武鄉,革登、莽枝、蠻磚、倚邦在象明鄉。據說,象明是以孔明山、野象山合名而得。「古六大茶山」為雲南最古老的茶山,也是中國最古老的茶區之一。現均屬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 普洱茶的六大茶山
    茶山晨韻 地理位置 關於古「六大茶山」地理位置,史籍上的說法,多種多樣 清光緒年間繪製的《思茅廳界圖》表明,古「六大茶山」都在瀾滄江東岸。攸樂茶山現屬景洪市,其餘五大茶山均在勐臘縣。其中,曼撒在易武鄉,革登、莽枝、蠻磚、倚邦在象明鄉。 據說,象明是以孔明山、野象山合名而得。古「六大茶山為雲南最古老的茶山,也是中國最古老的茶區之一。現均屬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 邦崴茶區:厚重風韻「大臻古茶山大全13」
    但從地理特徵和茶葉特徵上和景邁茶開始有比較多的不同之處。從口感特點上來說,也兼具了向勐庫茶區這樣口感風格過渡的一些特徵。2020年春,經過邦崴,這片大山的厚重感相當強。主要還是感慨生活在這裡的人們的堅強,感嘆人類生命的短暫,偉大和茶的珍貴!
  • 大易武茶區演變的歷史
    易武茶區也深受天災人禍。抗日戰爭時期易武茶區茶業全部放棄,茶園荒蕪,茶莊改行,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 1946年西藏茶商曆盡艱苦,跑到易武駝茶,把多年的陳茶買完駝走,1947年有的茶莊又重操舊業,恢復運輸,但好景不長,1948年6月底易武發生槍殺國民黨縣長的事件,茶業又全面停下來。
  • 了解普洱,就從普洱六大古茶山開始吧!
    歷史資料對古六大茶山的說法不一,儘管在1957年,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對古六大茶山進行了實地普查,現在亦有瀾滄江內六大茶山: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曼撒(易武)、攸樂(基諾)和江外六大茶山(南糯、賀開、勐宋、景邁、布朗、巴達)兩個說法。
  • 古六大茶山之蠻磚茶山
    古六大茶山連成一片,西面是攸樂茶山,中間是革登、莽枝、倚邦、蠻磚茶山,東面是曼撒茶山(屬易武茶區)。目前西雙版納古六大茶山是指瀾滄江內六大茶山即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曼撒(易武)、攸樂(基諾)。蠻磚茶區包括曼莊、曼林、曼遷、八總寨一帶。東接易武,北連倚邦,居於古六大茶山的中央位置,蠻磚茶山東接易武,北連倚邦,現在遺留下來的、其茶樹圍超過100釐米古茶樹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