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新水滸傳電視劇(下稱新水滸)問世以後,討論它和98央視版水滸(下稱老水滸)孰優孰劣成了熱門話題。
不可否認,新水滸的故事情節更完整,畫面更精美養眼,而且運用了很多具有時代特徵的影視敘事、剪輯和渲染技巧。這使它贏得了一些觀眾的喜愛。
今天我們對比一下兩版電視劇中的武松打虎這一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片段,分析一下兩者表現如何。
先來看老水滸。
老版水滸打虎大概分幾個段落:
一,發現老虎;二,武松慌亂中出手,哨棒打在樹上斷為兩截;三,老虎進攻,武松躲閃防守中抓住了虎尾巴,騰身騎上虎背,拿斷哨棒打虎頭;四,老虎掙脫,雙方繼續纏鬥,武松靈巧地繞到虎身後,再次跳上虎背,用拳頭猛擊虎頭。
如果對武松的面部表情觀察得仔細一點,會發現他在這短短幾分鐘的時間裡,還有一些情緒上的微妙變化。
當一開始發現老虎時,是極度驚慌失措和恐懼。
然後把手中哨棒舉在胸前,有了防身之物,雖然仍是恐懼,卻顯得心裡稍稍踏實了一點點。
但第一個回合就把哨棒打斷作兩截,武松明顯要崩潰了。
搏鬥中頭腦越來越清醒,似乎摸索到了打虎的竅門,雙眼中多了冷靜和兇狠。
打虎本身就是情節上的高潮,人物情緒已經繃緊到了極點,而在這繃緊到極點的情緒中還能表現出波動起伏,丁海峰老師的表演功力可見一斑。
最後給虎兄一個特寫吧
來看新水滸。新水滸中打虎改編成了在白天進行(原著黨們表示不滿)。也分幾個段落
一,發現老虎;二,雙方互攻,哨棒打在樹上斷掉;三,武松拿出了匕首!但在與老虎的糾纏中匕首脫手;四,虎撲來武松躲閃,撿起一段枯木棒擊中虎頭;五,武松與虎貼身搏鬥中抄起石頭猛擊虎頭;六,武松飛鏟加滑步重新拿到匕首並刺中老虎;七,武松撲到虎背上拿石頭朝虎頭咣咣一頓砸。
發現老虎時武松是這樣的
拿出匕首時的武松
隨手撿起了木棒
和虎對峙
怒砸虎頭
最後還是虎兄鎮樓
關於武松的這些表情,我也不曉得咋個表達了,相信大家見仁見智了。
新水滸對情節改編比較多,這也是很多觀眾對它不滿比較集中的地方。我第一次看這一集時也驚掉下巴:武松打虎居然能這樣演?
匕首是怎麼回事?木棒、和石頭是怎麼回事?武松全程沒有赤手空拳,趁手武器似乎俯拾皆是?
我不清楚新版為什麼做出這樣的改編。是覺得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太不符合邏輯,所以給整個故事情節增加合理性?還是純粹想改編的離奇一點,容易引發人們的討論,從而給整部戲增加流量?
說實話武松打虎確實不符合邏輯。我也不大相信真實世界中有人能赤手空拳打死成年老虎。但我覺得文學、藝術等表現形式是允許虛構、允許誇張的,不必然處處符合物理法則。
赤手空拳符合原著精神,極力表現出武松神勇。新水滸武松用石頭砸死老虎,其實是削弱了武松的武力。後來鬥殺西門慶時,新版為了增強打鬥中的戲劇性,提升了大反派西門慶的戰鬥力,顯得武松很弱雞。這對於武松粉來說不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