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水滸傳》中最令觀眾著迷的一條好漢,非武松莫屬。
在《水滸傳》原著中,武松可以說為大家奉獻了最讓人熱血沸騰的幾個橋段,從豪飲18碗酒在景陽岡打死猛虎,到手刃西門慶潘金蓮為兄報仇,從快活林醉打蔣門神,到鴛鴦樓怒殺張都監一干人等,武松的每一次出場,都會自帶著強大的主角光環,而觀眾們在看過這幾個快意恩仇的橋段後,很少會有人不愛上這個急俠好義、有仇必報的武二郎。
在武松的幾個知名橋段中,「血濺鴛鴦樓」是其中不得不提的一個,正是通過這個事件,武松的性格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轉變,從之前那個恩怨分明、勇敢正直的俠士轉變成了一尊睚眥必報的殺神。在原著中,「血濺鴛鴦樓」的情節大致是這樣的:武松為施恩搶回快活林之後,受到當地張都監的賞識,並將丫環玉蘭配給武松,武松深感大恩,表示願效忠張都監。但誰知,這竟是張都監、張團練、蔣門神等人的計謀,武松被冤枉偷盜入獄,遂發配恩州牢城。張都監等派人在飛雲浦欲加害武松,但竟被武松悉數解決。武松回到張都監家中,將張都監一家老小連並張團練、蔣門神等人盡皆殺死,這其中,也包括了當初陷害他入獄的玉蘭。
在最為大家熟知的1983、1998、2011三版《水滸傳》中,也都對這一事件進行了著重刻畫。但所不同的是,在這三版《水滸傳》當中,雖然張都監、蔣門神等惡人都被殺死,而玉蘭雖然最後都死了,但死的方式卻各不相同,這實在是有點耐人尋味。
在最新的2011版《水滸傳》中,飾演武松和玉蘭的分別是陳龍和謝仙。在這段《水滸傳》中,玉蘭基本上是一個苦命人,她之所以冤枉陷害武松,完全是在張都監的威脅之下進行的。這之後,玉蘭便被張都監囚禁起來,待武松殺死張都監找到玉蘭的時候,這個苦命的女人已經被餓死了。武松心裡知道玉蘭是被張都監等人脅迫的,便把玉蘭抱出去厚葬了她。
這版的武松總體來說還是有情有義的,只不過玉蘭被餓死的結局還是讓人覺得有點膚淺了。
另外,這版的武松並沒有那麼嗜殺,張都監家的丫環下人也都逃過一難,這點還是讓觀眾可以接受的。
而在1998年由央視拍攝的《水滸傳》中,玉蘭以及張都監家的下人們可就沒那麼好運了。這一版對「血濺鴛鴦樓」的刻畫基本符合原著,武松從飛雲浦回來之後整個人性情大變,無論是張都監、蔣門神,還是玉蘭以及張府的丫環婆子無一倖免,被武松殺了個乾乾淨淨。
我們不能說這版的刻畫不好,相反的,丁海峰版武松的暴力復仇美學場面,每一幀每一秒都讓觀眾看得酣暢淋漓。但從我個人內心來講,還是覺得武松終究不是李逵那樣沒腦子的殺人狂魔,玉蘭和那些下人儘管參與了陷害他的事件,但終究還是在張都監的威脅之下進行的,武松這樣一刀一個盡皆殺死,始終讓人嗅出了一點濫殺的味道。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內地最早的一版《水滸傳》,也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1983年山東版《水滸》,這版《水滸》的武松和玉蘭的飾演者分別是祝延平和尚麗華。在這一版的「血濺鴛鴦樓」中,玉蘭的親娘被張都監迫害而死,當武松殺死張都監後,玉蘭深感武松大恩,向武松跪拜。隨後,武松要帶玉蘭一起離開鴛鴦樓,但卻被玉蘭給拒絕了,待武松下得鴛鴦樓後,回頭卻發現玉蘭站在樓上欲自尋短見,武松急忙回身去接玉蘭,但還是晚了一步,玉蘭就此香消玉殞。
應該說,這個結局與原著中那個玉蘭被武松一刀搠死的結局是有較大出入的,但就我個人而言,卻覺得這個結局的改編更容易被觀眾接受一些。玉蘭雖是一介女流,但卻並非潘金蓮、閻婆惜那樣的惡毒浪蕩女人,而武松也不是李逵那樣的愣頭青,在他的身上,還是有著非常顯著的愛憎分明特徵的。鐵血的武松固然是真漢子,但有情有義的武松才是人們心中的真英雄啊。
那麼在大家的心中,更接受的是哪一版《水滸傳》玉蘭的結局呢?歡迎您評論留言。
本文由「紅酒中的薔薇花」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圖片來源:豆瓣、網絡、視頻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