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晉陝峽谷第一村」,人才輩出,2舉人4進士6知縣53秀才

2020-12-06 旅圖客

發源於青藏高原的母親河黃河,在流經了幾千公裡後,來到了黃土高原,衝出了一條巨大的峽谷,一邊是山西省,一邊是陝西省,這就是晉陝大峽谷。

晉陝大峽谷,古村落星羅棋布,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位於佳縣境內的木頭峪村。

木頭峪在過去也叫浮圖峪、浮圖寨,它坐落在晉陝大峽谷黃河灘上,距離黃河古渡口不遠。這裡風景優美,棗樹遍地,在歷史的長河中,人才輩出,被譽為「晉陝峽谷第一村」。

歷史上,木頭峪是重要的軍事要塞,在宋朝的時候,就修築了古寨和古堡(浮圖寨名字的由來)。1946年,八路軍120師部隊被服廠在這裡駐紮,現在還有紡織廠舊址,是一處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木頭峪的明清古建築很有特色,以至全國各地的攝影師、畫家都來探訪。木頭峪古村落,可以說是一個石頭砌成的世界(黃河峽谷,石材豐富,就地取材),石窯古宅、石頭門洞、石板鋪街,南北通透,東西相連,布局整齊,穿梭其中,為古人的智慧所折服。

木頭峪歷來有著尊師重教的傳統,村內興辦私塾學堂,為各行各業培養出了大量的人才。苗氏家族是醫學世家,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為佳縣人民所稱頌。曹氏戲班唱念做打,走南闖北演出,在晉陝蒙赫赫有名。據史料記載,僅清朝木頭峪就走出了2位舉人、4位進士、6名知縣、53名秀才,人數之多,實為罕見。

木頭峪適合慢節奏生活,你可以住在這裡,仔細品味這裡的一磚一雕,一楹聯一牌匾,一學堂一戲樓。徜徉期間,時間仿佛凝固,靜靜地思考,慢慢地轉悠,讓身體和靈魂得到片刻放鬆。

相關焦點

  • 秀才、舉人、進士對應現代教育中的什麼學歷?狀元相當於院士
    科舉號稱中國古代「第五大發明」,參加科舉的人員中有秀才、舉人、進士等稱號。那麼,這些稱號有什麼來歷,相當於現代教育的什麼級別呢?舉人原意是指被舉薦的人,因為科舉考試之前實行薦舉制度,各地人才因為孝廉或者其他才能被舉薦做官。明清時代的科舉考試中,秀才經過各省舉行的鄉試,中舉後被稱為舉人。中了舉人就意味著一隻腳已經踏入仕途,即使在全國級的會試中落榜,也有作學官、當知縣的機會。
  • 古時的秀才、舉人、進士、狀元,相當於現代的什麼職務?
    在古代成為秀才,就現已是國家認可的統治階級的一員了。具有免稅免徭役,見官不跪,過堂免刑等特權。每次查核的最高一級廩膳生員,還能夠享用國家補助,為當地上的童生作保。秀才就相當於現在的985院校碩士,人數不少,許多村都能有1-2個。大約和現在的底層一線公務員相當,等第不入流,考不上舉人、進士的話,能夠當私塾先生混個溫飽,官職沒有,而且永遠無法晉升。
  • 秀才、舉人、貢士、進士、狀元、榜眼、探花,這幾位區別是什麼?
    由高及地排名依次是 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貢士>舉人>秀才 。中國科舉制度,大致可以分為6級。依次是縣試、府試、院試、鄉試 、會試、殿試。成為了秀才並不等於就獲得了鄉試的資格,根據明朝史書記載,秀才在參加鄉試之前先要通過本省學政巡迴舉行的科考,成績優良的才能選送參加鄉試。舉人:鄉試中舉的人,稱之為舉人。鄉試是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試本地人,一般在八月舉行,故又稱「秋闈」,明清時代,正常情況下,每三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舉行,又叫鄉闈。
  • 中國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地位如何?
    中國古代太漫長了,秀才、舉人、進士的含義也不同,不好一概而論的,但大體上以科舉制定型為分野,可以將其劃分為明清以前和明清時期。 先來說說秀才。 秀才這一稱呼首次出現在西漢的察舉制中,大概意思就是優秀人才,並非具體的功名。
  • 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現代教育的什麼級別
    但凡是讀書人,十年寒窗的目的就是為了考中秀才、舉人甚至是進士,如此一來才能從一介白身變為朝廷官員,最後光宗耀祖。 而秀才、舉人、進士等稱謂便是科舉考試中一系列階段性勝利的標誌性稱謂。 那麼,古代秀才、舉人以及進士等稱謂是如何來的呢? 通常來說,古代讀書人必須要參加一系列的科舉考試,通過之後才能得到相應級別的稱謂。
  • 古時的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看完不淡定了
    他們得考秀才、舉人和進士,有了這些功名才行。於是有人就問了,那這些功名放到現在,大概屬於是什麼學歷? 其實,秀才、舉人,還有進士與現在大學生的學歷沒有什麼可比性,不能進行類比。
  • 金舉人銀進士,其實舉人比進士更值錢
    從概率學上來講,舉人考進士的競爭強度是1比10,而秀才考舉人的難度是1比30,為啥舉人進士還要難考?這是因為只有中了舉,您才是統治階級中的一員。就像在體制內只有「副科」以上才是「官」,上了「副科」才算在體制內有了一席之地。「舉人」是範進階級躍升的一張入場券。
  • 進士、舉人、秀才分別對應現在的什麼學歷?我這樣劃分對不對?
    它們分別為:進士、貢士、舉人、生員(秀才)以上順序由高到低排列。後來範進被錄了個第一,這就是俗稱的生員,即秀才了,也俗稱相公。但是這個秀才沒有什麼含金量,譬如《武林外傳》中的秀才一輩子都卡在這裡了。所以我把這個秀才對應在我們的高中學歷上,屬於那種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位置。
  • 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大概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漲知識了
    考過的人是秀才,秀才是沒什麼含金量的,頂多是朝廷給予一些生活補貼,而且多是實物,見了官員不用下跪,一般的案件不用受刑。 秀才可以參加鄉試,鄉試是很厲害的,考中以後就是舉人了。舉人的待遇就比較好了,中了舉人就可以免掉錢糧稅負,因此會有一些人把土地掛到舉人的名下豁免錢糧稅負,舉人可以不用勞動就能獲得收益。
  • 行走黃河最動人曲線 自駕晉陝大峽谷攻略
    黃河在晉陝大峽谷咆哮的一面  作者:質量L   晉陝大峽谷,具體說應是晉陝蒙大峽谷,首段為晉蒙大峽谷,到河曲後才是晉陝大峽谷,北起內蒙古託克託,晉陝大峽谷地處內陸,沿岸人文歷史景點很多,不太受季節影響,也有很多自駕族選擇春節和暑假去的。
  • 秀才和舉人的差距有多大?從來只有餓死的秀才,沒有缺錢的舉人
    通過鄉試的人,就被稱作舉人,可以去京城參加第二年所舉行的會試,也就是科舉的正式考試。通過會試的舉人,叫做貢士。在成為貢士之後,其實已經相當於兩隻腳踏入了朝堂。 後面舉行的殿試,不再是篩選,而是排名。翰林院會按照考試名次來分別授予不同品級的官職,基本上最差都能是個知縣。
  • 江西一千年古村,出過34名進士、78名舉人,被譽為「千年第一村」
    江西一千年古村,出過34名進士、78名舉人,被譽為「千年第一村」,近年來,旅行也逐漸融入人們的生活,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自然風情、歷史人文景觀,隨著旅遊業的發展,人們可以去不同的地方,感受不同的人文風情, 現在一些有特色的村莊被開發成旅遊勝地, 今天,小編將介紹支撐千年文明的古村。
  • 科舉制:童生、秀才、舉人、進士、監生和狀元都是什麼級別
    但需要註明的是,童生並不完全等同於未考上秀才的學子。根據明朝史書記載,只有通過了縣試、府試兩場考核的學子才能被稱作童生,成為童生方有資格參加院試,成績佼佼者才能成為秀才。 2、秀才 隋朝開始開科取士,最初亦為取秀才。到了唐朝初年,秀才是常科考試的一種。
  • 舉人在古代是什麼地位?為何七品知縣都不敢輕易招惹?
    舉人在古代也是有一定做官資格的。而之所以七品知縣都不敢輕易招惹,就是因為不知道舉人未來會成為什麼樣的官,所以他們不好輕易招惹舉人。第一,七品知縣的權力。七品知縣是縣裡的一把手,雖然在朝廷裡,七品之縣就是個芝麻小官,官階很低,但是在他的一畝三分地裡,知縣的權力絕對是最大的,就算是縣裡的豪強都要巴結著知縣,不敢輕易的得罪,甚至有句話說「破家的知縣,滅門的府尹」,由此可見,如果知縣狠起來,後果也是非常嚴重的。
  • 明清時期的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現代的什麼學歷
    因為秀才是由每個省選出,所以就有人認為,秀才大概相當於現在的普通本科生,也有人認為是重點本科生。還有種觀點認為,清朝後期每年約錄取2萬名秀才,而全國約有40-50萬秀才。每年錄取的秀才約佔人口的1/15000。目前,我國每年錄取博士7.5萬人約佔人口的1/20000。因此,有人認為,秀才相當於現在的博士。
  • 古代的秀才、舉人和進士,分別相當於現代什麼學歷?
    古代的秀才、舉人和進士放在現代,相當於什麼學歷呢? 有人說童生相當於高中畢業;秀才相當於學士;舉人相當於碩士;進士相當於博士。你覺得呢?
  • 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等,相當於現代什麼高考水平?
    那麼這種科舉考試取得的童生、秀才、舉人、進士……誰敢說誰比誰厲害一點呢?比什麼呢?古人說得好:武無第二,文無第一。這種文章的好壞是見仁見智的,和現在的大學生,尤其是名校的大學生,肯定比小學生中學生厲害得多得多,懂得多得多,知識面廣得多,完全不一樣。
  • 古代秀才,舉人,進士,狀元,對應當今是什麼身份?
    取得秀才身份後,算是國家正式承認的知識分子了,尚未有做官資格,但免交人丁稅、免傜役,可到府、州、縣學學習,為鄉試做準備,也可開講授徒辦私塾成為教育工作者,比如魯迅筆下三味書屋中的壽鏡吾老先生,在考取秀才後,不想走讀書做官路,選擇了塾師為終身職業。秀才還可以到官府充當幕僚,即我們平常所說的吏。官吏官吏,官是官,吏是吏,有品才能稱官,無品稱為吏。
  • 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放到現在是什麼地位?級別最低的秀才可做縣長
    就這個「童生」就已經不好考了,五六十歲考不上童生的人大有人在,而童生裡面最高的一等叫秀才,所以考取秀才難度是很大的。有清一代,童生總數約為200~300萬,秀才為46萬人,清朝的人口為一億到四億,在兩百多年間,一個擁有數億人口的帝國總共就產生了不到五十萬秀才。一個等級最低的秀才就已經那麼難考,那麼舉人和進士就不用說了。
  • 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現代教育的什麼級別
    縱觀古代學子成名之路,無非就是學子成為秀才,進而成為舉人,最後成為進士。 講到這裡,大家一定非常好奇,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放到今天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學歷? 至於古代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現代教育的什麼級別?還要追溯到科舉制度的起源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