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陶瓷上是可以生出剪紙貼花的,怎麼生的?

2020-09-23 陶瓷藝美

當我們拿到一件藏品瓷器,要從多個反面去鑑賞它,因為想要這件瓷器透露給我們直接的信息,需要靠我們去親自用肉眼感受它,這其中不僅僅是其造型,甚至是其紋飾都有可能會透露很多信息,這對我們研究瓷器來說尤其關鍵,昔日的吉州窯,流行著一種剪紙貼花瓷,這一旦貼上,圖案就永遠烙在了釉面上,大家跟藝美君來看看。


什麼是剪紙貼花瓷?


提起剪紙貼花,大家一定不約而同想到了春節或是喜慶場合中,貼在那窗戶鏡面之上的美好圖案,在中國,剪紙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交融於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貼花寓意美好,聰明的古人將這種美好的圖案應用在陶瓷之上,但是所謂剪紙,必然是要剪出來的,總不可能畫出來,剪紙貼花瓷要怎麼理解?

先給大家介紹這件黑釉剪紙貼花三鳳紋碗,通體施黑釉,外壁施釉不到底,且用黃褐色釉隨意點灑成大小不一的斑點,碗心微凸,飾梅花一朵,內壁上飾三隻鳳凰,似在相逐飛舞,細看便會發現這圖案並非繪畫上去,而是運用民間剪紙的手法,把鳳凰靈動飄逸的形象生動傳神地展現在這件瓷碗上,新穎別致,極具圖案裝飾效果。

剪紙藝術所散發出來的是一種純樸美的光輝,長期的藝術實踐與積累,使得中國剪紙形成了鮮明的鄉土氣息與濃厚的生活情趣,是一種值得我們民族驕傲的藝術,吉州窯完美的將剪紙藝術與陶瓷藝術結合在一起,形成一種全新的陶瓷語言,並散發出迷人的光輝。


剪紙貼花哪家強?


宋代飲茶、鬥茶之風盛行,黑色茶盞受到鬥茶者的喜愛,宋徽宗在《大觀茶論》中稱:「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故全國興起了不少燒黑瓷的瓷窯,其中以福建的建窯和江西的吉州窯最為著名,而吉州窯工匠運用民間剪紙的手法,將剪紙圖案應用到黑釉瓷中,所燒制出來的圖案可以說十分巧妙,剪紙與燒瓷結合得毫無違和。

作為我國古代江南著名的綜合性民瓷窯,吉州古窯興於晚唐,盛於兩宋,衰於元末,因地命名,因當時永和又為東昌縣治,故又名東昌窯、永和窯,吉州窯產品精美豐富,尤以黑釉瓷(亦稱天目釉瓷)產品著稱,其獨創的「木葉天目」「剪紙貼花天目」和「玳瑁天目」飲譽中外,灑釉、虎皮天目等也是吉州窯的標誌性品種。


剪紙貼花瓷的魅力


在這吉州窯窯火生輝的500餘年裡,其產品效法百工,種類繁多,尤以剪紙貼花這種極富濃鬱生活氣息與情趣的創造性結合而影響深遠,並在陶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這種表現形式是在瓷胎上,常用剪紙貼花粘貼,然後施釉,揭掉紙張再經燒制形成花紋,這是一種獨創,極富民間藝術特色,並以此向世人詮釋了剪紙藝術的魅力所在。

吉州窯是民窯,其生產的陶瓷多為民用,剪紙藝術是老百姓自己的藝術, 是老百姓為了滿足自己精神生活的需求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應用到陶瓷中自然就不難理解,吉州窯所在地盛產紙張,為吉州窯剪紙貼花工藝的實施提供了保障,一把剪刀,不需要草稿,在表現手法上採用「隨心走」,刀剪自如,一氣呵成,更給人一種天真與拙樸的感覺。

一般創作的圖案形式讓人一看便懂,多是吉祥語的運用,利用字的諧音,來直接表達對生活的希望,此外,吉州窯剪紙紋樣題材豐富,富有情趣,有鴛鴦、蝴蝶、鸞鳳、梅、竹、蘭等,這些內容都有其深刻的含義與寓意,比方「雞」諧音為「吉」,「魚」諧音為「餘」等等,這些都是美好的寓意圖案,剪紙藝術創造性地用於陶瓷裝飾上,是吉州窯的獨特風格。


吉州窯不僅將中原的制瓷工藝融入其中,還將吉州本地的人文情趣繪於瓷器之上,並在造型、機理上有新的變化,使吉州窯成為中國瓷的重要品類,受到古代歐洲、中東各國王室貴族厚愛,不得不承認吉州窯的剪紙貼花盞確實是能達到茶湯幻物象的最佳飲具,也許正是當時的飲茶之風尚的講究,促使了吉州窯剪紙貼花天目盞的大量生產,並且成為投人所好的賣點之一,這無形中推近了剪紙藝術與陶瓷裝飾的距離。


==========================

這是中國千年不斷傳承的文化,

亦是自古至今代代相傳的智慧,

更是書寫在血液裡的祖先密碼。

您且留步來聆聽這生活的脈搏,

關注我們,一同感受陶瓷藝美。

相關焦點

  • 宋吉州窯剪紙貼花折枝花卉紋盞
    宋吉州窯剪紙貼花折枝花卉紋盞宋吉州窯剪紙貼花折枝花卉紋盞內施黃褐色窯變釉,外施黑釉,內裡剪紙貼花鏤空細膩,為三枝折枝花卉,細膩獨特。此盞內部使用剪紙貼花及窯變兩種裝飾技法燒制,剪紙貼花需要使用兩種不同顏色釉料才能形成,能達到如此完美及清晰的紋飾實為難得。剪紙貼花工藝是吉州窯特有且發揚光大的一大品種,通常有梅花,鳳紋,窗花吉祥語等紋飾出現。2020 吉州月葉 - 吉州窯古陶瓷展
  • 剪紙藝術和陶瓷藝術還可以如此結合
    剪紙藝術是最古老的中國民間藝術之一,從北朝時就開始有剪紙,隋唐以後剪紙藝術日趨成熟。剪刀將紙剪成各種各樣的圖案,如窗花、門箋、牆花、頂棚花、燈花等。作為一種鏤空藝術,剪紙給人以視覺上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
  • 如何識別陶瓷是貼花還是畫的?
    如果你能在放大鏡下看到一些網狀材質的,那麼,它就是貼花的。二、比較如果是手繪的,就不能有兩個相同的圖案,所以你可以找一個相同類型的產品來比較圖案。如果選擇一對就更好,通過仔細的對比可以發現其中的線索。三、觀察花紋的細節如果不是手繪圖案,一定是強度不均勻,所以陶瓷上的圖案的顏色會有區別。如果一樣,那麼是因為是大批量生產和機器製造的,圖案不但一樣,顏色也沒有區別。
  • 給大家推薦幾個區分貼花陶瓷和手繪陶瓷的方法
    有很多喜歡陶瓷的朋友分不清什麼是貼花陶瓷,什麼是手繪陶瓷,接下來為大家介紹一下貼花陶瓷,和分辨貼花手繪的區別。陶瓷貼花也叫移花,移花是用粘貼法將花紙上的彩色圖案移至陶瓷坯體或釉面。亦稱「移花」。是現代陶瓷使用最廣泛的一種裝飾技法。分釉上貼花和釉下貼花等。
  • 南宋吉州窯剪紙貼花黑釉盞
    南宋吉州窯剪紙貼花黑釉盞南宋吉州窯剪紙貼花黑釉盞內壁以灰藍窯變釉為地,以剪紙貼花的技法裝飾梅花紋,紋飾粗放。吉州窯剪紙貼花裝飾是其獨特的裝飾技藝之一,可根據瓷器不同的造型,採用不同的花飾、配合不同的釉面和色彩相互搭配,使整件器物外觀和諧,達到完美的裝飾效果。故雖為民窯器物,也足顯當年窯工們的高超技藝。
  • 南宋吉州窯剪紙梅花盞
    南宋吉州窯剪紙梅花盞南宋吉州窯剪紙梅花盞在吉州窯眾多瓷器中,其中尤以剪紙貼花和樹葉進行裝飾者因極具地方特色而深受矚目。「剪紙漏花」是流行於宋代的剪紙藝術,吉州窯工匠巧妙的將其移植在瓷器上作為裝飾,別富情趣。
  • 瓷器上的圖案:貼花與手繪工藝的區別
    但是有些不良商家在利益的驅使下,往往用貼花瓷器冒充手繪瓷器,雖然貼花瓷器也會比較精美,但是由於其工藝相對簡單,廠家可以批量生產,因此從價格上講會比手繪的瓷器便宜。這是由於貼花紙在轉運過程中,或操作時弄掉了貼花紙上的部份陶瓷顏料所至,但並不是一定都出現,要細看。貼花瓷常有缺色現象 三、細看對稱的、或相同的圖案。
  • 吉州窯古陶瓷裝飾藝術賞析
    (見照1)  吉州窯的剔花裝飾,不同於北方瓷窯在化妝土上剔花,而是直接在較薄的黑釉上剔出直露胎色的花紋,即在剪紙貼花工藝基礎上,再使用剔、刻、點、劃等技法,以渲染圖案的裝飾效果,是剪紙貼花工藝的延伸和發展,進一步豐富了剪紙貼花的裝飾品種。
  • 瓷器上的手繪和貼花有什麼區別
    瓷器上的手繪和貼花有什麼區別手繪瓷需要畫工一筆一划將圖案繪製在瓷器上,再經過上釉等工序才能製作完成,其生產周期長,「本高,損壞的機率也大。精美的手繪瓷具有較高的欣賞價值,還具有收藏價值;而貼花瓷則是指將製作好的圖案直接貼在瓷器上,直接燒制而成,其工藝簡單,同時大大節省了原料和人工,所以價格便宜,收藏價值和藝術價值也不高。
  • 2020 吉州月葉 - 吉州窯古陶瓷展 展品集錦之一
    2020 吉州月葉 - 吉州窯古陶瓷展南宋吉州窯玳瑁紋大梅瓶南宋吉州窯黑釉四鳳剪紙貼花梅瓶鬲式爐南宋吉州窯火焰紋剪紙貼花三足爐南宋吉州窯白釉褐彩蓋罐南宋吉州窯木葉盞2020 吉州月葉 - 吉州窯古陶瓷展
  • 百年歷史指尖上的藝術——潮汕剪紙
    潮陽剪紙是廣東省汕頭市的傳統民間藝術之一,被稱為「潮陽民間藝術瑰寶」,同時被國家列入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行列。先後有許多作品獲得省級、國家級和國際剪紙藝術展獎勵。剪紙起源於民間喜慶或節日活動中的剪貼畫。在我國黃河流域及北方農村,這些剪貼畫大多粘貼在糊窗戶的白紙上,而被通稱為「窗花」。
  • 大師無力打假 百元「貼花」陶瓷售價上萬
    「瓷都」景德鎮藝術陶瓷市場正受到贗品的衝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大師作品被「貼花」成批生產,製作一件贗品,成本還不到100元。  「這個絕對是貼花作品,也就是王錫良老師在畫出一個模板後,成批生產的複製品。」劉偉說,「11000元的價格怎麼可能買到王錫良的作品,現在市場上王先生的作品起步價至少在十萬以上,不可能有這麼低的價格」。  劉偉稱,大師作品貼花成批生產,一般在幾百元左右。
  • 南宋吉州窯剪紙貼花盞
    南宋吉州窯剪紙貼花盞南宋吉州窯剪紙貼花盞品相:盞心一道爆釉,底近足出一長方形小凹槽,局部有商業小修復藏品說明:此盞內施黃褐色窯變釉,外施玳瑁釉裝飾,內裡剪紙貼花鏤空細膩,為兩朵鏤空六瓣小花,細膩獨特。盞外壁的釉玳瑁釉為窯變釉,其原理是在胎體上使用兩種氧化鐵含量不同的釉,燃燒時產生交融及流淌的效應,如同玳瑁紋理。而如此盌能同時達到雙重裝飾效果則十分難得。
  • 你能看出瓷器上的圖案是貼花還是手繪嗎
    瓷器上精美的裝飾圖案,一般有兩種工藝完成,一種是手繪,一種是貼花。手繪是指直接用手在瓷器上作畫。而貼花則是指將電腦製作的印刷品複製到陶瓷上。二者的審美價值和經濟價值天差地遠。剛入門的瓷器愛好者並不懂得如何分辨這兩種工藝。
  • 南宋吉州窯剪紙梅花鳳紋盞
    南宋吉州窯剪紙梅花鳳紋盞南宋吉州窯剪紙梅花鳳紋盞碗裡剪紙貼花雙鳳梅花,紋飾簡潔,圖案效果較強,是吉州窯最具特色的裝飾品種之一。2020 吉州月葉 - 吉州窯古陶瓷展
  • 剪出來的歷史——剪紙
    2006年5月20日,剪紙藝術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中國申報的中國剪紙項目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中國最早的剪紙作品發現,是新疆吐魯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北朝時期的五幅團花剪紙。
  • 瓷器| 濃烈歡快的民間陶瓷藝術:吉州窯
    比如,吉州窯借鑑了定窯印花白瓷的覆燒法,極大地提高了產量;還將磁州窯的釉上、釉下彩繪裝飾手法做為瓷器的重要裝飾手法。不僅如此,吉州窯對於鈞窯的窯變技術、建窯的兔毫紋與鷓鴣斑等獨特的裝飾技巧也有所借鑑,豐富的燒瓷經驗極大地影響了中國陶瓷技藝的發展。
  • 剪紙起源和由來,揭秘剪紙手工藝歷史發展和演變中你不知道的一面
    剪紙是中國一項傳統的手工藝,剪紙的由來也是從紙的出現開始的,在南北朝時期就有了「對鏡貼花黃」的詩句。而中國目前發現最早的剪紙作品是北朝時期的五幅團花剪紙。剪紙在唐朝時期有了快速的發展,當時以剪紙招魂的風俗已經在民間流傳。
  • 演繹傳統與創新結合的魅力 吉州窯陶瓷藝術創新人才培養作品成果展開展
    近日,國家藝術基金「吉州窯陶瓷藝術創新人才培養」作品成果展在吉州窯博物館開展,100餘件融合傳統技藝與創新設計的吉州窯作品亮相。展覽將持續至8月16日,免費對公眾開放,觀眾可前往吉州窯博物館進行參觀。此次成果展分為陶瓷文創產品、旅遊產品、禮品瓷、日用陶瓷等4個主題,吉州窯木葉、吉州窯彩繪、吉州窯剪紙貼畫、吉州窯窯變、吉州窯捏塑等5個板塊。
  • 創立中國唯美剪紙藝術的諸暨藝術家 將剪紙和陶瓷完美融合
    如今,一位從西施故裡走出去的藝術家,用剪紙和陶瓷相融合的形式,以「西施」為主題創作了上百件陶瓷藝術品,讓西施「活」在陶瓷上,令人嘆為觀止。他就是「跨界」藝術家陶正,網名「牧羊人」。今天上午10點,陶正陶瓷與剪紙藝術展在諸暨市博物館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