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在歷史上是嶺南文化的重地之一。清末,東莞先後出現了幾大著名的家族,其中的一支是以張敬修為代表的張氏家族。張敬修武將文略,其以武將之資起家,以文人之風行世。清末,張敬修戎馬各地、宦途沉浮。同時他又是一介文人,金石書畫、琴棋詩賦,樣樣精通。
張敬修在《可樓記》中如是寫到:居不幽者,志不廣;覽不遠者,懷不暢。吾營此園,自喜幽致。他修建可園,尋幽攬勝、庭院深深、名士雲來。在可園,張敬修廣邀文人雅集、撫琴吟詩、刻石鏤金、怡情丹青、詩賦唱和、揮毫灑墨、切磋畫藝,可園成為當地藝術名家的聚集之所。
圖說:可園 來源:網絡
可園位於廣東省東莞市莞城區博廈社區北面,始建於清朝道光三十年,鹹豐八年全部建成。可園與順德清暉園、佛山梁園、番禺餘蔭山房並稱為嶺南四大名園,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可堂
可堂是可園主體建築之一,每逢中秋佳節、月圓之夜,人們在此登臺賞月,盡覽園中秋色。該堂為當年園主起居之所,也是張氏家族喜慶婚宴等舉辦重大事宜之地。可堂歇山頂、三開間,梅花紋落地罩,通雕蓮蓬鴛鴦紋圖,顯得精緻氣派。堂外左右兩廊,正中築一大石山,狀似獅子,威武雄壯,人稱獅子上樓臺。
邀山閣
邀山閣即「邀山川入閣」之意。邀山閣高近十八米,為可園最高處,亦是古典園林中難得一見的高樓,確有「邀山入懷」的氣勢。邀山閣四面明窗、雕梁畫棟。登臨閣中,遠山近水盡收眼底,園中勝景歷歷在目,園外可湖水光瀲灩、碧波蕩漾,深得借景之妙。
綠綺琴樓
邀山閣下層為綠綺琴樓,是當年主人彈琴之所。可園裡最具傳奇色彩的當屬綠綺樓,它因曾珍藏聞名海內外的「綠綺臺琴」而得名。綠綺臺琴是嶺南四大名琴之一,鹹豐八年張敬修輾轉得到該琴,同年在可園建綠綺樓已保藏該琴。名琴名園,一時傳為佳話。
擘紅小榭
張敬修在《擘紅小榭記》中寫到:是以粵人論園買,夏多就樹啖之。可園既羅致佳品,雜植成林,乃為榭於樹間,以待過客。欲使色香味俱無遺憾,庶不虛作嶺南人。「擘紅」是剝荔枝的意思,擘紅小榭即是主人邀請文友品嘗荔枝的地方。園中的擘紅小榭是介於亭、屋、臺之間的建築,擘有剝開的意思,紅在這裡是借代荔枝,榭就是有頂的臺。當年,擘紅小榭四周種滿了荔枝等亞熱帶水果,品嘗荔枝要求新鮮,故張敬修建此榭邀友小坐,談笑風生間伸手即可摘取樹上紅荔,剝而食之。
雙清室
竹荷並茂、人境雙清。雙清,取人與環境和諧之意。走過園中翠橋即抵雙清室,雙清室是可園的又一妙景:該室俗名亞字廳,室中的地板、臺凳、茶几、天花、窗扇皆用「亞」字為圖,古代有以「亞」字為吉祥圖案的傳統。亞字廳當年是園主吟詩作歌、修文弄墨之所,主人遍邀嶺南文人雅士齊聚可園,廳外秋風送香,廳內高朋滿座、吟詩賞景。
新民晚報記者 夏菁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