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藝術家的數字繪畫:源自童年塗鴉

2020-11-26 人民網

原標題:荷蘭藝術家的數字繪畫:源自童年塗鴉

  荷蘭藝術家的數字繪畫

  荷蘭藝術家的數字繪畫

  和許多小孩一樣,荷蘭藝術家 Telmo Pieper 四歲的時候就可以在紙上畫各種各樣的動物和人物,雖然畫出的東西在結構外形上總不那麼貼近事實,但卻都充滿了想像力、色彩豔麗、富有創意。近期Pieper為「兒童藝術」項目,將自己童年時期的塗鴉作品用電腦製圖的方式轉變為數字繪畫重新展現了出來,真實還原了塗鴉作品的所有細節還增添了亮麗的顏色。

  最終作品將原來潦草古怪的單線條塗鴉繪畫展現得十分到位,有水生動物、昆蟲和建築等,原塗鴉在刻畫結構和形態特徵上都有所偏差。作品帶給人一種迷人幽默中帶著純真和幻想的感覺,有比例失調的水生生物、頭部巨大的昆蟲、形狀怪異的汽車等。在下面展示的圖片裡, 「Haai」是一條鯊魚而它看起來卻更像一條鳳尾魚,而蝴蝶「Vlinder」的臉部居然是一大塊黑色的斑點,蝸牛「Slake」小小的外殼連它身體的一小部分都裝不下。

相關焦點

  • 「創意設計」影子塗鴉比利時藝術家 Vincent Bal 的創意繪畫作品
    【創意設計】影子塗鴉比利時藝術家 Vincent Bal 的創意繪畫作品【創意設計】影子塗鴉比利時藝術家 Vincent Bal 的創意繪畫作品【創意設計】影子塗鴉比利時藝術家 Vincent Bal 的創意繪畫作品【創意設計】影子塗鴉比利時藝術家 Vincent
  • 陳丹青與荷蘭藝術家聯袂展出肖像繪畫(圖)
    陳丹青與荷蘭藝術家聯袂展出肖像繪畫(圖)   展覽選取了中國的陳丹青、毛焰和荷蘭的讓·沃斯特、菲利普·阿克曼四位藝術家的111幅作品參展。策展人、荷蘭收藏家何凱斯希望通過展覽呈現當代肖像畫的面貌與特點。展覽先在北京今日美術館展出,現巡展至深圳。  在四位參展藝術家中,陳丹青最為引人關注。30年前,他以作品《西藏組畫》成名於美術界。近年,他更為人所熟知的是他在公共問題上所發表的評議。
  • 塗鴉藝術家淡定表示,塗鴉本是一門隨時會被抹掉的藝術
    藝術家施政與Seth的塗鴉作品。       因為利用上海一處拆遷區域的斷壁殘垣創作塗鴉,中國藝術家施政和法國藝術家Seth引發了不少關注。很多人覺得他們的塗鴉構思精妙,與環境契合,但又感慨於這些「廢墟的花」開得過於短暫。
  • 中外藝術家聯合探索公共藝術 成都IFS大型塗鴉創作
    談及塗鴉藝術,大眾腦海裡一般會浮現美國的街頭文化。日前,成都IFS商場外街區出現了一幅長達80米的大型塗鴉創作,吸引了眾多市民駐足。不僅如此,有不少市民還發現,在IFS商場內外,共出現了7個藝術裝置。中外藝術家聯手此次成都IFS邀請到來自中外的六位藝術家,分別從自身的文化經驗中汲取關於城市的感情與記憶,藉助多種藝術媒介展現對成都這座城市以及空間的理解與表達。在紅星路上,德國塗鴉藝術家MadC攜手成都藝術家馬錕共同創作大型塗鴉藝術裝置《成都印記》。
  • 精選義大利最具代表性的街頭塗鴉藝術家
    每天遇見有趣好玩的塗鴉藝術~義大利是世界級藝術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這一令人豔羨的遺產也激勵著年輕一代的義大利藝術家們。義大利的街頭藝術家在國際上享受盛名,他們以精湛的細節、精巧的技術、還有獨特的個性和創意獨樹一幟。
  • 世界上最具標誌性的藝術家童年照片,你能認出幾張?
    ▲ 來源:克羅姆荷蘭藝術留學(ID:Chrome_studio) 世界上最具標誌性的藝術家的童年照片 每當我們想到名人時,記憶裡都會出現很多著名的藝術家。
  • 凱斯哈林:塗鴉波普藝術家
    凱斯哈林(Keith Haring)是90年代的著名的美國街頭繪畫藝術家和社會運動者。Haring 1958年出生於美國賓州,從小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之下開始畫漫畫 。
  • 觀展有感:數字時代的荷蘭靜物
    我會儘量介紹國內一些大家摸得著看得見的展覽,在找到好的供稿人之前,會把重點先放在北京。展覽2011年在荷蘭阿姆斯特丹首展後,去年又在俄羅斯的三家美術館巡展,如今再到北京的三影堂藝術中心展出,Foam攝影博物館和展覽團隊除了交流和展示荷蘭當代靜物攝影師在數字時代的創新和變革外,似乎也在試圖重新定義荷蘭的靜物攝影。靜物作為一種主題進入藝術領域,並形成一個獨立繪畫流派,已有三百多年。
  • 法國塗鴉藝術家Ceet Fouad最新個展啟
    Ceet Fouad最新作品個展開幕,國際深圳藝術家論壇(ISZAF)開講,眾多當代藝術家將齊聚一堂,展開一場巔峰藝術盛會。看似隨意的線條背後,是他紮實的繪畫基礎。30年來,這個小雞形象已經成為CEET一種重要的自我表達媒介。隨著時代的進步,CEET在創作材料、手法等方面不斷嘗試創新,他的作品一直走在潮流前端。CEET現場與諸多慕名而來的藝術愛好者們見面,分享「Los Chicanos 老司雞」創作軼事與個人藝術發展歷程,現場互動熱烈,帶給粉絲們無限喜悅與收穫。
  • 數字繪畫
    《數字繪畫》是一款適合全年齡段的治癒系減壓放鬆繪畫填色APP. 通過數字填色的方式讓正處於焦慮不安,壓力山大的你釋放情緒,提升專注力同時在遊戲過程中,學會控制情緒,減壓放鬆.精美的圖片和柔和的線條以及跳動的色彩,帶你繪畫出一個夢幻般的童話世界.通過輕點圖片區域中得數字,為你喜歡的圖畫賦予生命力,喜歡就為它塗色然後收藏分享. 數字繪畫的特點: - 減壓放鬆的口袋繪本書.繪畫從未如此輕鬆有趣.
  • 國外藝術家在街頭創作的抗疫情塗鴉漫畫
    藝術家Pony Wave創作的一幅街頭藝術作品,描繪了兩個人戴著面具在加州威尼斯海灘接吻的情景德國柏林的塗鴉中,《指環王》中的咕嚕拿著一卷廁紙,嘴裡說著「我的寶貝」在印度拉賈斯坦邦齋浦爾的公路塗鴉,用英文寫著「待在家裡,拯救生命」在印度尼西亞德波克,一名男子在一幅由藝術家
  • 對話|塗鴉藝術家瓊萬:把街頭的能量,把塗鴉帶入美術館
    1月24日,塗鴉藝術群展「後當代城市自白7019」在上海當代藝術館開幕,展覽聚焦八位國際塗鴉界重要藝術家的作品,從塗鴉的視角呈現當代世界的面貌。開幕當天,參展藝術家之一瓊萬(JonOne)在現場長達7米的畫布上創作了色彩鮮豔的新作品,「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對瓊萬進行了採訪。
  • 當大牌遇到塗鴉藝術家之後……
    據全球藝術市場資料庫的領導者 Artprice 公布的《 2017當代藝術市場報告》(ps:在拍賣市場上,藝術家的熱度是根據售出的拍品數目判定)顯示,全球最受歡迎的 10 大藝術家中塗鴉藝術家就佔據了四位,分別是凱斯哈林(Keith Haring)、謝帕德費瑞(Shepard Fairey)、班克斯(Banksy)和卡伍斯(KAWS)。
  • 荷蘭的任務繪畫與歷史
    在這些荷蘭繪畫名家中,最早的一位是弗蘭斯·哈爾斯(1580-1666年),他的肖像畫有著經久不衰的廣泛吸引力,儘管我個人不喜歡他的大多數作品。據說,這些作品風格輕鬆活潑且富有性格特點。不過,這種活潑對我來說只是流於表面的愉悅,性格特點的體現則基於扮鬼臉。讀者一定注意到了,自15世紀以來,創作肖像畫對畫家的要求越來越高。在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對人作為個體的關注產生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肖像畫。
  • Google塗鴉:紀念美國塗鴉藝術家凱斯·哈林54周年誕辰
    Google首頁今天採用了一個色彩鮮明的塗鴉,這才是一款真正的「塗鴉」,圖片由凱斯·哈林基金會提供,是為了紀念美國塗鴉藝術家凱斯·哈林54周年誕辰。凱斯·哈林(Keith Haring,1958年5月4日-1990年2月16日)是1980年代美國街頭繪畫藝術家和社會運動者。他的塗鴉在今天已經成為流行文化中的一部分,在日常生活中幾乎隨處可見。
  • 巴斯奎特:一位塗鴉藝術家的起落
    巴斯奎特,是二戰後美國塗鴉藝術家,新藝術的代表人物。今年9月,他的個展還將在英國倫敦開始展出。「巴斯奎特:真的成名」是巴斯奎特作品首次在英國大規模展出的展覽。作為紐約的前衛天才藝術家,巴斯奎特在1978年得到媒體的關注,他與同學艾爾·迪亞茲一起以「SAMO」之名,在紐約各地塗鴉謎一般的語句,在這之後不久巴斯奎特迅速地成為同代人中出名的藝術家。
  • 生於平凡,荷蘭黃金時代的繪畫藝術
    因此,宗教題材的繪畫作品大大減少了,這給其它題材的繪畫作品讓出了生存空間。在黃金時代,荷蘭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也蔓延到了藝術領域。除了一直很受歡迎的肖像畫外,其它藝術家不再是受某個貴族或富人贊助,而是把自己的作品帶去市場進行銷售。藝術家在得到更大自由的同時,也需要面對殘酷的競爭。
  • 比塗鴉大師Banksy還神秘的可能是地下塗鴉雜誌
    而導演這場「惡作劇」的居然是畫作的創作者——神秘的塗鴉藝術家 Banksy。事後,他通過自己的社交媒體發布了似乎是對此次事件表態的字眼——援引藝術大師畢卡索的名言「毀滅的衝動同樣是創造的衝動(The urge to destroy is also a creative urge)」。
  • 「帶有信息的藝術」:用街頭塗鴉與疫情抗爭的英國藝術家們
    雖然畫廊都關閉了,但因封鎖而冷清的英國各城給藝術家們提供了一副難以抗拒的畫布。他們用形形色色的街頭繪畫來來反映新冠疫情期間的悲傷、希望和喜悅。倫敦藝術家阿提拉(Atila)站倫敦南部的一副塗鴉作品前,上面畫著一位帶著口罩的護士。
  • 風靡ins超人氣巴西塗鴉藝術家現身復星藝術中心!
    風靡ins超人氣巴西塗鴉藝術家現身復星藝術中心!2020年12月30日至2021年2月26日,復星藝術中心呈現巴西著名街頭藝術家組合奧斯吉美奧斯(OSGEMEOS)個展:「來者皆是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