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商周文物,綴玉面罩,玉柄鐵劍,牛角祭祀坑,都是珍品

2020-12-10 世界旅行玩家

河南博物院是國家級重點博物館,它的前身就是河南博物館,始建於民國十六年,也就是1927年,馮玉祥主導創辦。原來在開封,1961年遷到鄭州。河南博物院館藏文物14萬件,圖中是一件灰陶大口尊,商代前期文物,大約在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1300年之間。這件大口尊出土於鄭州市二裡崗。

河南博物院的文物,出土於二十世紀初,來自於三門峽,安陽,商丘,輝縣,淅川,洛陽等地,既有史前文物,也有商代青銅器,陶器,玉器等。圖中是一個復原模型坑,鄭州小雙橋商代遺址牛角祭祀坑,這個遺址發現於1995年,面積達144萬平方米。遺址內發現有多處大型建築基址,祭祀坑及青銅冶鑄遺存,是商代早期都城遺址。

博物院有國家一級文物,二級文物,5000多間。有一部分堪稱國之重器,像蓮鶴方壺,是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展覽文物。圖中這個看起來像碗的文物,叫做弦紋銅盂,是一件盛食器。它也是商代前期文物,也就是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1300年製造的。1996年鄭州市南順城街窖藏出土。

上面這三件,兩邊的是獸面紋銅爵,中間的是獸面紋銅斝,都是酒器,也都是商代前期文物,1996年鄭州市南順城街窖藏出土。下面這三個,一個是直邊弧刃銅鉞,是兵器。一個是有闌直內銅戈,兵器,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1300年商代前期文物,這六個一起都是1996年南順城街窖藏出土。

由於歷史原因,河南博物院的部分珍貴文物,抗日戰爭期間,幾經輾轉,最終珍藏在了寶島的臺灣國立歷史博物館。圖中是泥質簋範,西周文物,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洛陽市北窯西周冶銅遺址出土。

1923年,河南新鄭人打井,發現一座古墓,發掘了100多件青銅器,這個消息很快被吳佩孚知道,他命令北洋陸軍14師師長將出土文物運到開封保管。圖中是魚父已銅卣,這是一件酒器,西周文物,公元前1046到公元前771年製造。1961年鶴壁市龐村出土。

綴玉面罩,金縷玉衣的雛形,西周文物,1990年三門峽市虢國墓地M2001出土。綴玉面罩,又叫做面巾,幎目,是在死者面部覆蓋的綴有玉石片的帛絹面幕,為古代貴族墓葬中常見的葬玉形制。該面罩由青玉製成,是中國首次發現的幎目造型,也是漢代玉衣的雛形。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為了確保文物安全,將館藏文物裝了68箱,既有拓片,圖書,也有精選珍品,用了三天時間,運到了漢口法租界保存。漢口淪陷後,又運到了重慶。圖中是河南博物院的金腰帶飾品,西周文物,製造於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1990年三門峽市虢國墓地M2001出土。

玉柄鐵劍,我國最早的人工冶鐵製品,西周文物,這把劍由鐵質劍身,銅質柄芯和玉質劍柄嵌接組合而成,在劍身與柄結合處鑲嵌有綠松石片。經鑑定,該劍是中國最早的人工冶鐵實物,是以塊煉法鍛制而成。它的發現將中國人工冶鐵的年代提前了近200年,具有極其重要的科學價值。

相關焦點

  • 「每日文物鑑賞」玉柄鐵劍——「中華第一劍」
    1990年河南省三門峽市虢國墓(虢季墓)出土了一把劍被稱為玉柄鐵劍劍長20釐米莖長13釐米屬西周晚期器物是我國目前出土的最早冶煉鐵是河南博物院「九大鎮院之寶」之一玉柄鐵劍玉柄鐵劍被譽為「中華第一劍」儘管「年老色衰」看上去像塊不起眼的「烤紅薯」但歲月不能掩埋它昔日的光華它是一柄仿生寶劍
  • 「天地之中——河南文物珍品展」今日開展
    為弘揚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古代文明,促進豫湘兩地的文化交流,湖南省博物館聯袂河南博物院、湖南廣播電視臺、譚國斌當代藝術博物館共同主辦的「天地之中——河南文物珍品展」將於4月28日—8月14日在譚國斌當代藝術博物館免費向社會公眾開放。
  • 河南三門峽發現西周大墓,出土一把玉柄鐵劍,被譽為中華第一劍
    河南三門峽發現西周大墓   1990年,有一座古墓的發現,驚動了當時的人們,這就是在河南三門峽上村嶺發現的一座西周大墓,這座古墓出土了海量的文物,把中國歷史的面貌再次改變,這就是河南三門峽上村嶺周代虢季墓,顧名思義,這座古墓屬於一個叫做虢國的國家,在中國歷史上,一共有四個虢國,他們都是周王室的後裔。
  • 「玉柄鐵劍」:傳說中的「中華第一劍」,看似廢鐵卻價值連城
    在此之前,歷史學家普遍認為中國的鐵製品出現在戰國末期,而玉柄鐵劍的出土,則像是夜空中的驚啼,長嘶破空,將本以十分驕傲的中國冶煉技術再次躍升一個臺階,將中國最早使用鐵器的時間向前推移了若干。自此,我們可以認為,中國早在西周年代便擁有冶煉鐵器的能力,華夏文明,再附鐵銅,這既是勇敢堅毅的象徵,也是這玉柄鐵劍價值連城的最好表現。
  • 此文物是中華第一劍,屬河南博物院鎮院之寶,曾改寫中國冶鐵史
    我們今天要說的,是考古界公認的「中華第一劍」,歷史價值遠遠高於其它古劍文物,那就是河南博物院的」九大鎮院之寶「之一的虢國玉柄鐵劍。他因其貌不揚,鏽跡斑斑,被戲稱為文物界的「烤番薯」。考古學家在虢國墓地共發現各類珍貴文物26000多件,玉柄鐵劍被認為是其中最偉大的發現,為什麼它會獲得如此殊榮呢?那是因為它改寫了中國冶鐵的歷史。
  • 閉館5年,河南博物院要開了?眾多鎮院之寶搶先看
    不去河南博物院,很難了解河南的光榮和驕傲,對於當地人來說,已經等得非常著急。有的人搬家了,有的人孩子從小學等到初中了,有的人甚至差點都要忘記豫博了……其實除了當地人,多少熱愛博物館的人也是一直盼著豫博早早開館,一睹其中收藏的珍貴文物。
  • 媒體關注環遊河南博物院_帶你玩嗨鄭州
    圍繞各個歷史時期中原都城文化以及人文生活進行展示可以說從文物數量、時間跨度、知識多元等方面來看都是非常宏大的賈湖骨笛婦好鴞尊玉柄鐵劍古代盛酒的婦好方斝、號稱商代青銅器中精品的——婦好鴞尊、鼎盛時代所出的蓮鶴方壺、被譽為中華第一劍的玉柄鐵劍,歷史長河中的滄海桑田,興衰流變一一展現。
  • 不可辜負的文物|這些鎮館之寶,你與哪個有過一面之緣?
    河南省不可辜負的文物:蓮鶴方壺、玉柄鐵劍、武則天金簡河南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歷史悠久,文化積澱厚重河南博物院作為典藏文物的殿堂,一定是必逛的博物館之一。(可靠消息:河南博物院八月底主展館就要開放了哦!)至於鎮館之寶,該館的鎮館之寶有九個。
  • 被借走一半珍寶的河南博物院,依舊牛到讓同類仰視
    中國各省級博物館中,有一個博物館異常顯眼,其內部可謂是「群星閃耀」,珍寶無數,它就是河南博物院。說起省博的文物,真叫人惋惜遺憾。現在看到的文物,並不是全部,好多珍寶都被各種形式借走,應該說河南博物院只剩下一半的實力。
  • 閉館5年,河南博物院可能真的要開了!眾多鎮院之寶搶先看
    01河南博物院為什麼很重要?河南博物院始建於1927年,是中國建立較早的博物館之一,為國家級重點博物館。它目前收藏有17萬餘件/套的文物,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銅器、歷代陶瓷器、玉器最具特色。100多件文物,多數都國家一級文物,還有鎮院之寶,共同展示了河南古代文明的輝煌成就。
  • 商州玉面罩、玉跪人欣賞學習
    <br>據悉最早發現的完整玉制人物形象是據今5300年的凌家灘遺址。<br>商周玉人主要有圓雕和片狀,圓雕人像有立人和跪坐兩種,其中跪坐玉人裝飾更為華麗工藝更加細緻,以商代婦好墓出土的跪坐玉人雕像為代表
  • 淺析古玉中的玉劍具
    漢代玉劍首以玉飾劍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距今三千年前的西周時期,在今天的河南省三門峽市虢國博物館中就珍藏著一把西周玉柄鐵劍。這柄於1990年出土於河南三門峽虢季墓的玉柄鐵劍,又稱「玉莖銅芯柄鐵劍」,屬西周晚期器物。此劍由鐵製劍身、玉質劍柄和銅質柄芯組合而成。其中玉柄用和田青玉製成,玉質細膩光潔透潤。
  • 中國著名博物館之河南博物院簡介與珍貴藏品
    河南博物院河南博物院,英文名Henan Museum,是國家級重點博物館, 2009年入選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河南博物院現有藏品17萬餘件/套,大多數為珍貴文物,其中以青銅器、玉石器、陶瓷器、石刻造像等最具特色,是見證和展示華夏文明起源形成與發展脈絡的文化藝術殿堂 。
  • 也說婦好墓跪坐玉人
    關於這件玉人最令後世難解的是玉人腰左側所插的一件寬柄器,寬柄器上段為向內翻卷的捲雲狀,柄身一面裝飾節狀紋和雲紋,寬柄器紋飾與衣紋不連,應該是一件獨立器物。婦好墓中出土的5件圓雕玉人,唯有該玉人有此配件。
  • 雙節假日逛展覽:河南博物院珍寶,上博精美唐代文物
    河南博物院新館開放 河南有「天下之中經過5年的修繕,9月24日,河南博物院主館重新對外開放。「泱泱華夏,擇中建都」是新館的基本陳列。這個陳列以中國建都的歷史為主線,展現華夏民族的發展軌跡,共陳列5000件文物,8件鎮館之寶。
  • 你看我的臉是玉做的!
    以玉隨葬的習俗,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原始社會後期就出現了「玉殮葬」,發展到西周就形成了嚴格的「葬玉」制度。綴玉幎目,俗稱「玉覆面」「玉面罩」,西周時期,1990年河南三門峽虢國墓出土。發現於墓主面部,多錯位,但面目輪廓仍可辨出。
  • 西周並非只有青銅器,河南出土的這件文物證明古人早就開始冶鐵了
    河南省所在的中原地區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這裡出土的許多文物改寫了我們對古人的認知。比如在大家印象中,西周只是一個青銅工藝發達的朝代,出土的文物多以青銅器為主,但河南省出土的一件玉柄鐵劍證明至少在西周晚期,我們的先祖就已經開始冶鐵。
  • 極致之美,驚豔世界的中國文物
    很多時候,我國古代文物之美無法言表,用再多的辭藻來形容都是蒼白無力的。到底哪些古代文物可以稱作「」極致之美「? 今天就列舉一些,相信廣大讀者看罷立刻秒懂!
  • 四大名玉之一——岫巖玉
    廣義上可以兩類,一類是老玉(亦稱黃白老玉),老玉中的籽料稱作河磨玉,屬於透閃石玉,其質地樸實、凝重、色澤淡黃偏白,是一種珍貴的璞玉。另一類是岫巖碧玉(亦稱瓦溝玉引)屬蛇紋石類礦石,其質地堅實而溫潤,細膩而圓融,多呈綠色至湖水綠,其中以深綠、通透少瑕為珍品。
  • 陝西發現虢國墓穴,出土一文物,專家:或將改寫歷史!
    中國有五千年的華夏文明,作為唯一一個沒有文化斷層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但是隨著朝代的更迭,時間的歷史,很多歷史記憶消失在時間長河中,隨著近代考古的發展,通過對遺蹟和文物的研究解讀,可以從這些東西中解讀出來一些重要的資料,或是修正史書的一些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