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旅遊業「冰封」 業界思索疫情退卻如何突圍

2021-01-12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中新社

中新社香港12月24日電世界旅遊業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連續多波的新冠肺炎來襲,香港旅客今年來大幅減少,就連最近聖誕節張燈結彩的環境,也映襯出冷清之態。旅遊業是香港四大支柱行業之一,從業人員數以十萬,業界認為,儘管香港解脫疫情還有一段艱難的路要走,但各界應藉此時機,思索旅遊業如何提升,才能在疫後迅速突圍。

資料圖:香港金紫荊廣場。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這次新冠肺炎對香港旅遊業的衝擊,是前所罕見的。據香港旅遊發展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自2020年2月起,訪港旅客人次連續10個月同比跌幅超過90%。今年前11個月訪港旅客總人次為356.4萬,同比下跌93.2%,其中來自內地的訪港旅客為270.4萬人次,同比下跌93.5%。

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香港旅遊發展局總幹事程鼎一用「冰封」一詞形容香港旅遊業的現狀。他指出,旅遊業是香港經濟四大支柱之一,佔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的比重約為5%,涉及的直接與間接就業人口約80萬。因為沒有遊客,零售、餐飲等旅遊相關行業也受到衝擊,旅遊業實際遭受的損失難以估量。

資料圖:香港海洋公園。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香港標誌性的兩大主題公園海洋公園及迪斯尼樂園,自今年1月以來,已分別三次因疫情而暫停營業,兩家公園今年開放迎客的時間均約僅有四個月。為此香港特區政府今年5月特向海洋公園撥款約54億元,以助其紓困。

由於得到香港特區政府推出的幾輪補貼,香港的旅行社暫時未出現大規模倒閉的現象。香港特區政府立法會旅遊界議員姚思榮對中新社記者表示,用「慘痛」概括2020年香港旅遊業的情況,並不為過。整個行業陷入停頓,目前仍未見到「曙光」。特區政府支持行業的態度是明確的,但歸根結底還是要力爭本地確診病例「清零」,早日恢復與內地正常的人員與經濟往來。

其實,特區政府早就醞釀推出「旅遊氣泡」,希望在全球疫情未完全消失時,有限度地恢復跨境旅行。本來,香港與新加坡可以「成團」,奈何因香港暴發第四波疫情而要煞停。

不過,香港旅遊業界認為,不妨利用這樣一個時期,思考如何通過創新方法、完善機制,進一步提升香港旅遊業質量,更好地挖掘利用香港的人文資源,讓文化和旅遊實現多領域、全方位的深度融合,為今後香港旅遊業發展助力;包括深入探討區塊鏈、5G等新技術如何應用於旅遊業,為文旅融合帶來更多可能。

香港旅遊業僱員總會理事長梁芳遠表示,除了特區政府的資助外,旅遊從業者也在痛定思痛,希望通過思考和彌補自身的不足,尋找發展的新途徑。現在不少旅遊從業者都在嘗試做「雲旅遊」,即自己製作視頻或短視頻等節目,然後發在社交媒體上。但是,相關的行業協會還有開設課程,教導遊怎樣去拍好視頻、吸引受眾。

疫情終會過去,春天終將來臨,需要的是在「冰封」期做好充分準備,才能迎接新的機會。香港旅遊發展局(旅發局)主席彭耀佳預期,全球旅遊業將會出現洗牌,各個國家和城市今後都會極力爭取旅客重臨,故未來的旅遊業競爭將會非常激烈。疫情退卻後,香港旅遊市場將會以短途為主,未來應著力開拓高增值的會議、展覽及獎勵旅遊市場,並開拓大灣區「一程多站」旅遊模式。

相關焦點

  • 疫情下的香港旅遊業:陷入「冰封」狀態 期待雨過天晴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香港旅遊業:陷入「冰封」狀態  期待雨過天晴中新社香港2月29日電 (記者 龍曼)新冠病毒疫情持續,香港特區政府先後對韓國、義大利三個地區、伊朗發出紅色外遊警示。香港立法會旅遊界議員姚思榮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形容香港旅遊業因疫情陷入「冰封」狀態。
  • 久不通關旅遊業冰封,本港旅行社捱不住了......
    商報君 香港商報 今天新冠肺炎疫情重挫本港經濟,旅行社捱不住了,開始削減成本。新華旅遊宣布12月起全體停薪留職,約有300名員工受影響。有旅遊業界估計,未來一至兩日將有多2至3間比較大規模的旅行社,相繼公布相關員工停薪留職計劃,預料約有1000人受影響。
  • 香港旅發局總幹事程鼎一:疫情「新常態」下積極尋求行業復甦
    作為一座國際化、開放型的城市,香港旅遊業在疫情之下也不可避免遭遇困難。對此,香港旅遊發展局正在推出並實踐一些創新的方式,希望在疫情「新常態」下積極尋求旅遊行業復甦。  【解說】香港旅遊發展局總幹事程鼎一表示,旅遊業佔香港GDP的比重約為5%,涉及的就業人口約80萬。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令香港的旅遊業基本進入「冰封」狀態。
  • 春寒料峭,旅遊業如何取暖?
    _ 2020的開頭註定了我們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疫情肆虐讓很多人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也對很多行業形成了很大的衝擊和影響,旅遊業就是個最直觀的例子且正面臨很嚴峻的境地。
  • 香港旅遊業增加特色景點 盛事連連
    圖右為行政長官梁振英   據《大公報》報導,回歸祖國十九年來,香港旅遊業蓬勃發展,海內外遊客連創紀錄,每年訪港旅客人次有約5000萬,為香港經濟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有資深導遊表示,回歸以來,中央政府與特區政府推出多項政策扶持,旅遊業一直處於高速發展,其中「港澳個人遊」更令香港渡過2003年SARS後經濟難關。
  • 香港「反水貨客」示威捲土重來 港府亟需挽救旅遊業
    (圖片來源:大公網  今年以來,香港旅遊、零售等行業已經響起不景氣的信號,但香港一些「本土」派團體近日無風又起浪,再在香港上水發起激烈的示威行動,其間指罵內地旅客並滋擾上水店鋪。此類示威引起香港旅遊零售等業界人士的強烈反對,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9月8日表示,上水的示威對香港「好客的旅遊城市」形象完全沒有幫助,接下來要繼續發展香港的旅遊業。
  • 專訪香港旅發局總幹事程鼎一 探索旅遊新模式 尋求行業解凍復甦
    央視網消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香港出入境旅遊全面停頓,旅遊業遭受重創。香港旅遊發展局總幹事程鼎一在接受總臺記者專訪時指出,香港旅遊業面臨「冰封」,但香港旅發局正立足本地,依託粵港澳大灣區,放眼國際,通過一系列嘗試和探索,積極尋求復甦。
  • 香港旅遊業促請政府推第三輪防疫抗疫基金,久旱何時逢甘露?
    香港入境人數今年7月按年暴挫99.6%。【環球旅訊】8月20日,環球旅訊獲悉,香港旅遊業議會主席、姚思榮議員與八個屬會及其他業界組織負責人,於8月20日致函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促請政府儘速推出第三輪防疫抗疫基金紓困措施,藉以拯救旅遊業界。
  • 攜程CEO孫潔:疫情後,旅遊業下一個十年的增長動能在哪裡
    文/福布斯中國在告別了野蠻生長的草莽時代後,攜程正處於新機遇市場、又有後起之秀奮力直追甚至是搶佔創新先機的階段,疊加2020一開年就席捲全球旅遊業的新冠疫情陰影,儘管國內旅遊業在近半年復甦強勁,但過去佔了攜程營收超過三分之一的國際化業務仍處於冰封狀態
  • 錄得零團來港,香港旅遊業進入暗黑時代
    今年的五一小長假是國內疫情基本控制下來的第一個小長假,全國各地景區都重現了疫情以前的火爆場景。各地的天氣和相關防疫、優惠措施也基本上把群眾壓抑已久的出遊熱情釋放出來,旅遊市場有了極大的恢復,基本上迎來了疫情以來的第一個小陽春。
  • 示威者衝擊香港旅遊業:嚇走5成遊客 酒店低至1折
    香港作為全球吸引遊客最多的城市之一,旅遊業對其GDP貢獻佔到5%,更直接影響約27萬港人就業。然而,頻發的暴力行動正在拖累香港旅遊業,30多個國家或地區已對香港發出旅遊警示,訪港遊客數量大幅減少,香港旅遊業遭遇寒冬。
  • 疫情來襲,線下書店轉戰線上突圍
    福州日報見習記者 賴志昌疫情來襲,餐飲業受挫,旅遊業停擺,本已脆弱的實體書店亦是「傷痕累累」。過去的一個多月,福州不少實體書店處於閉店、歇業狀態,陷入經營困境。危機之中,改變也在發生。線下傳統書店紛紛加速轉戰線上,自救突圍。
  • 疫情之下,廣西旅遊業如何度過寒冬?聽聽業內人士怎麼說
    往年熱鬧的春節黃金周,今年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陰影下變得冷清。旅遊業整體停擺。旅遊行業該如何自救,渡過難關?日前,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採訪了旅遊業內人士。儘管行業受挫,但大家都在努力解決問題,在逆境中尋求機會,對未來依舊充滿信心。
  • 疫情下出版行業的自救與突圍
    來源:工人日報閱讀提示持續發力線上資源開放,線下抓緊推動疫情相關讀物的出版,各家出版社都在尋找自己的突圍之路。這是疫情影響下出版業的一個縮影:在持續發力線上資源開放的同時,線下抓緊推動疫情相關讀物的出版。這既是出版社的「自救指南」,也成為行業的一條「突圍之路」。線上資源紛紛開放疫情初期,各家出版社就開始發力線上資源開放。
  • 香港旅遊業界:海洋公園是代表性景點 其存亡影響過萬從業員
    中新社香港5月15日電 (記者 曾平)擁有40多年歷史的香港海洋公園在社會風波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先後影響下或將倒閉。香港特區立法會財務委員會15日審議有關海洋公園的「救亡撥款」,涉及約54億元(港幣,下同)。
  • 疫情下我國旅遊業蟄伏蓄勢
    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響下,我國旅遊業正經歷著一場寒冬:旅遊景區關閉、旅行社停業、導遊「待業」在家……但是,旅遊企業和從業人員沒有停下腳步,而是利用這個「空窗期」謀劃升級改造和自我提升,等待旅遊業的春天來臨。
  • 疫情之下的萬聖節假期 法國旅遊業一籌莫展
    中國僑網10月20日電 據《歐洲時報》編譯報導,新冠肺炎疫情陰雲不散,法國旅遊業復甦難現曙光。  法國BFMTV電視臺報導稱,為救助深受疫情重創的旅遊業,法國政府此前曾鼓勵法國人在萬聖節期間儘量外出度假,但目前為應對第二波疫情採取的限制措施,尤其是在多個大城市實施宵禁,對法國旅遊業前景影響深重。
  • 記者手記:疫情下的香港零售業如何浴火重生?
    新華社香港8月8日電(記者李濱彬)受「修例風波」和新冠肺炎疫情疊加影響,香港零售業遭遇重創。2020年第一季度,香港零售業銷貨量按年跌36.9%,是有記錄以來最大單季跌幅。面對逆境,香港本土零售商開始尋求轉型突破之路。
  • 若忽視這點,香港疫情惡化絕非杞人憂天
    近一個月以來,隨著全球疫情快速蔓延,香港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措施也在不斷升級。從3月19日開始,香港已對入境人士採取分類措施,拒絕入境或者強制隔離。然而,香港當前的疫情形勢依然日趨嚴峻,急需引起各方和全體市民更加重視。
  • 澳門旅遊業開始復甦(濠江在線)
    許叢軍攝(人民視覺) 版式設計:蔡華偉核心閱讀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澳門也不例外,入境澳門旅客大幅減少。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澳門的旅遊市場正在逐步恢復。當然,由於疫情並未結束,內地旅客入境還需持7日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加上一些內地遊客對澳門防疫情況不太了解,「十一」假期訪澳遊客人數與往年同期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但日漸增多的客流,還是讓商家們相信澳門旅遊業正走在復甦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