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牆·有我守護 | 一池碧水興古城,一條城河記鄉愁

2020-11-17 西安古城牆

11月最重要的是什麼

雙十一的買買買?

不!

對每個西安人來說

每年的11月

是西安城牆文物保護親近月

和西安城牆的一年一約

和歷史文化的一期一會

今天(11月13日)上午

西安唐皇城牆含光門遺址博物館內

就開啟了一場

西安城牆文物保護親近月公開講座

陝西省水電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

農曉英(護城河項目總設計師)

為到場的近五十名城牆志願者

講述了西安護城河景區

提升改造全線貫通背後的故事

……

一場講座 一縷柔波

在今天的西安城牆文物保護親近月公開講座上,農老師通過詳盡而引人入勝的講解,將一副西安城牆提升改造的畫卷鋪陳在所有人面前。從三次護城河清淤工程到2000年後護城河的陸續改造,再到今年西安護城河景區提升改造的全線貫通,在歲月面前,護城河像一顆顆珍珠終於串到一起,在城牆周圍、古城中央,閃閃發光。

2003年至2020年西安城牆護城河提升改造工程年曆:

2005年4月—2006年4月,實施護城河試驗段(東門—東南角—建國門)水位提升和內外岸生態林帶提升改造。

2013年1月—2014年4月,實施建國門—朱雀門護城河綜合提升改造。

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實施了朱雀門—西門護城河及環城公園綜合改造工程。

2018年12月—2020年10月,實施西門—北門—東門護城河及環城公園綜合改造工程。

這場講座不但讓在場的觀眾更加全面地了解到了西安城牆護城河的相關知識,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西安城牆文物保護的不易與艱辛。

西安城牆是文物,城河改造也面臨著諸多問題,在「全面截汙,改善水質;適度提高,形成水景;維持滯洪,保證渡汛;體現人文,便於管理」的設計思路引導下,西安護城河終於實現了「一池碧水繞城郭」,也使城牆與城河的古老組合在今天重新煥發生機,既完成了「城在水中、水在林旁、林韻長安」的古城圖景,也讓我們每一個人的鄉愁有了無限柔情的寄託。

一條城河 一城記憶

講座結束後,現場的志願者們還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參與了護城河的遊船項目,近距離地走進城河、接觸城河。

志願者們表示說:之前似乎對護城河的了解沒有這麼多,如今眼前的一草一魚、一磚一橋都可以與講座上學習到的理論知識一一對應,再來看待護城河,可以用五個「贊」來形容——清澈見底的水質,贊!園區景觀的高顏值,贊!休閒娛樂功能豐富,贊!令人神清氣爽的空氣品質,贊!智能化監測管理,贊!

看著眼前的護城河,遠望秋日陽光裡的金樹青磚,就像一幅「長安上河圖」般動人。環城林帶四季不同、河水清澈碧波蕩漾,環城公園中亭廊、雕塑、詩碑隱於花草之中,不經意間,看到下棋的、唱戲的、跳舞的、漫步的市民身影,好不愜意……

船上的志願者感嘆道:西安城牆與護城河真是奇妙!她們聯結著兩種截然不同又渾然一體的城市生活:城牆內外是街坊鄰裡與高樓大廈的對照,城河兩邊是晨練踱步與車水馬龍的對比。如果說城市有記憶,城市有氣質的話,西安城牆與護城河就凝聚了西安的記憶,代表了西安的氣質,值得我們一直守護下去!

一場講座、一縷柔波、一條城河、一座城牆,不僅讓西安市民更加理解了城牆背後的城市文化內涵,樹立了全民文保理念,更提升了「千年古都,常來長安」的城市魅力,讓文化遺產傳承不絕,讓中華記憶歷久彌新。

一種傳承 一份守護

城,所以盛民也;記,就是記錄、記憶。

這一次的親近月公開講座並不是西安城牆第一次邀請專家學者和市民志願者。西安城牆文物保護親近月舉辦至今已有11年,11年來西安城牆通過多種多樣的活動邀請大眾走進城牆、了解古城,也定期邀請專家學者或城牆工作人員來分享自己對城牆的理解、心得和故事,通過這些生動的講述與直接的體驗,記錄下城牆的變與不變,也讓我們陸續認識到每個閃閃發光的城牆守護人。

如同今天水碧岸綠的背後,不僅是龐大精細的護城河提升改造工程,更是一道道高難度必答題的破題過程,還是一代又一代「城牆守護人」的心血與努力。他們守護著城牆,守護著古城的歷史文化,更守護著一代代西安人的城市記憶。

而除了這些專家學者,你、我,我們每一個普通人也可以成為「城牆守護人」,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守護城牆,守護古都,通過自己的星星之火自覺擔當起西安城牆文物保護的長久重任。

就像今年的親近月主題「西安城牆·有我守護」

西安城牆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保護

古城記憶需要我們每一個的守護

加入到「城牆守護人」中

讓我們一起感悟歷史

共享城牆文化遺產的恢弘瑰麗

懷念先賢

共敬歷代護城人的熱血奮鬥

踐行傳承

共擔城牆守護的重要使命與責任

參與城牆公益

就從守護你腳下的每一塊城磚開始!


主編|王恬 編輯|知非 校對|瀅晰

相關焦點

  • 西安城牆·有我守護 | 2020西安城牆文物保護親近月來了
    為了推動文物保護工作蓬勃發展,西安城牆聯合社會各界為文物保護工作獻智獻力。2020年11月1日「西安城牆·有我守護」系列城牆文物保護親近月活動正式啟幕,以三星(中國)半導體有限公司為代表的眾多知名企業全面參與本次活動,呼籲全社會參與到文物保護中來。
  • 西安城牆文物保護親近月共同守護心底的回憶
    「一波碧水繞長安」的畫卷得以實現在雄偉厚重的城牆下在碧波蕩漾的城河上遊弋泛舟,美景如畫西安護城河景區已成為市民群眾休閒娛樂的好去處和彰顯古城形象的重要窗口和文化名片文物保護親近月今天(11月13日)上午西安唐皇城牆含光門遺址博物館內開啟了一場《城· 記》親近月公開講座邀請了陝西省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農曉英為到場的近五十名城牆志願者講述了西安護城河景區
  • 一池碧水環古城 西安護城河景區全面開放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一池碧水環古城   西安網訊 西安護城河「西門—北門—東門綜合改造提升工程」近日畫上完美句號,總長度為14.6公裡的護城河及環城林帶改造提升工程全線完工。
  • 2020西安城牆文物保護親近月等你參與
    全文共1824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熟悉西安城牆的小夥伴一定知道這個十一月意義非凡因為我們將迎來第十一個西安城牆文物保護親近月今年的活動主題為「西安城牆·有我守護」為了推動文物保護工作蓬勃發展,西安城牆聯合社會各界為文物保護工作獻智獻力。2020年11月1日「西安城牆·有我守護」系列城牆文物保護親近月活動正式啟幕,以三星(中國)半導體有限公司為代表的眾多知名企業全面參與本次活動,呼籲全社會參與到文物保護中來。
  • 西安城牆,共同守護!
    全文1004字,閱讀時間約3分鐘11月已過半意味著2020年西安城牆文保親近月也已走過了大半今年的西安城牆文物保護親近月西安城牆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渠道向廣大市民免費發放西安城牆文保親近月專用門票10000
  • 陳永值:當好「護河衛士」 守護一河碧水
    酉州城事訊(全媒體記者 唐宇 文/圖)「雖然很苦很累,不過為了這條養育了兩岸居民的銅鼓河,我感覺很值得!」1月5日上午,在離銅鼓集鎮不遠的銅鼓河下遊,陳永值一邊打撈著河岸邊的垃圾一邊告訴記者。陳永值介紹,2012年,他被鎮上聘為河道垃圾清理員,不管是烈日,還是雨雪天氣,每天都輾轉在這段長4公裡、寬30餘米的河岸邊清理河道垃圾,平均每天要撿3袋,最多的是每年漲水那段時間,一天要撿10多袋。陳永值說,他是土生土長的銅鼓鎮人,小時候一到夏天就經常到河裡洗澡,對這條河有著深厚感情,只要自己還幹得動就會一直堅持下去。
  • 城牆外 那圈不是河的河
    印象中,這應該是第三次還是第四次,大規模地給這條河動手術了。不管是現在清澈明亮的河,還是曾經有些髒和臭的河,這條河,總是和西安人不可割捨,就像西安人,割捨不了河後面的那一圈牆。朱樉到了西安,得修自己的王府和王城的城牆。前一段時間坍塌的那段土牆,就是秦王府的留存。而今天的西安城牆,便是朱樉在唐長安城皇城城牆的基礎上修的。這時候,皇城外已經有一圈溝,溝裡也有了水。
  • 守護一江碧水 留住悠悠鄉愁|河長制,讓縣內每一條河流都碧水長青!
    每塊公示牌上還分別有著不同編號及微信公眾號二維碼,用手機一掃即可查詢相關情況。    隨著河長一一就位,縣委書記蒲彬彬立下軍令狀:各級河長要咬定目標、背水一戰,拿出「繡花」功夫,發揚「釘釘子」精神,既從系統源頭防控上發力治本,又從解決現實問題上攻堅治標;既改善河流生態,又引導社會生態,努力使滋養墊江兒女的母親河兩岸青山常在、一河碧水長流。
  • 它矗立千年,默默守護著處處都是文物的古城---西安城牆
    美麗的古城西安有著古老的歷史,古老的文物,古老的氣息。這個城市經歷了23代帝王,留下了每個朝代曾經走過的痕跡。西安的城牆共有18座城門,分別是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各有4座城門。西安城牆分布圖西安的城,是一座四四方方的城。正南正北。
  • 築夢長安,守護我的城
    在捐贈名單中,我們也看到了許多普通又熟悉的名字,他們是一群與城牆息息相關的從業者,平時以兢兢業業的面貌恪守職責、默默付出,在這次捐款中慷慨解囊、獻出愛心,他們還有共同的心聲:守護我的城,築夢新長安。六年來,有淚水、有笑聲、有汗水、也有掌聲,我在這裡學習、在這裡成長,在這裡找到了歸屬感,這裡就是我的家。參與公益項目,不僅僅是幫助城牆,更是為自己的家盡一份力量。未來,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我們。」
  • 「古城守望者」阮儀三 保住古建築才能有鄉愁
    1980年,平遙附近有很多古城,尤其是太谷這個古城,其古歷史建築面積甚至超過了平遙。阮老考察的時候,他還能看到完整的城牆、鐘鼓樓和孔廟,還有很多保存很好的民居。  當知道平遙準備大拆大建,三四百處清代建築已被拆除,阮老著急了。阮老說,當時平遙的文管隊長很真誠,想盡辦法保住平遙,「那麼多古城,我的指頭不夠按,我就按住一個是一個,希望大家跟我一塊來按,就這樣保住了平遙。」
  • 代表委員關注丨守護好一池碧水兩岸青山
    代表委員關注丨守護好一池碧水兩岸青山 2020-08-31 20: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西安明城牆的古往今來,600年中見證了古城的風韻和歲月的滄桑
    西安是中國最早的城邑。早在100萬年前,藍田古人類就在這裡建造了聚落;7000年前仰韶文化時期,這裡已經出現了城垣的雛形;從楊官寨遺址算起,西安有城的歷史有6000多年;從西周算起,有13個王朝在西安建都,持續的歷史有1100年之久。
  • 龍溪河綜合治理見聞:一河碧水流 兩岸產業興
    墊江縣讓專業企業擔當河道「管家」,一攬子負責河道管護工作,兼顧起清漂、巡河、漁業、發電等職責;梁平區主動關停落後產能,大力發展特色效益農業。   這些行之有效的探索,終於使得龍溪河變得岸綠水清有了活力。
  • 文保專欄丨築夢長安,守護我的城
    這些城牆守護人來自各行各業,都為了一個共同目標:參與古城保護,將城牆文化發揚光大,照亮千年。在捐贈名單中,我們也看到了許多普通又熟悉的名字,他們是一群與城牆息息相關的從業者,平時以兢兢業業的面貌恪守職責、默默付出,在這次捐款中慷慨解囊、獻出愛心,他們還有共同的心聲:守護我的城,築夢新長安。
  • 在西安的城牆上,我開始明白中國人對圍城的執念
    供圖/圖蟲創意有了城,便有了城牆如果從隋唐時期修建皇城開始算起,西安的古城牆建成-拆毀-重修的全部歷史前後可達1400年之久。 直到明代,朱元璋逐蒙古回草原之上,將這裡改名西安,取西部安定之意,並在唐長安皇城的基礎上修建了新的城牆,高12米,周長約13.7千米,城四面各築一門,每座城門有三重門樓:閘樓在外,箭樓居中,正樓最裡,還有甕城,角樓、敵臺等,牆體最底層用石灰、土和糯米混合夯打而成,再用黃土分層夯築,外壁再包砌多層城磚,城外有護城河環繞。
  • 守護古城牆,一塊做好事
    這一生動有趣的視頻則再現了夯土築牆、城磚包砌的過程經歷了1400多年的變遷西安城牆是當今世界上從冷兵器時代的防禦性建築到重要的國寶級文物再到獨一無二的城市公共空間西安城牆始終是古城的守護者在騰訊公益向全社會發起【城牆守護人】項目一磚一份愛
  • 西安城牆文物保護親近月正式啟動,用你的方式來愛這座城
    2020年11月1日「西安城牆·有我守護」系列城牆文物保護親近月活動正式啟幕,以三星(中國)半導體有限公司為代表的眾多知名企業,全面參與本次活動,聯合西安城牆招募活動體驗者10000人,呼籲全社會參與到文物保護中來。
  • 碧水藍天護河人 一船一網疏清流
    碧水藍天護河人 一船一網疏清流 2020-09-21 16: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看曲江 | 西安城牆「文物保護親近月」啟動,與城牆來一次「親密接觸」吧!
    由西安曲江新區管理委員會西安城牆管理委員會主辦的「西安城牆·有我守護」城牆文物保護親近月系列活動正式啟幕以三星(中國)半導體有限公司為代表的眾多知名企業全面參與本次活動聯合西安城牆招募活動體驗者中國古都的獨特魅力它巍峨屹立不僅見證了中國風起雲湧的歷史也見證了當代城市文明發展的壯闊步伐如今的西安城牆「牆、林、路、河、巷」五位一體通過18座城門與城市交融互通與市民生活肌理相連成為西安人最大的「鄉愁」承擔著展示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