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最重要的是什麼
雙十一的買買買?
不!
對每個西安人來說
每年的11月
是西安城牆文物保護親近月
是和西安城牆的一年一約
是和歷史文化的一期一會
今天(11月13日)上午
西安唐皇城牆含光門遺址博物館內
就開啟了一場
西安城牆文物保護親近月公開講座
陝西省水電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
農曉英(護城河項目總設計師)
為到場的近五十名城牆志願者
講述了西安護城河景區
提升改造全線貫通背後的故事
……
一場講座 一縷柔波
在今天的西安城牆文物保護親近月公開講座上,農老師通過詳盡而引人入勝的講解,將一副西安城牆提升改造的畫卷鋪陳在所有人面前。從三次護城河清淤工程到2000年後護城河的陸續改造,再到今年西安護城河景區提升改造的全線貫通,在歲月面前,護城河像一顆顆珍珠終於串到一起,在城牆周圍、古城中央,閃閃發光。
2003年至2020年西安城牆護城河提升改造工程年曆:
2005年4月—2006年4月,實施護城河試驗段(東門—東南角—建國門)水位提升和內外岸生態林帶提升改造。
2013年1月—2014年4月,實施建國門—朱雀門護城河綜合提升改造。
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實施了朱雀門—西門護城河及環城公園綜合改造工程。
2018年12月—2020年10月,實施西門—北門—東門護城河及環城公園綜合改造工程。
這場講座不但讓在場的觀眾更加全面地了解到了西安城牆護城河的相關知識,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西安城牆文物保護的不易與艱辛。
西安城牆是文物,城河改造也面臨著諸多問題,在「全面截汙,改善水質;適度提高,形成水景;維持滯洪,保證渡汛;體現人文,便於管理」的設計思路引導下,西安護城河終於實現了「一池碧水繞城郭」,也使城牆與城河的古老組合在今天重新煥發生機,既完成了「城在水中、水在林旁、林韻長安」的古城圖景,也讓我們每一個人的鄉愁有了無限柔情的寄託。
一條城河 一城記憶
講座結束後,現場的志願者們還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參與了護城河的遊船項目,近距離地走進城河、接觸城河。
志願者們表示說:之前似乎對護城河的了解沒有這麼多,如今眼前的一草一魚、一磚一橋都可以與講座上學習到的理論知識一一對應,再來看待護城河,可以用五個「贊」來形容——清澈見底的水質,贊!園區景觀的高顏值,贊!休閒娛樂功能豐富,贊!令人神清氣爽的空氣品質,贊!智能化監測管理,贊!
看著眼前的護城河,遠望秋日陽光裡的金樹青磚,就像一幅「長安上河圖」般動人。環城林帶四季不同、河水清澈碧波蕩漾,環城公園中亭廊、雕塑、詩碑隱於花草之中,不經意間,看到下棋的、唱戲的、跳舞的、漫步的市民身影,好不愜意……
船上的志願者感嘆道:西安城牆與護城河真是奇妙!她們聯結著兩種截然不同又渾然一體的城市生活:城牆內外是街坊鄰裡與高樓大廈的對照,城河兩邊是晨練踱步與車水馬龍的對比。如果說城市有記憶,城市有氣質的話,西安城牆與護城河就凝聚了西安的記憶,代表了西安的氣質,值得我們一直守護下去!
一場講座、一縷柔波、一條城河、一座城牆,不僅讓西安市民更加理解了城牆背後的城市文化內涵,樹立了全民文保理念,更提升了「千年古都,常來長安」的城市魅力,讓文化遺產傳承不絕,讓中華記憶歷久彌新。
一種傳承 一份守護
城,所以盛民也;記,就是記錄、記憶。
這一次的親近月公開講座並不是西安城牆第一次邀請專家學者和市民志願者。西安城牆文物保護親近月舉辦至今已有11年,11年來西安城牆通過多種多樣的活動邀請大眾走進城牆、了解古城,也定期邀請專家學者或城牆工作人員來分享自己對城牆的理解、心得和故事,通過這些生動的講述與直接的體驗,記錄下城牆的變與不變,也讓我們陸續認識到每個閃閃發光的城牆守護人。
如同今天水碧岸綠的背後,不僅是龐大精細的護城河提升改造工程,更是一道道高難度必答題的破題過程,還是一代又一代「城牆守護人」的心血與努力。他們守護著城牆,守護著古城的歷史文化,更守護著一代代西安人的城市記憶。
而除了這些專家學者,你、我,我們每一個普通人也可以成為「城牆守護人」,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守護城牆,守護古都,通過自己的星星之火自覺擔當起西安城牆文物保護的長久重任。
就像今年的親近月主題「西安城牆·有我守護」
西安城牆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保護
古城記憶需要我們每一個的守護
加入到「城牆守護人」中來
讓我們一起感悟歷史
共享城牆文化遺產的恢弘瑰麗
懷念先賢
共敬歷代護城人的熱血奮鬥
踐行傳承
共擔城牆守護的重要使命與責任
參與城牆公益
就從守護你腳下的每一塊城磚開始!
主編|王恬 編輯|知非 校對|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