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龍溪河越來越漂亮。(資料圖片) 通訊員 鄧志剛 攝/視覺重慶
「龍溪河呀波浪寬,金秋時節稻浪翻;一年四季水常綠,水裡魚兒遊得歡;兩岸常年花盛開,悠悠之水養百萬!」
7月14日,欣喜於龍溪河的美麗蛻變,墊江縣高安鎮興盛社區居民朱正凡創作了一首題為《美麗的龍溪河》的打油詩。
龍溪河,長江一級支流,自北向南由梁平流經墊江,注入西南地區最大人工湖——長壽湖後,在長壽區鳳城鎮走馬村匯入長江。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因為水汙染嚴重,龍溪河被人們戲稱為「七彩河」。近年來,沿岸各區縣踐行生態發展理念,大力治理龍溪河。墊江縣讓專業企業擔當河道「管家」,一攬子負責河道管護工作,兼顧起清漂、巡河、漁業、發電等職責;梁平區主動關停落後產能,大力發展特色效益農業。
這些行之有效的探索,終於使得龍溪河變得岸綠水清有了活力。
生態環境向好
一汪碧水重現
7月14日吃過晚飯,朱正凡和妻子相伴在龍溪河邊散步。看著眼前的龍溪河河水清澈,兩岸綠植蒼翠,岸邊人們三五成群閒庭散步,頗為感慨。
「如今環境真是好起來了。」今年79歲的朱正凡,自小在龍溪河邊長大,對龍溪河有著很深的情愫。幼時他們經常結伴到河邊玩耍、戲水,大人們則到河邊擔水洗菜,那時的河水清得可以看見水底的魚蝦。
而這樣的美好回憶自上世紀90年代一度中斷。
上世紀90年代初期,隨著沿河兩岸的造紙廠、啤酒廠、化肥廠等企業發展,以及畜禽養殖場、廢品收購點、集鎮居民的生活汙水注入河流,龍溪河逐漸成了一條「黑臭河」。
「被汙染後河水變得很渾濁,還伴有刺鼻的味道,居民路過都要捂著鼻子走。」說到這,朱正凡皺起了眉頭。
這條幹流總長229.8公裡,涉及沿岸總人口約200萬人的長江一級支流,變成了當地居民的傷心河。
治河,刻不容緩。近年來,沿河區縣積極行動起來,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共同為守護一河清水而努力。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系列綜合整治,母親河逐步恢復健康。
讓企業當「管家」
管水質還管水量
「突突突……」7月6日,龍溪河墊江境內大興街段,伴隨著清漂船發動機的轟鳴,河面漂浮的垃圾被一點一點傳輸進粉碎船內,直至被粉碎、運走。
粉碎船、專業動力清漂船、垃圾轉運車、巡邏車……諸如此類的清漂作業設備,墊江縣興禹水利水電開發公司一應俱全。
去年10月,該公司成為龍溪河墊江段的「管家」,公司先後投入近20臺專業設備、20名工人,以機械為主人工為輔的方式開展龍溪河墊江段清漂作業。
「打撈、轉運、粉碎一氣呵成,這樣一來清漂效率較以往大大提高。」興禹公司總經理譚軍介紹。
作為河道「管家」,他們的職責不止於此。
龍溪河墊江段98公裡內,分布著五個發電站,過去發電站以水力發電效益最大化為目標,五道大閘一閉,河水成「死水」。直接導致下遊來水變少,生態變差。
去年,墊江縣通過談判協調,將這五座電站租了過來,交由墊江縣興禹水利水電開發公司統一管理。從此,發電量考核從「下限」變成了「上限」,「只管發電」也變成了「生態優先」。
「五座水電站,現在一年的發電量不超過1500萬度,不到以前的一半。」譚軍介紹,雖然發電量減少,但是生態流量閘門常開,河水保持流動,下遊的水生態環境越來越好,魚蝦也多了起來。
截至目前,該公司已累計清漂1360餘噸,發現大小問題75個上報縣河長辦。
通過企業「挑大梁」,將護水的權責益轉交給企業,由企業肩負起河道管護的主要責任,「一攬子」打包管護河道,既解決了清漂隊伍不專業、垃圾轉運難度大、各方配合不力等問題,又提升了河道管護效益。
在縣級層面,壓實各級各部門生態環保責任,加強監管。今年1-6月,該縣落實縣鎮村三級河長巡河7000多次;通過制定完善墊江縣流域生態保護激勵補償機制實施方案,開展整治汙水偷排直排亂排專項行動等,為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護航。
破除舊動能
生態效益顯現
護水不易,治水更考驗著當地的智慧和決心。為了守住「源頭活水」,梁平區一手做減法、破除舊動能,對轄區流域內高汙染、高能耗、低產出的工業企業全部實施整治、關停和轉型。先後累計整治流域內工業企業100餘家,關閉退出鄉鎮煤礦、非煤礦山、小型造紙企業、燒結磚廠等企業65家,整治搬遷畜禽養殖場443家,煙花爆竹產業全面退出。
漸漸地,水清了,岸也美了。龍溪河(梁平段)還被評為「長江經濟帶美麗河流」「重慶市十大最美河流。」
有了這些基礎,梁平區又一手做起加法,利用龍溪河沿線良好的自然生態和農業基礎,因地制宜布局鄉村旅遊和現代農業,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隨著龍溪河上遊的「死水」重新活了過來,一些投資興業的「貴客」也紛至沓來。7月5日,來自南充的業主唐一發專程驅車來到梁平區雲龍鎮人民村,與該村洽談合作事宜,計劃在該村流轉土地100多畝發展觀光農業。
「人民村毗鄰龍溪河,地理位置優越,生態環境良好,且距離正在修建的滬蓉高速龍溪河服務區比較近。我相信在這裡發展生態觀光農業是個不錯的選擇。」唐一發說。這令人民村黨支部書記李吉友很興奮,「這樣一來,環境也值錢了,土地也值錢了,好事情啊。」
同一天,與人民村隔岸相望的三清村也很熱鬧,前來釣小龍蝦、摘果子、觀光遊玩的遊客絡繹不絕。
實際上,近幾年梁平境內龍溪河兩岸的人民村、三清村以其良好的生態和環境優勢吸引了不少投資者,在兩個村發展生態採摘、生態垂釣、綠化景觀種植等業態的業主有近20個,帶動當地近500名村民實現就近就業。
以綠色促發展,向生態要效益。記者獲悉,目前,梁平區已與三峽集團合作開展龍溪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與可持續發展試點PPP項目,該項目一期建設內容包括水環境治理、生態產業、基礎設施三個部分。同時,該區藉助位於龍溪河上遊的生態優勢,致力於將龍溪河流域建設成為水生態文明示範帶、鄉村振興和旅遊產業示範帶,促進龍溪河流域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最大化,真正讓龍溪河一河碧水流,兩岸秀色美!
重報集團三峽分社記者 巨建兵 唐豔
(責編:陳易、張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