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碧水向東流

2021-01-15 法制網

鄭婧伊

「大江來從萬山中,山勢盡與江流東。」長江,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全長6300餘公裡,流域面積達180萬平方公裡,約佔中國陸地總面積的1/5,承載著中國約40%的人口。人們依江而生,沿江而興;舟楫往來,互通有無。兩岸青山,一江碧水,讓無數人魂牽夢縈。

從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發源,浪奔濤湧地流向「天府之國」巴蜀,穿過三峽,經由窄窄的夔門衝向「湖廣熟、天下足」的江漢平原,然後一路向東,直至「江淮稻粱肥」「富饒甲海內」的吳越之地,中華民族在長江邊枝開葉蔓,形成了樸素而深厚的農耕文化。2005年,在浙江省浦江縣上山遺址發掘的一粒已炭化的「萬年米」,成為約1萬年前世界稻作文化在長江中下遊起源的實證。從良渚到河姆渡,從跨湖橋到上山,四大遺址猶如一道階梯,讓人們拾級而上,窺見古老中華文明延綿不絕的內核密碼。

長江是文明的搖籃,也是生態的寶庫。據不完全統計,長江流域有水生生物4300多種,其中魚類400餘種,特有魚類180餘種……其中,就有「水中大熊貓」白鰭豚,「微笑天使」江豚,「亞洲美人魚」胭脂魚等多種珍稀瀕危水生生物。而長江兩岸博大浩瀚、氣象萬千的生態自然美景,頻頻出現在古往今來文人雅士的作品之中。在長江上遊的重慶奉節,杜甫登高臨眺,看到「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發出「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感慨;從奉節乘舟東下江陵,李白聽到兩岸猿猴啼聲不斷,產生「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快意,喜不自禁;在長江下遊,「蘆葦晚風起,秋江鱗甲生」「銜遠山,吞長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送夕陽,迎素月,當春夏之交,草木際天」「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等詩句伴隨著綿綿青山、滔滔江水流淌不息。

看長江,也是看中國,長江的健康,從來關乎中國的健康發展。作為橫貫東西、輻輳南北的水上運輸大動脈,長江自古就承擔著糧食、絲綢、食鹽、茶葉、瓷器等商貿物品東傳西遞、南承北送的使命,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擴大人文交流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溯江而上,經濟重鎮星羅棋布,沿岸人口流動頻繁,商品流通迅捷,長江上中下遊之間融會貫通、連為一體,釋放著中國發展的巨大能量。然而,問題和挑戰也在積聚。2011年,三峽過閘運量提前19年達到設計通過能力,但江上滿載危化品的船舶四處遊弋,江岸黑臭水體暗流湧動,環境與經濟之間的張力成了發展的隱憂。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將生態理念完整內嵌到高質量發展的經濟邏輯中,這一江碧水才能為高質量發展蓄勢、為新時代中國續航。

今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一江兩湖七河」等重點流域實行十年禁捕。2021年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正式施行。作為我國首部以國家法律的形式為特定流域制定的法律,長江保護法的出臺,是我國生態環境法體系建設的標誌性成果,從根本上夯實了長江大保護的制度保障。接續長江的文化滋養,留住長江的綠水青山,挖掘長江文化的豐富內涵,願一江碧水永葆生機活力,續寫精彩的故事。


相關焦點

  • 早日重現「一江碧水向東流」勝景
    作者:安徽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 曾凡銀、焦德武  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馬鞍山考察時,強調要把生態保護好,把生態優勢發揮出來,「實現『人民保護長江、長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環,早日重現『一江碧水向東流』的勝景」。
  • 東湖評論:繪製一江碧水向東流的生態畫卷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馬鞍山市薛家窪生態園考察時強調,要增強愛護長江、保護長江的意識,實現「人民保護長江、長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環,早日重現「一江碧水向東流」的勝景。山為一域之骨,水為一域之魂。長江作為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母親河,在人民心中和國家發展中的地位至關重要。然而,隨著國家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有的地方仍存在「先汙染後治理」的慣性思維,導致當地生物多樣性減少、水體渾濁汙染,生態問題成為持續發展的阻礙。
  • 長江源頭「碧水保衛戰」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格爾木市委宣傳部 攝中新網西寧8月2日電 題:長江源頭「碧水保衛戰」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作者 孫睿 馬紅娟夏季的沱沱河一如既往地安臥在廣袤的可可西裡,靜靜地審視太陽和月亮的交接。遠遠望去,有一個身影在沱沱河堤岸上走著,他時不時彎下腰,一隻手提著袋子,另一隻手清理著河流中的垃圾(塑膠袋)等,他就是這裡的河湖志願者新文。
  • 一江碧水向東流——東安縣河長制工作紀實
    趙四清 吳光平 何雲飛初冬時節,漫步在東安紫水河畔,但見河面薄霧繚繞,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碧綠的河水向東流淌,載著兩岸的倒影從遠處來,到遠方去,好一幅美不勝收的江南水鄉風光。在永州市東安縣這樣的美景隨處可見,有綠得可愛的湘江,有清得透明的揚江,還有藍得純潔的蘆江……她們像一條條玉帶般鑲嵌在東安大地上。
  • 一江碧水向東流——廣西全力構建珠江上遊生態屏障
    新華社南寧9月9日電 題:一江碧水向東流——廣西全力構建珠江上遊生態屏障  新華社記者夏軍  今年8月,西江幹流紅水河上遊廣西天峨縣監測斷面顯示,河流水質達Ⅱ類標準。碧水滔滔向東流,匯入西江再至珠江。目前西江流域廣西境內40個監測斷面有36個達到Ⅱ類標準。
  • 張敬華:為「一江碧水向東流」作出南京貢獻
    他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最新指示要求,始終把生態環境保護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聚焦重點、緊抓不放,以藍天保衛戰、碧水保衛戰的過硬成果,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態福祉。
  • 【美麗中國長江行】為了一江碧水向東流
    各地結合自身實際,加快實施了一批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工程,只為了給長江下遊人們送去一江碧水。騰出河灘 立即迎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今年4月初,長江江津龍門灘段,一群在江岸邊低空飛翔的「鴨子」吸引了正在這裡採風的《江津日報》副總編輯袁孝椿。袁孝椿和同事們立即用相機拍下了這些美麗的身影。
  • 【一鏡到底H5】一江碧水向東流——長江馬鞍山段生態修復啟示錄
    【一鏡到底H5】一江碧水向東流——長江馬鞍山段生態修復啟示錄 中安在線   2019-12-31 15:23:00   來源:中安在線    編輯:王騰飛
  • 《一江春水向東流》——電影史重點
    Tips:真題呈現論述題:比較《一江春水向東流》和《偷自行車的人》的異同——2017年北師大對於戰時電影的呈現已經告一段落,在這一時期中國電影產業面臨著物資短缺、美片傾銷、創作環境艱難的現狀,但中國電影人克服重重困難給後世留下一批令人動容的經典影片。今天我們來給大家介紹一部戰後史詩片《一江春水向東流》。
  • 【高手講堂】一江春水向東流
    而後股價幾經震蕩經過一個下跌通道,從日K線圖上觀察K線和5日、10日、20日均線猶如一江春水向東流。形成這種走勢的主要原因:(1)當主力將庫存全部清倉後該股價格就靠散戶的力量支撐著。而散戶的力量是渙散的、無序的,當第一批搶反彈失敗的散戶意識到要割肉退出時,很難在同價位找到接盤者,於是不得不低價而沽,形成價格位置下移。
  • 守護一江碧水向東流——我市持之以恆保護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紀實
    近年來,我市切實把抓好長江大保護、打造美麗長江經濟帶擺在突出位置,深入開展長江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行動,全面打贏長江禁捕退捕攻堅戰和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殲滅戰,全面落實河(湖)長制、林長制,傾力守護一江碧水向東流,高水平建設長三角綠色生態屏障。 護一江碧水, 江邊居民「推窗即景」 一碧江水,兩岸蔥蘢。
  • 一江春水向東流
    《一江春水向東流
  • 看,一江清水向東流!
    一江清水向東流,是中國人幾千年的夢想和希望,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宏圖。長風浩蕩,大江東去,創新發展的長江經濟帶正在崛起,一江清水向東流的美麗願景正在實現。「一軸」是以長江黃金水道為依託,發揮上海、武漢、重慶的核心作用,推動經濟由沿海溯江而上梯度發展;「兩翼」分別指滬瑞和滬蓉南北兩大運輸通道,這是長江經濟帶的發展基礎;「三極」指的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群、長江中遊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充分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作用,打造長江經濟帶的三大增長極;「多點」是指發揮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級城市的支撐作用。
  • 為什麼是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而不是「一江秋水向東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是李煜寫愁的千古絕唱。那麼,為什麼不是「一江秋水向東流」呢?這就要區別「愁」的兩個喻體「春水」與「秋水」的不同:春水的特點:春夏是漲水期,春水漸多,越來越多,動蕩,有些渾濁,急速流動……如「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風十裡不如你」,寫出了春水漸生漸增,不停蕩漾。
  • K線的300式「 一江春水向東流」的解讀
    【善水論幣】  第60節:一江春水向東流  當第一根長陰線向下突破頸線位,以後可能出現幾根長陰線,這在國內股市的下跌初期是常見的。而後股價幾經震蕩經過一個下跌通道,從日K線圖上觀察K線和5日、10日、20日均線猶如一江春水向東流。
  • 《一江春水向東流》小人物背後的大時代
    《一江春水向東流》分《八年離亂》和《天亮前後》兩集,是一部在敘事跨度通戰前、戰時與戰後三個時期的銀幕史詩巨片。影片講述了進步知識分子張忠良一家在抗戰中的不幸經歷:老父慘死於敵人之手,弟弟忠民參加了抗戰遊擊隊;妻子素芬與老母四處漂泊,歷盡艱辛,最後流落上海街頭,素芬不得不到一家有錢人家做女傭;忠良飽經磨難,九死一生,與家人早已失去聯繫,最後到達後方都城重慶。
  • 中國早期大片《一江春水向東流》拍攝前後
    在中國電影史上,沒有哪一部影片像《一江春水向東流》那樣在拍攝過程中經歷了那麼多磨難。它一經放映便成為當時最賣座的影片,即使在新中國成立後,觀眾對這部影片的熱情也不減當年。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是如何拍攝的?
  • 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曲折奔流的「一江水」
    陶金(右)、白楊主演《一江春水向東流》   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被讚譽為「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史詩影片在舊中國電影史上,沒有哪一部影片像《一江春水向東流》那樣在製作過程中經歷過那麼多磨難,放映後又如此叫好、叫座。   影片導演蔡楚生1931年加入聯華影片公司,相繼執導了《漁光曲》《新女性》《迷途的羔羊》等一系列優秀影片。抗戰爆發後,他又積極拍攝了不少反映日寇侵華的電影,蟄居香港仍遭到日軍搜捕。他不得不夾雜在難民隊伍中顛沛流離,輾轉於桂林、柳州等地,並於1944年到達陪都重慶。
  • 壯士斷腕聯治「一湖四水」 湖南力保一江碧水向東流
    湖南正以「一湖四水」系統聯治為重點,生態優先守護一江碧水,昔日漫江碧透的湘江、秀美如花的洞庭開始逐漸呈現。洞庭湖碧波蕩漾,岸芷汀蘭。 付敬懿 攝  「壯士斷腕」除汙染頑疾  緊靠湘江的株洲清水塘工業區,15.15平方公裡區域內煙囪林立,但往日機器的轟鳴已不復存在,成片的廠房被掩映在綠樹之間,道路兩旁花團錦簇,清清的小溪霞灣港靜靜流淌。
  • 「一江春水向東流」 陳道明劉嘉玲秘密拍戲
    經過道具師巧手,浦口火車站回到了70年前  雲集了胡軍、陳道明、劉嘉玲、袁詠儀等大牌明星的電視劇《一江春水向東流》3月12日一開機,就來到南京浦口火車站進行緊張的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