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這種父母教不出上進的孩子,要及時改正

2021-01-19 箐媽育兒日記

文丨箐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

白巖松我們大家都知道,此次的疫情期間,他扮演了重要的實況傳遞者的身份,他不僅是知名的主持人,在育兒領域也有獨特的見解 ,他曾經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表示愛打麻將的父母教不出有上進心的孩子。

孩子總能照出父母日常的真實言行和舉止,如果父母很愛打麻將,不求上進,那麼教育出來的孩子肯定跟自己一樣。

孩子這張白紙是交由父母執筆的,如何在自己很不上進的前提下教出很有上進心的孩子呢?

01父母如果沒做好榜樣,教不出上進的孩子

囂張跋扈的父母教出的孩子一定也沒有禮貌,上進勤奮的父母教出的孩子必定有責任心,父母們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看到眼裡,尤其是剛剛有了認知能力的孩子,經常會去模仿和學習家長的一些細節問題,父母一定要提高警惕端正自己,有問題一定要及時改正,給孩子最正確的引導。

此前新聞就報導過在上海迪士尼,一位女士懷疑一個小男孩故意碰了自己的屁股,於是教育了小朋友,這本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犯了錯誤被教育也是情有可原。

沒想到小男孩的母親對此事不依不饒,認為自己的兒子還只是個孩子,就算犯了錯誤又能怎麼樣,隨後還動起了手,並對這位女士進行了人身攻擊,表示對方長得醜,沒有人願意主動揩油。

這件事雖然是一件普通的社會新聞,報導了旅遊過程中遊客之間的摩擦,但是背後卻暴露出極大的教育問題。

家長在孩子面前是什麼樣,孩子就會照著學,這位母親在兒子面前一副胡攪蠻纏蠻不講理的模樣,孩子自然吸收進去的都是錯誤的示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一部很老的電視劇《春天后母心》,一位守寡的媽媽獨自養大了5個孩子,每個都成才了。

這位母親雖然貧窮,但是從來不會吝嗇對孩子的教育,窮人也有窮人的教育方法,為人正直的母親告訴孩子們再窮也不能偷,鼓勵孩子們自己工作減輕家庭的負擔。

其實很多偉人和名人並非都是出身出香門弟,很多寒門也出了改變世界的人,因此很多父母把孩子的不成器怪在社會大問題上是不對的,教育一個孩子大部分的責任在於家長而不是學校的老師,父母在自己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是絕對控股的。

02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的成長起決定性作用

父母是孩子是第一位老師,父母的教育不僅僅在於教的古詩和英語小單詞,孩子的學習也不局限於這些刻板的教育中,父母的一言一行,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被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上,所以說,父母作為人生導師一定要規範自己的行為。

1.遇到問題要理性分析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特殊情況,這時候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情緒表達和轉變。

有些父母性格暴躁,遇到事情衝動魯莽,可能會抱怨並傳播給孩子負能量,這時候孩子學到的解決事情的辦法就是抱怨和衝動。而有些家長遇到問題會理性分析,安撫好孩子的情緒,有條不紊的進行下一步,這樣孩子學到的就是很理性的解決方式。

2.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

孩子與父母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自然會學習父母的生活習慣,在孩子看來,父母就是生活老師。所以父母平常的習慣需要格外注意。例如吃完飯立刻清理餐桌洗碗筷,注意家庭衛生,常常打掃,穿衣服要得體,這些細節無形中都會被孩子繼承。

3.家庭關係的和睦

孩子在不同的家庭中成長會有不同的發展方向,如果父母長期爭吵甚至婚姻破裂,那給孩子留下的就是童年陰影,孩子的心理髮育就不健全,長大可能會懼怕社交。而如果孩子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中長大,一定會性格活潑開朗,自己懂得感恩與愛別人,所以家長們一定要為孩子營造健康有愛的成長氛圍。

03教育子女,以身作則

大家都知道了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的重要影響,一定要規範自己,平時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表達,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營造充滿愛的氛圍供孩子成長。父母要做給孩子帶來正面形象的老師,才能教出好孩子,不然就像白巖松所說的,天天打麻將的父母,是絕對教不出積極上進的孩子的。

本文由箐媽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白巖松直言:天天打麻將的父母,教不出上進的孩子,但願沒有你
    這個大人可以是家長,教師和社會上的許許多多人,而我想,在這塊白板上最先作畫對孩子影響很大的莫過於父母了吧。白巖松:天天打麻將的父母,教不出上進的孩子,別再只會抱怨娃之前教師事件熱議的時候,人們總是說:「跪著的教師教不出站著的學生。」同樣的道理,我想什麼樣的父母就會教出什麼樣的孩子。
  • 白巖松培養出了學霸兒子,他的育兒觀走紅:讓孩子吃三苦,別心軟
    孩子上大學時,白巖松就學了蒙古學,這個專業很冷門,也許很多人都會問:你家孩子學這麼冷門的專業,你不擔心孩子找工作難嗎?白巖松說:他非常支持兒童選擇。白巖松也並非沒有好好教育過孩子,更多的時候孩子就像一面鏡子,能夠找到父母的模樣。
  • 孩子長大不孝順,背後大多有這4種父母,如果你是請及時改正
    孩子長大不孝順,背後大多有這4種父母,如果你是請及時改正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孝順的,所以他們在撫養孩子的時候,都對孩子盡心盡力,認為只要自己正確教育孩子,給予孩子更多的愛,就可以讓孩子懂得孝敬自己,孩子就像是父母的鏡子一般,如果平日裡父母的言行舉止存在錯誤的情況,那麼自然也會使孩子接收到錯誤的暗號
  • 孩子小時候有4種表現,長大多半不孝順,家長要及時改正
    古人說:「百善孝為先」,可見一個人如果不孝順,那麼他的品行再好也沒用。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會過度寵愛自己的孩子,讓他們覺得爸爸媽媽為自己付出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在這種情況下更容易養出「白眼狼」。孩子以後孝不孝順,其實多半要取決於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而且有些事情在孩子小的時候,其實就能夠初見端倪的。一般小時候有這幾點表現的孩子,長大多半是個「白眼狼」,家長如果發現就要及時加以引導改正才好。1、喜歡推卸責任很多父母在小時候忽視了對孩子品德方面的教育,只是一味地寵愛孩子。
  • 當孩子不尊重老人時,父母這樣做就可以及時改正
    那父母應該怎麼做呢?如何教育好孩子,試試以下這幾點方法:01父母要做到言傳身教父母和孩子在家裡的時候,父母就應該做孩子最好的榜樣,對待老人語氣溫和,禮貌用語,孩子在這種氛圍的薰陶中,會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也會尊重老人。
  • 白巖松:想培養出有出息的孩子?父母不妨善用「破窗理論」
    "破窗理論"說的是,在一棟樓裡有一面窗被破壞了,不去維修,慢慢地,會有越來越多的窗戶被破壞,這棟樓也會變得破爛不堪,成為廢樓。那麼,"破窗理論"又是怎麼運用到兒童教育上的呢?01白巖松:想培養出有出息的孩子?
  • 白巖松:想養出優秀的孩子,就要狠心讓孩子吃苦,不能心軟
    如果說,孩子連這種苦都吃不了的話,那長大以後想要有出息肯定也是非常困難的,因為他們沒有什麼學識,無法為社會做出有力的貢獻,只能做一些苦力活。所以說,讓孩子吃學習之苦是很有必要的,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重視這種苦。其次是失敗之苦。
  • 父母的不上進,將帶給孩子一生卑微
    我是中產家庭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這種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資源,決定了我在學習時能走很多捷徑。」是啊,現在的情況就是寒門越來越難出貴子,反而是「虎父無犬子」在新時代有了新的解釋:社會階層高的父母,培養出來的孩子往往更加優秀。如果你不懂教育是一個過程,那麼你的孩子永遠不會因為你的教育而適應社會。
  • 白巖松的育兒秘籍,想把孩子教育好,首先要放手讓他們吃3種苦
    可能很少有人了解白巖松的兒子,因為白巖松把他保護得太好了,沒有用自己的成就給孩子鋪路,而是讓孩子一步一步自己選,對自己的成長負責。白清揚這個名字是白巖松起得,從孩子開始懂事起,白巖松就開啟了自己的育兒秘籍,那就是讓孩子吃苦,只要是孩子想做的,他支持但不幫助。
  • 8歲孩子的檢討書走紅,筆跡稚嫩配拼音,網友:好父母教出好孩子
    不然,下次他可能會幹出更腦洞大開的事來。 「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 教育孩子,一定要有原則,不能因為結果而忽略事件過程的惡劣性。孩子做錯事了,家長一定要告訴他錯在哪裡,並及時引導他改正!
  • 孩子有這4個「臭毛病」,父母一定不能慣著!否則6歲之後很難改正
    孩子的這種行為表現也是不對的,小小年紀就養成了這種壞習慣,如果沒有對其加以改正,那麼以後的他們在社會上是很難以立穩腳跟的,在職場中可能會受到他人的排擠,甚至會受到老闆的厭惡。總而言之,這個壞習慣對於孩子以後的人生影響是特別嚴重的。為了改變孩子的這種壞習慣,父母們可以採取的辦法是關掉電視,走到孩子的跟前,親拍孩子的肩膀,告訴他可以吃飯了,讓孩子馬上洗手到飯桌上吃飯。
  • 別給孩子「亂扣帽子」,父母不分青紅皂白,影響孩子性格發展
    平常串門親戚說一句「這孩子怎麼這樣,看著不機靈,沒有靈氣」等,雖然父母也不會多想,但孩子就會多了一重煩惱,有時候孩子會比大人想像的更加敏感,在別人指出自己問題的時候,家長沒有及時給孩子心理疏導,孩子就會認為爸爸媽媽也默認了對方對自己的負面評價。「扣帽子」會讓人產生強烈的自我否定,孩子可能會因為一個鼓勵而更加積極向上,但也會因為一句負面評價而自暴自棄。
  • 孩子出現視覺空間失調,要及時的引導,幫助孩子糾正這種行為偏差
    最開始家裡人以為可能是孩子覺得好玩故意這樣做的,可是提醒了孩子好幾次,他依舊改正不過來,甚至父母因為孩子寫反字生氣偶爾衝孩子發脾氣,但過了一會兒寫字依舊是寫反字。同事說對於這樣的情況他非常的無奈,明明別的方面都很正常。可是對於寫字這方面卻經常寫反字。他也不知道應該怎麼辦才好,甚至想要帶孩子去看看醫生。
  • 白巖松:想培養出更優秀的孩子?建議父母,用「破窗理論」就夠了
    我國著名主持人白巖松認為,破窗理論可以用於孩子的教育。其實古代的孟母三遷已經告訴了我們這個道理,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父母希望孩子能夠變得優秀,那麼就要想方設法地為孩子創造有利於他們成長的環境。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如此多的家長會給孩子買學區房的原因。
  • 白巖松:孩子,你要考第一就斷絕父子關係!
    那是1982年,李連杰主演的《少林寺》火遍大江南北,白巖松躲在同學家的黑白電視機前面正看得津津有味,卻被母親逮個正著。這種「不好好上課,不好好學習」的習慣一直保持到高中,整個高一高二,白巖松在老師眼中就是個不折不扣的「差」學生,用白巖松自己的話說,「我最慘的時候,混到全班倒數第二。」
  • 白巖松坦言:孩子10歲時,這類書不僅要鼓勵看,更要逼著孩子學
    如今許多父母都非常重視孩子的學業,也希望孩子能在平時多讀些好書,而這所謂的好書,是父母自以為對孩子有益的書。而且有些孩子自己感興趣的書,父母會嚴加禁止。實際上,父母的這種做法很可能會影響孩子的興趣,因為我們都知道,做一件自己感興趣的事,就能很快從中吸取教訓。假如父母只是一味的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那即使再強迫,效果也是不盡如人意。因此,在平時,父母不僅要讓孩子閱讀有益的書籍,還要根據孩子的興趣來閱讀。
  • 如何培養出學霸兒子?白巖松:這類書不僅要看,更要逼著孩子學
    現場主持人也將這個疑惑告訴了白巖松,白巖松表示,他對兒子的就業並不擔心。那時兒子選擇了蒙古學這個專業,白巖松說自己非常支持兒子的選擇,他沒有不會試圖去改變和左右孩子的想法和選擇。兒子選擇學習蒙古學,或許將來可以為這個不被大家熟知的專業,開闢出另一個新的天地。
  • 白巖松培養出學霸兒子,他的育兒觀走紅:讓孩子吃3種苦,要狠心
    當然白巖松雖然不讓自己的孩子在自己的光環下成長,但卻會努力地去教育孩子,在白巖松看來:教育孩子,最不怕的就是讓孩子「吃苦」,尤其是下面這三種苦!一定要狠心。為什麼我的孩子就能做到自律,但有的孩子卻需要父母督促呢?其實,孩子的自律並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後天培養逐漸形成的,而在孩子形成自律的這個過程當中,需要父母不斷的引導,一旦孩子形成自律的好習慣,那麼自律就會變成孩子身體甩不掉的一部分。到了那個時候,孩子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會有自己的規劃,那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的能力呢?
  • 白巖松培養出學霸兒子,他的育兒觀走紅:讓孩子吃3種苦,別心軟
    其實,作為父母,理應該在孩子的成長路上加以引導。在孩子眼中,父母就是自己的英雄,一舉一動都是他們學習的榜樣。作為一位公眾人物,白巖松身上被貼上了許多標籤:主持人,作家和記者。這些標籤,都是白巖松人生閱歷和成功的象徵。
  • 孩子積食不長個,3個行為或是「罪魁禍首」,家長要及時改正
    雖然現在的家長們,帶孩子的方法是越來越科學,而且物質也越來越豐富,不過往往就是在飲食上面,很容易傷害到孩子的健康,稍微不注意,就引起積食,傷害脾胃,這就是為什麼有的家長總覺得自己給孩子吃得很豐富,很營養,但是孩子就是不長個,而且動不動就生病,其實就是積食在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