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孔子是喪家狗?是罵孔子嗎?

2020-12-06 好玩的國學

孔子為何自嘲自己是喪家之犬?

現代漢語中的喪家狗,與當年孔子迷路自嘲時候所說的喪家狗,他們的意義已經完全不同了。現代漢語中的喪家狗,意思是失去了依靠,失去了方向,茫茫然的狀態。而孔子當年說自己是喪家狗,完全是一種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一種自嘲,孔子用這種幽默的方式,獲得了心靈上的安慰。

所以,後世人們說孔子是喪家狗,其實並非是貶低孔子,而是引用了孔子的說法而已,也並非是罵孔子。北大教授李零先生寫過孔子,說他是一條喪家狗,引起了好多讀者的指責,其實這是錯誤的。

那麼,孔子為什麼要自嘲?為何要說自己是喪家之犬呢?

我們在解釋這個問題之前,先說說孔子的性格。首先孔子是一個特別堅強的人,不達目的不罷休。所以他提出了他的人生價值觀,那就是知其不可而為之。因此,十多年來,他帶著弟子周遊列國找工作,希望能獲得重用,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實現自己夢想中的大同世界。

但是在各國,孔子貌似受到禮遇,但是在各國君主眼裡,孔子和他的弟子們,也就是裝點門面的花瓶而已,沒有人肯真正實施孔子的政治主張。孔子其實就像是一朵浮雲,一朵浮萍,他沒有根,沒有家,這樣子不就是一個喪家之犬的樣子嗎?所以孔子在受到生命的威脅而逃出來的時候,脫口而出說自己惶惶然如喪家之犬,這不是偶然的,而是他長期的心心理狀態。

第二,孔子很幽默,很善於化解自己的尷尬氣氛。而幽默的最重要的武器是自嘲,自嘲能很好地緩解自己緊張的心靈。所以,喪家犬之說,就是孔子的自嘲。

事情是這樣的。

孔子和弟子們在宋國邊境,被一個軍閥圍困,差一點要了他的命,孔子只好帶著弟子們分頭逃跑,準備跑到鄭國去。孔子很聰明,他還化了妝,因為技術太高,騙過了所有的弟子,結果他與弟子們走散了。

孔子獨自站在鄭國外城的東門,眼前一個弟子也沒有,情況很糟糕,心情很著急。子貢到處找孔子,這時有個鄭國「保安」告訴他,「東門有個人,額頭像唐堯,脖子像皋陶,肩像子產,腰以下比夏禹差三寸,疲憊不堪的樣子,就像一條找不到家的狗」。子貢一聽就知道是老師,因為孔子長得實在很有「立體感」。終於找到了老師,子貢告訴了孔子鄭國人說的話,孔子笑著說,「他說的形狀,那倒未必。但說我像條狗,神似!神似!」

這就是一個偉人的境界,你不必把自己看得過高,在適當的時候,你幽默,你自嘲,你會獲得心平氣和的力量!

相關焦點

  • 北大教授罵孔子是「喪家狗」,惹網友爭議。專家:他說的沒錯!
    序言之中,北大教授李零寫到「《論語》是一部孔門師生一起聊天的書,孔子是堂吉訶德式的人物,是一個懷抱理想,在現實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園」的喪家狗,而任何像孔子一樣找不到精神家園的人都是喪家狗。」其實說起「喪家狗」,這個評價早已得到了孔子本人的認可,在《史記》之中便記載了一則故事,說到孔子在當初,一直處於空有抱負卻無處施展的地步,周轉列國,都遭遇過一些難堪之事,甚至在宋國差點被宋大夫宋司馬給給斬首,而到了鄭國的時候,孔子與弟子走散後,弟子子貢向旁人詢問,一個路人說見過一個「
  • 北大教授罵孔子是「喪家狗」,惹網友爭議,專家:他說的沒錯
    既然被神化,自然就有人會去揭露真相,在文學界之中,便有著一本名為《喪家狗》的書籍惹起了網友之間的爭議,聽到名字,就可以看出這是一個極為極端的評判觀點,而打開書本之後,在序言之中,描寫孔子的話更是讓人義憤填膺。
  • 孔子真像「喪家之狗」
    看得出來,文章意思是說孔子讓人家給辱罵了,但他沒有「感到恥辱」反而還高興,故而說「他的這種高興,讓人著迷"。文章說的這事,出自《史記·孔子世家》,原文是:「孔子適鄭,與弟子相失,孔子獨立郭東門。累累若喪家之狗。』子貢以實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狀,末也。而謂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
  • 富金壁:三戒以偏概全——評李零稱孔子為「喪家狗」(講國學者三戒之三)
    當年,公元前 492年,60歲的孔子,顛顛簸簸,坐著馬車,來到鄭國的東門,有個擅長相面的專家,叫姑布子卿,給他相面。他說,孔子的上半身像堯、舜、禹,倒有點聖人氣象,但下半身像喪家狗,垂頭喪氣。孔子不以為忤,反而說,形象並不重要,不過,要說喪家狗麼,「然哉然哉」。 他只承認自己是喪家狗。
  • 孔子還原——讀李零先生的《喪家狗》
    北大教授李零先生的專著《喪家狗》一直是文壇上激賞與非議的熱點事件。不少學者對書名中的「喪家狗」很反感,他們認為,這與傳統文化中漢儒及宋學中聖人形象相去甚遠,因之不願意接受這種帶有侮辱性的名號;也有學者持理性的審慎態度,他們從文化自省的角度思考李零先生的創見,並深入探討其在當代中國文化發展中的積極意義。李零先生在該書自序中指出,讀《論語》,要心平氣和,去政治化,去道德化,去宗教化,「用一個知識分子的心,理解另一個知識分子的心, 從儒林外史讀儒林內史」。
  • 史記說孔子如「喪家之狗」,司馬遷侮辱聖人,為何無人反駁?
    在《漢語大詞典》中,這個成語的解釋是這樣的:指無家可歸的狗;比喻失去倚仗,無處投奔的人;並且明確標註「喪」的發音是【sàng】。用這樣的成語來形容「千古聖人」,太史公司馬遷是在鄙夷孔子嗎?按照《說文解字》的解釋:孔子認為狗是『叩氣而吠』的犬,只要是犬類,在古代都畫成狗的模樣。因此,犬字的出現是早於狗的,且狗就是「犬」的一種。《爾雅·釋畜》記載:「未成豪,狗。與馬二歲曰駒、熊虎之子曰豿同義。
  • 李零出書解讀《論語》「孔子是懷抱理想的喪家狗」
    信報訊(記者趙明宇)北京大學學者李零先生的新著《喪家狗:我讀論語》昨天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在該書研討會上,《百家講壇》總策劃表示,與於丹針對大眾的解讀不同,李零這本書更適合學者閱讀。  在這本書中,李零講述了孔門師生會聚一堂,談論理想和現實的熱鬧場景;孔子周遊列國,懷才不遇,累累如喪家狗的一生;老師死後,孔門弟子,各立山頭,爭正統名位,但又齊心協力大樹特樹孔子為聖人的過程。此外,還有孔子的真正想法、真正態度,如要讀書,不要種地,書讀好了才能做官,才能真正解決貧困等。目前,這本書已被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列為大學生必讀書目。
  • 孔子的真實面貌—「喪家狗」與「復古者」,為什麼這麼說?
    春秋時代的命名也來自孔子那本叫做《春秋》的書。嚴格意義上來說,孔子並不是百家之一,自始至終他都沒有原創的思想,他一生所努力的方向全在《周禮》的恢復。在「獨尊儒術」之後,孔子作為至聖先師走進每戶人家,影響著每一個人,這種影響力一直到今天。或許可以說,孔子並不只是春秋時期最具影響力的人物,而是中國上下五千年的第一號人物。
  • 孔子:喪家狗也是有鄉愁的
    「喪家狗」這話不是我說的,李零先生早就說過,而且孔子也說了——起碼在《孔子》裡,孔子是這麼說的。看完胡玫的《孔子》,真的有種看喪家狗的感覺,發哥白髮蒼蒼的回到魯國,踉踉蹌蹌的下車來對著城門跪拜,泣不成聲。
  • 喪家狗與男一號
    不僅中國人如此,西方的傳教士為了傳播基督教,把孔子說成是沒有宗教立場的哲學家;而西方的哲學家則又認為孔子只有一些倫理教條而缺乏哲學理論。在利益主導的市場意識下,電視、電影、網絡等「多媒體」中的孔子成為迎合觀眾口味的「男一號」,也是不可避免的。  其實,在孔子同時代的「外人」看來,孔子的棲棲遑遑,遊走四方,更像「喪家之狗」。
  • 「喪家狗」爭辯的讀後感
    爭論可分為兩個層面:一是考證層面,即「喪家狗」本義的訓詁問題;一是解釋層面,即將孔夫子稱作「喪家狗」的思想立場問題。  「喪家狗」新解  何謂「喪家狗」?要解決這個訓詁問題,只能回到原始文獻。  關於「喪家狗」的故事,應區分為兩種不同內涵的文本系統。第一種文本以《史記·孔子世家》為代表:  孔子適鄭,與弟子相失。孔子獨立郭東門。
  • 「無邊的挑戰」喪家的非喪家狗:魯迅與孔子|劉春勇
    喪家的非喪家狗:魯迅與孔子劉春勇「傳統」已然成為當下社會的一個關鍵詞在中國,從周公到孔子到魯迅的傳統只有一個,那就是「易」的思維方式,或者竟可以說,「易」就是中國傳統,中國傳統就是「易」。「易」就是變易,所謂「生生不已」,「大化流行」,替換成另外一個字就是「道」,「道」與「易」是相關聯的,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生生之謂易」,「道」在陰陽和合之中,而陰陽和合便是「易」。
  • 楊立華:《喪家狗》與「譁眾取辱」
    李先生說要以《喪家狗》為題,還以為是有激而發的玩笑話,一笑置之。不成想,竟真地以此為書名了。  我不懷疑李先生這樣做的初衷:並非為了「譁眾」,而是要給崇聖心態降溫。但從實際的效果看,李先生此舉不僅譁了眾,而且取了辱。而真正能辱沒李先生的,其實不是批判者或漫罵者,而是李先生的追捧者和辯護者。我不知道李先生在瀏覽那些追捧者和辯護者的文字時,是否會不安,進而「其顙有泚」。
  • 孔子周遊列國途中,被匡人誤會並圍攻,在鄭國又被形容如喪家之狗
    孔子周遊列國途中,被匡人誤會並圍攻,在鄭國又被形容如喪家之狗今天要講的文章是孔子在周遊列國的路途中,在不同國家遇到的一些不同事情,這些事情有好也有壞,那麼話不多說,大家快點跟我一起看下去吧!孔子計劃前往南邊的陳國。經過匡這個地方的城牆外面的時候,為孔子駕車的顏刻(有人說是顏高,又有人說是顏淵)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從前我就是從那個缺口進去的。」這句話正好被匡人聽到了,以為是魯國的陽虎又來了,於是帶了一大幫人將孔子等人團團圍了起來。這其實是個誤會。
  • 孔子在鄭州,被人「罵出」一個成語?
    昨天是孔子誕辰2570年的紀念日,全國很多地方都舉辦了紀念儀式,弘揚傳統文化,禮敬先賢聖德。孔子到過鄭州嗎?準確的說,孔子到過春秋時期的鄭國,而那時的鄭州市區是鄭國下轄的一個封邑,鄭國的都城在現在的新鄭市,孔子是到過新鄭的,而且還留下了一個很形象的罵人成語。
  • 為什麼罵孔子
    書生意氣近日瀏覽網頁,無意發現很多網友在論壇集體辱罵孔子。到網上一搜,罵孔子的文章比比皆是。有人認為,孔子算不上哲學家,只不過是說教者,也有人認為孔子是毒草,害了千千萬萬中國文人,還有一些學者也在罵,認為孔子禍害中國……我認為,不管孔子為人如何,與孔子有關的儒家卻永不會後繼無人。因為就算罵著孔子的人,心裡也無法擺脫孔子對其深度的影響。
  • 自嘲「喪家之狗」的孔子怎樣突出仕途與人際之困?
    孔子三十五歲時,「三桓」與魯昭公打起來了,最後昭公落敗,跑到齊國,魯國大亂,孔子也到了齊國,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和齊景公取得聯繫。後來他和齊景公也有過幾次交集。《史記》中還記載了一次景公向孔子問政,孔子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說:「說的好呀,確實,如果君王不像君王,臣子不像臣子,父親不像父親,兒子不是像兒子,那麼即使有糧食我怎麼能夠吃到嘴裡呢?」
  • 孔子:我活得像條狗
    這幾個好聽的評價都是在孔子死後加在孔子身上的,沒有得到過孔子本人的認可。孔子自己倒是認可過一個說法,但這個說法沒有那麼好聽,甚至是有點難聽——喪家狗。,孔子並沒有生氣,而是心平氣和地說,外在的形象都是細枝末節,但說我像喪家狗卻說的很對啊。
  • 孔子不得志探討我說
    就是司馬遷這樣的大學問家對孔子也是非常的尊崇,他用了很長的篇幅,濃墨重彩的為孔子寫了 「孔子世家」,司馬遷說,天下的君王在世時非常顯赫,但是死了,什麼也沒有了,而孔子卻不一樣。的確是這樣 ,孔子去世後,司馬遷這樣描述後人對他的尊敬:孔子葬魯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喪畢,相訣而去,則哭,各復盡哀;或復留。
  • 中考文言文《喪家狗》全文詳細翻譯
    喪 家 狗 選自《史記·孔子世家》 孔子到鄭國去,路上和學生們走散了。(於是)孔子獨自站在郭東門。有個鄭國人對孔子的學生子貢說:「東門口站著的那個人。他的額頭像堯,他的後頸像皋陶,他的肩膀與子產類似,但是腰部以下相差禹有三寸,疲勞得像失去主人,到處流浪的狗。」子貢將實際情況告訴了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