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為何自嘲自己是喪家之犬?
現代漢語中的喪家狗,與當年孔子迷路自嘲時候所說的喪家狗,他們的意義已經完全不同了。現代漢語中的喪家狗,意思是失去了依靠,失去了方向,茫茫然的狀態。而孔子當年說自己是喪家狗,完全是一種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一種自嘲,孔子用這種幽默的方式,獲得了心靈上的安慰。
所以,後世人們說孔子是喪家狗,其實並非是貶低孔子,而是引用了孔子的說法而已,也並非是罵孔子。北大教授李零先生寫過孔子,說他是一條喪家狗,引起了好多讀者的指責,其實這是錯誤的。
那麼,孔子為什麼要自嘲?為何要說自己是喪家之犬呢?
我們在解釋這個問題之前,先說說孔子的性格。首先孔子是一個特別堅強的人,不達目的不罷休。所以他提出了他的人生價值觀,那就是知其不可而為之。因此,十多年來,他帶著弟子周遊列國找工作,希望能獲得重用,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實現自己夢想中的大同世界。
但是在各國,孔子貌似受到禮遇,但是在各國君主眼裡,孔子和他的弟子們,也就是裝點門面的花瓶而已,沒有人肯真正實施孔子的政治主張。孔子其實就像是一朵浮雲,一朵浮萍,他沒有根,沒有家,這樣子不就是一個喪家之犬的樣子嗎?所以孔子在受到生命的威脅而逃出來的時候,脫口而出說自己惶惶然如喪家之犬,這不是偶然的,而是他長期的心心理狀態。
第二,孔子很幽默,很善於化解自己的尷尬氣氛。而幽默的最重要的武器是自嘲,自嘲能很好地緩解自己緊張的心靈。所以,喪家犬之說,就是孔子的自嘲。
事情是這樣的。
孔子和弟子們在宋國邊境,被一個軍閥圍困,差一點要了他的命,孔子只好帶著弟子們分頭逃跑,準備跑到鄭國去。孔子很聰明,他還化了妝,因為技術太高,騙過了所有的弟子,結果他與弟子們走散了。
孔子獨自站在鄭國外城的東門,眼前一個弟子也沒有,情況很糟糕,心情很著急。子貢到處找孔子,這時有個鄭國「保安」告訴他,「東門有個人,額頭像唐堯,脖子像皋陶,肩像子產,腰以下比夏禹差三寸,疲憊不堪的樣子,就像一條找不到家的狗」。子貢一聽就知道是老師,因為孔子長得實在很有「立體感」。終於找到了老師,子貢告訴了孔子鄭國人說的話,孔子笑著說,「他說的形狀,那倒未必。但說我像條狗,神似!神似!」
這就是一個偉人的境界,你不必把自己看得過高,在適當的時候,你幽默,你自嘲,你會獲得心平氣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