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文學院10月8日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來自美國的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uck)。她的作品主題是童年和家庭生活,以從神話和古典主題中汲取靈感而著稱。
露易絲·格麗克獲諾貝爾文學獎
瑞典文學院表示,現年77歲的格麗克獲獎理由是「她明確無誤的詩意聲音,以樸素的美使個體的存在變得普遍」。
格麗克此前曾憑藉作品集《野鳶尾》(The Wild Iris)獲得1993年普利茲詩歌獎,最新詩集《忠誠與善良之夜》(Faithful and Virtuous Night)獲得2014年美國國家圖書獎。
瑞典文學院常任秘書馬茨·馬爾姆(Mats Malm)表示,就在公開宣布這一消息之前,他與格麗克進行了交談,「這個消息令她驚訝,但據我所知,這是一個受歡迎的消息」。
格麗克是過去十年中第4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女性,也是自1901年首次頒發文學諾獎以來的第16位女性。
格麗克是自1901年首次頒發文學諾獎以來的第16位女性
瑞典文學院在當天的新聞公報中說,格麗克「尋求普遍性,在這一點上,她從神話和古典主題中獲得靈感,這些都出現在她的大多數作品中」。
評審委員會說,格麗克的作品集《阿喀琉斯的勝利》(The Triumph of Achilles,1985)和《阿勒山》(Ararat,1990)講述了「幾乎殘酷而直截了當的痛苦家庭關係的畫面」,並指出她使用了「欺騙性的自然基調」,「沒有絲毫詩意的裝飾」。
格麗克也是一位「徹底變革和重生的詩人」,在她的詩《雪滴》中描寫了冬天過後生命奇蹟般地回歸,她的作品常常帶有「幽默和犀利的機智」特點。
格麗克2006年創作的《Averno》是一本「精湛的作品集,對珀爾塞福涅在死神哈迪斯的囚禁下墮入地獄的神話進行了富有遠見的詮釋」。
瑞典文學院的結論是:「她寫出夢幻般的敘事詩,回憶起記憶和旅行,只是猶豫片刻,停下來等待新的見解。世界被毀滅了,卻又一次神奇地出現了。」
格麗克1943年出生於美國紐約一個匈牙利裔猶太人家庭,現居麻薩諸塞州劍橋市。1999年,她當選為美國詩歌學會理事,2003年當選為美國第12屆桂冠詩人,遍獲各種詩歌獎項。除了寫作,她還是耶魯大學的英語教授。
格麗克2016年接受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頒發的國家人文獎章
格麗克將獲得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760萬元人民幣)的諾貝爾獎金。
去年,瑞典文學院將2018年和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分別授予波蘭女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和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
2018年,瑞典文學院一名時任女院士的丈夫涉嫌性侵、性騷擾及洩露文學獎獲獎者姓名,致使瑞典文學院陷入信任危機,因此2018年不頒發諾貝爾文學獎。
南都記者 史明磊
【來源:南方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