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3000信眾聚首臺中 共祭保生大帝

2020-12-10 中國新聞網

  閩臺「保生文化」交流連民心

  「保生文化」一直是兩岸民間尤其閩臺交流的熱門話題。日前,世界保生大帝廟宇聯合會第一屆第二次會員大會暨戊戌年秋祭大典,於臺中大甲區澤安宮舉行,兩岸三地近200家廟宇、3000人共同參加活動。臺灣廟宇執事人員指出,兩岸保生大帝信仰同宗同源,未來每年都要聯誼,維繫這份血緣情緣。

  追思先祖 祈願平安

  世界保生大帝廟宇聯合會於今年1月成立,兩岸及港澳、東南亞地區共400多家廟宇加入,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保生大帝信仰聯合組織,總會長為臺灣臺南學甲慈濟宮董事長王文宗。大陸廈門青礁、漳州白礁、泉州花橋等3大保生大帝祖廟並列為榮譽總會長,此次也都派員前來。

  保生大帝的原型乃是北宋年間一位民間醫者,本名吳夲,生於福建。他醫術高超、品德高尚,深受鄉民愛戴。去世之後,閩南鄉民在吳夲家鄉漳州白礁村為其立祠塑像,尊為「醫神」「吳真人」,後世朝廷敕封為「大道公」「保生大帝」。歷代帝王多為其追賜封號、擴建廟宇,保生文化從閩南逐漸傳開,明清之時傳到臺灣。

  臺南學甲慈濟宮是一座有著357年歷史的古廟,其所供奉的保生大帝像已有800餘年歷史。王文宗向記者介紹,當年鄭成功收復臺灣時,民眾將神像從福建白礁慈濟宮請出,隨軍渡海至臺南,立廟祭拜,自此保生文化在臺灣落地生根。

  王文宗說,早期臺灣自然條件惡劣,瘴氣四起,從福建渡海來臺墾荒的先民既遭瘟疫疾病之害,又要忍思鄉之苦,保生大帝便成了他們在困難環境中的精神寄託。

  如今,臺灣各地民眾仍然年年舉行各類保生文化祭祀活動,既是祈願健康平安,也是感念從大陸來的先民們為臺灣早期開發作出的巨大貢獻。

  血濃於水 割捨不斷

  保生大帝以醫德醫術為後世景仰,被視為中醫在臺灣的象徵。廟宇裡常有供信眾佔卜的擲籤,臺灣各地保生大帝廟裡的籤,有不少就是藥籤。今年的秋祭大典活動中,一項重頭戲便是請兩岸和港澳的專家舉行中醫講座,科普中醫知識,傳播中華文化。

  作為臺灣歷史最悠久的民間信仰之一,保生大帝祭祀活動還承載了大量閩南地區傳統習俗,如「放火獅」「布袋戲」「過火」等。本次秋祭大典也舉行了精彩的傳統習俗表演,各式陣頭綿延數公裡長,鞭炮聲不絕於耳,街道因此非常熱鬧。

  在秋祭大典現場,記者遇到臺中大甲澤安宮的理事長薛秋雄。他說,他的祖先從福建而來,自己是臺灣第四代。他告訴記者,大甲澤安宮已有195年歷史,保生文化深入大甲地區民心。這回主辦會員大會暨秋祭大典,讓他看到很多兩岸的新老朋友,極為高興,這種血濃於水、香火傳承不分彼此的親緣,是無論如何也割捨不斷的。

  交流熱絡 親緣愈厚

  「秋祭大典是保生文化的重要部分,適逢第二次會員大會召開,兩岸及港澳地區廟宇熱烈響應,見證了保生大帝慈悲仁愛的精神。」王文宗相信,兩岸血濃於水,血緣親緣不會斷絕,未來會員大會還將繼續,這樣的聯誼能讓兩岸親緣愈加深厚。

  來自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的詩浦慈濟宮主任嚴福林告訴記者,兩岸保生大帝慈濟宮交往頻繁,很高興能獲邀來臺灣參加會員大會,這回詩浦派了9人前來,晉江寶來庵、廈門市青龍宮等供奉保生大帝的廟宇,也都有派員全程參加,合計有20家大陸宮廟與會。

  廈門市林後青龍宮理事長陳世明說:「保生慈濟文化是我們閩南以及臺灣地區共同信仰的民間文化,兩岸之間關於保生文化的交流不斷,還建立了秋祭大典這樣的平臺,目的就是為了加強兩岸之間的聯繫互相交流、增進友誼,使保生慈濟文化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本報臺中大甲電)

  汪靈犀 孫立極

相關焦點

  • 兩岸共祭保生大帝再續海峽情緣(圖)
    兩岸共祭保生大帝再續海峽情緣(圖) 2008年04月18日 15:00 來源:福建日報 信眾在祭典儀式上獻歌   昨天,首次由海峽兩岸聯袂舉辦的第三屆廈門海滄保生慈濟文化節在廈門海滄舉行,約7000餘名海峽兩岸和海外的保生大帝宮廟代表
  • 兩岸信眾廈門共祭保生大帝
    一年一度的保生大帝聖駕巡安文化節26日在廈門海滄三都瑞青宮舉行,來自海峽兩岸的30多個表演方陣、上萬名信眾匯聚一堂,讓整個海滄「熱鬧滾滾」。  今年的文化節除了來自臺灣地區的信眾外,還吸引了馬來西亞、新加坡等「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信眾組團參加。  始建於南宋乾道年間的滄江三都瑞青宮供奉著廈門唯一一尊黑臉保生大帝。清朝年間,不少當地民眾漂洋過海到臺灣,隨之請去了瑞青宮保生大帝的香火,瑞青宮由此成為不少臺灣保生大帝宮廟的祖廟。
  • 兩岸信眾廈門共同祭拜保生大帝
    新華社廈門4月18日電(記者付敏)第十一屆海峽兩岸(廈門海滄)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18日在廈門開幕。海峽兩岸以及東南亞上千名信眾,聚首海滄青礁慈濟宮祖廟,共同祭拜保生大帝。(本報記者何炳進攝)  廈門網訊 (文/廈門日報 記者 陳冬 見習記者 張覺尹 通訊員 洪欣琳 張韌)文化同根,親情無間,兩岸血脈相融一家親。昨日上午,海滄青礁慈濟祖宮鑼鼓喧天,海內外近2000名嘉賓齊聚於此,見證第十一屆海峽兩岸(廈門海滄)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開幕儀式,共祭保生大帝,弘揚慈濟精神。
  • ...兩岸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昨開幕 海內外近2000名嘉賓共祭保生大帝
    昨日,海內外近2000名嘉賓齊聚海滄青礁慈濟祖宮,共祭保生大帝,圖為開幕式上的民俗舞蹈《閩南古玩》。(本報記者張奇輝攝)昨日,海內外近2000名嘉賓齊聚海滄青礁慈濟祖宮,共祭保生大帝,共襄第十屆海峽兩岸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開幕盛典。  保生慈濟文化歷史源遠流長,海滄作為保生大帝信仰的兩大發祥地之一,充分發揮青礁慈濟祖宮的載體作用,自2006年以來,已成功舉辦九屆以「健康·慈濟·和諧」為宗旨的海峽兩岸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超過5萬人次臺灣同胞及東南亞僑胞參與,成了兩岸交流的一張燙金名片。
  • 兩岸信眾齊聚廈門海滄共祭保生大帝
    兩岸信眾齊聚廈門海滄共祭保生大帝 2017-05-07 14:31張斌 攝 5月7日,樸裡武獅隊在保生大帝繞境巡安文化節上表演。 張斌 攝5月7日,來自海峽兩岸的近50多個表演方陣、上萬名信眾齊聚廈門海滄滄江三都瑞青宮,參加一年一度的保生大帝繞境巡安文化節。 張斌 攝5月7日,來自廣東的國家非物質遺產英歌舞為保生大帝巡安助陣。
  • 2018年保生大帝秋祭大典在臺舉行
    東南網10月1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劉深魁)2018年保生大帝秋祭大典近日在臺中市澤安宮舉行,共有來自海峽兩岸暨澳門的近200家廟宇、3000多名信眾共同參拜祈福(祭祀活動中,兩岸各宮廟代表舉行「共合總爐」儀式,寓意香火傳承不分彼此。隨後,信眾在莊嚴的曲樂聲中祝聖祈福。「保生大帝信俗發源於大陸,我們秉持傳承中華文化、『兩岸一家親』的信念,推動兩岸民間信俗交流。秋祭是保生大帝信俗的重要部分,海峽兩岸暨港澳的廟宇熱烈響應,共同見證保生大帝慈悲仁愛的精神。」
  • 2010年海峽兩岸保生文化祭昨舉行開鑼式
    兩岸同宗 爐丹共香  今起在臺北繞境出巡  本報臺灣電(記者 吳慧泉)棰起鑼響。三響過後,彩色氣球伴著瀰漫的煙花升空,管樂齊奏……昨日下午,2010年海峽兩岸保生文化祭在臺北保安宮舉行開鑼儀式。  廈門市政協副主席莊威、省民宗廳副巡視員鄭經釗作為剪彩嘉賓,與來自廈門、泉州、臺灣各地的上千名保生大帝信眾,一起見證這一盛典。  臺北市市長郝龍斌在開鑼儀式上致辭說,保生大帝信仰在臺灣落地生根具有悠久的歷史,許多宮廟在幫扶弱勢民眾、保護文化遺產等方面發揮了積極和重要的作用。此次兩岸首次合辦保生文化節,對於讓傳統文化發光發熱、增進兩岸民眾間的了解具有重要意義。
  • 數千信眾共祭保生大帝
    第二屆保生慈濟文化節舉行  早報訊(記者周長鋒通訊員林廣明張臻穎文/圖)昨日上午,為期4天的第二屆海滄保生慈濟文化節隆重舉行。保生慈濟文化節得到中國臺灣各界人士的熱烈響應——12個團約2000名成員中不僅有臺灣各地保生廟宇主委、信眾,還有臺灣工商界知名人士。
  • 福建省廈門市保生慈濟文化節啟幕 兩岸共祭保生大帝
    第25屆福建省廈門市保生慈濟文化節16日在廈門啟幕,近500名兩岸信眾齊聚廈門高崎萬壽宮,共祭保生大帝。  來自金門的蔡欽水,代表臺灣世界保生大帝廟宇聯合總會及金門21家宮廟前來參與活動,並作為主祭人之一參加了祭祀頌典儀式。
  • 兩岸保生大帝信眾小金門聯誼 決定合力爭取申遺
    ,兩岸保生大帝信眾代表今天(10日)在小金門聯誼,決定兩岸將合力爭取保生大帝信俗跟進申遺,發揚救人濟世的精神。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保生大帝信仰總會第一屆第五次理監事會議今天在小金門保生大帝廟召開,計有兩岸80多家供奉保生大帝宮廟代表800多人參加交流,達成擴大發揚保生大帝信仰的共識。
  • 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海滄)保生慈濟文化節在網絡盛大開幕
    3月28日,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海滄)保生慈濟文化節(下稱「慈濟文化節」)以一種別開生面的形式拉開帷幕——在「今日海滄」公眾號,新浪、騰訊、今日頭條等網絡門戶平臺以及臺灣地區和海外網絡媒體上,文化節組委會精心製作的開幕專題片面向海峽兩岸以及海外保生大帝信眾和網友同步播出,收穫了無數點讚。
  • 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海滄)保生慈濟文化節在網上火熱舉行
    日前,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海滄)保生慈濟文化節正以一種別開生面的形式在網上如火如荼舉行。  3月28日,本屆文化節開幕專題片在「今日海滄」公眾號、新浪、騰訊、今日頭條等網絡門戶平臺及臺灣地區和海外網絡媒體上同步播出,開幕當天點擊量達上百萬次。
  • 2010海峽兩岸保生文化祭臺北開鑼
    2010海峽兩岸保生文化祭臺北開鑼 2010-04-27 08:55     來源:新華網     編輯:張蕾  新華網臺北4月26日電(記者李寒芳 向建國)海峽兩岸保生文化祭26日在臺北開鑼。自宋代保生文化信仰形成以來,大陸慈濟祖宮保生大帝神像將展開千年來首次赴臺巡遊歷程。  26日下午的臺北市大龍峒保安宮人頭攢動,熱鬧非凡。臺北市市長郝龍斌、臺北市大龍峒保安宮董事長廖武治、廈門海滄保生大帝赴臺巡禮交流團團長林世粦共同為活動開鑼。  郝龍斌在致辭時代表臺北民眾歡迎前來參加保生文化祭的大陸交流團。
  •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昨開幕 海內外近2000名嘉賓齊聚
    (本報記者何炳進攝)  廈門網訊 (文/廈門日報 記者 陳冬 見習記者 張覺尹 通訊員 洪欣琳 張韌)文化同根,親情無間,兩岸血脈相融一家親。昨日上午,海滄青礁慈濟祖宮鑼鼓喧天,海內外近2000名嘉賓齊聚於此,見證第十一屆海峽兩岸(廈門海滄)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開幕儀式,共祭保生大帝,弘揚慈濟精神。
  • 海峽兩岸保生慈濟文化節在臺灣啟動【視頻】
    2010海峽兩岸保生慈濟文化節暨保生大帝神像臺灣巡遊啟動儀式25日下午在臺北保安宮舉行,來自兩岸的嘉賓和保生大帝的信眾近千人參加。   全國政協常委黃志賢和臺北市長郝龍斌為啟動儀式開鑼。為期12天,來自廈門海滄青礁慈濟祖宮的保生大帝神像自北向南,將巡經島內18個縣市,巡遊包括保安宮在內的9座保生大帝宮廟,這是保生大帝神像巡遊時間最長、路程最遠、巡遊宮廟最多、參與人數最眾的一次。  「保生大帝」原名吳真人,是北宋名醫,他重德尚道,對病人不分貧富貴賤,56歲時在上山尋找草藥時不慎摔傷,於公元1036年農曆五月初二日在海滄青礁羽化。
  • 海峽兩岸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在廈門開幕 上千名信眾共祭保生大帝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開幕式在廈門舉行,海峽兩岸以及東南亞上千名信眾齊聚一堂,共同祭拜保生大帝。保生慈濟文化源遠流長,是兩岸中華兒女凝聚親情、深化認同、守望相助的重要文化資源。世界各地的分靈廟逾千座,其中僅臺灣分靈廟就有三百餘座。廈門作為保生大帝的發祥地,充分發揮青礁慈濟祖宮的民間交流載體作用。
  • 共祭保生大帝 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18日開幕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邱雅萍通訊員楊佳怡)昨日,記者從海滄區了解到,第十屆海峽兩岸(廈門海滄)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將於4月18日在青礁慈濟祖宮正式開幕。
  • 兩岸保生大帝信眾在臺舉行請靈奉祀典禮
    新華社臺北3月11日電(記者陳思武 劉剛)海峽兩岸信奉保生大帝的信眾11日在臺灣臺南市學甲慈濟宮舉行典禮,為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麒麟山慈濟宮信眾請靈奉祀。  兩岸保生大帝信眾代表參加了祭拜、佛像開光點眼、法會等典禮儀式,學甲慈濟宮向麒麟山慈濟宮贈送「同根同祖」牌匾。
  • 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在廈門啟幕 彰顯「兩岸一家親」
    中新網廈門4月18日電 (記者 楊伏山)第11屆海峽兩岸(廈門海滄)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18日盛情啟幕,兩岸鄉親匯聚廈門海滄青礁慈濟祖宮,祭祀先賢,傳承保生慈濟文化,彰顯「兩岸一家親」。海滄臺商投資區管委會副主任、海滄區委副書記曹放在開幕式上致辭稱,海峽兩岸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迄今已成功舉辦十屆。這一節慶活動之所以能持續舉辦,是因為它可以引導人們心性善良,熱心公益事業;心手相連,兩岸一家親;勤勞自強,建設美好家園。這三點原因,「就是持續辦好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的內在動力和美好目標。」他說。
  • 中新社通訊:同祭保生大帝 共祈兩岸的健康和諧
    中新社福州四月十八日電 題:同祭保生大帝 共祈兩岸健康和諧  中新社記者 陳悅   四月十八日,有著八百多年歷史的青礁慈濟宮迎來規模空前的保生大帝頌典。吳本生前為北宋時期除瘴醫病的名醫,死後累封至保生大帝。在今日的頌典上,追念吳真人慈懷濟世精神,期盼兩岸健康和諧成為信眾們共同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