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網紅武康路上,能住什麼様老洋房

2020-12-16 酷扯兒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X博士,ID:doctorx666】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但凡初來滬漂的文藝青年,都有個在老洋房的夢;伴隨著梧桐樹斜影,推開那扇精美木門,回到溫潤的落地窗客廳,倚著陽臺喝杯咖啡,做了個張愛玲老師的海上舊夢。

他們絕大多數人,住不到半年就落荒而逃。

因為受不了衛生間廚房共享,受不了陰暗狹窄走道的油膩氣息,受不了黃梅天永無止盡的漏水潮溼;也不受不了七十二家房客的共享蟑螂白蟻老鼠。

可是另方面,家居媒體上那些上海老房,3米多層高,窗外如大屏幕般的綠意,寬敞的空間,復古的吊頂,時尚設計家具和看似隨意擺放的藝術作品,瀟灑的主人,又有誰不心動呢?

我混跡武康路有好一陣子了,這幾年路上熱鬧了起來,開了不少網紅店;在短視屏推波助瀾下,武康路竟也成了全國遊客必來感受上海情調的地方。

這些年認識了住這條街上形形色色的人;我意外發現,即使在這最金貴的路上,都住著大量外來民工;老洋房真是上海一大神奇,裡面居住環境可以極端差,也可能極端好;甚至兩者同處同一棟樓。

同個小區有老破小,也有百萬裝修

於是我抱一種"讓我死了這條心"的想法,好奇這條1100米的街上,從1000元,到50000元的房租,都能住到什麼樣的老房子。

我能找到最便宜的住房,千找百找,竟然就是幫我裝修的王師傅的住所;走進靠近泰安路一處新裡,拐著彎再拐個彎,再穿過一處長長雨蓬,就是他的住處。

上海挺常見這種搭在洋房外的小水泥房,只不過我還沒見過位置那麼隱密的;不到五平米,簡陋但竟然能滿足一切生活所需,有床有灶有馬桶。

王師傅得意地說因為他是搞裝修的,自己搞一搞就能住,租金不到一千,但如果其他人租可能就要一千五了。

王師傅是那種常見的海門啟東裝修師傅,在上海做裝修快二十年了;他一賺錢,每存夠一筆,就在老家拼命買房;他的微信頭像是他的小孫子。

王師傅搞到的超低價,在武康路一帶也算絕無僅有;大部分住在武康路上的基層打工者,他們都是一間十平米的,三四個人同住,分攤約2000元的房租,廚衛多戶公用。

未裝修老洋房裡的公用廚房

月租2500元是一道坎,它基本可以讓你有一間小小的獨立衛生間;在這間不到15平米的房間裡,恰好擺得進一張床,一張桌子,衣櫃;隔音很差,基本可以聽到隔壁老頭老太的家常裡短。

空調位置挺奇怪,事實上,已經小的只有這個角落能安空調;也就是說,空調大多數時候對著你一直吹;但如果你不開空調,整個房間就有股黴味。

浴室長這樣,沒有洗衣機,反正也沒地方擺;沒冰箱,廚房公用;2500元的房浴室竟然給你裝了浴霸!!到了冬天你就知道感恩房東讚嘆房東了。

說也奇怪,還真的有不少滬漂願意將就住在這樣的老破小裡;但一推開門走出去,就是位精緻的會德豐Vivian;何需要客廳,整片法租界就是我的客廳!

還有一種是附近打工夫妻;我認識一對在安福路上開店20年的夫妻,他們一家三口一直住在這種房裡;他們就一直低調賺錢,也是不斷在老家省會買房子,去年把兒子送回省會的國際學校去了。

這個價位,這個房型,自帶了衛生間廚房和門關,約30平米;你稍微發揮一下"房子是租來的,生活不是"的消費主義精神,整理整理房間,大開窗採光不錯,你終於有些底氣說"我住在武康路!"了

你可以明顯見到這套30平米的房子有裝修過,而且不是太舊;比起很多房東把出租屋當作舊家具儲存間,換一套與硬裝還算搭的家具已經頗良心

如果你住這種不怎麼貴的老房,最好選二層以上邊角有兩面窗的房,採光比較好;這間房空間利用也是典型的老房翻新,一大開間,床的斜對面就是灶臺,附帶一個衛生間。

不熟悉上海老房的可能會覺得格局奇怪,但你要想想,這樣一間,以前可能住個一戶四五口人,你就能釋懷了。

想知道這些洋房裡到底有幾戶,一是看信箱有多少姓,更精確的是看牆上安了幾個電錶。

作為上海第一網紅樓武康大樓,不知何時起總是擠滿遊客,總在馬路對面舉起手機仰著頭,仿佛在進行某種神秘膜拜儀式。

有一天我一定要住進轉角大窗房,每天三次打開窗走出陽臺微笑向下面群眾揮手致意;然後上面掛個超大二維碼,拍照順便加我粉!!

很多人有個住武康大樓裡的夢,但自從二房東發現搞民宿比出租房更賺錢後,許多房源都改為民宿了;而武康大樓裡僅有房源,基本都在一萬五以上

但是這套業主自己裝修,可能是你在武康大樓裡找得到裝修過的房子中,最便宜的一間,帶著壁暖,還算得過去的40平米房子。

現在武康大樓裡絕大多數都是這樣隔成一戶一戶,當然你無法跟49年以前的雙開間相比;武康路上其實有很多同樣8000房租,但房型更大也裝修過的房子;但你要想,這可是武康大樓耶!!多付一點情懷稅怎麼了!

浴室和廚房都乾淨

你終於可以在花園洋房的邊間,擁有一扇弧型的窗臺,整個老洋房的感覺都出來了是吧!

但即使這只是間一房一廳(用鋼窗隔開)的50平米房間,但至少它已經帶有地暖,能讓你舒服度過上海溼冷的冬天

當然,它還有個帶烤箱的開放式廚房,以及......透明的衛生間!!?為了圓一個老洋房的夢,將就一下吧!

總結起來,在這一帶,一萬以下的房源,業主直租比例較大;如有新裝修過,多半是房東直接讓施工隊師傅去裝;要不就是充滿了謎之自信的房東自己搞的設計;當然你可以選擇用極低的價租下一間房自己在花個十來萬裝修;也可以稍高的價住進裝修好的房;但相信我,要找到一位審美在線的大房東,那真的挺難。

這一帶的房源極多掌握在二房東手上,大點的二房東掌握了幾百套房有自己的設計團隊及施工隊,比如這套五原路靠近武康路的58平米房,裝修得不錯。

呈長型,靠窗邊依次是書桌、床、沙發、餐桌、廚房、衛生間

它裡面帶了地暖及洗衣烘乾機;這樣的房型如果沒裝修過,其實大約也只要五千;不過你租不到的,原始戶型出租消息一放出來專業二房東就搶先拿到了。

這些小隔間,可能是以前某個大戶獨棟人家其中一位孩子的房間,甚至是保姆房;後來變成一間房住著一戶人家,一棟小洋樓裡擠著十戶人家那樣;你很難想像,同棟樓裡,有人將就著過活,有人過著精緻生活。

10K以上的房源一般都有配地牆暖和洗烘衣機;但10K到15K的租金,其實是蠻尷尬的價格;這價位充斥著對自己審美有些謎之自信的大房東,本身裝修完後就是想拿來出租;或是airbnb轉型的不太專業二房東,總是能找出幾處審美或生活機能上的硬傷。

這價格區間的房,許多是涉外出租,所以在裝修上,經常能看到一些"東方主義"違合感;像這明明就是個ArtDeco風格的衛生間,卻裝了一個假裝青花瓷洗手臺;這類洗手臺大量出現在這價位的房源中。

這套知名老公寓裡的房,一房一廳一衛,只有60平米;裝修時聰明地將臥室門開大,看起來開闊一點,幸好這些老公寓層高至少都有三米,感覺不會那麼侷促;一般老公寓落地窗也高,所以採光都不錯。

廚房也是開放式,也只能做開放式;這樣的正方格局其實很適合打造一個宜家樣板屋式」溫馨美滿的小家」,只不過前題是你的東西必須少,換個小件點的家私,否則總有幾件很突兀礙眼的玩意放在那。

這間一房一廳一衛,約90平米的二樓小房;客廳是很標準老房的正方格局,它的開窗,採光都很不錯。

房東的裝修審美,其實從廚房和浴室最能看出來;這套房不過載,顏色舒服的裝修,本來在這個價位算應該是完美了。

它的硬傷在於,它沒有陽臺,月租15k竟然也沒配烘衣機,如果你要曬衣服只能晾在客廳;忽然之間就沒那麼浪漫了。

到這個價,意味著你在武康路一帶可以擁有自己一棟小小小樓;這棟兩層復三層,儘管它加起來只有小小的60平米

走進來一樓是個小小的廚房,以及衛生間;不太專業的房東經常有個問題,硬裝花了不少錢,但是軟裝就只買些看起來相對廉價的家具。

二樓是客廳,復三層是睡覺的地方;老房子層高普遍有3.5到4米甚至更高,所以大量做成夾層複式;這種複式有個很大硬傷,如果上頭就是屋斜頂;那麼夏天睡覺冷氣上不來,頗熱冬天則相反,上頭倒是暖了,下面客廳又很冷。

類似還有這套之前朋友圏短期轉租,二樓復三樓,床也是在復三樓隔層

有時候你看見一間讓你眼前一亮的房,那也不一定是房東的審美真的強;要在這區域做個四平八穩的房東,需要提供的,可能只是一間乾淨整齊帶著木頭地板中央空調地暖的空房子,這間房約100平米。

接下來,喜歡這個地段,而又付得起這份房租的歷任老外租客,總會給你添加一些合適的家具、綠植、藝術作品啥的,他們也不帶走,累積堆砌起來,就是你看到的恰如其份的樣子。

其實肯花接近兩萬租房的房客,不太在意有沒有附家具,不少人覺得空空的一間房更好,按照自己意思添家具;以留下家具來換取房租打折,房東也多半樂意。

讓你體面地洗個澡,燒個飯

差不多價還有這戶五原路靠武康路的樓頂房,2房一衛,100平米帶露臺

但住進這種房子,不僅僅只是住,你可能還要與古怪斤斤計較的鄰居」社交」:晚點回來開門聲會抗議,晚上房間走動也會抗議,炒菜油煙大也會抗議....總之會挑出你各種毛病,無非要你知道誰才是老大;我有個朋友租了個老洋房頂重裝修要做民宿;裝修太吵鄰居自然不樂意了,一聽是做民宿那更是抵死反對,後來索性順便幫鄰居重裝修了廚房衛生間,老太太眉開眼笑。

在武康路一帶,如果是房租上了20K的房,基本不用太擔心裝修風格;因為會付20K房租的租客,對美感有一定要求,願意為情懷多付些錢;本來會在這個地段擁有100平米房子的業主,也不是一般七十二家房客的市井小民了,高端房源的二房東普遍受到這些大房東信任,對設計師相對來說尊重些,不會按自己喜歡亂搭。

武康路和湖南路交叉口的密丹公寓是網紅店聚集地,我哈這棟樓整整十年;十年前我住不起,現在我更住不起了;裡面房型也非常好,但極少有出租的時候

老公寓最幸運的就是翻新時施工團隊尊重原始肌理,又遇上一位審美在線的租客。你們看看租客搬進自己家具後的前後對比。

這間房約100平米的房,上海非常稀有的五米層高,2+1室,租金是20000,圖片是臥室以及書房。

一間在新式裡弄三樓整層的房子,共130平米,兩房兩廳兩衛帶一個小陽臺。

他的配色很簡單:黑白灰,加各種深淺層次的原木色;這樣的新式裡弄,窗外的綠意盎然永遠是讓人眼前一亮之處,仿佛室內所有擺設都在襯託窗外風景。

主臥是30平米的兩面開窗,非常明亮;帶了一個乾淨整齊,讓人心情舒坦,簡直是夢想中的廚房。對高端二房東的唯一要求,就是讓租客住得舒舒服服....還有開發票...

但武康路一入夜就安靜得跟村子一樣,要吃個正經飯至少都要走到五百米開外才有非網紅的餐館,大概所謂」生活機能」只是普通老百姓的追求吧!

到這個價,你可以在安福路上租一間120平米的兩層小樓。

以前這棟樓是做為工作室營業使用,其實並沒有好好發揮它小洋樓的特點,應該就是圖個開心吧!

不過它跟鄰居兩戶人共享一片120平米的花園,但你不要看到花園兩個字就高潮,繽紛美麗的花園可不是你住個一年兩年就能搞起來的。

這附近還挺多整棟租,安福路上有很多帶大花園的洋房小區,只不過花園大多雜草叢生或用來種菜蕃茄辣椒啥的。

其實在武康路一帶,能有這種全景大鋼窗的房子還是很稀少;大鋼窗公寓主要集中在淮海路及外灘一帶;但在這地段擁有大鋼窗,就意味著你有一整片巨幕般的綠意,而非水泥叢林。

這一戶2房2衛140平米,南北通;照理說,這樣的房型很通常作為辦公及工作室;我多方詢問後得知上任租客,是位神秘的獨居男人(仿佛見到未來的我),現在你看到的家具,都是他留下來的。

別看超大鋼窗很浪漫,像上海的冬天,鋼窗很容易透冷,所以室內地暖牆暖加空調啥,像那麼大空間一個月取暖費用2000元跑不掉;寒冬傍晚,你仰頭望見大窗內溫暖的燈火,其實那都是在燒錢好嗎!法租界精緻生活本來就是需要用錢撐的

永福路口的修道院公寓,這棟具有西班牙風格的知名老洋房,更早以前是湖南街道辦,二樓整層230平米;一樓是衡復風貌館。

現在二樓已經租出去改為買手店了,衝著內部環境也頗值得去參觀;這套房的售價現在是2500萬的使用權;跟中介要到之前的照片,你可以看看它的原始風貌;兩個露臺一個陽臺,三房兩廳三衛。

正是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在這個地段,多的是上億,或租金沒上限那種洋房;那就暫且在五萬處打住;如果你加了這一帶高端中介的微信,天天看他的朋友圈,真的會咬著牙露出痛苦的表情。

這次選題,我邊看房邊顫抖;還要虛榮地強撐出見過世面的優雅微笑。

至於上十萬的房,舉個例子:武康路12號,帶個私家院子的兩層150平米小洋房,現代主義裝飾藝術派風格,造型可愛;以前是服裝店,附帶不怎麼好吃又貴的下午茶,號稱美到禁止拍照;2019年換了租客重新裝修後大門深鎖,當時月租12萬。

武康路12號,網上有一些院內圖片

我本來以為,武康路上越貴的房源越容易看到,極便宜很難找;我忽然體會了,那是一個盲點,在這條優雅的網紅街上,老破小的便宜房還是大量存在,只不過被我自動打了馬賽克。

武康路98號和100號,就像被不同階層人家收養的雙生,都掛了牌,但一側重修為洋房酒店,另一邊仍是老破小。上海老洋房只分兩種味道:黴味和錢味。

像我這種高不成低不就的人,我向高端中介問高價房源時,他們一副就是"你又租不起幹嘛來浪費我時間";我向低端中介問有沒便宜房源時,他們忽然戒心也起來了"你問這些是想幹嘛!"

如果你初來上海打工,就別起住老洋房這玩物喪志念頭了;奉勸你找個高層公寓,合租也無妨,在小房間裡天天望著窗外大上海紙醉金迷的炫麗天際線,你就會只剩一個」我要成功」的野心了。

每當我覺得自己膨脹了,我就會去附近中介店冷靜冷靜

相關焦點

  • 上海第一網紅馬路上的租房鄙視鏈
    在這條短短的路上,你能找到1000元一個月的水泥房,也能花上10萬一個月租下一整幢老洋房。而藏在這條「武康路租房鄙視鏈」背後的,則是大城市裡所有租房青年的無奈。提到在武康路租房,浮現在大部分人腦海裡的畫面大概是這樣的:梧桐樹掩映下的老洋房,天氣好的時候,一推開窗就有陽光灑進來;閒暇時可以坐在自己的小院子裡喝一杯咖啡,感受百年老上海的魅力。
  • 上海這條網紅馬路紅了百年,除了武康大樓,還有太多老上海的故事
    想必當年,她就是穿著這件旗袍在武康路上緩緩走過。武康路393號黃興故居這棟沿街的現代式大樓建於30年代,是革命家黃興於1916年在上海居住過的寓所,人稱「黃公館」。雖然黃興只在此生活過不足4個月,但期間孫中山曾兩次來這裡與他共商要事。
  • 《安家》帶火了上海時髦老洋房,我居然都搶不到參觀票
    原標題:《安家》帶火了上海時髦老洋房,我居然都搶不到參觀票雖然買不起「有故事的老洋房」但我們現在不僅能進去參觀還能在裡面看書喝咖啡「疫情過後,重溫寄放上海靈魂的老洋房,真好!」第一站:黑石公寓復興中路上的黑石公寓最近特別火,歷經 3 年修繕和重新布局的它,有望成為下一個驚豔的網紅街區。
  • 武康大樓重亮相!周邊 7步一家潮店,還藏著半個魔都的網紅地標!
    作為魔都的老網紅,它又開始刷屏全網了!現在變得更美了!武康大樓周邊匯集了超多網紅店,7步之內就有刷爆票圈的打卡點!是時候更新你們的逛吃攻略了!就是這個武康路上的小窗口是wagas旗下的小資品牌LOKAL的另一個小天地,專門售賣冰淇淋!只賣四款經典口味就已經成為武康路上的常勝將軍!
  • 《安家》豪宅在上海老洋房裡能排老幾!看完「上海老洋房之最」請儂...
    《安家》 安家裡出現最多的是什麼? -老洋房 私宅 花園洋房- 於是劇中的那兩棟洋房上億的價格 成了茶餘飯後熱議的話題
  • 有上海顏王之稱的網紅打卡地,武康大樓
    福開森路正是那時武康路的名字,武康大樓就處在這條路上。最近,95歲的高齡的它又開始刷屏朋友圈,經過4個月的修繕,它變得更美了。外立面修繕前外立面修繕後武康大樓從黑石公園出門,沿著復興中路一直走,就到了海派文化的重要地標——武康大樓。
  • 上海人踏破鞋的網紅馬路 復古中感受老上海的文藝氣質
    這裡有全上海頂好吃的網紅店、藝術底蘊深厚的武康亭、顏王建築武康大樓、博物館、書店、設計師店、咖啡館、各國風情建築等等。真的是「五步一景,十步一重天」的寫照,美得讓人挪不開眼。秋風踱步,申城處處桂花香竄滿天的時刻,悠哉樂哉的來武康路蕩蕩,美妙愜意極了!
  • 行走中「閱讀」城市獨家記憶 上海再啟老洋房閱讀之旅
    上海市徐匯區的武康大樓成為老洋房閱讀之旅的經典目的地。新華社記者許曉青攝新華社上海8月16日電(王婧媛 許曉青)面對手持鑰匙模型的讀者,電子屏幕上石庫門建築的大門緩緩開啟。近日,在修舊如舊的上海京劇傳習館,上海再度啟動老洋房閱讀之旅,讓讀者通過「閱讀」歷史建築了解上海的人文歷史,在行走中「解鎖」城市的獨家記憶。
  • 跟著《安家》一起夢回十裡洋場,打卡這些富有情調的上海老洋房!
    安家這部電視劇火了,連帶著取景地上海也火了起來。你對上海的印象是什麼呢?除了繁華陸家嘴,喧囂的外灘,擁擠的城隍廟,我覺得那些斑駁的梧桐苑牆裡刻滿舊日痕跡的老洋房,才是最有上海味道的地方。親近一個城市最好的方式,越是感受這個城市最具格調的生活,而老洋房便是上海這座城市的腔調。
  • 《安家》1.5億老洋房算什麼?上海這些頂級豪宅,你一星期都逛不完……
    你對上海的印象是什麼? 除了繁華的陸家嘴、喧囂的外灘、擁擠的城隍廟…… 小U覺得,那些斑駁梧桐院牆裡刻滿舊日痕跡的老洋房,才是更有上海味道的地方。
  • 上海網紅建築武康大樓歷經4個月修繕國慶嶄新亮相
    10月4日,歷經4個月外立面修繕的上海武康大樓在國慶期間嶄新亮相,吸引上海市民和各地遊客前來與網紅優秀歷史建築合影。張亨偉 攝據了解,此次修繕是近十年來武康大樓最大規模的保護性修繕,涉及屋面、牆體修繕,管線整理以及公共晾衣架等更換。
  • 上海老洋房I流浪建築師,遺產千億,鄔達克、賚安與上海的故事
    ——題記什麼房子值1.5個億?電視劇《安家》裡的上海老洋房——龔家花園。除了龔家花園,在《安家》裡還出現了應公館、思南公館、嚴家花園、武康大樓、丁香花園等上海老洋房,每棟都價值不菲。上海老洋房大多是百年別墅住宅,原主人非富即貴,可以說在每棟老洋房背後都有一段段傳奇故事。百年風雲變幻,老洋房見證了上海的歷史變遷與萬般風情,已經成為了上海的城市文化符號。
  • 快100歲的武康大樓,為何能被稱為「上海顏王」?這裡除了風花雪月...
    說到上海網紅馬路不得不提武康路來到了武康路最亮眼的一棟建築就是武康大樓了!為何它快100歲了還被稱為「上海顏王」?>作為上海民國時期的一部活歷史近百年來武康大樓見證了不同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上世紀20年代武康大樓上海歐式老建築並不在少數但武康大樓確實算是造型最獨特的它的基地呈三角形狀位於五條馬路交匯的岔道口外觀像是一艘大輪船這是滬上最早的外廊式公寓
  • 從上海武康大樓看建築的保護·挖掘·激活
    武康大樓吸引了很多遊客打卡、拍照,因為她很美。但是,如果一棟建築不那麼美麗,如果極少有人與之合影留念,她還需不需要被保護?人類有絢爛多彩的文化沉澱、各種各樣的文化遺產,而建築就被稱為「建成文化遺產」,是所有人類文化遺產中覆蓋面最大的品類。歷數所有人類產品,沒有一種產品的規模能與城市相比,也沒有一種產品的投入能超過城市的建造成本。
  • 上海老洋房,北京四合院為什麼這麼貴?
    上海老洋房,品相稍為好一點的,動不動就要上億,最貴的嚴家花園要10億,什麼是老洋房,是指解放前建造的,一般為四面或三面臨空,裝修精緻,備有客廳、餐室,有數套衛生間等,結構較好的獨立式或複式、別墅式住宅,也就是上海人口中所說的小洋樓,花園洋房。上海老洋房主要分布在徐匯區佔39%,長寧區佔29%,黃浦區佔9%,靜安佔9%,虹口區7%,其他區8%。
  • 看一看那些上海老洋房,到底有多漂亮
    安家裡的前段時間電視劇《安家》的熱播帶火了「上海老洋房」。這些建築物不僅外觀精美別致,而且還有著厚重的歷史感。這一幢幢的老洋房,安靜地立在現代都市的土地上,為這城市增添了多一份的溫婉氣質和文化底蘊。那麼在這其中比較出名的有哪些呢?今天小編來和大家分享三幢。
  • 上海現存的老洋房都是什麼人在住?
    它雖然只講述了大上海的一個角落,但是也可見這些老洋房老建築的歷史滄桑和時間痕跡,還有這些居住在老洋房裡的人們。老洋房是上海的濃厚色彩和文化底蘊,這些都是東方明珠和金茂大廈再絢麗閃耀的光彩都掩蓋不了的。這才是上海的味道。這才是這座城市的根基和脈絡。上海現存老洋房居住的一類人,有錢人,包括一些影視體育明星和作家文人。
  • 最有老上海特色的街道,還藏著不少的網紅建築,不是南京路
    而對於很多旅遊愛好者來說,想要欣賞上海的美景,那就只有步行參觀,要知道這裡最值得參觀的就是當地的老洋房,能夠讓你感受到濃鬱的老上海風情。老上海的特色風情要說最有上海風情的街道,並不是南京路,而是武康路。
  • 上海必逛的一條網紅街,紅遍百年,每一代文青都去打卡的勝地
    早在宋代就有了「上海」之名,如今更是有很多的大型國際活動在此舉行,如:2010年世界博覽會、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上海國際電影節等大型國際活動。因此上海也成為了旅遊勝地,現在的上海還有很多的網紅街,網紅街的存在使上海更加熱鬧。
  • 武康大樓「土著」參觀手冊
    本文作者/李欣欣 姜天涯在「宇宙第一網紅」武康大樓前,38度高溫也阻擋不了各路「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