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DNA之父」、79歲的美國生物學家沃森個人基因組圖譜向全世界公開,依此推斷,沃森是否害羞、愛不愛冒險、會不會患上精神疾病等表象特徵。專家稱,基因只是一個人的內在因素,並不能決定一切,後天環境對他的影響同樣重要。就算是有了愛因斯坦的基因,也不能複製出愛因斯坦。
沃森發現的DNA雙螺旋結構圖
「生命之書」人類基因組譜
英國《獨立報》5月27日的報導,美國「454生命科技公司」完成沃森基因組測序的工作。5月30日在德克薩斯州的貝勒大學舉行的慶祝儀式上,諾貝爾獎獲得者、「DNA之父」、79歲的美國生物學家沃森獲得了一張儲存著自己全部基因序列的DVD光碟。5月31日,沃森的個人基因組圖譜還被收入到美國國家健康協會的資料庫,並向全世界公開。有關專家稱,這樣一來,有興趣的研究者可以上網查詢沃森的基因組圖譜,依據其基因排列順序推斷,沃森是否害羞、愛不愛冒險、會不會患上精神疾病等等與基因遺傳有關的表象特徵。
沃森個人的基因組圖譜的「出爐」暗示著普通人不久也可能擁有屬於自己的基因組圖譜
沃森個人的基因組圖譜的「出爐」,對於人類探索生命遺傳信息到底意味著什麼?「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基因圖譜,它暗含了人類的遺傳信息,作為一份『基因身份證』,它是邁向破解『生命密碼』的通行證。」上海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遺傳研究所的李瑤教授脫口而出,「在科研中發現,基因作為一種遺傳物質,和人將會得的疾病、人的智力、情感有著密切的聯繫。」
李瑤教授表示,詹姆斯·沃森可不是普通人,他是脫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結構雙螺旋模型的發現者之一,被譽為「DNA之父」。他因為自己的這項發現,在1953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他的發現成為20世紀繼愛因斯坦發現相對論之後,又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成果,標誌著生物學研究進入了分子層次。
對沃森而言,這張刻有個人基因組圖譜的光碟好比「生命之書」。上面記錄有數萬個人類基因中30億個鹼基對在沃森細胞內DNA雙鏈上的排列位置。李瑤教授介紹,這張光碟的誕生不僅預示著沃森向破解「生命密碼」邁進一步。也預示著普通人不久也能擁有屬於自己的基因組圖譜。
「在這份基因組圖譜之前,人們無法想像基因組圖譜有普及的可能!」李瑤教授說:「從1990年,美國決定啟動『人類基因組計劃』,計劃用30億美元的投入和15年的時間完成全部核苷酸序列的測定。但直到1998年,對DNA序列測定工作卻只完成了大概1%。但誰會想到,如今,個人的基因組圖譜已經「出爐」。
454生命科學公司創始人喬納森·羅思伯格也承認,與「人類基因組圖譜計劃」相比,沃森個人的基因組圖譜所用時間和金錢大幅下降,得益於技術進步。儘管反覆6次核查為60億個鹼基對排序,但繪製沃森基因組圖譜的「工程」前後只用了不到2年時間,花費只有100萬美元。喬納森說:「繪製個人基因組圖譜的成本還會進一步下降。我們正向著1萬美元基因組圖譜努力,而且不久會是1000美元基因組圖譜。」
一旦擁有個人基因組圖譜,人們就能減少患上特定疾病的風險,防患於未然
如果羅思伯格的預言實現,普通人出錢繪製個人基因組圖譜將成為趨勢。李瑤教授介紹,個人基因組圖譜隱藏的遺傳信息好似「生命密碼」,一旦擁有,人們就可以在孩子出生之日起採取相應對策,減少患上特定疾病的風險,防患於未然。有例子表明,如果一個孩子的基因組圖譜顯示,這個孩子患上糖尿病的風險較高,那麼就應該嚴格控制這個孩子的體重。這樣一來,在這個孩子學會走路之前,他患上糖尿病的風險已經大大降低。
還有不少科學家認為,繪製出個人基因組圖譜,意義不僅在於降低患病風險,還可以剷除疾病根源。目前人類已知,單個基因缺陷能夠引起難以治癒的疾病,比如遺傳性胰腺病囊腫性纖維化和遺傳性慢性舞蹈病等等。但如果擁有個人基因組圖譜,我們就能夠對病症做及早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