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圖譜公開 個人生命密碼出爐帶來基因宿命論恐慌

2020-12-14 中國網新聞中心

5月31日,「DNA之父」、79歲的美國生物學家沃森個人基因組圖譜向全世界公開,依此推斷,沃森是否害羞、愛不愛冒險、會不會患上精神疾病等表象特徵。專家稱,基因只是一個人的內在因素,並不能決定一切,後天環境對他的影響同樣重要。就算是有了愛因斯坦的基因,也不能複製出愛因斯坦。

 

沃森發現的DNA雙螺旋結構圖

「生命之書」人類基因組譜

英國《獨立報》5月27日的報導,美國「454生命科技公司」完成沃森基因組測序的工作。5月30日在德克薩斯州的貝勒大學舉行的慶祝儀式上,諾貝爾獎獲得者、「DNA之父」、79歲的美國生物學家沃森獲得了一張儲存著自己全部基因序列的DVD光碟。5月31日,沃森的個人基因組圖譜還被收入到美國國家健康協會的資料庫,並向全世界公開。有關專家稱,這樣一來,有興趣的研究者可以上網查詢沃森的基因組圖譜,依據其基因排列順序推斷,沃森是否害羞、愛不愛冒險、會不會患上精神疾病等等與基因遺傳有關的表象特徵。

沃森個人的基因組圖譜的「出爐」暗示著普通人不久也可能擁有屬於自己的基因組圖譜

沃森個人的基因組圖譜的「出爐」,對於人類探索生命遺傳信息到底意味著什麼?「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基因圖譜,它暗含了人類的遺傳信息,作為一份『基因身份證』,它是邁向破解『生命密碼』的通行證。」上海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遺傳研究所的李瑤教授脫口而出,「在科研中發現,基因作為一種遺傳物質,和人將會得的疾病、人的智力、情感有著密切的聯繫。」

李瑤教授表示,詹姆斯·沃森可不是普通人,他是脫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結構雙螺旋模型的發現者之一,被譽為「DNA之父」。他因為自己的這項發現,在1953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他的發現成為20世紀繼愛因斯坦發現相對論之後,又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成果,標誌著生物學研究進入了分子層次。

對沃森而言,這張刻有個人基因組圖譜的光碟好比「生命之書」。上面記錄有數萬個人類基因中30億個鹼基對在沃森細胞內DNA雙鏈上的排列位置。李瑤教授介紹,這張光碟的誕生不僅預示著沃森向破解「生命密碼」邁進一步。也預示著普通人不久也能擁有屬於自己的基因組圖譜。

「在這份基因組圖譜之前,人們無法想像基因組圖譜有普及的可能!」李瑤教授說:「從1990年,美國決定啟動『人類基因組計劃』,計劃用30億美元的投入和15年的時間完成全部核苷酸序列的測定。但直到1998年,對DNA序列測定工作卻只完成了大概1%。但誰會想到,如今,個人的基因組圖譜已經「出爐」。

454生命科學公司創始人喬納森·羅思伯格也承認,與「人類基因組圖譜計劃」相比,沃森個人的基因組圖譜所用時間和金錢大幅下降,得益於技術進步。儘管反覆6次核查為60億個鹼基對排序,但繪製沃森基因組圖譜的「工程」前後只用了不到2年時間,花費只有100萬美元。喬納森說:「繪製個人基因組圖譜的成本還會進一步下降。我們正向著1萬美元基因組圖譜努力,而且不久會是1000美元基因組圖譜。」

一旦擁有個人基因組圖譜,人們就能減少患上特定疾病的風險,防患於未然

如果羅思伯格的預言實現,普通人出錢繪製個人基因組圖譜將成為趨勢。李瑤教授介紹,個人基因組圖譜隱藏的遺傳信息好似「生命密碼」,一旦擁有,人們就可以在孩子出生之日起採取相應對策,減少患上特定疾病的風險,防患於未然。有例子表明,如果一個孩子的基因組圖譜顯示,這個孩子患上糖尿病的風險較高,那麼就應該嚴格控制這個孩子的體重。這樣一來,在這個孩子學會走路之前,他患上糖尿病的風險已經大大降低。

還有不少科學家認為,繪製出個人基因組圖譜,意義不僅在於降低患病風險,還可以剷除疾病根源。目前人類已知,單個基因缺陷能夠引起難以治癒的疾病,比如遺傳性胰腺病囊腫性纖維化和遺傳性慢性舞蹈病等等。但如果擁有個人基因組圖譜,我們就能夠對病症做及早預防。

相關焦點

  • 科學家今天聯合公布「正式版」人類基因圖譜
    中新網北京2月12日消息:被譽為繼人類登陸月球之後最偉大的科學成就──「人類基因圖譜」終於繪製完成,科學家今天將正式在華盛頓、倫敦、巴黎、柏林及東京等地同時公布有關資料,並在網際網路免費供人查閱。  科學家去年六月已完成人類基因圖譜草圖,並知道了九成以上鹼基對的位置信息,精確度達百分之九十九點九。
  • 19年前的今天,人類基因組圖譜首次被公布
    更新時間:2020-02-12 17:21:00 2001年2月12日,由6國的科學家共同參與的國際人類基因組公布了人類基因組圖譜及初步分析結果
  • 「基因與生命密碼」
    基因與生命密碼基因組計劃的目標是:測出人體基因組中包含的30億個鹼基對的排列順序;確定24對染色體卜I的基因分布;繪製一幅分子水平的人體解削圖;把人體基W的全部遺傳信,色、輸入越因庫,幫助科學家掌握有關鹼基對女¨組成基岡、每個基因的功能、它們如何村1互影響以及控制人的生命過程,也就是說,要通過揭開組成人體
  • 中外科學家成功繪製並公開達爾文雀基因組圖譜
    中外科學家成功繪製並公開達爾文雀基因組圖譜   「萬種脊椎動物基因組計劃」(G10K)聯盟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於8月16日聯合宣布勇地雀(Geospizafortis)基因組圖譜繪製完成
  • 中日韓人種基因拷貝數變異圖譜出爐
    據韓聯社4月5日報導,韓國首爾大學基因醫學研究所徐廷瑄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宣稱,他們通過對30名中國人、韓國人和日本人的基因組研究,成功繪製出中日韓人種超高清基因拷貝數變異圖譜,並根據該圖譜發現,亞洲人獨有的基因拷貝數變異共有3500多個。
  • 《中國國家地理》攜水母基因推出「生命圖志」
    這是日前上市的【生命圖志™】個人基因組產品提供的科學服務項目。1月17日,由水母基因和《中國國家地理》聯合打造的【生命圖志™】「祖源+健康」個人基因組產品在北京隆重發布。該產品是雙方合作的「中國姓氏基因圖譜繪製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了3項祖源基因檢測、286項個人健康基因檢測和一年生命教練指導服務,屬於國內首創,售價僅為799元。
  • 圓明園文化基因圖譜
    該研究院成立之後立即啟動了六個項目,其中一個尤為引人注目,它的名字叫作「圓明園文化基因圖譜研究」。「基因圖譜」本是生命科學領域的專業術語,為何會與圓明園產生關聯?「這個名稱主要是基於項目的系統性,它既有別於『歷史文化研究』,也不能簡單歸之為『品牌視覺識別系統設計』。
  • 和辰觀點:世界人種基因圖譜
    世界人種基因圖譜是不同的人體內含有不同人類基因的數據分析圖譜。由持續數十萬年的人類遷徙和對自然環境的適應演變形成。不同人類體內的基因種類也不同。人類基因組圖譜表明,人與人之間基因密碼的相似程度高達99.99%,差異僅有0.01%。
  • 破解生命密碼
    《生命密碼2:人人都關心的基因科普》:尹燁著;中信出版集團出版。在與讀者朋友們的交流中,我發現大家對生命健康問題很感興趣,但很多人對決定生老病死的主要因素——基因,卻陌生得很。我們為什麼會生病?人類可能永生嗎?如何生育一個健康的孩子?
  • 我國依成吉思汗34代孫繪成首個蒙古人基因圖譜
    成吉思汗子孫展現生命密碼  我國繪製完成世界首個蒙古族人全基因組序列圖譜  本報訊(記者蔡文清)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傳來消息,世界首例蒙古族人全基因組序列圖譜於近日繪製完成,接受測序的是成吉思汗的
  • 「炎黃一號」 全球首個黃種人基因組圖譜誕生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一個身份被嚴格保密的黃種人的「基因身份證」———「炎黃一號」,10月11日在深圳揭開神秘面紗。深圳科學家介紹,這是全球第一例中國人標準基因組序列圖譜,也是全球20億黃種人的第一個個人基因序列圖。10年內,可能只要花費1萬元,每個中國人都可以擁有一張個人「基因身份證」。
  • 《生命密碼》:基因的「十萬個為什麼」 真有人天生千杯不醉?
    這些或與生活有關、或與生活無關的問題,隨著與登月計劃、原子彈計劃並稱自然科學史上「三大計劃」的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推進而不斷被破解,與生命奧秘相關的科普也逐漸開始「飛入尋常百姓家」。《生命密碼》就是這樣一本基因工程的科普書,讓我們知道最前沿、最深奧的基因工程是如何與我們的日常生活連接起來。陳夢溪
  • 讓圖譜破解文化密碼
    圖譜能夠破解文化密碼,並能呈現很多內部關係的邏輯,這是文字性的研究不能達到的效果。《非物質文化遺產圖譜編制理論與方法》主編、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與資源圖譜研究」首席專家、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蔡豐明強調,非遺圖譜的形式體系包括「圖」和「譜」兩大方面的內容,前者表現為摹像之圖、解析之圖和地學之圖;後者涉及歷史圖譜、族系圖譜、工序圖譜等類型,並存在推衍式、並列式、輻射式、層遞式、交互式和疊加式等多種內在關係.非物質文化遺產圖譜將運用圖像、圖形、地圖等表現方式來對大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進行數據的匯集與內容的闡釋
  • 解碼"生命之書" 人類已進入後基因組時代
    原標題:解碼「生命之書」 可是你有沒有想到過,有一天人的基因信息也有可能被存儲在「雲端」上?   日前,網際網路公司谷歌宣布將和自閉症研究機構Autism Speaks合作,擬通過雲技術儲存1萬對自閉症兒童及其兄弟姐妹、家長的完整基因圖譜來加速該疾病的研究。據悉,這將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基因圖譜收集工作。
  • 首個完整中國人基因圖公布
    CFP圖  早報訊 我國科學家昨天宣布,成功繪製完成第一個完整中國人基因組圖譜(又稱「炎黃一號」),這也是第一個亞洲人全基因序列圖譜。  該項目是我國科學家繼承擔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1%任務、國際人類單體型圖譜10%任務後,用新一代測序技術獨立完成的100%中國人基因組圖譜。
  • 首個黃種人基因組圖譜在深公布
    該項目研究團隊將不斷努力降低繪製一個圖譜的成本,儘快實現產業化,讓更多人享受到科技發展的成果。  研究成果如寫成書,將和深圳地王大廈一樣高  解讀生命的遺傳密碼一直是生命科學研究的一項基本和核心內容。耗資數十億美元、多國科學家共同努力十多年的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就是其代表作。
  • 帶孩子解讀基因奧秘,打開看未來的眼睛:華大基因探秘生命密碼,讓...
    對個人而言,如果人能通過基因工程改造自己,意味著人能夠在更高的層面趨利避害,能更有力地握住命運的咽喉。 但我們也知道,人類有愛管別人的毛病,當上一代能夠像打遊戲前捏臉一般定製下一代的時候,基因編輯就談不上個人對超我的追求了,而是意味著更具權力者對其他個體的控制。 當人們可以定製下一代的基因時,繁衍和生育就更具氪金意味了。
  • 中國啟動世界最大規模人類基因組計劃,將繪製國人精細基因組圖譜
    28日,我國啟動「中國十萬人基因組計劃」是我國在人類基因組研究領域實施的首個重大國家計劃,也是目前世界最大規模的人類基因組計劃。基因是DNA上有遺傳效應的片斷,人類的生、老、病、死等都與基因有關。而基因組和基因是整體與部分的關係,人類基因約有25000個,基因組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把人體內這25000個基因的密碼解開,從而破譯人類的遺傳信息。此次基因組計劃,就是要繪製我們民族的基因圖譜。相關公司方面,據選股寶主題庫(xuangubao.cn)基因測序板塊顯示,艾德生物 主營腫瘤精準醫療分子診斷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並提供相關的檢測服務。
  • 從砍柴割草到「編寫生命密碼」——記基因組學家楊煥
    編寫生命密碼」的基因組學達人。    1975年,楊煥明進入杭州大學生命科學院就讀,自此,他正式踏進生物學的世界。    如今,楊煥明不僅走出了山村,還走向了世界,成了生命密碼的破解者,在基因組學研究的國際舞臺發聲。    「只有吃苦,才能懂得珍惜」    在楊煥明的少年朋友和青年工友的印象裡,他永遠是一個「讀書狂」形象,書包裡總是放著要看的書。
  • 想知道達文西的DNA密碼嗎?
    與其說是一項科學項目,不如說它就是《達文西密碼》一書的情節之一。不過,科學家們最終希望能夠通過這一研究了解達文西的生活習慣,飲食,生理狀態以及整個基因組的信息。這一項目被稱為「萊昂納多計劃」,通過研究,我們或許可以明白是什麼原因導致達文西成為當時最傑出的創造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