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15】「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生物多樣性多媒體影像聯展上線

2020-12-17 澎湃新聞

【COP15】「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生物多樣性多媒體影像聯展上線

2020-12-03 22:02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

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

(簡稱COP15大會)

將於明年5月在昆明舉行

讓美麗中國的窗口——雲南

再一次站在了世界的聚光燈下

為迎接COP15大會,展示東道主良好風貌,由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和COP15雲南省籌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雲南廣播電視臺承辦的「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系列活動於11月30日正式啟動,其中「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生物多樣性多媒體影像聯展於12月2日正式上線(http://www.yntv.cn/special/2209.html)。展出內容為雲南野生動植物畫家、攝影家作品以及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系列短視頻等。同時,歡迎社會各界積極投稿,用作品展示雲南生物多樣性,表達保護生物多樣性、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願景。

本次活動特邀到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教授級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曾孝濂先生參加。曾孝濂先生長期從事科技圖書插圖工作,已發表的插圖有2000餘幅,他曾花了好幾年的時間,創作了花類、鳥類生物畫集《雲南花鳥》。他將家鄉的花鳥都畫了下來,其中「雲南花」裡的花類畫作創作了大約兩三年,「雲南鳥」中的作品則創作了約五六年。

曾孝濂作畫場景

如今,曾老先生已82歲,精氣神十足,樂觀豁達,依然每天畫很長時間的畫。近兩年來,他又創作了很多雲南的動植物作品。本次影像聯展,我們可以看到曾老先生的許多精彩作品。

這幅滇金絲猴作品,是曾孝濂先生於2019年年初完成的,他說:「畫畫本身不需要太長時間,這幅畫用了一周的時間就畫完了,但是準備工作做了一個多月,因為要詳細了解金絲猴,和龍勇誠(中國靈長類學研究專家、中國滇金絲猴保護第一人)聊了多次,也曾多次看稿,最後才有這幅作品。」

這幅綠孔雀是曾孝濂先生於2010年在動物園寫生時創作的作品,在本次影像聯展上首次發布。

2020年的夏天,正是昆明大量上市野生菌的季節。雲南獨有的野生菌,是大自然的珍貴饋贈,那一天,曾老先生家裡也買了野生菌,趁菌子新鮮,他抓緊時間作畫,用了一周的時間畫出了栩栩如生的野生菌圖。

本次活動特邀了中國靈長類學研究專家、中國滇金絲猴保護第一人龍勇誠先生參加。龍勇誠是中國最早的開展滇金絲猴野外研究的科學家之一,從1987年開始,用了近三十年時間來研究和保護世界瀕危野生動物滇金絲猴。今年剛退休的他,又馬上作為志願者開展「護猴系列活動」,在公益領域繼續保護滇金絲猴。

龍勇誠 陳甘樂 攝

滇金絲猴的保護工作,不僅關係到與之共棲的多種珍稀瀕危動植物,更關係到人類的地下水資源,關係到保護區居民的生活以及知識的傳承和弘揚。龍勇誠把護猴工作做到極致的同時,也考慮到了其背後更深沉的意義——人類的發展。本次影像聯展,大家可以欣賞到很多龍勇誠拍攝的珍貴的金絲猴影像作品。

龍勇誠拍攝的金絲猴

彭建生作為本次活動特邀的野生動植物攝影家,是IBE(影像生物多樣性調查)核心攝影師。他對麗江老君山、西雙版納尚勇保護區熱帶雨林、普洱太陽河、高黎貢山、獨龍江等地進行了多次影像生物多樣性調查。

彭建生在野外拍攝時的場景

彭建生有多幅野生動植物的照片獲得過國內外大獎。他一年有近200多天停留在橫斷山區、青藏高原和川西進行攝影創作,用影像調查生物多樣性,紀錄景觀、人文和各種生靈。在本次影像聯展中,我們可以看到彭建生拍攝的鳥類、哺乳動物類、植物類多幅作品。

黑頸鶴 攝於納帕海

高黎貢嶺牛 攝於獨龍江

半荷包紫堇 攝於普金浪吧

本次活動還特邀了薛康先生, 他是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副會長、金絲猴文化學者。近年來,致力於用影像文化來傳播對珍稀瀕危動物的宣傳和保護,拍攝的金絲猴作品多次在國內外攝影大賽中獲獎。創作的金絲猴組照被《中國國家地理》刋載、入選2019平遙國際攝影節展出。編輯出版了《中華精靈·金絲猴》攝影畫冊、《雙寶150——科學發現大熊貓、金絲猴150周年》等專題攝影畫冊。本次影像聯展可以看到他的郵票作品。

薛康先生

薛康先生的郵票作品

更多精彩作品,請登錄http://www.yntv.cn/special/2209.html欣賞觀看,歡迎大家積極投稿,讓更多展現雲南生物多樣性的作品呈現在「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生物多樣性多媒體影像聯展中。

參展辦法,請在瀏覽器中打開以下網址查看:

http://www.yntv.cn/content/2020/12/361_1159555.html

撰文:單雲仙

來源:雲視網

原標題:《【COP15】「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生物多樣性多媒體影像聯展上線》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生物多樣性多媒體影像聯展上線
    為迎接COP 15大會,展示東道主良好風貌,由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和COP 15雲南省籌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雲南廣播電視臺承辦的「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系列活動於11月30日正式啟動,其中「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生物多樣性多媒體影像聯展於12月2日正式上線(http://www.yntv.cn/special/2209.html)。
  • 23項活動精彩紛呈 「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
    11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20國集團領導人利雅得峰會「守護地球」主題邊會致辭中,誠摯歡迎各方出席《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為迎接COP 15大會,以積極行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展示東道主良好風貌,11月30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活動在昆明啟動。
  • 「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在昆啟動
    11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20國集團領導人利雅得峰會「守護地球」主題邊會致辭中,誠摯歡迎各方出席《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為迎接COP 15大會,以積極行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做好迎接盛會的宣傳動員,展示東道主良好風貌,11月30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活動在昆明啟動。啟動儀式由反映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曼妙舞蹈《雀之靈》拉開帷幕。
  • 「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系列活動
    本報訊(民族時報全媒體記者 孫貴升)明年5月,聚首美麗春城,共商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大計。空靈、磅礴的音樂讓「春城之約」插上翅膀飛向全世界。音樂會的曲目和大自然息息相關,宇宙、太陽、斑馬、月光、百鳥朝鳳、天地輪迴,伴隨著音樂的跌宕起伏,臺上氣勢磅礴的交響樂和酣暢淋漓的搖滾樂,營造出一個浩瀚博大的音樂世界,整臺音樂會就是大自然生死交替,生生不息的音樂史詩,完美表達出雲南生物多樣性宣傳周的主題——萬物生長、萬物和諧。
  • 「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系列活動 譚盾...
    明年5月,聚首美麗春城,共商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大計。  本場音樂會由譚盾先生攜手他的好朋友,國際著名青年鋼琴家萬捷旎、國際著名女中音歌唱家朱慧玲和國際著名青年打擊樂手林喆、中國首位嗩吶博士劉雯雯、雲南民族民間歌舞樂傳承人羅鳳學、中國著名的杭蓋原生態搖滾樂隊以及雲南昆明聶耳交響樂團聯手打造。
  • 「萬物生長,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系列活動 譚盾「交響搖滾,巴赫宇宙」音樂會震憾登場
    明年5月,聚首美麗春城,共商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大計。本場音樂會由譚盾先生攜手他的好朋友,國際著名青年鋼琴家萬捷旎、國際著名女中音歌唱家朱慧玲和國際著名青年打擊樂手林喆、中國首位嗩吶博士劉雯雯、雲南民族民間歌舞樂傳承人羅鳳學、中國著名的杭蓋原生態搖滾樂隊以及雲南昆明聶耳交響樂團聯手打造。
  • 薛康先生攜金絲猴主題郵集亮相雲南生物多樣性宣傳周
    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薛康先生攜金絲猴主題郵集亮相雲南生物多樣性宣傳周雲南省、昆明市為迎接COP15的宣傳工作全面展開,確保在全社會形成關注大會、迎接大會、當好東道主,以及關愛自然、和諧發展的濃厚氛圍,
  • 探尋世博園生物多樣性 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
    文旅頭條訊(融媒體記者 代基凱 李正鵬 文)將於今年在昆明舉辦的世界《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簡稱COP15),是一次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盛會,對展示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宣傳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成就具有重要意義。
  • 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和音)
    作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中國誠心誠意與國際社會攜手同行,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推進全球環境治理。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世界關乎人類福祉,各國理當持續堅韌努力「新冠肺炎疫情告訴我們,人與自然是命運共同體。
  •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展示古老的生物多樣性
    12月4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集中採訪採訪團走進玉溪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時,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產管理委員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館長陳泰敏如是介紹。博物館主館展廳分為三層,展品4738件:一層展示生命大爆發,講述澄江化石及其在生命史上的重要地位;二層展示生命大演化,講述地球生命長河中曾經存在過的璀璨生命遺蹟和澄江滄海桑田的地質歷史;三層展示生物多樣性,展示了「環球健康與教育基金會」捐贈的來自非洲、美洲的標本,以及草原、雨林、極地、溼地等動物生活場景,體現了地球生物的多樣性。
  • 習近平: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
    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發表重要講話 習近平: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 恢復窄屏 發布時間:2020-10-01 07
  • 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應成全球共識
    王傳濤 中國網時事評論員聯合國9月30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生物多樣性峰會,為明年各方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上共商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新戰略積聚力量。中國是《生物多樣性公約》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主辦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開幕式上發表視頻講話。
  • 萬物有靈—保護生物多樣性藝術作品展在昆明開展
    雲南網訊(記者 李悅春)11月29日,萬物有靈—保護生物多樣性藝術作品展在昆明市雲紡博物館美術廳開展。萬物有靈—保護生物多樣性藝術作品展在昆明市雲紡博物館美術廳開展。記者 李悅春 供圖  雲南大學昌新國際藝術學院作為受邀參展單位,展出作品以保護生物多樣性為主題,由昌新國際藝術學院的師生創作了約50件藝術作品。內容涵蓋了動物、植物的各種形態及生存狀態,形象生動地展示了保護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的現實意義。其中,教師作品20幅,學生作品30幅。
  • 第一觀察|習近平倡議「萬物和諧」意涵深遠
    「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世界!」9月30日,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習近平主席首次提出這一重大倡議。「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自古以來,中國人就通過觀察自然現象思考世界運行的規律,體悟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
  • 走進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感受地球生物多樣性
    12月4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集中採訪活動走進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感受雲南生物多樣性寶庫的豐富與獨特。活靈活現的澄江生物群化石、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重要實證、「昆明魚」化石標本……這些來自全國及世界各地各個地質時期的6萬餘件珍稀化石和現生動植物標本,集中收藏在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裡,採用VR、AR、OLED柔性屏幕等現代聲光電和先進的多媒體展示技術,鮮活地講述地球生命多樣性的起源及演化,突出澄江化石的重要價值。
  • 「以自然之道 養萬物之生」 湖南隆重啟動2020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以自然之道 養萬物之生」 湖南隆重啟動2020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 2020-05-22 16:1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走進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
    央廣網昆明12月10日消息:「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採訪團近日走進雲南玉溪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在化石中尋找到這一人類終極哲學命題的答案,探索生命多樣性的起源。「我是誰?我從哪裡來?」
  • 雲南藝術家生物多樣性主題創作開筆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雲南藝術家生物多樣性主題創作開筆 &nbsp&nbsp&nbsp&nbsp4日,雲南藝術家生物多樣性主題創作開筆禮在海埂會堂舉行。
  • 「萬物和諧」,習近平以四點建議構畫美麗世界
    中新社北京10月2日電 (記者 張子揚)全球物種滅絕速度不斷加快,生物多樣性喪失,生態系統退化……當這些重大風險直接威脅人類生存與發展時,世界該怎麼辦?對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30日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以四點建議向世界闡明中國主張與願景——「要以自然之道,養萬物之生」「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