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譜說」族譜中最核心的這部分內容怎麼編?大部分人都不知道

2020-12-21 族譜號

族譜中的要素很多,譜序、源流、凡例、恩榮畫像、譜名等,但最核心的內容是什麼,你知道嗎?

那就是世系,世系本是一個書面語言,在一些族譜中也叫「齒錄」。在族譜中,世系指的是人口資料。

編修族譜,重點就是為了記錄每一位族人的基本情況。那麼世系具體包括哪些內容呢?

青山彭氏錫寬支譜為例

二世祖濙公長子

字宗孟,湘陰縣誌作宗茂,行文一,唐員外郎,葬長沙陷司馬坑浮田蓮花穴,酉山卯向,石墓。配張氏,葬天華山,艮山坤向,石墓。

子五:子高(本宗)、子達、子敖、子祿、子懸

……

子敖,字南山,行志三。配舒氏,合葬黑水塘。

「二世祖濙公長子」表示宗孟是祖濙公第一個兒子,說明「身之所處」宗孟是他的譜名。

下面簡述他的基本情況,其中包括他的字(實際上就是日常大家稱呼他的名字)、生卒時間、葬所志向,關於生卒時間的紀年方法,有廟號、公元、幹支,老譜中只有廟號和幹支,我們現在一定要加上公元,三種紀年方法可以一-並使用,以便相互對照。

緊跟著後面的「配」張氏,說明張氏是宗孟妻子,應該注意,不是所有的妻子都稱「配」,「配」只指那些已經去世且沒有改嫁的妻子,如果修譜時妻子還在世,叫「娶」,已經改嫁或離婚、出走的也叫「娶」;

下面介紹張氏的基本情況,這裡比較簡化,只記載了她的墓地所在,詳細一點應該是,外娶媳婦首先要註明她的父親姓名和娘家所在地,以示根源和尊敬,然後同樣是生卒時間、葬所志向。其次,在妻子之後,列出子女。

「子五:子高(本宗)、子達、子敖、子祿、子懸」說明孟宗有五個兒子,「子敖,字南山,行志三。配舒氏,合葬黑水塘。」緊跟著記錄兒子的基本情況。

有女兒的,後面列出所生幾女,嫁何地,生几子等情況。

上述例子,基本上說明了世系的撰寫原則、格式、內容。綜合一下,用文字表達如下:

世系的撰寫原則、格式、內容

譜名之左,用小字標明「某人第几子」,說明身之,所出;譜名用黑體字標明,另行小字說明如下內容:①字、號,②畢業院校、學歷、職稱、職務、簡歷,③生、歿時間,④葬所向志;配偶之左,用小字標明「配」、「娶」,說明婚姻狀況,配偶姓名用黑體字標明,與夫並列。另行小字說明如下內容:①某地某公之女,②畢業院校、學歷、職稱、職務、簡歷,③生、歿時間,④葬所向志。如果已離婚或改嫁,亦說明清楚;於母之後,註明子女。如某人有數偶,並各有子女,則子女各隨母后。子女「天」或「殤」,在其後加括號註明,不再撰寫其齒錄。子女出繼,則在此子女之後加括號註明「出為XX嗣」,子女受繼於人,亦在此子女之後加括號註明「撫XX第几子為嗣」;無子,以女兒入贅外姓為嗣,符合現行《婚姻法》之規定,應視為本族之人,在其譜名之左,註明「XX贅婿」,下仍用小字註明其原本姓名、籍貫。其子女,如隨母姓,理屬我族,如隨父姓,亦在其母之後註明其姓名,但不另撰其齒錄。大家還想看關於修譜的那些知識,可以在讀者討論區或者後臺留言哦~

相關焦點

  • 「修譜說」一本完整的族譜一定需要這七個方面,你知道嗎?
    下面我們就以已編修好的族譜為例,詳細介紹下這八個部分在修譜時應該怎麼編。一、序言序言主要介紹家族源流、修譜意義、修譜過程和修譜人名。在《青山彭氏錫寬支譜》中序言是這樣寫的:如上圖所示,最開始介紹祖先彭祖「錢鏗」他的生平事跡,然後說出修譜的目的是:約定家訓「持正秉公、勤勞節約、讀書健身、行善積德」緊接著敘述此次修譜的人員:「由景字輩組織、出資、編撰和印刷。
  • 「修譜說」族譜中的核心內容世系表,怎麼編才符合修譜規範呢?
    世系是一本族譜的核心內容,也是家族世代繁衍的重要依據,將家族世代相傳的血緣關係以圖表的方式排列下來,將世世代代聯結起來,成為瓜瓞綿綿的家族歷史是每一本族譜所呈現的價值所在,延續數十代、數百代的世系圖也從另一個側面展示了中華民族數千年燦爛的民族文化。
  • 「修譜說」反對修譜的原因竟有這麼多!我們還應該修譜嗎?
    除了這種淺層認知引起的反對修譜,族譜編修過程太過複雜也是人們越來越不願意修譜的原因。編修之前不僅要成立編修委員會,而且還要動員族人籌措資金……做好這些基本的準備工作後,內容的編修更為複雜——建譜,溯譜、續譜,分譜,增譜,入譜每一項都是非常繁雜的工作。這還是主要做的事務。更細緻的,比如譜冊中就不是僅僅列入家族支延姓名。
  • 「修譜說」判斷舊譜真偽的這七個方法,你知道幾個?
    我們都知道,老譜是我們編修族譜的重要資料來源,但老譜裡的資料是真是假,裡面的資料能不能直接編排進新譜裡,還需要我們在反覆閱讀的基礎上,經考證、比較和多方論證後才能定奪。如何判定舊譜的價值,提取裡面真實有用的信息呢?
  • 「修譜說」族譜中的家傳和藝文著述重要嗎?如何編寫?
    家傳和藝文著述是族譜中比較核心的內容,記錄好這兩方面內容,對於傳承族譜和教化後人有很大的作用。家傳要想深入了解世系表中族人的歷史功績,那就得看家傳了。家傳,是用來記述家族中有名望、有功績人事跡的文體,是一種正式的傳記。早在周代的青銅家譜的鼎彝銘文,一代接一代記述了祖先的美德、功勳等事跡,這就是人物傳的起源。周以後,家譜世系是選官、婚娶的重要依據,成為統治階級分配權力、維護財產的政治工具,對人物傳不夠重視。宋以前只重世系,不重人物傳記。
  • 一本完整的族譜一定需要這七個方面,你知道嗎?
    弘揚陳氏優秀文化傳播正能量 傳家風丨揚正氣丨鑄族魂丨促發展 一本完整的族譜,必須包括序言、宗規、字據、服制、圖說、傳志、世系、其他八部分。 下面我們就以已編修好的族譜為例,詳細介紹下這八個部分在修譜時應該怎麼編。
  • 「修譜說」老一輩編修族譜,真的只是用來尋根問祖嗎?
    ,這個問題我們問了幾千年,追尋了幾千年,但能回答我們的只有族譜,「譜諜身之本也。」有了譜,我們才能知道,我們的祖先是誰,祖輩是誰。幾千年譜書之風,代代相傳,從遠古至歷朝歷代,乃至到今天,先祖的名字流傳至今,這都是族譜存在的意義。
  • 「修譜說」中國人為什麼要建那麼多祠堂,祠堂和族譜有什麼關係?
    發展到現在,主要以家族法規為主,也是聚合族人,凝聚族人團結力的主要場所。宗祠的建設,往往也是族人家族榮耀的展現地,所以,在城鄉建築規模中,祠堂是最宏偉,裝飾最華麗的建築群體,古文化加上古建築,這樣一座集合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學的建築,往往也是一大獨特的人文景觀,代表了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傳統文化水準。
  • 「修譜說」舊譜中最受爭議的幾個東西,新譜要不要繼承?
    我們都知道,編修新譜最大的資料來源就是家族裡的舊譜,但舊譜裡的很多東西,對傳承和學習來說真的不適合,例如,封建倫理思想和嚴苛家法,但有些東西需不需要繼承,到現在還存在爭議。比如舊譜中的榮恩錄、祖塋圖、像讚和族產問題。
  • 「修譜說」修譜過程中不注意這幾個問題,永遠修不好一本譜
    族譜是從古代封建社會傳承而來,自然也是封建社會政治和經濟文化的縮影,從現代角度看,舊有族譜中就存在大量的弊端和不足,具體體現在這三個方面。一、舊譜中的封建倫理和嚴苛家法 時代推崇什麼,族譜中就規定什麼!以前崇尚忠孝節義、三從四德、重男輕女、族長專制等封建倫理規範,大量的族譜中便大肆宣揚這種封建思想。
  • 因族譜導致家破人亡,乾隆為什麼非要幹預民間修譜?
    原本,清朝統治者為弘揚宗族倫理和穩定社會秩序,對民間修譜的態度是鼓勵和支持的。但是乾隆朝卻一改以往的態度,對民間譜牒的內容、格式大肆幹預,而導致此事發生的導火索,主要包括我們熟知的文字獄、以及滿漢黨爭等問題,這些使得乾隆皇帝對族譜格外關注。全國範圍內的譜禁正式開始於乾隆二十九年。
  • 數位化修譜讓族譜「活」起來(圖)
    萬旭明 攝本報訊(見習記者萬旭明)線裝書、繁體字,如果你對族譜的印象還停留在此就「OUT」了,古老的族譜早就與時俱進跨入數字時代了。專業修譜軟體和網絡家譜平臺的出現,讓「一鍵尋親」成為了現實。在中根源姓氏文化數位化推廣中心,吳迪向記者展示了軟體修譜的便捷。
  • 名門修譜:修譜開銷,應不應該有具體數字或者標準?
    而這些被保留到今天的家譜,卻成為了一些家族在歷史長河中最好的見證。雖然修譜能夠延續一個家族的文化傳承,但是往往有些問題,卻讓很多想要修譜的人感到很好奇。例如:修譜到底要花多少時間和多少錢?的確每個家族的人口可能有多有少,但是對於人丁數量的範圍是不是也應該有個具體的數字或標準呢?
  • 百家姓氏:《世界李氏族譜全書》總編纂李正老師分享十大修譜感言
    沒有歴史的民族沒有未來,不傳承歴史的民族沒有根,淡忘歴史的民族沒有魂。同樣沒有家史的家族沒有未來,沒有家譜的家族就沒有傳承,不知祖先的人就不知自己作為一代祖先所肩負的責任!》族譜封面修譜感言之三每每捧閱族譜,無不心存敬畏。
  • 這個閩侯人字字值錢|閩侯|族譜|修譜|書法|歐體|陳若航
    文稿裝幀成冊典雅厚重這就是陳若航家傳的歐體手寫族譜技藝傳到他這輩,已是第六代。在陳若航的記憶裡,他的爺爺就是修譜好手,在閩侯小有名氣。從8歲起,他就跟著爺爺苦練歐體字,18歲起就一同參與編寫、修撰族譜。族譜是記載一個家族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跡的書。修撰族譜並非是輕鬆的活兒,第一項工作就是收集族人的資料,到實地考證家族的歷史,才能確保族譜信息的準確性。只有信息整理完成後,才能開始寫新的族譜。
  • 熱烈祝賀寧鄉任氏與族譜網達成合作,籤訂修譜合約
    族譜,又稱家譜,是一個家族的生命史。它不僅記錄著該家族的來源、遷徙的軌跡,還包羅了該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規、家約等歷史文化的全過程。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家族傳承,每年也有一大批人聯結同姓同族編修家譜。
  • 一本完整的族譜有哪些內容?民間族譜修撰的注意事項
    而一部功能集聚、要素齊全的家譜,應該有哪些內容呢?具體來說,有以下十七個內容。1.譜名。事有定名,才有其實。現代修譜一般稱為XX家譜、XX宗譜、XX族譜,這是比較常見的。大致來說,每一次續修家譜時都會訂出若干條適合社會潮流與需要的規則,以作為修譜時所要遵循的原則。如對於族人入譜的選擇、對於大宗小宗的規定、對於祖上追溯的年代等等。以蘇洵《蘇氏家譜》的《譜例》為例:自秦漢以來,仕者不世,然其賢人君子猶能識其先人,或至百世而不絕,無廟無宗而祖宗不忘,宗族不散,其勢宜亡而獨存,則由有譜之力也。
  • 修譜時,封面上應該印家譜?宗譜?還是族譜?
    各位前輩在修譜的時候,是否想過這個問題:該給所編修的譜取個什麼名呢,是叫家譜?宗譜?還是族譜?可能有些修譜負責人會說:這不都是一個意思嗎?當然,小編先在此聲明,其實在所修的譜上用家譜、宗譜、族譜都沒有錯的。雖然都沒有錯,但其中的細微區別小編還是想要在這裡理理清楚,以便更能準確地使用家譜、宗譜以及族譜這三個詞。家譜家譜這個詞,既有廣義,又有狹義。
  • 族譜中的姓氏源流應該怎麼寫?大多數人忽略了這一點
    明清時期,統治者鼓勵老百姓編修族譜,於是出現了家家有譜牒、戶戶有家乘的風氣。 發展到現代,現代文化和社會變遷的衝擊使得族譜逐漸不被人們所重視,以致想修譜也找不到門路,想尋根,也不知道去何處尋!
  • 家譜中一般都有哪些內容?
    家譜,其實對於很多上了年紀的人來說,一點都不陌生,又叫族譜,宗譜等。大姓的宗族,肯定是會修家譜的,現在隨著經濟條件的發展,很多小姓宗族,在一個地方呆久了以後,也會修家譜。家譜的起源非常早,周代的《世本》,被學術界認為是中國家譜的開山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