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即是時代精神的折射,也是家國情懷的濃縮。而一部功能集聚、要素齊全的家譜,應該有哪些內容呢?
具體來說,有以下十七個內容。
1.譜名。事有定名,才有其實。現代修譜一般稱為XX家譜、XX宗譜、XX族譜,這是比較常見的。另外,還有一些其他的稱呼,如XX家乘、XX世譜、XX祖譜、XX譜傳、XX真譜,還有一些就是幾個地方的同姓合修的,如XX統譜、XX合譜、XX聯宗譜,也有一些是統譜下面的支譜,如XX大成譜、XX房譜、XX支譜。此外,古代還有一些比較特殊的稱呼,如XX淵源錄、XX源流考、XX清芬錄、XX世典、XX世牒、XX世恩錄、XX故譜、XX族譜圖、XX族系、XX族講、XX石譜、XX世家、XX私譜、XX本書、XX大同譜、XX鄉賢錄、XX傳芳集、XX家傳簿、XX先德傳、XX系譜、XX譜志略、XX家譜彙編、XX家模彙編等等,名目繁多。
2.譜序。我國的家譜,卷首一般會有一篇至幾十篇不等的序文。譜序的內容主要是對修譜緣由、修譜時間做一個大概的介紹,作序之人一般由德高望重之人下筆,書寫格式採用文言文的形式。譜序包括新序、舊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語、目錄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關於本族的記述。
3.譜例。譜例又稱凡例,主要是闡述家譜的纂修原則和體例。大致來說,每一次續修家譜時都會訂出若干條適合社會潮流與需要的規則,以作為修譜時所要遵循的原則。如對於族人入譜的選擇、對於大宗小宗的規定、對於祖上追溯的年代等等。以蘇洵《蘇氏家譜》的《譜例》為例:自秦漢以來,仕者不世,然其賢人君子猶能識其先人,或至百世而不絕,無廟無宗而祖宗不忘,宗族不散,其勢宜亡而獨存,則由有譜之力也。
蘇洵指出修譜的目的,在於讓子孫後代不忘祖宗先人,並且通過族譜使五服之內的族人增強孝悌之心,從而達到敬祖收族的目的。
4.譜論。譜論是由先賢的譜說、譜論、譜議的篇章和古代經典中的有關論述組成,如蘇洵的《蘇氏族譜亭記》,便是一篇論述譜議的名文。譜序對修譜的作用、功能、意義、歷史、原理、方法等加以發明和闡述,對讀者了解修譜的存在意義有很大的幫助。
5.恩榮錄。恩榮錄的主要內容是歷代皇帝對家族中的官員及其家譜的敕書、詔命、賜字、賜匾、賜詩、賜聯、御諡文、御製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贈諭文字等,以顯示和炫耀朝廷對該家庭及其成員的獎勵和表彰,同時反映本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6.像讚、遺像。像讚中收集祖先及家族中歷代英賢、重要人物的圖像資料,一般為正面是遺像,背面是像讚。像讚一般位於家譜的前面,讓觀者瞻仰本族先賢的音容相貌。
7.姓氏源流。知道過去才能把握現在,才能夠擁有未來,源流就是本根所在。中國家譜素來有「敘本系,述始封」的傳統,明清以來各家譜也大多有記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稱姓氏源流,或稱宗族源流。它主要是用來記述本姓來源、本族的歷史淵源、始祖、世派、遷徙、各支派間關係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8.族規家法。是宗族家族成員共同制定的、用以約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規,是家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名稱各異,種類很多,諸如家規、家約、家戒、家法、家禮、家典、家儀、家條、族規、族約、祠規、祠約、規範、規條、規矩、條規、戒諭等。家規家約是一個家族長盛不衰的關鍵所在,如舉世聞名的《陳氏家規二十條》。
9.祠堂。記載宗族、家族祠堂修建的歷史,介紹祠堂的建築規模、地理位置,收錄有關祠堂的碑文、詩文、祠聯、祠匾、祠堂圖,建祠捐資人名,記錄祠堂內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況等。
10.五服圖。五幅圖又稱服製圖。所謂五服,就是指古代喪服制度中的五種服色,即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喪服是根據生者與死者的遠近親疏關係而穿著的一種服飾。五服圖存在的價值,就是在喪禮時確定各自的穿著。因五服本身就表明生者與死者的親疏遠近關係,同時又表明與死者同有關係的生者與生者之間的遠近親疏關係,所以不僅在執行喪禮時要涉及到,而且在執行宗族、家族事務及執行法律時也必須涉及,所以家譜中一般都載有五服圖。
11.世系。這是家譜中的主體部分,又稱為世系圖、世系考、世系記等。這部分內容為所有中國家譜共有,因而成為家譜區別於正史、地方志的最明顯的標誌。世系的主要內容就是給所有人排備份,簡略記載族人的世系傳承。目前常見的世系表有以下兩種:(1)寶塔式圖譜:這一圖譜形式何人所創、創於何時目前尚無定論,不過最遲已在南宋時出現了,因此很可能也是北宋人的產品。(2)牒記式圖譜:這一圖譜的特點是分別按世代以文字敘述先人的事跡,既不用線條,也不用圖表。
12.傳記。家譜中的傳記又稱行狀、行述、行實、事狀志略等,其體裁有傳記、行狀、壽文、賀序、墓誌、祭文以及抄自史傳中的資料,主要載錄家族成員中「忠臣孝子」、「節婦義夫」的事跡和傳記資料。
13.任宦記。記載族中成員歷代官宦名人事跡,其內容與傳記部分大致相同,包括履歷、科第、政績、功勳著作、學說等。
14.墳塋。主要記載族中公共墳地的情況,包括墓地圖、墳向、祖墳及各支派墓地分布等。
15.藝文。收錄家族、宗族成員的著述,包括奏疏、殿試文、萬言策、詩詞和各式文章等。
16.字輩譜。又稱派語、派行詩、行第、派引、排行等,專門登載族內成員姓名排行的字語。如《義門陳氏譜》:根深枝自茂,本立福攸綿,廉孝輝先烈,詩書啟後賢,雅儒崇善慶,俊秀守純全,盛業傳家裕,隆思待詔宣。
17.領譜字號。中國古代家譜修好後,在派發給族中成員前,對每部譜都編以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