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譜說」一本完整的族譜一定需要這七個方面,你知道嗎?

2020-12-06 族譜號

一本完整的族譜,必須包括序言宗規字據服制圖說傳志世系其他八部分。

下面我們就以已編修好的族譜為例,詳細介紹下這八個部分在修譜時應該怎麼編。

一、序言

序言主要介紹家族源流修譜意義修譜過程修譜人名

《青山彭氏錫寬支譜》中序言是這樣寫的:

如上圖所示,最開始介紹祖先彭祖「錢鏗」他的生平事跡,然後說出修譜的目的是:約定家訓「持正秉公、勤勞節約、讀書健身、行善積德」緊接著敘述此次修譜的人員:「由景字輩組織、出資、編撰和印刷。

這樣一本族譜的譜序就寫完了。

二、宗規

宗規主要包括祠規家規家訓派語等。

《青山彭氏錫寬支譜》

家規家訓有:敦孝悌、和兄弟、睦宗族、謹祭祀、崇祠宇、重墳墓、正婚姻、端心術等。

著重強調倫紀、公益、持身風紀四個方面。

派語是族內子弟取名的規定,以列行次、連世系、定尊卑。

《青山彭氏錫寬支譜》派語是:旭濙公急、志罡伯再、仁守思文、公汝希應、興子允添、朝明照遠、玉貴盛邦、英祚永世、正本清源、賜福延慶、景運隆開、瑞毓兆勝。

三、字據

分為契約、合約、合同官府訴訟文書。主要內容有購置墳山、祠田、學田等族內公產的契約;就墳山、牧場管理或劃分界址與外姓籤訂的合約、合同、山林、田土、湖洲糾紛,官府審判處理的文書。

四、服制

為封建社會對喪服的規定,按與死者關係的親疏,分為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五等。

《青山彭氏錫寬支譜》中的字據式樣如下:

五、圖說

分為祖先像讚墳墓、屋場、牧場、湖洲圖說明,墳墓圖說在族譜中佔有較多篇幅,詳細說明所葬何人,其地理環境及墓向,以利後人祭掃。

六、傳志

族務志人物誌

族務志內容較雜。有祠堂志,敘述祠堂的規模、環境、修建沿革,祠堂祭祀的祭文、儀式,祀田數量、租額情況及捐田人名目。

族居遷徙志,為家族遷徙、居住情況的記載,濱湖而居的許氏、費氏等譜中還撰有湖業志,主要記述湖洲購置、面積和與外姓解決湖洲邊界糾紛的情況。

人物誌為家族名人,如官宦、鄉紳、耆壽及節婦、賢母等人的傳.記、壽序、墓誌及人物表等。不少族譜還附有這些名人的詩歌、文章,被封、贈的皇帝誥敕等。

人物表分為歷代仕官錄( 或稱宗獻錄、功德錄)、生員表等。

七、世系

為族譜的主體部分,從一世祖起,分枝溯源,綿延而下,分世系圖和世系表。世系圖以線條連接,一目了然。世系表則逐代逐人介紹其祖先及配偶的生歿時間、埋葬地點及墓向、生育情況及簡要生平。

《青山彭氏錫寬支譜》中的世系樣式如下:

八、其他

丁口錄義譜等。丁口錄為家庭人口統計資料。義譜附於譜末,記載所收異姓養子、義子的世系,見於方氏、左氏、何氏等譜。

如果大家還想看關於修譜的那些知識,可以在讀者討論區或者後臺留言哦~

相關焦點

  • 一本完整的族譜一定需要這七個方面,你知道嗎?
    弘揚陳氏優秀文化傳播正能量 傳家風丨揚正氣丨鑄族魂丨促發展 一本完整的族譜,必須包括序言、宗規、字據、服制、圖說、傳志、世系、其他八部分。 下面我們就以已編修好的族譜為例,詳細介紹下這八個部分在修譜時應該怎麼編。
  • 「修譜說」判斷舊譜真偽的這七個方法,你知道幾個?
    我們都知道,老譜是我們編修族譜的重要資料來源,但老譜裡的資料是真是假,裡面的資料能不能直接編排進新譜裡,還需要我們在反覆閱讀的基礎上,經考證、比較和多方論證後才能定奪。如何判定舊譜的價值,提取裡面真實有用的信息呢?
  • 「修譜說」反對修譜的原因竟有這麼多!我們還應該修譜嗎?
    除了這種淺層認知引起的反對修譜,族譜編修過程太過複雜也是人們越來越不願意修譜的原因。這還是主要做的事務。更細緻的,比如譜冊中就不是僅僅列入家族支延姓名。譜冊要有譜序,要有論議,有恩榮,有先祖贊像,有姓氏起源,有家族的源流遷徙,有宗祠,有族規家法,有世記,有傳記,不僅如此還有祖產,族約文書,遷冊,祖墳,藝著,字輩,譜編字,捐修贊名。甚至家中名人的需要特別注編名跡,官祿宦科等細節。
  • 「修譜說」老一輩編修族譜,真的只是用來尋根問祖嗎?
    ,這個問題我們問了幾千年,追尋了幾千年,但能回答我們的只有族譜,「譜諜身之本也。」有了譜,我們才能知道,我們的祖先是誰,祖輩是誰。幾千年譜書之風,代代相傳,從遠古至歷朝歷代,乃至到今天,先祖的名字流傳至今,這都是族譜存在的意義。
  • 「修譜說」族譜中的核心內容世系表,怎麼編才符合修譜規範呢?
    世系是一本族譜的核心內容,也是家族世代繁衍的重要依據,將家族世代相傳的血緣關係以圖表的方式排列下來,將世世代代聯結起來,成為瓜瓞綿綿的家族歷史是每一本族譜所呈現的價值所在,延續數十代、數百代的世系圖也從另一個側面展示了中華民族數千年燦爛的民族文化。
  • 「修譜說」中國人為什麼要建那麼多祠堂,祠堂和族譜有什麼關係?
    祠堂作為族權和神權交織的中心,還需要一套完整的管理體系。設立宗長管理全族事務,下設宗正、宗直負責族內的家族大事和家法族規。在家族文化中佔據重要作用的祠堂和族譜有什麼關係呢?首先,宗祠是編修族譜的重要資料來源宗祠中的幾個重要部分寢堂、宗祠正廳和祠聯。寢堂是祠堂中最莊嚴之地,是擺放祖宗牌位和族人跪拜祭祀之地。
  • 「修譜說」族譜中最核心的這部分內容怎麼編?大部分人都不知道
    族譜中的要素很多,譜序、源流、凡例、恩榮畫像、譜名等,但最核心的內容是什麼,你知道嗎?那就是世系,世系本是一個書面語言,在一些族譜中也叫「齒錄」。在族譜中,世系指的是人口資料。編修族譜,重點就是為了記錄每一位族人的基本情況。那麼世系具體包括哪些內容呢?
  • 數位化修譜讓族譜「活」起來(圖)
    萬旭明 攝本報訊(見習記者萬旭明)線裝書、繁體字,如果你對族譜的印象還停留在此就「OUT」了,古老的族譜早就與時俱進跨入數字時代了。專業修譜軟體和網絡家譜平臺的出現,讓「一鍵尋親」成為了現實。在中根源姓氏文化數位化推廣中心,吳迪向記者展示了軟體修譜的便捷。
  • 「修譜說」修譜過程中不注意這幾個問題,永遠修不好一本譜
    族譜是從古代封建社會傳承而來,自然也是封建社會政治和經濟文化的縮影,從現代角度看,舊有族譜中就存在大量的弊端和不足,具體體現在這三個方面。一、舊譜中的封建倫理和嚴苛家法 時代推崇什麼,族譜中就規定什麼!以前崇尚忠孝節義、三從四德、重男輕女、族長專制等封建倫理規範,大量的族譜中便大肆宣揚這種封建思想。
  • 「修譜說」族譜中的家傳和藝文著述重要嗎?如何編寫?
    家傳和藝文著述是族譜中比較核心的內容,記錄好這兩方面內容,對於傳承族譜和教化後人有很大的作用。家傳要想深入了解世系表中族人的歷史功績,那就得看家傳了。編寫人物傳成為了修譜的一個傳統。「傳記」記述了一個人一生的功績品德,從對國家、民族、社會的貢獻,到對地方、家族做的每一件業績,如:出資修建祠堂、祖墓等,全部記述在內,以作為後人學習之榜樣,並榮耀家族。家傳一般分為:列傳、內傳和外傳等。
  • 熱烈祝賀寧鄉任氏與族譜網達成合作,籤訂修譜合約
    但大家也都知道,修家譜是一件多麼耗時耗力的事情,不僅需要專業的知識,還需要足夠的人手,這就決定了這件事情必須要有一個團隊來完成。俗話說:專業的事找專業的人來做。2020年8月2日,族譜網族譜文獻部經理夏侯捷受桃花港任氏族譜編委會的邀請驅車前往寧鄉,雙方就《任氏七修族譜》的編撰進行了交流,經過一下午愉快的交談,雙方達成合作意向,並正式籤訂族譜編修協議。
  • 族譜就是家譜?錯!它們的區別和聯繫你知道嗎?
    宗之下有因分衍或遷徙等形成一個族體,族體之下的基本單位是家,所以冠用「族譜」名的譜牒應是某宗下的一個新開闢的族體。 族譜不是一個完全的宗族譜系,它只記述了這個宗族部分後裔。例:某支遷某地形成一個族體,它的譜系則是族譜。從整體意義上,它構不成一個完整的宗族體系,所以族譜既不同於宗譜也區別於家譜。 什麼叫家譜?
  • 譜牒文化 | 家譜編修實務「之七」——女兒如何入譜
    女兒能否入譜,並不是指女兒可不可以修入族譜(歷代修譜,女兒本就記錄在內了),而是指女兒能不能夠作為本族的傳承之人。之所以說這是計劃生育政策帶來的一個問題,因為這在以前並不成為問題。某人無子只有女兒,他當然算是「絕代」了,但這種情況不多,因為過去生育子女不受限制,而且,一定繼續生,到生了兒子為止,「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你不要以為這個無後是沒有後代,它特指沒有兒子。
  • 前人不修譜,今人尋根苦!尋根時,這3個問題一定要注意
    尋根問祖,是人的一種本性,一個情結,一份真情,有些人離鄉多年,有些人在外地長大, 有些人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故鄉......尋根問祖的過程,也是尋夢之旅。它不僅僅是尋找族譜,尋找族群,尋找先祖,尋找親人,也是尋找家族之夢,民族之夢,更是一種家國情懷。
  • 「修譜說」舊譜中最受爭議的幾個東西,新譜要不要繼承?
    我們都知道,編修新譜最大的資料來源就是家族裡的舊譜,但舊譜裡的很多東西,對傳承和學習來說真的不適合,例如,封建倫理思想和嚴苛家法,但有些東西需不需要繼承,到現在還存在爭議。比如舊譜中的榮恩錄、祖塋圖、像讚和族產問題。
  • 因族譜導致家破人亡,乾隆為什麼非要幹預民間修譜?
    原本,清朝統治者為弘揚宗族倫理和穩定社會秩序,對民間修譜的態度是鼓勵和支持的。但是乾隆朝卻一改以往的態度,對民間譜牒的內容、格式大肆幹預,而導致此事發生的導火索,主要包括我們熟知的文字獄、以及滿漢黨爭等問題,這些使得乾隆皇帝對族譜格外關注。全國範圍內的譜禁正式開始於乾隆二十九年。
  • 修譜時,封面上應該印家譜?宗譜?還是族譜?
    各位前輩在修譜的時候,是否想過這個問題:該給所編修的譜取個什麼名呢,是叫家譜?宗譜?還是族譜?可能有些修譜負責人會說:這不都是一個意思嗎?當然,小編先在此聲明,其實在所修的譜上用家譜、宗譜、族譜都沒有錯的。雖然都沒有錯,但其中的細微區別小編還是想要在這裡理理清楚,以便更能準確地使用家譜、宗譜以及族譜這三個詞。家譜家譜這個詞,既有廣義,又有狹義。
  • 一本完整的族譜有哪些內容?民間族譜修撰的注意事項
    具體來說,有以下十七個內容。1.譜名。事有定名,才有其實。現代修譜一般稱為XX家譜、XX宗譜、XX族譜,這是比較常見的。大致來說,每一次續修家譜時都會訂出若干條適合社會潮流與需要的規則,以作為修譜時所要遵循的原則。如對於族人入譜的選擇、對於大宗小宗的規定、對於祖上追溯的年代等等。以蘇洵《蘇氏家譜》的《譜例》為例:自秦漢以來,仕者不世,然其賢人君子猶能識其先人,或至百世而不絕,無廟無宗而祖宗不忘,宗族不散,其勢宜亡而獨存,則由有譜之力也。
  • 宗譜、族譜、家譜、支譜、家乘...你知道它們的聯繫和區別嗎?
    族譜不是一個完全的宗族譜系,它只記述了這個宗族部分後裔。例:某支遷某地形成一個族體,它的譜系則是族譜。從整體意義上,它構不成一個完整的宗族體系,所以族譜既不同於宗譜也區別於家譜。所以,有說以「家譜」為名始於宋代,是不確切的。作為家譜,本應為一直系之本家譜。但後來,絕大多數是凡同一區域內的同一先祖的各分支後裔的共同譜牒統稱為家譜。從歷史上譜牒用名看,宗譜、族譜、家譜應是有一定區別的。什麼叫支譜?顧名思義,支是主幹之外的分支,意屬為同祖之下分衍的眾多後裔,而後又各有其世系的支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