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譜、族譜、家譜、支譜、家乘...你知道它們的聯繫和區別嗎?

2020-11-04 名相伊尹



什麼叫宗譜?

宗,本義為祖廟。《說文》釋:「尊祖廟也。」漢賈誼曰:「流派所出為宗。」又《禮喪服小記》釋:「別子為祖,繼別為宗,繼禰為小宗。」所謂別子,是指古代天子、諸侯的嫡長子以外的其他兒子。這裡可釋為別子本代稱其上為祖,而別子之後裔稱其上為宗。其概念是一祖之下的後裔劃分為不同類型。按「宗」的含義,實還是一祖之下所有的後裔。至於宗譜則應是同祖之完全譜牒,如缺其一支,或只記其一支,均還不為宗譜,這就是宗譜區別於家譜的地方。

什麼叫族譜?

古釋:「族者,屬也,與其子孫共相聯屬,其旁支別屬。」所謂直系與旁系是相對而言,均可上溯為同祖。他們「共相聯屬」的,這個「屬」,就是這個宗下特定的族眾。族眾依然是一宗之下,宗之與族,族之於家。

宗之下有因分衍或遷徙等形成一個族體,族體之下的基本單位是家,所以冠用「族譜」名的譜牒應是某宗下的一個新開闢的族體。族譜不是一個完全的宗族譜系,它只記述了這個宗族部分後裔。例:某支遷某地形成一個族體,它的譜系則是族譜。

從整體意義上,它構不成一個完整的宗族體系,所以族譜既不同於宗譜也區別於家譜。


什麼叫家譜?

古釋:「有夫有婦然後為家。」又「家,謂一門之內」。

所謂家譜,狹義地講應是一直系內的本家之譜。漢以前,見之於正史載錄的譜牒類書多以「世家」為名,且屬王侯大夫及有社會重大影響的人物才具有。如齊太公世家,魯周公世家,孔子世家,陳涉世家。至漢,以「世本」為書目,專門記錄姓氏、世系、居、作。例:世本十五篇。至隋,屬譜牒的籍名多樣,如:家傳、家紀、家記、家史、世系、家牒、譜記等。按正史《隋書》載,首先出現在正史載錄中有「家譜」冠名一書的為「楊氏家譜狀並墓記」。隋之後,在《新唐書》中,以「家譜」冠名的才真正開始多起來,如「謝氏家譜」、「薛氏家譜」、「顏氏家譜」、「李用休家譜」等。

按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載:「漢書藝文志是秦漢以前著述的總錄,隋書經籍志是隋以前著述的總錄。」

那麼「家譜」一名的取用應在漢至南北朝時期。所以,有說以「家譜」為名始於宋代,是不確切的。作為家譜,本應為一直系之本家譜。但後來,絕大多數是凡同一區域內的同一先祖的各分支後裔的共同譜牒統稱為家譜。從歷史上譜牒用名看,宗譜、族譜、家譜應是有一定區別的。

什麼叫支譜?

顧名思義,支是主幹之外的分支,意屬為同祖之下分衍的眾多後裔,而後又各有其世系的支派。

所謂支譜,就非常明確了它的譜牒定位,即局限在該祖這下的一個獨特分支。形成或成為「支譜」的因素往往也是因分衍、擇業、遷徙等原因,游離在原宗地所發展而成的,所以冠以「支譜」,它本身就表明了它屬某宗之下的一個分支。支譜仍屬於族譜範疇。

什麼叫家乘?

家乘,原意為以記載私家之事的文錄。羅大經《鶴林玉露》載:「山谷晚年作目錄,題曰家乘。」

家乘屬於家譜的範疇,因此後有少量的家譜也冠以家乘。雖然冠用家乘的不太多,但對譜牒的稱謂單位則多有使用「乘」,如:付梓一大乘,發某公支下一小乘。乘,成了譜牒定量的又一別稱。

什麼叫郡譜?

郡,是自春秋至隋唐時地方行政區域名,類似現代的省(區、市)級別。所謂郡譜,是本郡各姓氏集合的譜牒。

與地方志不同的是郡譜是收錄表述姓氏的專著,如:《袁州諸姓譜》、《洪州諸姓譜》等。也不同於家譜,家譜是本族一姓,郡譜是本郡多姓。另還有通國氏族方面的專著,如姓氏典,是集合全國各姓的通譜。

什麼是官修譜?

所謂官修,是為指由皇室或官府公修的譜牒為官修譜,即若上層社會那些士大夫一類的修撰私家傳乘,也須官府的審定認可。

應該說官修譜牒是上層社會的產物,同時,也為上層社會服務。一般認為自戰國至隋唐是官修譜的主流時代。只是自宋起,私修譜才大量出現,而由皇室為代表的官修譜,實際上一直延續到清亡才終止。

什麼是私修譜?

所謂私修譜,是相對官修譜而言的民間修譜,它包括宗譜、族譜、家譜。

在中國歷史上,唐宋之間這段時間,在譜牒的修撰史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上層社會的帝王皇室士大夫為主體的官修譜迅速向廣大基層民眾為主體的私修譜擴展。尤以五代之亂以後,謂「衣冠舊族多離去鄉裡,或爵命中絕,而世系無所考」,一些原本無業、無身份的地方豪強進入了士族階層,其撰修譜牒也隨之而變化,譜牒不再成為上流社會的專利。加之宋歐陽修和蘇洵二公對譜牒的貢獻,他們各自創製了一套完整的譜式,這兩種譜式既規範了譜的體例,也推動了家譜的發展。這就是明代學士丘濬結論的「唐以前官修族譜,宋以後私家自修,首自廬陵歐陽氏和眉山蘇氏二家,明士大夫家亦往往仿而為之」。這種「仿而為之」的私修譜一直延續至今,成為一種經久不衰的傳統譜牒文化。

宗譜、族譜、家譜有何聯繫和區別?

原則上宗譜、族譜、家譜是記載人名、世系、生歿、事跡的譜牒。但從宗、族、家的早期含義看,「繼別為宗」,除嫡長子以外所有的分支都納入的這種譜牒為宗譜。而族譜雖意義大致與宗譜相同,但由於分居、遠遷等原因,雖也將旁支納入譜內,其遠遷的旁支並沒有完整地納入,只有本宗的部分族人,這種譜牒屬於族譜。至於家譜,「謂一門之內」,其所記述的世系是以本家上下直係為主體,只留與本家傳承收藏,例凡這種譜,應屬家譜。上述三種譜牒雖有差別,但因上溯遠近不一,或傳襲舊譜名,故後世也大多統而稱之。

相關焦點

  • 族譜就是家譜?錯!它們的區別和聯繫你知道嗎?
    族眾依然是一宗之下,宗之與族,族之於家。宗之下有因分衍或遷徙等形成一個族體,族體之下的基本單位是家,所以冠用「族譜」名的譜牒應是某宗下的一個新開闢的族體。 族譜不是一個完全的宗族譜系,它只記述了這個宗族部分後裔。例:某支遷某地形成一個族體,它的譜系則是族譜。從整體意義上,它構不成一個完整的宗族體系,所以族譜既不同於宗譜也區別於家譜。
  • 族譜與家譜,它們的區別和聯繫
    族眾依然是一宗之下,宗之與族,族之於家。宗之下有因分衍或遷徙等形成一個族體,族體之下的基本單位是家,所以冠用「族譜」名的譜牒應是某宗下的一個新開闢的族體。 族譜不是一個完全的宗族譜系,它只記述了這個宗族部分後裔。例:某支遷某地形成一個族體,它的譜系則是族譜。從整體意義上,它構不成一個完整的宗族體系,所以族譜既不同於宗譜也區別於家譜。
  • 譜牒文化 | 族譜就是家譜?錯!它們的區別和聯繫你知道嗎?
    族眾依然是一宗之下,宗之與族,族之於家。宗之下有因分衍或遷徙等形成一個族體,族體之下的基本單位是家,所以冠用「族譜」名的譜牒應是某宗下的一個新開闢的族體。族譜不是一個完全的宗族譜系,它只記述了這個宗族部分後裔。例:某支遷某地形成一個族體,它的譜系則是族譜。從整體意義上,它構不成一個完整的宗族體系,所以族譜既不同於宗譜也區別於家譜。
  • 宗譜、族譜、家譜、支譜稱謂涵義有什麼不同
    包括「文傳」和「文藝」兩塊,文傳記載已故先人典型的事跡;文藝記錄家族文人的詩詞歌賦、文章等。從字面來看,宗譜、族譜和家譜是有很多不同的,順序上也是從大到小的,但是隨著歷史的發展,三者的概念也越來越模糊,許多時候都已經將其看為同一件事物了。
  • 袁氏宗譜族譜家譜
    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所作的一部主要記錄漢末、三國、兩晉士族階層奇聞軼事的小說《世說新語》曾引用《袁氏家傳》、《袁氏世紀》、《袁氏譜》等資料,說明陳郡袁氏也有世譜傳世。在東晉南朝講究族望、注重門第的社會風氣下,吏部選擇官員必稽譜牒,考證譜牒的真偽,從高門士族中取士。譜牒成為門閥士族把持政治、排斥寒門庶族的工具,也是士族間彼此通婚的依據。因此,譜牒盛行,並形成了譜牒學和專門以著述為生的家族。
  • 淺談宗譜、族譜、家譜、支譜有什麼不同?
    包括「文傳」和「文藝」兩塊,文傳記載已故先人典型的事跡;文藝記錄家族文人的詩詞歌賦、文章等。從字面來看,宗譜、族譜和家譜是有很多不同的,順序上也是從大到小的,但是隨著歷史的發展,三者的概念也越來越模糊,許多時候都已經將其看為同一件事物了。 什麼是宗譜?
  • 浙江家譜族譜印刷哪家好
    浙江家譜族譜印刷哪家好[1]韓姓家譜的序的內容,一般都是寫本支派之來歷,有的序,不僅溯源,而且旁及有關分支分派;寫先世事跡;闡明家譜的意義;修譜經過,等等韓姓家譜的序,其中不少都出自名人手筆韓姓家譜創作信息北宋宰相韓琦於嘉祐七年(1062年)中秋日作《韓氏家譜序》,明代劉基於洪武三年(1370年)仲春作《黟北南陽韓氏宗譜序》,明代文學家程敏政作《南陽韓氏宗譜敘》韓姓家譜文獻目錄《汾陽韓氏支譜
  • 修譜時,封面上應該印家譜?宗譜?還是族譜?
    各位前輩在修譜的時候,是否想過這個問題:該給所編修的譜取個什麼名呢,是叫家譜?宗譜?還是族譜?可能有些修譜負責人會說:這不都是一個意思嗎?當然,小編先在此聲明,其實在所修的譜上用家譜、宗譜、族譜都沒有錯的。雖然都沒有錯,但其中的細微區別小編還是想要在這裡理理清楚,以便更能準確地使用家譜、宗譜以及族譜這三個詞。家譜家譜這個詞,既有廣義,又有狹義。
  • 家譜的幾個定義
    族眾依然是一宗之下,宗之與族,族之於家。宗之下有因分衍或遷徙等形成一個族體,族體之下的基本單位是家,所以冠用「族譜」名的譜牒應是某宗下的一個新開闢的族體。 族譜不是一個完全的宗族譜系,它只記述了這個宗族部分後裔。例:某支遷某地形成一個族體,它的譜系則是族譜。從整體意義上,它構不成一個完整的宗族體系,所以族譜既不同於宗譜也區別於家譜。
  • 全國吳氏古籍家譜族譜1000餘種10000餘冊
    冊(326頁),1979[327頁]吳海南瓊山瓊崖吳氏家族自治會徵信錄1冊(78頁),1923[78頁]吳河南固始內洋大地吳氏族譜1冊(166頁),2000[166頁]吳河南固始吳氏家乘1冊(29雙頁),1834[30頁]吳河南固始固始吳氏家乘(複本1)存2冊(冊1),1881[134頁]吳河南固始固始吳氏家乘(複本2)2冊(231
  • 家譜、族譜、宗譜到底有什麼區別?別用錯了!
    兩漢時期,世族地主佔領重要地位,從而出現「命官以賢,詔爵以功」的現象,君王統治和宗族統治開始出現分離現象,兩漢的家譜是為恢復、復建宗族和形成、鞏固世族的統治服務。魏晉南北朝時期,士族政治興起,出現「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現象,官之選舉,必有簿狀;家之婚姻,必有譜系。
  • 宗親間最強的聯繫紐帶——族譜
    在中國古代宗法社會裡,修宗譜、建宗祠、修墳墓是族人的三件大事,都具有慎終追遠、報本思源、敦宗睦族、凝集血親、光前裕後、規範倫理的教化功能。族譜,也叫家譜、宗譜、家乘、譜牒,是中國古代宗法社會中記載家族或宗族家世淵源、傳承世系和宗族事跡的典章文獻。簡而言之,即家族或宗族的史書。
  • 《袁氏宗譜》二十四卷汝南袁氏和陳郡袁氏
    ,汝南袁氏和陳郡袁氏,在歷史上留下過濃墨重彩的一筆。家族傳承之今日分為多系,多家,多門。現代袁氏家族為融族團結,建立多個袁氏家譜網站和袁氏家譜研究會。同其他姓氏一樣,袁氏很早就有了自己的譜牒。汝南袁氏雖在東漢末年湮滅,但其家譜卻傳了下來,南朝宋時史學家、文學家範曄在著《後漢書》時得以為弄清袁安子孫世系。
  • B2B優選:江西家譜對聯在線諮詢
    >>關於家譜編輯格式的諸多內容供大家參考:文案大全實用文檔一、譜名一般均稱為家譜、宗譜、族譜、家乘、世譜、統譜、支譜、祖譜、合譜、聯宗譜、大成譜、房.........閱讀全文>>一般均稱為家譜、宗譜、族譜、家乘、世譜、統譜、支譜、祖譜、合譜、聯宗譜、大成譜、......閱讀全文>>一部體例完整的家譜,大致應有以下各項:1.譜名一般均稱為家譜、宗譜、族譜、家乘、世譜
  • 黃氏家譜、字輩大全,黃家人快來看看有沒有你家的!
    六朝隋唐是中國譜牒之學始盛時期,但因為當時黃氏的衰落,黃氏族譜也就不見於《魏書》和《新唐書》等官方正史,仍在民間流行。直到宋朝,隨著黃氏的興旺,也出現了黃氏譜牒的繁榮。各地黃氏紛紛立祠修譜,家傳、譜序,多見於當時名人文集中。明清以來,黃氏譜牒之學更加發達,長盛不衰。這一時期的許多族譜,至今仍被流傳和保存下來。
  • 《博山圖書館藏-族譜》博山的一些姓氏宗譜古籍打包
    編號:ZP-XS003-013博山圖書館藏此為博山圖書館藏的一些姓氏的的宗譜 1.孫氏家譜.pdf 10.王氏族譜.pdf 11.唐家塢孫氏族譜.pdf 12.顏山孫氏族譜(山東博山).pdf 13.章丘縣響水泉莊喬氏支譜(另有喬氏先塋補契備考、喬氏祖塋值年簡章).pdf 14.孫氏族譜(山東萊蕪).pdf 15.博山舊志集成-博山鄉土志.pdf 15.博山舊志集成-博山志稿.pdf 15.博山舊志集成-封面.pdf 16.梁氏族譜.pdf 17
  • 這家譜有你的名字嗎?
    答:「家譜」又稱族譜、宗譜、家乘、通譜、統譜、世譜、支譜、房譜等等,是一種以表譜形式,記載一個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跡的書。名稱各異,其內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區別而已,現在一般統稱家譜或族譜。家譜是系統記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緣集團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況的歷史圖集。而現今以「姓氏」為代表家譜、族譜、宗譜系統記載等!
  • 李氏家譜
    【遼寧鐵嶺】長白山李佳氏族譜不分卷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寫本 四冊 美國 2082【遼寧鐵嶺】長白李氏家譜 清鈔本 一冊 北圖 註:書籤題《長白李氏家譜傳》。2083【上海】 溪法華李氏族譜四卷 清光緒七年(1881)鈔本 六冊 美國 2084【上海】 溪法華李氏族譜六卷 (民國)李鴻翥續修 民國八年(1919)秩倫堂刻本 五冊 吉林大學 美國 2085【上海】李氏家乘一冊 (民國)李曾耀纂修 民國十四年(1925)鉛印本 上海市文管
  • 包括主流的幾十種韓氏族譜古籍資料《韓氏族譜》十八冊約2.5G
    山東淄博淄川韓氏世譜山東淄博淄川韓氏世譜等多個文件山西汾陽韓氏宗譜山西汾陽韓氏支譜廣東韓公治潮事跡提取文件夾名.bat江蘇太倉晉陽(韓氏)世譜江蘇泰興延令韓氏族譜江蘇金陵韓氏族譜錄河南安陽文水縣南賢村韓氏家譜湖南
  • 族譜、家譜凡例的撰寫方法
    百家姓有百家譜,家譜多了,各家家譜之間的凡例也必然有所不同。可萬變不離其宗,今天小編便以實際凡例為大家講解一下撰寫凡例的主要內容:雖然在譜書封面可以直接看到譜名,但在這裡可以介紹一下譜名擬定規則(如通譜、統譜和一般家譜譜名各有不同)家譜的命名方法 家譜命名通常是在家譜之前冠以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