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宗譜、族譜、家譜、支譜有什麼不同?

2020-12-10 騰訊網

譜,是記載一個以血緣關係為主體的家族世系繁衍和主要人物事跡的特殊圖書體裁,是一個家族的生命史。它不僅記錄著家族的來源、遷徙的軌跡,還包羅了該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規、家約等歷史文化的全過程。

主要由三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俗稱「譜頭」,內容主要記載姓氏的源流、遷徙、分布、墓葬、祠堂、祭禮圖等等;

第二部分為主體即正文,俗稱:「譜堂」,包括「總世系圖」和「世系年表」。年表行傳按「生卒葬娶」四要素,「五世一抬頭」原則分別介紹各人的字號、父諱、行次、時代、職官、封爵、享年、卒日、諡號、姻配等。這些介結性的文字,長者50餘字,短者僅二三字,實際是人物小傳。使人知其本源,而世系表也因此更加完整;

第三部分為附錄,俗稱「譜尾」。包括「文傳」和「文藝」兩塊,文傳記載已故先人典型的事跡;文藝記錄家族文人的詩詞歌賦、文章等。從字面來看,宗譜、族譜和家譜是有很多不同的,順序上也是從大到小的,但是隨著歷史的發展,三者的概念也越來越模糊,許多時候都已經將其看為同一件事物了。

什麼是宗譜?

宗,本義為祖廟。《說文》釋:「尊祖廟也。」漢賈誼曰:「流派所出為宗。」又《禮喪服小記》釋:「別子為祖,繼別為宗,繼禰為小宗。」所謂別子,是指古代天子、諸侯的嫡長子以外的其他兒子。這裡可釋為別子本代稱其上為祖,而別子之後裔稱其上為宗。其概念是一祖之下的後裔劃分為不同類型。按「宗」的含義,實還是一祖之下所有的後裔。至於宗譜則應是同祖之完全譜牒,如缺其一支,或只記其一支,均還不為宗譜,這就是宗譜區別於家譜的地方。

什麼是族譜?

古釋:「族者,屬也,與其子孫共相聯屬,其旁支別屬。」所謂直系與旁系是相對而言,均可上溯為同祖。他們「共相聯屬」的,這個「屬」,就是這個宗下特定的族眾。族眾依然是一宗之下,宗之與族,族之於家。宗之下有因分衍或遷徙等形成一個族體,族體之下的基本單位是家,所以冠用「族譜」名的譜牒應是某宗下的一個新開闢的族體。族譜不是一個完全的宗族譜系,它只記述了這個宗族部分後裔。例:某支遷某地形成一個族體,它的譜系則是族譜。從整體意義上,它構不成一個完整的宗族體系,所以族譜既不同於宗譜也區別於家譜。

什麼是家譜?

古釋:「有夫有婦然後為家。」又「家,謂一門之內」。所謂家譜,狹義地講應是一直系內的本家之譜。漢以前,見之於正史載錄的譜牒類書多以「世家」為名,且屬王侯大夫及有社會重大影響的人物才具有。如齊太公世家,魯周公世家,孔子世家,陳涉世家。至漢,以「世本」為書目,專門記錄姓氏、世系、居、作。例:世本十五篇。至隋,屬譜牒的籍名多樣,如:家傳、家紀、家記、家史、世系、家牒、譜記等。

按正史《隋書》載,首先出現在正史載錄中有「家譜」冠名一書的為「楊氏家譜狀並墓記」。隋之後,在《新唐書》中,以「家譜」冠名的才真正開始多起來,如「謝氏家譜」、「薛氏家譜」、「顏氏家譜」、「李用休家譜」等。

按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載:「漢書藝文志是秦漢以前著述的總錄,隋書經籍志是隋以前著述的總錄。」那麼「家譜」一名的取用應在漢至南北朝時期。所以,有說以「家譜」為名始於宋代,是不確切的。

作為家譜,本應為一直系之本家譜。但後來,絕大多數是凡同一區域內的同一先祖的各分支後裔的共同譜牒統稱為家譜。從歷史上譜牒用名看,宗譜、族譜、家譜應是有一定區別的。

什麼是支譜?

顧名思義,支是主幹之外的分支,意屬為同祖之下分衍的眾多後裔,而後又各有其世系的支派。所謂支譜,就非常明確了它的譜牒定位,即局限在該祖這下的一個獨特分支。

形成或成為「支譜」的因素往往也是因分衍、擇業、遷徙等原因,游離在原宗地所發展而成的,所以冠以「支譜」,它本身就表明了它屬某宗之下的一個分支。支譜仍屬於族譜範疇。總之,同宗不同族;同族不同支,同支不同家。

參天之樹,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炎黃同心,華夏一脈;血濃於水,葉落歸根。中國家譜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夫家有譜、州有志、國有史,其義一也」,清代著名史學家章學誠更是把家譜與國史、方志相提並論。

中國的家譜一般都有家規族訓,對於規範人生和教育子弟有著積極的意義。「文傳」是更詳細地記載先人的事跡;「文藝」更是家族文化的標誌內容。一部家譜是家族歷史、文化的傳承,能夠比較真實地了解當時的歷史面貌、時代精神、社會風尚,了解在那個歷史背景下人們的生產、生活情況。

家譜是和正史、方志一樣重要的歷史典籍,是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相關焦點

  • 宗譜、族譜、家譜、支譜稱謂涵義有什麼不同
    其概念是一祖之下的後裔劃分為不同類型。按「宗」的含義,實還是一祖之下所有的後裔。至於宗譜則應是同祖之完全譜牒,如缺其一支,或只記其一支,均還不為宗譜,這就是宗譜區別於家譜的地方。古釋:「族者,屬也,與其子孫共相聯屬,其旁支別屬。」所謂直系與旁系是相對而言,均可上溯為同祖。他們「共相聯屬」的,這個「屬」,就是這個宗下特定的族眾。族眾依然是一宗之下,宗之與族,族之於家。
  • 家譜、族譜、宗譜到底有什麼區別?別用錯了!
    家譜成為政府選官、士族出仕、門第婚姻的依據。並且由於家譜對於人們的社會地位、發展前途、社交圈有著巨大的影響,所以家譜造假的現象也開始發生。宋朝以後,家譜逐漸開始平民化,家譜也逐漸喪失以往的政治能力,家譜的內容也開始廣泛豐富起來了。從歷史上譜牒用名看,宗譜、族譜、家譜應是有一定區別的。
  • 袁氏宗譜族譜家譜
    陳郡袁氏在東晉南朝與陳郡謝氏、琅砑王氏、蘭陵蕭氏並為僑姓大族,賈弼的《姓氏簿狀》和王僧儒的《十八州譜》等書對袁氏家族情況定有著錄。《隋書·經籍志》有《袁州諸姓譜》八卷,袁姓作為袁州宜春郡四姓之首,被列入該譜。《韓昌黎(愈)集》中有《袁氏先廟碑》,說明在唐代袁姓也有家譜傳世。宋朝進士袁採著《袁氏世範》,被人推崇為僅次於《顏氏家訓》的一部家族力作。
  • 宗譜、族譜、家譜、支譜、家乘...你知道它們的聯繫和區別嗎?
    其概念是一祖之下的後裔劃分為不同類型。按「宗」的含義,實還是一祖之下所有的後裔。至於宗譜則應是同祖之完全譜牒,如缺其一支,或只記其一支,均還不為宗譜,這就是宗譜區別於家譜的地方。什麼叫族譜?古釋:「族者,屬也,與其子孫共相聯屬,其旁支別屬。」所謂直系與旁系是相對而言,均可上溯為同祖。他們「共相聯屬」的,這個「屬」,就是這個宗下特定的族眾。
  • 修譜時,封面上應該印家譜?宗譜?還是族譜?
    各位前輩在修譜的時候,是否想過這個問題:該給所編修的譜取個什麼名呢,是叫家譜?宗譜?還是族譜?可能有些修譜負責人會說:這不都是一個意思嗎?當然,小編先在此聲明,其實在所修的譜上用家譜、宗譜、族譜都沒有錯的。雖然都沒有錯,但其中的細微區別小編還是想要在這裡理理清楚,以便更能準確地使用家譜、宗譜以及族譜這三個詞。家譜家譜這個詞,既有廣義,又有狹義。
  • 譜牒文化 | 族譜就是家譜?錯!它們的區別和聯繫你知道嗎?
    其概念是一祖之下的後裔劃分為不同類型。按「宗」的含義,實還是一祖之下所有的後裔。至於宗譜則應是同祖之完全譜牒,如缺其一支,或只記其一支,均還不為宗譜,這就是宗譜區別於家譜的地方。族譜不是一個完全的宗族譜系,它只記述了這個宗族部分後裔。例:某支遷某地形成一個族體,它的譜系則是族譜。從整體意義上,它構不成一個完整的宗族體系,所以族譜既不同於宗譜也區別於家譜。
  • 族譜與家譜,它們的區別和聯繫
    其概念是一祖之下的後裔劃分為不同類型。按「宗」的含義,實還是一祖之下所有的後裔。至於宗譜則應是同祖之完全譜牒,如缺其一支,或只記其一支,均還不為宗譜,這就是宗譜區別於家譜的地方。 什麼叫族譜? 古釋:「族者,屬也,與其子孫共相聯屬,其旁支別屬。」所謂直系與旁系是相對而言,均可上溯為同祖。
  • 中國家譜體例概說(二) 譜序 宗譜凡例
    如《康熙族譜原序一》(康熙五年)、《康熙族譜原序二》(康熙五年)、《康熙族譜原序三》(康熙五年)、《康熙族譜原跋》(康熙六年)、《歷代家先進譜說引言》、《曹氏遷徽首修宗譜序》(宋元豐朝)、《徵修新安曹氏統宗譜引》(康熙八年)、《合修新安曹氏統宗譜序》(康熙十二年)、《附辨疑四則》(康熙十二年)、《會修新安曹氏統宗譜序》(康熙十二年)、《旺川華萼軒參稽族變序》(乾隆二十二年)、《旺川宗祠重錄牌譜記》、
  • 族譜就是家譜?錯!它們的區別和聯繫你知道嗎?
    其概念是一祖之下的後裔劃分為不同類型。按「宗」的含義,實還是一祖之下所有的後裔。至於宗譜則應是同祖之完全譜牒,如缺其一支,或只記其一支,均還不為宗譜,這就是宗譜區別於家譜的地方。 什麼叫族譜? 古釋:「族者,屬也,與其子孫共相聯屬,其旁支別屬。」所謂直系與旁系是相對而言,均可上溯為同祖。
  • 家譜的幾個定義
    至於宗譜則應是同祖之完全譜牒,如缺其一支,或只記其一支,均還不為宗譜,這就是宗譜區別於家譜的地方。 什麼叫族譜? 古釋:「族者,屬也,與其子孫共相聯屬,其旁支別屬。」所謂直系與旁系是相對而言,均可上溯為同祖。 他們「共相聯屬」的,這個「屬」,就是這個宗下特定的族眾。
  • 浙江家譜族譜印刷哪家好
    浙江家譜族譜印刷哪家好[1]韓姓家譜的序的內容,一般都是寫本支派之來歷,有的序,不僅溯源,而且旁及有關分支分派;寫先世事跡;闡明家譜的意義;修譜經過,等等韓姓家譜的序,其中不少都出自名人手筆韓姓家譜創作信息北宋宰相韓琦於嘉祐七年(1062年)中秋日作《韓氏家譜序》,明代劉基於洪武三年(1370年)仲春作《黟北南陽韓氏宗譜序》,明代文學家程敏政作《南陽韓氏宗譜敘》韓姓家譜文獻目錄《汾陽韓氏支譜
  • 全國吳氏古籍家譜族譜1000餘種10000餘冊
    >吳江西不詳桂平吳氏譜[7卷,首1卷]7冊(419頁),1887[420頁]吳內蒙古寧城寧城南馬架吳氏家譜-海豐吳氏智公系高惠支下1冊(48頁),2014[48頁]吳山東福山[吳氏家譜]4頁,1981[2頁]吳山東單縣[山東單縣移臺吳氏家譜]1冊(15頁),1980[9頁]吳山東無棣山東海豐吳氏世德錄[5卷](複本1)5冊(519頁),1909
  • 我省公開徵集家譜族譜
    我省公開徵集家譜族譜     捐贈者可獲收藏證書  本報訊(劉慧鑫 記者 鍾振宇)為系統收集研究四川家譜族譜,5月15日起,省地方志辦公室面向全省範圍長期公開徵集家譜、族譜,捐贈者可獲收藏證書,同時鼓勵社會有識人士參與整理研究工作,並提供稿酬以示答謝。
  • 五臺譜牒文化修著族譜
    老三區文化底蘊深厚,向來有修譜、續譜和藏譜的優良傳統,明清時期就有胡氏、白氏、劉氏、韓氏、王氏、楊氏、邊氏、羅氏等舊家譜。這些家譜儘管編纂形式有所不同,編纂體例有詳有略,記載內容有多有少,編寫重點各有側重,但其格式基本類似,有章可循。格式中主要部分有譜序、凡例、世系圖、傳記、家規、藝文和字輩譜等。根據這些內容,將家族的歷史淵源、遷徙情況、傑出人物等記載下來,流傳後世。
  • 族譜、家譜凡例的撰寫方法
    百家姓有百家譜,家譜多了,各家家譜之間的凡例也必然有所不同。可萬變不離其宗,今天小編便以實際凡例為大家講解一下撰寫凡例的主要內容:雖然在譜書封面可以直接看到譜名,但在這裡可以介紹一下譜名擬定規則(如通譜、統譜和一般家譜譜名各有不同)家譜的命名方法 家譜命名通常是在家譜之前冠以姓氏
  • 大譜師:家譜的價值研究——以四川資州《王氏族譜》為例
    關鍵詞:《王氏族譜》;家譜;研究價值  家譜,又叫族譜、世譜、宗譜、譜牒、家諜等,它是記載本宗族世系和事跡的史類文獻。南宋文學家劉勰在《文心雕龍·書記》中說道:「所謂譜者,普也。注序世統,事資周譜。」[1]可見,「譜」有普遍的意思。
  • 名門修譜:家譜必須修,但不建議修統宗譜
    對於修家譜,早期就有專家發表自己的想法:家譜可以修,但統宗譜卻不建議修。同樣是家族譜書,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統宗譜到底是什麼?和家譜有什麼區別。專家解釋,統宗譜的意思是,同一地區內同一姓氏的全部家族,都修進同一本家譜當中。更有甚者是將全國同一姓氏的人,全部統修進一個譜裡,然後把統宗譜的名字取大一點,比如修全國的某某氏、炎黃某某氏、甚至全世界的某某氏家譜。
  • 湖北省第十二屆曬譜節開幕!你看過自己的家譜嗎?
    荊門的劉大一是荊門清隆堂劉氏宗譜的主編,7號上午,在湖北省第十二屆曬譜節的現場,他將自己歷時3年多時間整理、編修的劉氏宗譜交到了湖北省圖書館副館長劉傑民手中,這套記載劉氏一萬餘人的家譜將成為湖北省圖書館的館藏書目。
  • 大譜師:安徽省圖書館藏《休寧陪郭程氏本宗譜》簡論
    在《休寧陪郭程氏本宗譜》的編撰過程中,程敏政仍然延續著對家譜編纂的創新。程敏政在《書本宗譜後》言:「右陪郭程氏本宗譜三卷,首世系、次小傳、次附錄,凡有涉於地望祠墓及訂誤垂遠之大者,若通族別支已具統宗譜祖,徳先業已見《貽範集》者,皆不更出也。」
  • 中國大陸家譜收藏與研究概況 - 中國臺灣網-關注兩岸族譜對接
    此外,近年來許多報刊不斷有新發現的名人家譜的報導。例如《光明日報》1982年6月17日,刊登了江西吉安縣發現文天祥家族的《富田文氏族譜》的消息;1983年5月13日,刊登了江蘇發現嶽飛家譜的消息;1985年9月8日,報到了撫順發現了王安石族譜的消息;《中國歷史年鑑》1983年,刊登了發現南宋理學家朱熹家譜——《紫陽朱氏建安譜》的消息;1992年又在山東陽穀發現了戰國軍事家孫臏的家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