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做個懂譜的人!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而能準確、清楚回答這個問題的,只有家譜。
前人不統譜,今人尋根苦,吾輩不統譜,後代忘了祖。家譜,現今的年輕人已經不重視了,還記得一個朋友在尋根的時候,遇到很多家族,本來有譜,但由於種種原因已經很久沒有重修了,也沒人重視 ,甚至連始祖的名諱都已經忘記了,讓人不勝唏噓。
究其原因,往遠了說,是因為王朝更替,戰亂不斷,天災人禍;往近了說就是時代變遷, 社會革新,城鎮化等因素,給家譜的保存和流傳早造成了較大障礙,也抬高了後人尋根的門檻。
尋根問祖,是人的一種本性,一個情結,一份真情,有些人離鄉多年,有些人在外地長大, 有些人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故鄉......尋根問祖的過程,也是尋夢之旅。它不僅僅是尋找族譜,尋找族群,尋找先祖,尋找親人,也是尋找家族之夢,民族之夢,更是一種家國情懷。
水有源,樹有根,血緣和宗族觀念,需要代代傳承,家族意識和孝悌觀念,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亙古不變的價值觀,心中有家才有國,小到家族,大到國家,正是宗族和血緣讓人們的認同感、榮譽感凝聚在一起,不斷的發展和壯大。也正是優良傳統,讓我們又一次得到培育和傳承,既讓在外的遊子落葉歸鄉,又讓傳統文化加以薰陶。
在尋根問祖時,一定要注意這三個問題。
01 聚居地
(1)一般來說,每個家族和家族的支脈都會有一個相對固定的聚居地,但不要以為在此聚居地都是這個支脈的人,也有可能是由於當時人員太少,本地不同支派同姓集中居住壯大勢力的情況。
(2)家族大的姓氏中,同名者比較多,並且還有外族同姓名的情況可能會出現,即使是同時期同名之人也不可能絕對是一個人。在我們尋根問祖時,判斷這個人標準有三:
①看年代是否相符;
②看生平事跡是否相符;
③看父輩和子輩、字輩、世系是否相符。
02 老譜
(1)老譜不全是準確無誤的。雖然說古時候的信息流失較少,而且當時修訂的族譜是比較準確可信的,但是修譜者水平參差不齊,並不是每個修譜者都有很高的水平,這樣就會出現以自己的主觀意志來編撰內容,誤導後人。
(2)名人寫序不一定是正確的。客序在古代時是會經常出現在家譜上的,但是名人一般只會詢問你的家族源流,然後撰寫,當然這也代表了一部分家族的主觀意志,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們寫的就是正確的。
03 字輩
(1)同輩兄弟名字中的同一字不一定是字輩
現在很多家族在修譜的時候,都喜歡在世系中找相同的字,如果有的話就不分世系硬把他們歸為一輩。這種強行排字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如果僅僅是兄弟間幾個相同的, 而其他的堂兄弟沒有相同的,或者字輩不能連續幾代相同的, 這都不算是字輩。而且這樣的話根本沒有任何的意義。
(2)本支派的字輩不一定是全族人的字輩
每個大家族都會有分支,分支在尋根問祖的時候,如果是按照字輩的方法來尋根,只能尋到始遷祖以下的同宗,也就是譜書上面遷來之後繁衍的外遷支系。始遷祖以上的同宗很大概率不會使用相同的字輩,即使真的有幾個是相同的,也只能說是巧合。當然肯定也會有始遷祖帶來族譜,在修譜書之前就已經確認了之後的字輩。
尋根文化,讓一個家族賦有歷史的力量,讓孝悌美德擦亮了家族名片,它不僅僅是一個儀式,更是一種精神,一種力量,一種文化需要我們多多培育,需要一代代相傳。
了解家譜歷史,學習家譜理論,總結修譜經驗;
指導家譜編修,交流修譜體會,普及家譜常識;
講好家譜故事,傳播家譜文化,盡在錦秋文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