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尋根之旅的指路燈——簡評《家譜與尋根——以柳姓為例》

2020-11-28 柳育龍

通向尋根之旅的指路燈

——簡評《家譜與尋根——以柳姓為例》

王潞軍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環山之水,必有其源。樹高千尺,葉落歸根。追本溯源、尋根問祖是華夏兒女的共同情結與心願。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由盛轉衰,飽受列強欺凌,國家積貧積弱,人民水深火熱,中國文化一度式微,成為落後愚昧的代名詞。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幾十年來,國家面貌煥然一新,古老中華重現盛世輝煌,國人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與日俱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再次回歸,遭遇冷落的家譜研究逐漸升溫,進入民眾視野。公祭炎黃,問祖尋根,已成凝聚民族血脈,弘揚中華文化之盛事。《家譜與尋根》於此時出版,一為現實條件催發,一為文化勃興促就。

有志者事竟成。《家譜與尋根》作者柳育龍是年輕的85後,一路走來,已有多部巨著已經或正在出版。

《家譜與尋根》是作者累年月積、孜孜以求之成果,是作者嘔心瀝血、辛勤付出之結晶,字裡行間洋溢著強烈的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真情真性汩汩流淌於筆端:「尋根苦,尋根苦。終日奔波,淚婆娑。尋根苦,尋根苦。別人知祖,我不知。尋根苦,尋根苦。別人上墳,我何處?」透過枯燥的文字,張揚得是作者永不言棄的個性與奮發向上的使命擔當。這種緊迫的責任感、使命感,激發出作者的生活創作熱情,克服經濟拮据,工作奔波之苦,窮於搜集資料,忙於探究考證,一如既往地堅持前行,出書之夢終於得圓。如果說數年前作者第一部作品《焦岱史話》還略顯稚嫩,那麼《家譜與尋根》則趨向成熟和從容不迫,所缺只是資料的進一步補充論證。詩人艾青說:「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出版《家譜與尋根》不正是作者殷殷家國情懷最生動的註腳嗎!

本書遑遑五十萬言,廣徵博引,小心求證,通過網上淘書,與宗親交流,現場考察,聽老人訪古等多種渠道搜集資料,詳細介紹了新舊家譜的主要內容、舊家譜辨偽釋疑、新家譜編撰流程,包羅柳氏世系,家訓,名人,藝文、故事傳說等,實為引導人們修譜與尋根必備之工具書或啟蒙書,不僅是柳氏尋根之必需,而且對中華姓氏尋根頗具參考借鑑價值。本書的作用就是授人以漁,教育大眾掌握尋根技巧,十分接地氣,提人氣。

本書收錄柳氏源流信息豐富,脈絡清晰,體制完備,相當程度上普及了柳氏發展演變之歷史大框架。柳姓四大來源,一是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魯國大夫姬展禽之後,以居邑名為氏;二是源於羋姓,出自春秋時楚懷王孫子心之後,以都城名為氏;三是源於因故改姓,四是源於少數民族漢化改姓。而第一種說法最為史家認可,即展柳一家,柳姓為柳下惠之後。孟子云:「柳下惠,聖之和者也。」散落四處包括平時難得一見之柳氏文化資料被作者精心搜羅於本書,如各地柳氏族譜、明代柳升家族皇帝敕封聖旨、柳氏家訓族規、柳氏家譜譜序等,集知識性、科學性、教化性於一體,殊為不易。品讀《家譜與尋根》,猶如進行一場穿越時空的旅行,聆聽古聖先賢之教誨,感悟家族興衰之哲理,蕩滌心靈深處之塵埃,不亦愉乎!

修譜就是延續家族史,解決「我從哪裡來,又向哪裡去」的問題,而千萬之家族史,積澱起中華文明永續不絕。從這層意義講,《家譜與尋根》是對舊家譜的又一次認識總結和修訂新家譜的再次出發,站在新的起點開啟新的航程,為家族文明復興培土奠基。

讓我們循著《家譜與尋根》,感恩回饋先人,傳承中華傳統文化,踏上光榮而神聖的尋根之旅。

相關焦點

  • 《我的尋根/家譜情結》——《家譜與尋根》代序
    國史、地方志和家譜,是構成整個中國社會歷史的三種資料類型,其中家譜更是起著其它兩種資料無法替代的作用,是一個家族歷史傳承的重要方式。《蕭山程氏重修宗譜》卷首《宗規》有一句話說:「凡物,知母而不知父者,走獸是也。知父而不知祖者,飛鳥是也,惟人則能知祖。」可見,尋根知祖的重要性。「前人不修譜,後人尋根苦。
  • 尋根之旅 - 齊魯壹點
    家譜是一個家族發展的「百科全書」,它記載著家族的起源、發展軌跡及其成員的身份、事跡等各種內容,是炎黃子孫的根脈所系,是天涯遊子的情愫紐帶。董姓是一個古老姓氏。作為其中一支的江蘇阜寧董氏家族,已在蘇北裡下河鹽阜地區生息繁衍400年左右,據可以考證的民國26年編修的崇禮堂《董氏家譜》記述:吾門始祖為豢龍氏;明朝末年,一世祖後松、後柏兄弟倆為躲避戰亂,率家眾從山東濰縣南下至阜城為生。
  • 饒州瓦屑壩移民家譜尋根(4)
    朱貴安先生編輯的《饒州瓦屑壩移民家譜尋根》書籍很珍貴,不可多得,專業性很強,內涵廣泛,應視為尋根問祖,探究歷史的珍寶。朱貴安先生是瓦屑壩文化研究的先驅、專家,值得我們敬仰和學習!《安徽朱氏》公眾號得到朱貴安先生同意分期轉載《饒州瓦屑壩移民家譜尋根》書籍的內容,同大家共同分享。明朝初期,安慶府、廬州府、池州府、徽州府、鳳陽府的一部移民,大多來自江西饒州府,各姓氏先祖從饒州府所轄各地,經鄱陽湖瓦屑壩登岸,具名造冊,發放川資,從此背井離鄉,兄弟分離, 踏上陌生的人生之旅...
  • 國圖開通"中華尋根網" 上網可查家譜尋根問祖
    今後,市民坐在家中便可以上網查閱自己的家譜了。為全球華人提供家譜數位化服務的「中華尋根網」(http://ouroots.nlc.gov.cn)於周末正式開通。這個網站是為了滿足海內外華人「盛世修譜」的需求,由澳門基金會出資,國家圖書館負責內容建設的。它除了滿足全球華人尋根問祖的需要,還將成為華人家譜教育和研究的平臺。
  • 尋根——中國家譜族譜資料庫
    原標題:方便全球華人尋根問祖 中國家譜族譜資料庫升級  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升級更新的「中國家譜族譜資料庫」和「中國地方志資料庫」日前正式向公眾開放,可為全球華人尋根問祖提供一站式服務。
  • 網上修譜,人們「尋根」之旅更便捷
    黃曉輝劉國良譚帥在大數據、雲儲存的網際網路時代,傳統家譜有了「數位化」變革的可能。網上修譜,使一本本厚重的紙質家譜,變成了一個個可以隨時上網查閱的帳號。與傳統家譜相比,網絡家譜增加了圖片、語音、音頻、視頻等多媒體記錄形式,使家譜信息更加豐富,查閱更方便。湖南百姓通譜網的負責人陳希介紹,他們研發了「同心圓家譜」技術,用戶只要點擊自己或親屬的姓名,其家族源流和代際關係,就會像樹木的年輪一樣,一目了然。同一個圓裡的人為同輩家族,越往裡走,輩分越高。
  • 尋根問祖續編家譜的意義價值何在?
    隨著社會進步網絡飛速發展,尋根問祖之風越來越盛,尋根問祖續編家譜都已成必然。多少人有緣相聚在網上,相聚在多少代人久別的重逢之路。尋根問祖續家譜是黨氏家族,每個人應盡義務。 「水有源,樹有根,落葉要歸根。」正是這種對祖根的依戀,對血脈親情的重視,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激發著海內外同胞尋根問祖的熱情。家譜是一個時代的產物,而隨著時代不斷變遷,家譜的形式和作用也在不斷變化。家譜自誕生到興盛都帶有很強的政治性,家譜主要功能在於德育、教育。同一個尋根問祖問題,有人可以很快找到答案,有人卻也沒有一點思路。
  • 名門修譜:尋根問祖和家譜之間的千絲萬縷
    尋根問祖,作為人的一種本性、一個情結。有些人背井離鄉多年,有些人從小生長在異鄉,有些人活了一輩子都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根在哪裡,因為以上的種種,從而也就有了那些尋根的人。 想要尋根,必先有譜。這裡所提的譜,自然是家譜。家譜作為記錄一個家族發展變遷的「百科全書」,一代代流傳下來的祖訓家規、藝文著述等內容,對於自己的家族來說都是不可多得的財富。裡面所記錄的家族人丁信息,更可以清晰地讓你了解祖先的過去,以及祖上的一些名人大事。這也就是為什麼近幾年很多海外的華人,拿著家譜回國尋根,就是為了找尋血脈親情,為了找回那份屬於自己的情懷。
  • 「中華尋根網」正式開通 記錄家譜書目數據30000條
    中廣網北京3月5日消息(記者張庶卓)「中華尋根網」開通儀式今天(5日)在國家圖書館舉行,此舉標誌著「中華尋根網」項目正式向海內外華人提供服務。崔世安先生與周和平館長共同開通了「中華尋根網」網站。  「中華尋根網」是建立在廣泛合作基礎上的全球華人家譜數位化服務、教育和研究項目,是國家圖書館與澳門基金會開展的第一個文化合作項目。
  • 上網可查家譜「尋根問祖」 最遠家譜追溯至先秦
    今後,市民坐在家中便可以上網查閱自己的家譜了。為全球華人提供家譜數位化服務的「中華尋根網」(http://ouroots.nlc.gov.cn)於周末正式開通。這個網站是為了滿足海內外華人「盛世修譜」的需求,由澳門基金會出資,國家圖書館負責內容建設的。
  • [聊城]修家祠印家譜 尋根氣氛漸濃
    「一聽說要修家譜,村民們都很高興,沒等我們發出倡議,不少人便為此捐資。」於先生說,春節過後,家族還準備搞個儀式紀念此次家譜重修。  名詞解釋  家祠與家譜  尋根是中國人的一種情結,家譜和家祠,其實都是較好的尋根載體。
  • 哥布林法師的尋根之旅
    哥布林法師的尋根之旅 拼盡全力卻黯淡收場 或許他不是走錯了片場 只是這裡並非他的家鄉 快跟哥布林法師一起 踏上他的尋根之旅吧
  • 市圖書館徵集家譜 77個姓氏206種家譜等你尋根溯源
    原標題:市圖書館徵集家譜 77個姓氏206種家譜等你尋根溯源市圖書館徵集家譜 77個姓氏206種家譜等你尋根溯源12-17 18:22 你見過自己家族的家譜嗎?你參與過家譜的編寫與整理嗎?你見過其他名門望族的家譜是怎樣的嗎?昨日,一場「追溯家族歷史」精品家譜展在淄博市圖書館舉行,這也是我市今年全民讀書月期間的一項重要活動。
  • 尋根溯源丨為什麼尋根很難?
    有人說:尋根是生死之外的第三種本能,但是談尋根易,尋根卻很難!原因有很多,小編將原因羅列於此,希望諸位尋根人少走誤區,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一、缺乏紙質資料對於一個家族史料的記載主要是家譜來承載的,家譜的真實性雖然不如國史方志記載的客觀,但是對於尋根者來說還是第一手的資料,但在建國後特殊時期,大多家譜被損毀殆盡或者殘缺不全。
  • 臺灣泰雅族人的尋根之旅
    作者:林辭心(復旦大學文博系碩士生)坐標:中國臺灣宜蘭縣南澳鄉01走在回家的路上:尋根之旅於是在十多年前,青年們共同發起了名為「Hata Ngasal」的尋根之旅,意為「找回記憶中的流星」,象徵故鄉的回憶如流星般易逝。尋根之旅的背後是泰雅族「Gaga」精神的體現。「Gaga」一詞在泰雅語中含義多元。原意是祖訓或遺言,即泰雅族的行為準則,同時指稱以祖靈信仰為中心的儀式團體,也是共同從事生產的團體。
  • 普通工人尋根數萬裡苦修家譜 14年拍幾萬張照片
    他說,最初的目的只是修家譜,但這些年來,不斷地尋找,自己已停不下來。「每個線索,都包含著太多信息。」到如今,謝學成認為,他研究的已經不僅僅是一部家譜,而是一段能觸摸的歷史……  這些年裡,最艱難的時候是在2007年到2009年之間,不僅是因為身體累乏,而是因為尋根之旅已耗時六七年,但先祖究竟從何而來依然無解。這實在令人沮喪。
  • 尋根問祖,家譜中的一世祖追到哪裡最為合適?
    尋根問祖一直是我輩修譜人員的最大難題,不僅耗時耗力,而且結果還不能得到保證,讓很多想要修譜的老師雖然懷有修譜之心,但無奈之下只能放棄修譜。尋根問祖,第一就是要搜集資料,這些資料包括家族的遷徙史、家族的名人信息、家族的字輩排行,家族的郡望、家族的其他分支族人情況等等。這些資料,一般是從家族老一輩族人口中,家族墳塋,家族祠堂中的神位等來搜集。
  • 新聞 | 尋根家源家譜文化線上大講堂攝製組走進南翔
    6月9日,由復旦大學中華古藉保護院、楊浦區文化與旅遊局主辦,楊浦區圖書館承辦,可文平臺協辦的尋根家源線裝家譜文化推廣項目2020年家譜文化線上大講堂首次講座攝製組走進了素有教化嘉定之稱的嘉定區,走進了上海四大歷史名鎮之一的南翔千年古鎮。
  • 中華姓氏文化尋根之旅「歸心工程」在京啟動
    近日,由莊希泉基金會發起,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聯合主辦、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公益支持的「中華姓氏文化尋根之旅歸心工程」在京啟動。中華姓氏文化尋根之旅系列公益活動總策劃、莊希泉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組委會主任 呂文加講話呂文加強調,中華姓氏文化尋根之旅「歸心工程」啟動儀式,就是要邁開「全球尋親」的腳步,將根親文化的精髓傳播到海內外,讓「中華文化走出去」,讓遍布世界的龍族後裔凝心聚力,將中華文化發揚光大。
  • 耄耋老人「尋根福」黃姚古鎮《尋根黃姚》演藝景區尋根
    尋根福老人與《尋根黃姚》編劇、總導演張一一合影留念>發現並命名「黃姚」的楊家將楊宗保、穆桂英之子楊文廣、楊金花兄妹舞臺劇照 10月5日,世界長壽之鄉廣西賀州千年古鎮黃姚大劇院《尋根黃姚》演藝景區迎來一位特殊的遊客,一位名叫「尋根福」的年屆八旬耄耋老人攜全家專程從柳州趕到黃姚大劇院觀看《尋根黃姚》大型旅遊演藝,姓名與劇名的如此巧合引發網絡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