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姓氏文化尋根之旅「歸心工程」在京啟動

2020-12-03 中國日報網

近日,由莊希泉基金會發起,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聯合主辦、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公益支持的「中華姓氏文化尋根之旅歸心工程」在京啟動。莊希泉基金會主席莊炎林,原文化部部長蔡武,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會長袁守啟,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理事長、國務院僑辦原副主任趙陽,中國僑聯顧問、原副主席王永樂以及離退休老將軍、老幹部、企業界、藝術界、媒體界、國內姓氏組織代表和海外華僑華人代表100多人參加了本次活動。

萬姓同根 天下歸心

莊炎林、蔡武、袁守啟、趙陽、王永樂等領導聆聽會議發言

中華姓氏文化尋根之旅系列公益活動總策劃、莊希泉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組委會主任呂文加在主題發言中說:「歸心工程」,蘊含著全體中華兒女「萬姓同根,天下歸心」之意,標誌著包括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再一次展現愛國愛家,傳承文化,記住鄉愁,投身民族復興偉業的情懷和夢想。「歸心工程」的目的,就是架起海內外中華兒女心向祖國,共圓夢想,延續根脈,留住鄉愁的平臺和橋梁,為他們的家國情懷提供文化引領,活動設計,項目對接和工作生活服務。

中華姓氏文化尋根之旅系列公益活動總策劃、莊希泉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組委會主任 呂文加講話

呂文加強調,中華姓氏文化尋根之旅「歸心工程」啟動儀式,就是要邁開「全球尋親」的腳步,將根親文化的精髓傳播到海內外,讓「中華文化走出去」,讓遍布世界的龍族後裔凝心聚力,將中華文化發揚光大。從今年開始,組委會將設計推出「海峽情深廈門尋根啟動儀式」;「歸心工程高峰論壇」;「百集尋根人文紀錄片《歸心》開機儀式」;「【最美是鄉愁】名人書畫巡展」;「尋根旅遊推介會及鄉愁專列發車儀式」;「中華姓氏年鑑編輯啟動儀式」等系列活動。該活動將高舉愛國主義旗幟,以姓氏尋根,家風傳承為鮮明特色,以豐富心靈世界,激發精神活力為主要目標,將當今時代的智庫、科技、商業、金融、文創、傳播、教育、旅遊、建設等最新元素和工具引進活動中來,不斷推岀新理念、新項目、新產品,走岀一條自立自強、自我壯大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會長 袁守啟

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會長袁守啟在講話中建議,中華姓氏文化尋根之旅必須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尋根之旅,他提倡人們要讀懂繁體字,每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故事一部歷史。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願意與各大基金會一起,以近十年編纂的十五本毛筆小楷繁體版注釋作品來鼎立支持這項活動。他希望,「歸心工程」啟動儀式一定要遵循「少說多做」「摸著石頭過河」的宗旨,一步一個腳印、扎紮實實落到實處。

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理事長、國務院僑辦原副主任 趙陽

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理事長、國務院僑辦原副主任趙陽在「歸心工程」啟動儀式上指出: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一直開展的「留根工程」和「歸心工程」異曲同工,留根工程就是要留住中國文化的根,留住中華民族的根,留住故鄉情懷的根。留根也好,歸心也好,宗旨就是要留住我們的根本,不忘初心。兩者一定要很好的融合、補充、互利、多贏,要為弘揚我們的中華文化,為我們國家的發展共同努力。

中國第四屆僑聯主席、莊希泉基金會主席 莊炎林 致辭

中國第四屆僑聯主席、莊希泉基金會主席,今年98歲高齡的莊炎林先生做了精彩生動的講話,他說: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血脈,是中華兒女的精神家園。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智慧絕倫,氣度非凡,體現了中國人民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中華姓氏文化是中華民族區別於世界其他民族獨一無二、獨具特色的文化。我們看到,許多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熱愛祖國,心繫家鄉,不遠萬裡回國尋根祭祖,投資興業,難能可貴,令人感動。為了更好地推動海內外同胞尋根交流,萬眾歸心,莊希泉基金會與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達成共識,精誠合作,共襄盛舉。莊老向這幾家令人尊重的工作夥伴表示感謝!莊老在講話最後賦詩一首《中國夢》,與各位嘉賓共勉:千秋承傳道德經,九州弘揚新文明。同心共築中國夢,乘風破浪萬裡行。

馬炳芝將軍親自書寫的書法作品——申氏家訓

啟動儀式上,組委會授予鄭州市房屋開發集團董事長申仕為「歸心工程·榮耀之星」,感謝他一直以來為姓氏文化研究、家風家道傳承作出的公益支持。組委會名譽主席、中國僑聯第四屆主席莊炎林手舉心形螢光燈和參會領導嘉賓、姓氏代表營造的「萬姓同根,天下歸心」的獨具創意的表現形式,將本次中華姓氏文化尋根之旅「歸心工程」啟動儀式推向了高潮。

媒體記者採訪莊老,講述父子僑領「海天春秋」故事

本次活動主要承辦方,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姓氏文化委員會楊立龍會長在大會發言中表示:「歸心工程」就是要融「聖賢文化、傳統文化、民俗文化、地方文化、現代文化、革命文化」於一體,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各地地域文化特色,通過尋根之旅來找尋到「世界華人尋根謁祖聖地、中華民族精神家園、中國優秀旅遊目的地」,藉助廣大海外各種力量和渠道,把我們的中國故事講述的更生動、傳播得更廣泛、影響更久遠,增強中華兒女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提高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從而編織一條「家國同構」「家國情懷」的傳統文化與血脈紐帶。

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姓氏文化委員會楊立龍會長接受媒體採訪

來自中央電視臺、參考消息、中國文化報、人民網、騰訊視頻、今日頭條等三十多家媒體現場採訪了前來參會的嶽姓、楊姓、申姓、鍾姓、向姓等為踐行習總書記「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而作出突出貢獻的家族代表。

莊老與「歸心工程」組委會主任呂文加、執行主任兼總指揮楊根生、藝術總監沉浮合影

(中國日報北京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焦點

  • 「中華姓氏文化尋根之旅走進福建」活動在廈門啟動
    (圖片來源: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中國僑網12月18日電 據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微信公眾號消息,12月16日,以「尋祖根,鑄華魂」為主題的「中華姓氏文化尋根之旅——走進福建」公益活動在廈門啟動。中華姓氏文化尋根之旅是由莊希泉基金會、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聯合發起的一項服務海內外華僑華人尋根問祖、傳承文化的主題活動,福建是該活動第一站。趙陽表示,開展海外華文教育,是幫助海外華裔青少年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被譽為中華民族在海外的「留根工程」和「希望工程」,華文教育是「留根」,此次舉辦的姓氏文化活動是「尋根」。
  • 追溯中華姓氏源流 「少年臺灣」登陸尋根謀發展
    (聚焦海峽論壇)追溯中華姓氏源流 「少年臺灣」登陸尋根謀發展  中新社廈門6月15日電 題:追溯中華姓氏源流 「少年臺灣」登陸尋根謀發展  中新社記者 林春茵  「我想過尋根,但非常不容易。」臺灣高雄女子張蜀慧說,「我也害怕,不敢一個人來大陸。」
  • 中華姓氏將申報世界記憶遺產
    中華姓氏將申報世界記憶遺產  《中華姓氏辭海》目前已整理2萬餘姓氏  姓氏學,作為一門傳統古老的學科,是血緣尋根的一種重要文化依據。11月7日,首屆中華姓氏申遺大會在福建福州舉辦。  中華姓氏將申報世界記憶遺產  11月8日下午,北京青年報記者從首屆中華姓氏申遺大會舉辦方獲悉,中華姓氏申遺工作將全面啟動。  據悉,世界記憶遺產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啟動的文獻保護項目。該項目側重於文獻記錄,包括博物館、檔案館、圖書館等文化事業機構保存的任何介質的珍貴文件、手稿、口述歷史的記錄以及古籍善本等。
  • 中華姓氏將申報世界記憶遺產 已整理2萬餘姓氏
    姓氏學,作為一門傳統古老的學科,是血緣尋根的一種重要文化依據。11月7日,首屆中華姓氏申遺大會在福建福州舉辦。據了解,本次活動由中國世界遺產主題文化博覽會組委會、福建省朱子文化發展促進會和福建省開閩姓氏文化研究院等共同舉辦,以傳承中華文化、弘揚中國精神為主題,開展申請世界記憶遺產的活動。
  • 一次對中華姓氏文化的探尋——「傳承中華文化暨尋找鄉愁」兩岸...
    4月6日至12日,河南省臺辦主辦的「傳承中華文化暨尋找鄉愁」兩岸媒體姓氏尋根聯合採訪活動,圍繞尋根主線展開。   在一周的時間裡,兩岸媒體聯合採訪團共同敬拜人文始祖軒轅黃帝,並赴平頂山、南陽、信陽、駐馬店、周口等地,重點對劉姓、陳姓、蔡姓、曾姓、黃姓等姓氏祖根地進行採訪挖掘。
  • 「尋根」圖網絡大熱 中華姓氏起源地河南受關注
    導讀:近日一張河南旅遊體驗網網友自製的「中華姓氏起源」地圖又一次成為了網絡的熱點。地圖上對於中華民族主要姓氏起源地進行了準確的標註,引發了人們對於「老家」的關注。找到自己的姓氏起源,回「家」尋根迅速成為網友熱議的話題。
  • 通向尋根之旅的指路燈——簡評《家譜與尋根——以柳姓為例》
    通向尋根之旅的指路燈——簡評《家譜與尋根——以柳姓為例》王潞軍參天之木,必有其根,環山之水,必有其源。樹高千尺,葉落歸根。追本溯源、尋根問祖是華夏兒女的共同情結與心願。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由盛轉衰,飽受列強欺凌,國家積貧積弱,人民水深火熱,中國文化一度式微,成為落後愚昧的代名詞。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幾十年來,國家面貌煥然一新,古老中華重現盛世輝煌,國人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與日俱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再次回歸,遭遇冷落的家譜研究逐漸升溫,進入民眾視野。公祭炎黃,問祖尋根,已成凝聚民族血脈,弘揚中華文化之盛事。
  • 臺灣「河洛郎」姓氏尋根,洛陽中華姓氏文化尋源地揭牌
    洛陽中華姓氏文化尋源地老城麗景門    被列為「2010河南臺灣月」重要活動之一的兩岸姓氏文化探源活動即將拉開帷幕之際,9月26日,洛陽中華姓氏文化尋源地在洛陽老城麗景門正式揭牌,同日舉行了《中華姓氏源流》系列叢書500姓單行本編輯出版啟動儀式。
  • 首屆中華姓氏圖騰文化論壇暨中華姓氏申遺·王鷺鷹家文化藝術展在...
    2020年05月27日 10:26:11 來源:中新網福建   中新網福建新聞5月27日電 (記者 龍敏)5月24日,以「傳承圖騰文化,弘揚中國精神,助力姓氏申遺」為主題的首屆中華姓氏圖騰文化論壇暨中華姓氏申遺·王鷺鷹家文化藝術展在廈門海絲藝術品中心隆重舉行
  • 海外華人帶來姓氏尋根熱
    從「珠璣古巷」到「中華姓氏尋根園」,中國不少地方出現姓氏尋根熱潮,許多地方紛紛建設姓氏文化園,舉辦拜祖尋根活動,並且開發姓氏文化產品――     「姓氏尋根熱」持續升溫  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海外華人到大陸「尋根」活動蓬勃開展,尋根謁祖內容不一,有關於中華人文始祖、古代都城及其他城址的尋根、各門類文化尋根以及家族尋根、姓氏尋根等
  • 袁義達:中國姓氏對傳統文化和血緣尋根的影響
    編者按:袁義達,中國科學院姓氏研究專家,原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華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我們稱家譜為血緣尋根就是這個道理,其最重要的標誌是:家族世系清楚,每一代的歷史人物是真實的,尤其是各地分支的家譜,自開基祖以下的歷史是真實的。    家譜也稱譜牒學,是一門傳統古老的學科,其核心是姓氏和人名,是血緣尋根的一種重要文化依據。
  • 尋根之旅 - 齊魯壹點
    董姓是一個古老姓氏。關於董姓是起源有多種說法,其中有主要兩種起源說:一支起源於黃帝,相傳黃帝的已姓子孫中有個叫叔安被封於今天河南唐河縣,稱為飂叔安,其子董父為舜帝馴養龍,被舜賜姓為董,任為豢龍氏,封之於今天山東定陶縣,他的後代便以董為姓;這一支是以封地為姓。
  •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提升姓氏文化影響力——中華姓氏文化發展高峰...
    、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許嘉璐先生為「中華姓氏文化大典」題名。  中華姓氏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標誌和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體系。中華民族是最早使用姓氏、最早確立姓氏制度的民族,中華姓氏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發祥最早、蘊含量最大、使用率最高、凝聚力最強、生命力最旺盛的核心價值體系。
  • 《中華百家姓》:尋根之旅 築夢傳奇-光明日報-光明網
    由安徽衛視與深圳宏博昌榮傳媒集團聯合打造、深圳宏博昌榮傳媒集團原創投資製作的大型姓氏文化尋根綜藝節目《中華百家姓》正在安徽衛視播出。自開播以來,《中華百家姓》的收視率節節攀升,穩居周四晚間同時段節目前列。
  • 馬來西亞「中華經典文化尋根之旅」交流團成立
    原標題:馬來西亞「中華經典文化尋根之旅」交流團成立 國際在線專稿:據新華社電,經過3個多月的籌劃,由馬來西亞崇德文教基金會組織的「中華經典文化尋根之旅」文化交流團11日在吉隆坡正式成立。該團將於12日前往中國西安市展開中華經典文化尋根之旅,並與當地青少年舉行多場國學交流活動。
  • 白酒為什麼是中華姓氏宗親文化傳承最好的載體?
    姓氏宗親文化,逐漸重新得到繼承和發揚,而許多人也定製了自己的姓氏或家譜酒,一為宗族祭祖聚會所用,也為平時交際所需。姓氏是中華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國就已經形成姓氏,並逐漸發展擴大,世世代代延續。 1、姓,產生於母系氏族社會,原為族號,表血統。
  • 首屆中華姓氏圖騰文化論壇在廈門舉行
    近日,以「傳承圖騰文化,弘揚中國精神,助力姓氏申遺」為主題的首屆中華姓氏圖騰文化論壇暨中華姓氏申遺·王鷺鷹家文化藝術展在廈門海絲藝術品中心隆重舉行。來自海內外姓氏文化、雕塑藝術領域的近百名專家學者參加了研討活動。中華姓氏文化學者袁義達、聶振強等專家學者高度肯定了中華姓氏圖騰文化研究的當代意義。
  • 海外華裔及臺灣青少年福建尋根 開啟閩南文化體驗之旅
    海外華裔及臺灣青少年福建尋根 開啟閩南文化體驗之旅 2018-07孫虹 攝  泉州南少林國際學校校長陳翔介紹,此次夏令營安排了許多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類課程,如中華武術、舞龍體驗、手工臉譜繪製、手繪美麗鄉村等,營員們可以從中體會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感受「根」的意義。
  • 《廬江縣姓氏源流與文化尋根》正式出版發行!
    《廬江縣姓氏源流與文化尋根》正式出版發行!許多人都很想了解關於自己姓氏的有關信息,尤其是家族的淵源,以增強自己的歸屬感、認同感和自豪感。《廬江縣姓氏源流與文化尋根》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積極回應社會文化關切,旨在幫助廣大讀者通過各姓氏的家族文化,了解自己家族的來歷。
  • 湘籍作家用音樂尋根姓氏文化之美
    湘籍作家用音樂尋根姓氏文化之美張一一作詞新國風歌曲上線(「國風才女」申霏霏原創新國風歌曲《新百家姓》上線。)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月2日訊(記者 徐亞平) 「一個姓氏一家人,追溯到伏羲媧皇;同根同脈生生不息,血濃於水源遠流長。一個姓氏一家人,生根東西南北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過五千年也不忘……」用音樂尋根中華姓氏文化之美,有「國風才女」之稱的青年歌手申霏霏原創新國風歌曲《新百家姓》,近日在全國各大音樂平臺上線。這首以中華姓氏文化為主題的歌曲獲得各界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