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後,市民坐在家中便可以上網查閱自己的家譜了。為全球華人提供家譜數位化服務的「中華尋根網」(http://ouroots.nlc.gov.cn)於周末正式開通。這個網站是為了滿足海內外華人「盛世修譜」的需求,由澳門基金會出資,國家圖書館負責內容建設的。它除了滿足全球華人尋根問祖的需要,還將成為華人家譜教育和研究的平臺。
500姓氏可網上問祖一個普通人要如何通過這個網站尋根問祖呢?在這個網站首頁上,有個「在線家譜」專題,裡面排列了500個姓氏,點擊其中任何一個,都可以看到該姓氏家譜的詳情。比如一位老家在江西的謝先生想查家譜,就點擊姓氏「謝」,在「譜籍地」一欄選擇「江西」,屏幕上就會出現江西萍鄉、銅鼓、萬載、玉山等各地謝姓家譜的書目。如果是山東的謝先生,就把「譜籍地」換成山東,上面同樣會列出山東各地謝姓的家譜書目。
每一條家譜書目都把修撰者、版本年代、家譜現在的收藏地點一一列出。大部分家譜也都有全文影印件,可以直接點擊圖片,一頁頁翻看裡面的詳細內容。部分家譜還對相關地方志等信息做了摘錄和連結。
據介紹,「中華尋根網」一期已擁有姓氏數據500條、家譜書目數據3萬條、家譜全文影像500餘種約50萬頁,與家譜相關的文獻6000餘種約300萬頁。
最遠家譜溯至先秦「家之有譜,猶國之有史也。」一部家譜,就是一個家庭、家族的歷史檔案,就是家的「史記」。翻開家譜,可以了解到家族的歷史變遷、人口繁衍、科第教育、創業發跡、成功之路等一系列史料。
據國圖工作人員介紹,目前該網站上大多數家譜文獻屬於國家圖書館的館藏。它們大多出版於清朝和民國時期。家譜中對始祖的記載,上溯到唐末宋初和明朝初年的比較多。不過,也有些姓氏如「諸葛」的家譜可上溯到三國時期,「姜」姓的家譜歷史最遠,可上溯到先秦時期。不過,工作人員提醒,「上溯到這麼遠,是因為部分家譜只能說明是同姓,無法詳細說明各個分支的繁衍變化,所以附會的成分比較多,後人查閱時還需要甄別。」
目前,國圖館藏家譜有4000餘種,包含姓氏上百種,分布地區約20餘省市。從趙宋的皇室譜牒《仙源類譜》、《宗藩慶系錄》到清愛新覺羅家族的各支玉牒,以及各地名門望族的大宗譜、名人家譜等等,包羅宏富,珍品紛呈。
華人共建「文明樹」「"中華尋根網"的理想目標是能建立起"文明樹"。」國圖相關負責人解釋說,「文明樹」是個形象的說法,也就是把各地同姓家譜的橫向聯繫建立起來,從而詳細考察一個姓氏的遷徙過程。不過,這部分工作需要全世界華人的共同協助才能完成。
此外,目前網站上的姓氏還缺很多。比如,「初」、「隗」以及很多複姓都沒有。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杜若甫和袁義達編纂的《中華姓氏大辭典》中,共收錄了大陸和臺灣的11969個姓氏。其中單姓5327個,複姓6642個(多為少數民族使用),目前仍在通用的漢姓約3050個。要把這些姓氏的家譜補充上來,也需要全球華人的通力合作。
國家圖書館副館長詹福瑞表示,「中華尋根網」是一個開放型項目,歡迎各國各地的圖書館、檔案館、學術機構、宗鄉會、家譜編委會等組織和個人加入。
免費上傳家譜很簡單想要把手中的家譜公開到中華尋根網上其實很簡單。在該網站「我的空間」頻道裡,有一個在線自建譜系工具,可以直接輸入家譜中的文字,同時在這個頻道裡還有一個網絡相冊,可以用來存放家譜的掃描圖片。上傳資料的用戶可以自行設定家譜的公開範圍,既可以全部免費公開,也可以只對好友或同一個姓氏的人公開。
如果是學術機構、宗鄉會等機構要上傳家譜,可以直接聯繫國家圖書館,通過伺服器進行上傳。據介紹,國圖還計劃開闢一個上載專區,供更多人上載家譜的掃描件和文字內容。
需要說明的是,據研究發現,在家譜中附會、攀附名人、望族的情況時常出現,中華尋根網作為一個交流平臺,無法負責辨別家譜的真偽。本報記者 李洋
(責任編輯:UN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