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可查家譜「尋根問祖」 最遠家譜追溯至先秦

2021-01-15 搜狐網

  今後,市民坐在家中便可以上網查閱自己的家譜了。為全球華人提供家譜數位化服務的「中華尋根網」(http://ouroots.nlc.gov.cn)於周末正式開通。這個網站是為了滿足海內外華人「盛世修譜」的需求,由澳門基金會出資,國家圖書館負責內容建設的。它除了滿足全球華人尋根問祖的需要,還將成為華人家譜教育和研究的平臺。

  500姓氏可網上問祖

  一個普通人要如何通過這個網站尋根問祖呢?在這個網站首頁上,有個「在線家譜」專題,裡面排列了500個姓氏,點擊其中任何一個,都可以看到該姓氏家譜的詳情。比如一位老家在江西的謝先生想查家譜,就點擊姓氏「謝」,在「譜籍地」一欄選擇「江西」,屏幕上就會出現江西萍鄉、銅鼓、萬載、玉山等各地謝姓家譜的書目。如果是山東的謝先生,就把「譜籍地」換成山東,上面同樣會列出山東各地謝姓的家譜書目。

  每一條家譜書目都把修撰者、版本年代、家譜現在的收藏地點一一列出。大部分家譜也都有全文影印件,可以直接點擊圖片,一頁頁翻看裡面的詳細內容。部分家譜還對相關地方志等信息做了摘錄和連結。

  據介紹,「中華尋根網」一期已擁有姓氏數據500條、家譜書目數據3萬條、家譜全文影像500餘種約50萬頁,與家譜相關的文獻6000餘種約300萬頁。

  最遠家譜溯至先秦

  「家之有譜,猶國之有史也。」一部家譜,就是一個家庭、家族的歷史檔案,就是家的「史記」。翻開家譜,可以了解到家族的歷史變遷、人口繁衍、科第教育、創業發跡、成功之路等一系列史料。

  據國圖工作人員介紹,目前該網站上大多數家譜文獻屬於國家圖書館的館藏。它們大多出版於清朝和民國時期。家譜中對始祖的記載,上溯到唐末宋初和明朝初年的比較多。不過,也有些姓氏如「諸葛」的家譜可上溯到三國時期,「姜」姓的家譜歷史最遠,可上溯到先秦時期。不過,工作人員提醒,「上溯到這麼遠,是因為部分家譜只能說明是同姓,無法詳細說明各個分支的繁衍變化,所以附會的成分比較多,後人查閱時還需要甄別。」

  目前,國圖館藏家譜有4000餘種,包含姓氏上百種,分布地區約20餘省市。從趙宋的皇室譜牒《仙源類譜》、《宗藩慶系錄》到清愛新覺羅家族的各支玉牒,以及各地名門望族的大宗譜、名人家譜等等,包羅宏富,珍品紛呈。

  華人共建「文明樹」

  「"中華尋根網"的理想目標是能建立起"文明樹"。」國圖相關負責人解釋說,「文明樹」是個形象的說法,也就是把各地同姓家譜的橫向聯繫建立起來,從而詳細考察一個姓氏的遷徙過程。不過,這部分工作需要全世界華人的共同協助才能完成。

  此外,目前網站上的姓氏還缺很多。比如,「初」、「隗」以及很多複姓都沒有。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杜若甫和袁義達編纂的《中華姓氏大辭典》中,共收錄了大陸和臺灣的11969個姓氏。其中單姓5327個,複姓6642個(多為少數民族使用),目前仍在通用的漢姓約3050個。要把這些姓氏的家譜補充上來,也需要全球華人的通力合作。

  國家圖書館副館長詹福瑞表示,「中華尋根網」是一個開放型項目,歡迎各國各地的圖書館、檔案館、學術機構、宗鄉會、家譜編委會等組織和個人加入。

  免費上傳家譜很簡單

  想要把手中的家譜公開到中華尋根網上其實很簡單。在該網站「我的空間」頻道裡,有一個在線自建譜系工具,可以直接輸入家譜中的文字,同時在這個頻道裡還有一個網絡相冊,可以用來存放家譜的掃描圖片。上傳資料的用戶可以自行設定家譜的公開範圍,既可以全部免費公開,也可以只對好友或同一個姓氏的人公開。

  如果是學術機構、宗鄉會等機構要上傳家譜,可以直接聯繫國家圖書館,通過伺服器進行上傳。據介紹,國圖還計劃開闢一個上載專區,供更多人上載家譜的掃描件和文字內容。

  需要說明的是,據研究發現,在家譜中附會、攀附名人、望族的情況時常出現,中華尋根網作為一個交流平臺,無法負責辨別家譜的真偽。本報記者 李洋

(責任編輯:UN009)

相關焦點

  • 國圖開通"中華尋根網" 上網可查家譜尋根問祖
    今後,市民坐在家中便可以上網查閱自己的家譜了。為全球華人提供家譜數位化服務的「中華尋根網」(http://ouroots.nlc.gov.cn)於周末正式開通。這個網站是為了滿足海內外華人「盛世修譜」的需求,由澳門基金會出資,國家圖書館負責內容建設的。它除了滿足全球華人尋根問祖的需要,還將成為華人家譜教育和研究的平臺。
  • 國家圖書館開通"中華尋根網" 500姓氏可網上問祖
    今後,市民坐在家中便可以上網查閱自己的家譜了。為全球華人提供家譜數位化服務的「中華尋根網」(ouroots.nlc.gov.cn)於周末正式開通。這個網站是為了滿足海內外華人「盛世修譜」的需求,由澳門基金會出資,國家圖書館負責內容建設的。它除了滿足全球華人尋根問祖的需要,還將成為華人家譜教育和研究的平臺。
  • 尋根問祖,家譜中的一世祖追到哪裡最為合適?
    尋根問祖一直是我輩修譜人員的最大難題,不僅耗時耗力,而且結果還不能得到保證,讓很多想要修譜的老師雖然懷有修譜之心,但無奈之下只能放棄修譜。尋根問祖,第一就是要搜集資料,這些資料包括家族的遷徙史、家族的名人信息、家族的字輩排行,家族的郡望、家族的其他分支族人情況等等。這些資料,一般是從家族老一輩族人口中,家族墳塋,家族祠堂中的神位等來搜集。
  • 尋根問祖續編家譜的意義價值何在?
    隨著社會進步網絡飛速發展,尋根問祖之風越來越盛,尋根問祖續編家譜都已成必然。多少人有緣相聚在網上,相聚在多少代人久別的重逢之路。尋根問祖續家譜是黨氏家族,每個人應盡義務。 「水有源,樹有根,落葉要歸根。」正是這種對祖根的依戀,對血脈親情的重視,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激發著海內外同胞尋根問祖的熱情。家譜是一個時代的產物,而隨著時代不斷變遷,家譜的形式和作用也在不斷變化。家譜自誕生到興盛都帶有很強的政治性,家譜主要功能在於德育、教育。同一個尋根問祖問題,有人可以很快找到答案,有人卻也沒有一點思路。
  • 《我的尋根/家譜情結》——《家譜與尋根》代序
    國史、地方志和家譜,是構成整個中國社會歷史的三種資料類型,其中家譜更是起著其它兩種資料無法替代的作用,是一個家族歷史傳承的重要方式。《蕭山程氏重修宗譜》卷首《宗規》有一句話說:「凡物,知母而不知父者,走獸是也。知父而不知祖者,飛鳥是也,惟人則能知祖。」可見,尋根知祖的重要性。「前人不修譜,後人尋根苦。
  • 中國家譜族譜資料庫上線 全球華人可網上「尋根問祖」
    6月6日,中國家譜族譜資料庫正式向公眾開放,為全球華人「尋根問祖」,追溯姓氏起源和家族歷史痕跡提供公益服務。據悉,經過中國農村研究院/政治科學高等研究院3年建設,該資料庫目前已收錄的電子化家譜族譜資料共17723冊,120893卷,居全球第一。
  • 名門修譜:尋根問祖和家譜之間的千絲萬縷
    ,並且還有著強烈的探尋祖根的意向。尋根問祖,作為人的一種本性、一個情結。有些人背井離鄉多年,有些人從小生長在異鄉,有些人活了一輩子都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根在哪裡,因為以上的種種,從而也就有了那些尋根的人。這裡所提的譜,自然是家譜。家譜作為記錄一個家族發展變遷的「百科全書」,一代代流傳下來的祖訓家規、藝文著述等內容,對於自己的家族來說都是不可多得的財富。裡面所記錄的家族人丁信息,更可以清晰地讓你了解祖先的過去,以及祖上的一些名人大事。這也就是為什麼近幾年很多海外的華人,拿著家譜回國尋根,就是為了找尋血脈親情,為了找回那份屬於自己的情懷。
  • 尋根問祖,這「根」怎麼尋?這「祖」怎麼問?家譜能起多大作用?
    在老百姓那裡,這個論題一點不玄乎、一點不詩意,它很具體,很現實,就叫「尋根問祖」。——你說吃得飽飽的,活得好好的,管那事幹嘛?可是,不行。到了一定階段總會有人這麼想,這麼做,無論你生活在城市,還是鄉村。
  • 市圖書館徵集家譜 77個姓氏206種家譜等你尋根溯源
    原標題:市圖書館徵集家譜 77個姓氏206種家譜等你尋根溯源市圖書館徵集家譜 77個姓氏206種家譜等你尋根溯源12-17 18:22 你見過自己家族的家譜嗎?你參與過家譜的編寫與整理嗎?你見過其他名門望族的家譜是怎樣的嗎?昨日,一場「追溯家族歷史」精品家譜展在淄博市圖書館舉行,這也是我市今年全民讀書月期間的一項重要活動。
  • 想查家譜?登錄上海圖書館網站就可以!
    來上圖翻查家譜問祖尋根,每年都會發生很多感人故事。上圖家譜資料庫上線。上圖又精選500種家譜率先向網際網路開放,並開發完成了家譜知識庫原型系統。上圖推出「華人家譜總目·上海圖書館家譜知識服務平臺」。市民們可以通過網絡平臺查詢家譜「尋根問祖」了。這麼神奇的功能是怎麼使用的呢?
  • 省檔案館家譜免費查幫你尋根問祖
    若想給這個困擾世人的永恆哲學問題以中國式的解答,通過中國傳統的血脈圖譜——家譜,或許可以獲得。近日,位於杭州市豐潭路409號的浙江省檔案局(館)新館三樓查閱大廳開設的猶他家譜學會浙江查閱利用中心正式啟用,免費為社會各界提供家譜查詢、尋根服務。這是美國猶他家譜學會首次與中國檔案部門合作建立的家譜查閱利用中心。 「這次,我們捐贈了超過200萬個與浙江有關的圖像資料以供查詢。」
  • 饒州瓦屑壩移民家譜尋根(4)
    朱貴安先生編輯的《饒州瓦屑壩移民家譜尋根》書籍很珍貴,不可多得,專業性很強,內涵廣泛,應視為尋根問祖,探究歷史的珍寶。朱貴安先生是瓦屑壩文化研究的先驅、專家,值得我們敬仰和學習!第三篇家譜訴說瓦屑壩移民流向江西「瓦屑壩」的移民傳說,廣泛流傳於明清以後湖北黃州府與安慶府兩地。清代康熙以後,在江淮之間的廣闊區域內,敬宗收族、編修宗譜、尋根問祖成為一種時尚。
  • 上圖開放家譜平臺:不僅可以網上「尋根問祖」 還可以上傳自己家譜了
    東方網記者熊芳雨5月17日報導:家譜是上海圖書館的特色資源,上圖的中文家譜原件收藏量居世界公藏機構首位。近日,上圖家譜有了新動作,民眾可以在家自己上傳家譜(在線捐贈)了。  以往,市民想要捐贈家譜,要親自來到上圖窗口,或者通過郵政快遞寄送紙質。
  • 通向尋根之旅的指路燈——簡評《家譜與尋根——以柳姓為例》
    追本溯源、尋根問祖是華夏兒女的共同情結與心願。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由盛轉衰,飽受列強欺凌,國家積貧積弱,人民水深火熱,中國文化一度式微,成為落後愚昧的代名詞。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幾十年來,國家面貌煥然一新,古老中華重現盛世輝煌,國人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與日俱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再次回歸,遭遇冷落的家譜研究逐漸升溫,進入民眾視野。公祭炎黃,問祖尋根,已成凝聚民族血脈,弘揚中華文化之盛事。
  • 尋根——中國家譜族譜資料庫
    原標題:方便全球華人尋根問祖 中國家譜族譜資料庫升級  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升級更新的「中國家譜族譜資料庫」和「中國地方志資料庫」日前正式向公眾開放,可為全球華人尋根問祖提供一站式服務。
  • 要想尋根問祖,家譜的這2個內容一定要記載清楚!
    隨著時間的發展,家譜所記載的範圍越來越大,內容也越來越多,從上古時期的口頭和結繩家譜,到先秦時期的姓名家譜,經過魏晉南北朝、唐朝的發展, 宋朝時期,家譜由官修轉為私修,家家都能有家譜傳世。直至今天,家譜已經發展為一部記載家族世系和重要人物的史書。
  • 尋根問祖之時,應該從何處「下手」?
    對先祖的追思,對根的追溯,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我們的腦海裡都會划過這樣的想法:本支氏族從哪裡遷徙而來?根在何處?源自何方?追本溯源,尋根問祖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也是一大部分人尋根的外部原因。那麼,當我們想尋根問祖之時,我們應該如何「下手」呢?搜集好資料和相關線索祖居地和始遷祖的信息,如有文字記載或者是口傳信息,這是非常完整的和準確的條件,這些都是重要的參考依據。但是很多始祖的始遷信息、甚至始遷祖的大名都失考了。
  • 如何「尋根問祖 正本清源」
    如何「尋根問祖 正本清源」 ――不亂掛、強掛一、尋根問祖第一步:必須搜集到相關資料1、先祖(村落開基始祖)遷居前居住地的確切記載(家譜記載或口頭流傳(始遷祖的兄弟、父、祖父的名號和有無同族、同支);3、字派、排行字輩;4、始祖(村落開基始祖)的相關資料(始祖其他旁證資料,如哪個郡望,和誰是本族);5、家族的遷徙史(如遷徙年月,還有遷徙的故事傳聞)6、始祖(村落開基始祖)和所修現有家譜的年代。二、尋根問祖第二步:怎麼搜集尋根資料?
  • 上圖可以網上查家譜啦 小編教你怎麼查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希望通過尋找或重修家譜來尋根,因為家譜記錄了一個家族的繁衍興衰,承載了家風美德,更蘊含著中華民族世代流傳的核心價值。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希望通過尋找或重修家譜來尋根,因為家譜記錄了一個家族的繁衍興衰,承載了家風美德,更蘊含著中華民族世代流傳的核心價值。
  • 上圖精選百種家譜 可在線查家譜找遷徙圖
    足不出戶就能上網查家譜了。在2015年公共圖書館服務宣傳周到來之際,上海圖書館推出三大「網際網路+」服務舉措:中國家譜家訓族規資料網上展覽、精選500種家譜供讀者在線閱覽全文、推出面向數字人文研究的家譜原型系統,以展示上海圖書館的家譜整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