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務全球華人 中國家譜族譜資料庫正式上線開放
6月6日,「中國家譜族譜資料庫」正式上線新聞發布會 艾啟平 攝中新網武漢6月6日電 (艾啟平 陳衍宇 黨波濤 )6月6日,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政治科學高等研究院在此間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中國家譜族譜資料庫」正式上線開放。
-
尋根——中國家譜族譜資料庫
原標題:方便全球華人尋根問祖 中國家譜族譜資料庫升級 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升級更新的「中國家譜族譜資料庫」和「中國地方志資料庫」日前正式向公眾開放,可為全球華人尋根問祖提供一站式服務。
-
中國高校推出家譜資料庫 為全球華人尋根提供方便
中國家譜族譜資料庫主頁展示。新華社發(陳翀雯攝)新華社武漢11月6日電(記者李偉、黎昌政)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升級更新的「中國家譜族譜資料庫」和「中國地方志資料庫」日前正式向公眾開放,可為全球華人尋根問祖提供一站式服務。
-
中國高校開發家譜族譜資料庫助推中華傳統文化研究
新華社武漢6月6日電(記者俞儉)服務全球華人的「中國家譜族譜資料庫」6日正式上線開放。專家表示,此資料庫的開發利用將助推中華「根祖文化」研究,有利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中國家譜族譜資料庫由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歷時3年建設而成,與中國家譜族譜館實現庫館合一,目前已收錄家譜族譜達17723冊、120893卷,電子化資料達8.44TB,成為全球電子化家譜存量最多的資料庫;其中港澳臺地區家譜數量達3742冊、4464卷。
-
中國家譜族譜資料庫可以登錄、查詢了
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今天對外發布,由該院建設的中國家譜族譜資料庫正式上線,向公眾免費開放。 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註冊後即可訪問、查詢。 中國家譜族譜資料庫由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歷時3年建設而成,目前已收錄的電子化家譜族譜資料達8.44TB,共17723
-
「中國家譜族譜資料庫」「中國地方志資料庫」全新開放
「中國家譜族譜資料庫」「中國地方志資料庫」全新開放 2019年11月05日 11:0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明海英 王飛雪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國圖開通"中華尋根網" 上網可查家譜尋根問祖
今後,市民坐在家中便可以上網查閱自己的家譜了。為全球華人提供家譜數位化服務的「中華尋根網」(http://ouroots.nlc.gov.cn)於周末正式開通。這個網站是為了滿足海內外華人「盛世修譜」的需求,由澳門基金會出資,國家圖書館負責內容建設的。它除了滿足全球華人尋根問祖的需要,還將成為華人家譜教育和研究的平臺。
-
上網可查家譜「尋根問祖」 最遠家譜追溯至先秦
今後,市民坐在家中便可以上網查閱自己的家譜了。為全球華人提供家譜數位化服務的「中華尋根網」(http://ouroots.nlc.gov.cn)於周末正式開通。這個網站是為了滿足海內外華人「盛世修譜」的需求,由澳門基金會出資,國家圖書館負責內容建設的。
-
中國家譜族譜資料庫正式上線開放
中青在線武漢6月6日電(黨波濤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雷宇)數據量全球第一,最早可追溯到明朝萬曆年間。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今天對外發布,由該院建設的中國家譜族譜資料庫正式上線,向公眾免費開放。
-
如何「尋根問祖 正本清源」
如何「尋根問祖 正本清源」 ――不亂掛、強掛一、尋根問祖第一步:必須搜集到相關資料1、先祖(村落開基始祖)遷居前居住地的確切記載(家譜記載或口頭流傳(始遷祖的兄弟、父、祖父的名號和有無同族、同支);3、字派、排行字輩;4、始祖(村落開基始祖)的相關資料(始祖其他旁證資料,如哪個郡望,和誰是本族);5、家族的遷徙史(如遷徙年月,還有遷徙的故事傳聞)6、始祖(村落開基始祖)和所修現有家譜的年代。二、尋根問祖第二步:怎麼搜集尋根資料?
-
美國猶他家譜學會欲建立全球華人家譜資料庫
> 美國猶他家譜學會欲建立全球華人家譜資料庫,在多年努力之下,已建立當今全球最大、最完整的華人族譜資料庫,目前正在著手建立全世界華人家譜目錄,讓所有華人均能夠溯本尋根,並建立自己家族的歷史。
-
國家圖書館開通"中華尋根網" 500姓氏可網上問祖
今後,市民坐在家中便可以上網查閱自己的家譜了。為全球華人提供家譜數位化服務的「中華尋根網」(ouroots.nlc.gov.cn)於周末正式開通。這個網站是為了滿足海內外華人「盛世修譜」的需求,由澳門基金會出資,國家圖書館負責內容建設的。它除了滿足全球華人尋根問祖的需要,還將成為華人家譜教育和研究的平臺。
-
尋根問祖:當我們談論姓氏與族譜,我們在談論什麼?
國有史,方有志,家有譜,三者構成中華民族歷史大廈的三大支柱,家譜是中國珍貴文化遺產之一,具有重要的文物、文獻價值,以及尋根問祖,凝聚血緣等作用。上海圖書館從1998年便開始進行家譜數位化作業,通過掃描、建著等方式,在2003年形成了全民資料庫,為讀者服務。如今已經掃描家譜2000多萬頁,達到館藏家譜的80%以上。從2005年開始,上海圖書館利用數字人文技術研究家譜,深度挖掘隱含在家譜中的信息。
-
江門啟動「僑都根源」族譜家譜信息化工程
6月17日,「僑都根源」族譜家譜信息化工程(下稱「僑都根源」工程)在江門正式啟動。據介紹,該項目建設內容包括資料庫轉化,以及徵集平臺、村情平臺、智能分析系統、在線編修平臺建設,網絡鋪設到全市自然村落一級,利用大數據技術、AI神經網絡技術和區塊鏈技術構建面向社會群眾的族譜數據服務。
-
譜牒文化丨尋根問祖遵循「精準」原則
落葉歸根、緣木求魚,失系幾百年問祖尋根,族譜接續,一定要做到「精準」,是一件非常難的,尋根難、問祖難,難於「精準」對接。尋根問祖接續族譜,對接先祖,先祖人物撰寫,不能搞推理、判斷,不能搞模稜兩可的不實之詞,更不能搞拼湊,填入搞亂譜牒,特別是節點;名人必須要有歷史證據,方能作出結論,否則,就會失真,不能一錯再錯,一定要為子孫後代留一分「精準」的檔案和珍貴的遺產
-
福建上杭入臺辦客家族譜展 再掀尋根問祖熱
福建上杭入臺辦客家族譜展 再掀尋根問祖熱 2015-10-20 17:14:2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尋根問祖續編家譜的意義價值何在?
隨著社會進步網絡飛速發展,尋根問祖之風越來越盛,尋根問祖續編家譜都已成必然。多少人有緣相聚在網上,相聚在多少代人久別的重逢之路。尋根問祖續家譜是黨氏家族,每個人應盡義務。 「水有源,樹有根,落葉要歸根。」正是這種對祖根的依戀,對血脈親情的重視,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激發著海內外同胞尋根問祖的熱情。家譜是一個時代的產物,而隨著時代不斷變遷,家譜的形式和作用也在不斷變化。家譜自誕生到興盛都帶有很強的政治性,家譜主要功能在於德育、教育。同一個尋根問祖問題,有人可以很快找到答案,有人卻也沒有一點思路。
-
名門修譜:尋根問祖和家譜之間的千絲萬縷
,並且還有著強烈的探尋祖根的意向。尋根問祖,作為人的一種本性、一個情結。有些人背井離鄉多年,有些人從小生長在異鄉,有些人活了一輩子都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根在哪裡,因為以上的種種,從而也就有了那些尋根的人。這裡所提的譜,自然是家譜。家譜作為記錄一個家族發展變遷的「百科全書」,一代代流傳下來的祖訓家規、藝文著述等內容,對於自己的家族來說都是不可多得的財富。裡面所記錄的家族人丁信息,更可以清晰地讓你了解祖先的過去,以及祖上的一些名人大事。這也就是為什麼近幾年很多海外的華人,拿著家譜回國尋根,就是為了找尋血脈親情,為了找回那份屬於自己的情懷。
-
上圖開放家譜平臺:不僅可以網上「尋根問祖」 還可以上傳自己家譜了
捐贈沒有門檻,普通人也可以捐贈家譜給上圖保存,收到家譜後上圖會發放捐贈證書,以便子孫有需要前來查閱。 而如今,不用千裡迢迢寄來實體家譜,用戶在網上就可以直接掃描上傳電子版。據悉,上圖「家譜知識服務平臺」升級改造後,新增了上傳家譜(在線捐贈)、在線識譜、在線修譜三種眾包功能,向廣大持證讀者和網上註冊用戶開放。
-
「尋根問祖」成全球時尚 英國人同成吉思汗攀親
在尋根網上,尋根啟事多達數百條: 我從江西吉安過來,在成都安家了,聽老人說有我們的祖先外遷到四川,特尋找。QQ…… 海外華人的尋根旅遊更是一匝接一匝,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末,世界各地特別是東南亞一帶和臺灣、香港地區的華人姓氏宗親組織紛紛組團,回內地尋根謁祖。他們尋根時通常是以世代承襲下來的姓氏為徽記,以祖傳的家譜、圖片等資料為依據而進行。至今來內地尋根謁祖的姓氏已有100多個,囊括了當今中國大部分地區和幾乎所有的大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