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譜族譜資料庫上線 全球華人可網上「尋根問祖」

2020-12-06 人民網湖北頻道

人民網武漢6月6日電 「國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譜。」6月6日,中國家譜族譜資料庫正式向公眾開放,為全球華人「尋根問祖」,追溯姓氏起源和家族歷史痕跡提供公益服務。據悉,經過中國農村研究院/政治科學高等研究院3年建設,該資料庫目前已收錄的電子化家譜族譜資料共17723冊,120893卷,居全球第一。

記者登錄中國家譜族譜資料庫訪問網址(http://www.datarural.com/p/jp/index)看到,為方便公眾使用,資料庫提供了在線搜索、在線瀏覽等相關服務。訪問者可通過標籤化處理,直接在搜索框輸入相關信息,一鍵獲取相關家譜資料,實現對資料的精確查詢;也可通過設定具體地區、年份、姓氏等不同篩選條件,找出自己所需要的系列家譜,並且得出相應的數量統計。

中國農村研究院/政治科學高等研究院相關人員介紹,該資料庫家譜類型多樣,包括家譜、族譜、房譜、通譜、聯譜等多種形式,時間跨度較長,最早的家譜可以追溯到明朝萬曆年間,涵蓋姓氏齊全共有547個,同時,涉及地區廣闊,已覆蓋包括港澳臺地區在內的33個省級行政區,港澳臺地區的家譜數量達到3742冊、4464卷。

「家譜和族譜作為記述一個家族的起源、郡望、繁衍、名人、播遷以及發展的歷史,不僅涵蓋姓氏源流、族規家訓、禮俗儀式等內容,還涉及一些重要事件及重要人物,蘊涵著大量歷史學、人口學、社會學、民俗學等方面的信息,是一種綜合性的民間歷史文獻,為學術研究提供了珍貴的資料。」中國農村研究院/政治科學高等研究院院長鄧大才教授介紹,家譜也是中國特有的文化遺產,是構成中華民族歷史大廈的重要支柱。

「不過,由於人力物力有限,雖傾盡餘力搜集了數十萬冊家譜族譜,實現了電子化處理,和精確化查詢,然而對家譜族譜的進行文本化和結構化處理等功能尚未達到建設預期。」該研究院相關工作人員坦言,例如將12萬冊家譜的世系表、遷徙歷程進行結構化,同時藉助信息技術對此進行大數據的分析,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家譜族譜資料真正的研究價值。

鄧大才介紹,將對資料庫內容不斷進行補充與完善,在使用和服務上,設有專人進行維護管理,提供在線諮詢等服務,歡迎相關團體和個人預約登門查閱,也歡迎社會各界人士通過交換、捐贈資料等方式,協助我院進一步完善家譜族譜庫的建設。與此同時,研究院也建設了中國家譜族譜館,廣泛收藏紙本家譜族譜。(周雯 楊藝超)

(責編:周恬、張雋)

相關焦點

  • 服務全球華人 中國家譜族譜資料庫正式上線開放
    6月6日,「中國家譜族譜資料庫」正式上線新聞發布會 艾啟平 攝中新網武漢6月6日電 (艾啟平 陳衍宇 黨波濤 )6月6日,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政治科學高等研究院在此間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中國家譜族譜資料庫」正式上線開放。
  • 尋根——中國家譜族譜資料庫
    原標題:方便全球華人尋根問祖 中國家譜族譜資料庫升級  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升級更新的「中國家譜族譜資料庫」和「中國地方志資料庫」日前正式向公眾開放,可為全球華人尋根問祖提供一站式服務。
  • 中國高校推出家譜資料庫 為全球華人尋根提供方便
    中國家譜族譜資料庫主頁展示。新華社發(陳翀雯攝)新華社武漢11月6日電(記者李偉、黎昌政)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升級更新的「中國家譜族譜資料庫」和「中國地方志資料庫」日前正式向公眾開放,可為全球華人尋根問祖提供一站式服務。
  • 中國高校開發家譜族譜資料庫助推中華傳統文化研究
    新華社武漢6月6日電(記者俞儉)服務全球華人的「中國家譜族譜資料庫」6日正式上線開放。專家表示,此資料庫的開發利用將助推中華「根祖文化」研究,有利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中國家譜族譜資料庫由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歷時3年建設而成,與中國家譜族譜館實現庫館合一,目前已收錄家譜族譜達17723冊、120893卷,電子化資料達8.44TB,成為全球電子化家譜存量最多的資料庫;其中港澳臺地區家譜數量達3742冊、4464卷。
  • 中國家譜族譜資料庫可以登錄、查詢了
    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今天對外發布,由該院建設的中國家譜族譜資料庫正式上線,向公眾免費開放。        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註冊後即可訪問、查詢。  中國家譜族譜資料庫由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歷時3年建設而成,目前已收錄的電子化家譜族譜資料達8.44TB,共17723
  • 「中國家譜族譜資料庫」「中國地方志資料庫」全新開放
    「中國家譜族譜資料庫」「中國地方志資料庫」全新開放 2019年11月05日 11:0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明海英 王飛雪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國圖開通"中華尋根網" 上網可查家譜尋根問祖
    今後,市民坐在家中便可以上網查閱自己的家譜了。為全球華人提供家譜數位化服務的「中華尋根網」(http://ouroots.nlc.gov.cn)於周末正式開通。這個網站是為了滿足海內外華人「盛世修譜」的需求,由澳門基金會出資,國家圖書館負責內容建設的。它除了滿足全球華人尋根問祖的需要,還將成為華人家譜教育和研究的平臺。
  • 上網可查家譜「尋根問祖」 最遠家譜追溯至先秦
    今後,市民坐在家中便可以上網查閱自己的家譜了。為全球華人提供家譜數位化服務的「中華尋根網」(http://ouroots.nlc.gov.cn)於周末正式開通。這個網站是為了滿足海內外華人「盛世修譜」的需求,由澳門基金會出資,國家圖書館負責內容建設的。
  • 中國家譜族譜資料庫正式上線開放
    中青在線武漢6月6日電(黨波濤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雷宇)數據量全球第一,最早可追溯到明朝萬曆年間。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今天對外發布,由該院建設的中國家譜族譜資料庫正式上線,向公眾免費開放。
  • 如何「尋根問祖 正本清源」
    如何「尋根問祖 正本清源」 ――不亂掛、強掛一、尋根問祖第一步:必須搜集到相關資料1、先祖(村落開基始祖)遷居前居住地的確切記載(家譜記載或口頭流傳(始遷祖的兄弟、父、祖父的名號和有無同族、同支);3、字派、排行字輩;4、始祖(村落開基始祖)的相關資料(始祖其他旁證資料,如哪個郡望,和誰是本族);5、家族的遷徙史(如遷徙年月,還有遷徙的故事傳聞)6、始祖(村落開基始祖)和所修現有家譜的年代。二、尋根問祖第二步:怎麼搜集尋根資料?
  • 美國猶他家譜學會欲建立全球華人家譜資料庫
    >   美國猶他家譜學會欲建立全球華人家譜資料庫,在多年努力之下,已建立當今全球最大、最完整的華人族譜資料庫,目前正在著手建立全世界華人家譜目錄,讓所有華人均能夠溯本尋根,並建立自己家族的歷史。
  • 國家圖書館開通"中華尋根網" 500姓氏可網上問祖
    今後,市民坐在家中便可以上網查閱自己的家譜了。為全球華人提供家譜數位化服務的「中華尋根網」(ouroots.nlc.gov.cn)於周末正式開通。這個網站是為了滿足海內外華人「盛世修譜」的需求,由澳門基金會出資,國家圖書館負責內容建設的。它除了滿足全球華人尋根問祖的需要,還將成為華人家譜教育和研究的平臺。
  • 尋根問祖:當我們談論姓氏與族譜,我們在談論什麼?
    國有史,方有志,家有譜,三者構成中華民族歷史大廈的三大支柱,家譜是中國珍貴文化遺產之一,具有重要的文物、文獻價值,以及尋根問祖,凝聚血緣等作用。上海圖書館從1998年便開始進行家譜數位化作業,通過掃描、建著等方式,在2003年形成了全民資料庫,為讀者服務。如今已經掃描家譜2000多萬頁,達到館藏家譜的80%以上。從2005年開始,上海圖書館利用數字人文技術研究家譜,深度挖掘隱含在家譜中的信息。
  • 江門啟動「僑都根源」族譜家譜信息化工程
    6月17日,「僑都根源」族譜家譜信息化工程(下稱「僑都根源」工程)在江門正式啟動。據介紹,該項目建設內容包括資料庫轉化,以及徵集平臺、村情平臺、智能分析系統、在線編修平臺建設,網絡鋪設到全市自然村落一級,利用大數據技術、AI神經網絡技術和區塊鏈技術構建面向社會群眾的族譜數據服務。
  • 譜牒文化丨尋根問祖遵循「精準」原則
    落葉歸根、緣木求魚,失系幾百年問祖尋根,族譜接續,一定要做到「精準」,是一件非常難的,尋根難、問祖難,難於「精準」對接。尋根問祖接續族譜,對接先祖,先祖人物撰寫,不能搞推理、判斷,不能搞模稜兩可的不實之詞,更不能搞拼湊,填入搞亂譜牒,特別是節點;名人必須要有歷史證據,方能作出結論,否則,就會失真,不能一錯再錯,一定要為子孫後代留一分「精準」的檔案和珍貴的遺產
  • 福建上杭入臺辦客家族譜展 再掀尋根問祖熱
    福建上杭入臺辦客家族譜展 再掀尋根問祖熱 2015-10-20 17:14:2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尋根問祖續編家譜的意義價值何在?
    隨著社會進步網絡飛速發展,尋根問祖之風越來越盛,尋根問祖續編家譜都已成必然。多少人有緣相聚在網上,相聚在多少代人久別的重逢之路。尋根問祖續家譜是黨氏家族,每個人應盡義務。 「水有源,樹有根,落葉要歸根。」正是這種對祖根的依戀,對血脈親情的重視,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激發著海內外同胞尋根問祖的熱情。家譜是一個時代的產物,而隨著時代不斷變遷,家譜的形式和作用也在不斷變化。家譜自誕生到興盛都帶有很強的政治性,家譜主要功能在於德育、教育。同一個尋根問祖問題,有人可以很快找到答案,有人卻也沒有一點思路。
  • 名門修譜:尋根問祖和家譜之間的千絲萬縷
    ,並且還有著強烈的探尋祖根的意向。尋根問祖,作為人的一種本性、一個情結。有些人背井離鄉多年,有些人從小生長在異鄉,有些人活了一輩子都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根在哪裡,因為以上的種種,從而也就有了那些尋根的人。這裡所提的譜,自然是家譜。家譜作為記錄一個家族發展變遷的「百科全書」,一代代流傳下來的祖訓家規、藝文著述等內容,對於自己的家族來說都是不可多得的財富。裡面所記錄的家族人丁信息,更可以清晰地讓你了解祖先的過去,以及祖上的一些名人大事。這也就是為什麼近幾年很多海外的華人,拿著家譜回國尋根,就是為了找尋血脈親情,為了找回那份屬於自己的情懷。
  • 上圖開放家譜平臺:不僅可以網上「尋根問祖」 還可以上傳自己家譜了
    捐贈沒有門檻,普通人也可以捐贈家譜給上圖保存,收到家譜後上圖會發放捐贈證書,以便子孫有需要前來查閱。  而如今,不用千裡迢迢寄來實體家譜,用戶在網上就可以直接掃描上傳電子版。據悉,上圖「家譜知識服務平臺」升級改造後,新增了上傳家譜(在線捐贈)、在線識譜、在線修譜三種眾包功能,向廣大持證讀者和網上註冊用戶開放。
  • 「尋根問祖」成全球時尚 英國人同成吉思汗攀親
    在尋根網上,尋根啟事多達數百條:  我從江西吉安過來,在成都安家了,聽老人說有我們的祖先外遷到四川,特尋找。QQ……  海外華人的尋根旅遊更是一匝接一匝,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末,世界各地特別是東南亞一帶和臺灣、香港地區的華人姓氏宗親組織紛紛組團,回內地尋根謁祖。他們尋根時通常是以世代承襲下來的姓氏為徽記,以祖傳的家譜、圖片等資料為依據而進行。至今來內地尋根謁祖的姓氏已有100多個,囊括了當今中國大部分地區和幾乎所有的大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