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敘事詩為什麼不發達,只有那麼寥寥幾首?

2020-12-20 宛若清兮

敘事詩

敘事詩大多來自民間,是老百姓集體創作的一種詩歌體裁,表達他們的思想感情,浪漫情懷,擁有質樸純真的特點,讀來朗朗上口,意猶未盡,一般都有一個圓滿的結局,就算悲劇也有一個團圓的結局,如:《孔雀東南飛》《梁祝》等,體現出老百姓的善良,和嚮往幸福的夙願。

敘事詩的特點

用詩的形式刻畫人物,羅敷:「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年幾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頗有餘」 劉蘭芝:「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

有比較完整的故事情節,《孔雀東南飛》「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聞之,亦自縊於庭樹。」

通過寫人敘事來抒發情感,《木蘭辭》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陌上桑》「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氓》「於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項脊軒志》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十五從軍徵》舂穀持作飯,採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與小說戲劇相比,它的情節一般比較簡單。如《陌上桑》「美女妖且閒,採桑歧路間」《十五從軍徵》十五從軍徵,八十始得歸。《童趣》餘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渺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這種體裁,既用詩的形式又有故事、人物等小說的內容,而且情景交融,兼有抒情詩和小說的特點。如:《長恨歌》敘述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詩人借歷史人物和傳說,創造了一個迴旋宛轉的動人故事,有故事情節人物。《氓》一首棄婦自訴婚姻悲劇的長詩。詩中的女主人公以無比沉痛的口氣,回憶了戀愛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後被丈夫虐待和遺棄的痛苦。

情節完整集中、人物性格典型突出、有濃厚的詩意和簡練的故事,又有層次清晰的生活場面。

《孔雀東南飛》「新婦初來時,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驅遣,小姑如我長。勤心養公姥,好自相扶將。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劉蘭芝回憶初嫁情景,並不是不舍,而是表達了自己無愧於心的態度。《氓》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達了她悔恨的心情與決絕的態度。

中國漢語敘事詩不發達,既有文化傳統方面的原因,又有詩歌發展的內部原因。

1)中國的文化,有比較內向的特點,漢民族執著於人生,又非常現實,在上古和中古時期,不大可能從人生圈子中走出來,以旁觀者或接近旁觀的態度,把生活作為故事歌唱。

(2)中國古代詩歌,尤其是文人的抒情詩,不像荷馬詩歌和歐洲詩劇那樣,直接面對欣賞的群眾,需要有具體性和機動性,需要對所歌唱的事件進行加工增飾,形成情節動人的故事。

(3)可以說,中國文化一開始就沒有形成史詩——敘事詩的傳統。

(4)中國藝術不重具象重抽象。繪畫重寫意,戲劇多歌唱少對白,沒有布景。這種藝術精神體現在詩中,使得關於具體事件和人物的交代敘述一減再減,本來可以是敘事詩的寫成了抒情詩,本來可以長篇敘事的,也只剩寥寥幾句。

5)傳統詩論強調比興。敘事詩比興用得少,主要通過賦的手法敘述故事,描寫人物。

6)此外,入唐以後,近體詩發達,文人喜愛寫近體詩,近體詩中的絕句,體制短小,不可能構成情節曲折的敘事詩。

五千年的文化,百家爭鳴,詩、詞、曲、賦傳奇等,以氣象雄渾的唐詩,香茗清風般的宋詞,鮮明地域特色雅俗共賞的元曲,故事性趣味性文學性兼容的明清小說為主要體裁呈現。敘事詩,特別是民間敘事詩好像五千年文化海洋中的一葉扁舟,漸行漸遠。

相關焦點

  • 這首思鄉詩,只有寥寥數句,卻感人肺腑,是宋詩中為數不多的佳作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幾千年下來,傳世的詩詞何止千萬首,這些都是屬於我們的文化瑰寶和精神財富,而今天要介紹的名篇佳作是什麼呢?快來看看吧!在古代,思鄉一直是文人墨客詩詞中最常出現的一種題材。因為古時候畢竟交通不便,信息也不像現代一樣發達。什麼時候想家人了一通電話或是一段視頻就能夠全部解決。
  • 陶淵明的這首詩,只有寥寥數語,卻是最是能夠體現他的骨氣!
    陶淵明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文人的典型,無論是他的文採,還是他的品格,那都是堪稱一流,從他的生活,我們看到了中國古代文人的一種精神,一種寧折不屈,不為五鬥米折腰,保持了文人風骨的一種精神,他的這種精神,也正是中國民族的精神;所以無論是他的人生經歷,還是他的詩歌作品,那都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
  • 幾首詩告訴你,為什麼古代的元旦和現在的元旦不一樣?
    可是在中國古代的時候是沒有陽曆的,那麼古代的元旦和現代的元旦有什麼不一樣呢?讓我通過幾首詩詞來告訴你,古代的元旦和現代的元旦有什麼不一樣。這首詩是北宋王安石描寫古代元旦的詩,寫出了古代元旦來臨時人們辭舊迎新的場景。元日,在古代也叫元旦。元,是開始的意思,在這裡就是一年開始的意思。旦,是早晨的意思,也是一個象形字。上面的"日"是太陽的意思,底下的那一個橫線表示的是地平線,象徵太陽升起。在我國大汶口遺址中就有一幅太陽從山上升起,雲霧繚繞的圖,這可能是歷史上最早表示"旦"的含義了。
  • 我國古代原始時期最早出現的兩首詩
    我們都知道詩歌的起源應該是在古代,至於在什麼時候可能沒人能說的太清楚,其實它是一直伴隨著人類的發展,與人類共同進步的一個語言表達形式,《彈歌》是在遠古時期最早出現一首詩歌,這首詩歌也是我國至今記錄最早的一首詩,全文只有八個字。
  • 我國古代幾千年前就知道馬裡亞納海溝的存在?人類文明有幾個?
    《列子湯問》中有這樣一段記載:「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裡,有大壑焉,實帷無底之谷,其下無底,名為歸墟。八弦九野之術,天漢之流,莫不注之,而無增而減焉。」什麼意思呢?給大家解釋一下,這段寥寥數字的古文意思是「在我國渤海的東邊有一條深不見底的大海溝,具體深到什麼程度呢,文章中用億萬米來形容,意思就是說很深很深,有幾萬米那麼深,而且為什麼稱它為海溝,原因是有海水不斷的倒灌進入這條深淵之中,竟然沒有被填滿,古人給它取了個名字,歸墟。」那麼這個「歸墟」到底是哪裡?
  • 王維這首詩驚豔了千年,寥寥數語,便把一首詩描寫得無比生動!
    小編今天要為大家推薦王維最經典的一首詩,那便是他的《相思》,這也是一首非常典型的愛情詩作,在這首詩中,王維同樣的也沒有使用高超的表現手法,同樣的把這首詩,描寫的非常唯美,還使得紅豆這一植物,成為了現在相思的代名詞。《相思》唐代:王維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 中國古代最長的詩歌有多長,《離騷》只有它的八千分之一
    在我國漢民族文學發展歷程中,詩歌佔據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就形式而言,最主要的是抒情詩和敘事詩。史詩的作品不太豐富。幾千年來,漢民族的先輩創作了無數優秀的作品,不過,從篇幅論,漢民族的詩人仿佛更喜歡言簡意賅。
  • 《木蘭詩》敘事藝術初探
    ,在敘事藝術上具有敘事完整、詳略裁剪得當、寓情於敘事、採用對話推進敘事等特點,使得《木蘭詩》這首詩作在我國敘事詩歌中佔有獨特地位,更使得木蘭這一巾幗形象深入人心。雖說「兩漢樂府敘事詩的出現,標誌著中國古代敘事詩的成熟」,但其完整的敘事情節,豐滿的人物形象,高超的敘事技巧,質樸的言語風格,多樣的修辭,寓情於敘事的手法,都昭示著這篇北方民歌的獨特性,「它是對傳統樂府的漂亮的總結,同時又引發著一種新的樂府更高水平的敘事詩的誕生」。
  • 唐代最懶詩人,只有兩首詩存世,但就這兩首詩卻蓋過大唐許多詩人
    唐代最懶詩人,只有兩首詩存世,但就這兩首詩卻蓋過大唐許多詩人!說起我國的古文化,那真的是悠遠流長,而我國傳承下來的文化也是有很多的,對我們影響最深的,大概就是唐詩宋詞,而且唐詩,也是中國古代文化歷史上的瑰寶。
  • 【影響類】——3、先秦敘事散文的敘事藝術,對我國古代小說有什麼...
    先秦敘事散文的敘事藝術,對我國古代小說有什麼影響? 先秦敘事散文的敘事藝術,對我國古代小說的產生發展及其獨特的藝術個性的形成,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首先,先秦敘事散文敘述歷史事件時表現出的褒貶分明的傾向性,對我國古代小說注重教化作用有直接的影響。
  • 我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創作長篇敘事詩的婦女——蔡琰
    我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創作長篇敘事詩的婦女——蔡琰古代封建的社會中,廣大勞動婦女處在受壓抑、被欺侮的地位,傑出的女性文學家頗為少見。但在漢代末年,卻引人注目的出現了一個以才華著稱的女詩人——蔡琰。不但能詩善賦,工於隸書,而且能妙識音律。因此,慕名而來的求學者絡繹不絕。蔡琰從小在這樣一個文化氣氛濃厚的家庭環境中生活,耳聞目睹,深受影響和感染。她自幼在父親的教育和啟蒙下,寫字讀書,每當父親獨自彈琴時,她都靜靜地坐在一旁,專心聆聽。有一天,父親在月下彈起七弦琴,忽聽「嘣」的一聲,琴弦斷了一根。蔡琰從靜聽中抬起頭來,對父親說:「第二根琴弦斷了」。
  • 又是一年農忙時,古代幾首描寫勞動者的詩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李紳的《憫農》二首深刻地反映了中國封建時代農民的生存狀態。第一首詩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到處碩果纍纍的景象,突出了農民辛勤勞動獲得豐收卻兩手空空、慘遭餓死的現實問題;第二首詩描繪了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田裡勞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現了農民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最後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樣近似蘊意深遠的格言,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真摯的同情之心。
  • 中國古代最著名十首敘事詩
    中國古代最著名十首敘事詩用詩句講故事的詩,就是敘事詩。作為古代詩歌中,敘事詩相對冷門的一個詩歌類別,雖然也源遠流長,但影響力遠遜於抒情詩。因為要講故事,敘事詩往往篇幅較長。因為要講故事,敘事詩的題材大多以寫人物的愛情、家庭、命運等現實生活內容。
  • 《孔雀東南飛》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首長敘事詩,是現實主義詩歌
    這首詩寫一個女子準備和情人決裂時的極度矛盾痛苦心情。漢樂府民歌反映婦女心聲最著名的《陌上桑》。其中「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的鏗鏘有力的對無禮要求的拒絕,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無恥醜態,歌頌了民家女子的勤勞、勇敢和堅貞。
  • 兩漢樂府敘事詩——嫻熟巧妙的敘事手法
    嫻熟巧妙的敘事手法兩漢樂府敘事詩的出現,標誌中國古代敘事詩的成熟一、創作主體在選擇敘事對象時,善於發現富有詩意的鏡頭,及時攝入畫面。(一)酒店及其女主人。相和歌辭《隴西行》和辛延年的《羽林郎》。(二)京都,《相逢行》、《長安有狹斜行》。(三)《陌上桑》以春日採桑為背景,相和歌辭《豔歌行》擇取女主人為他鄉遊子縫補衣服,引起丈夫猜忌的情節,都是以常見而又富有情趣畫面入詩。
  • 唐代詩人的一首小詩,雖然只有寥寥28個字,卻是兩個成語的來源
    我國從古代開始,就是詩的國度。尤其到了唐代,唐詩發展到了頂峰,是後來任何一個朝代都無法比擬的。因此在唐代,也湧現出了很多位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這些大師級的詩人就不用說了,今天小編跟大家分享的是,唐代詩人孟郊寫的一首詩。
  • 中國古代流傳最廣的二十首佚名詩,你讀過的有幾首?
    中國古代流傳最廣的二十首佚名詩,你讀過的有幾首?佚名詩就是作者不可考的詩。簡評:這是詩經開篇之作,也是古代愛情詩的經典之作,「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至今依然被人反覆引用,足見此詩的魅力。簡評:這是非常著名的惜時詩。這麼好的詩,在詩歌高度發達的唐朝竟然佚名,確實罕見。
  • 高中時所學的這首長篇敘事詩,要是那時候真正懂了就好了
    這些古詩詞所內蘊的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當中最精髓的部分,也會直接影響我們的心思意念,也會直接影響我們的為人處世。比如說,其中的友情詩,告訴我們友誼天長地久;其中的愛情詩,會告訴我們真正的愛情是什麼樣子的;比如「書中自有黃金屋」,就是為了告誡我們,學習的必要性,敦促我們好好學習。書中自有黃金屋不過,有些詩,我們當時學了,但是當時我們不一定懂。
  • 唐朝最孤傲的一首詩,寥寥二十字,渲染了千古美景
    詩可入畫,詩可言情。每讀唐詩,就像打開了歷史時空的一扇窗,仿佛看到古人們在說,在笑,在惆悵,在悲天憫人。唐詩代表了我國古代詩歌藝術的巔峰,不同的詩人留下不同的絕唱,下面介紹的這位詩人,他的這首詩,堪稱是唐朝最孤傲的一首詩,寥寥二十字,渲染了千古美景。這首詩正大家都熟悉,就是連小學生都會背誦的《江雪》,唐朝柳宗元的代表作,一首五言絕句,一幅清冷的畫風,仿佛塵世間的超凡脫俗,千百年來,深深的印在人們的腦海中。
  • 唐詩裡很獨特的一首詩,雖然只有寥寥數語,但同樣的意境高遠!
    唐詩是中國文學的最高峰,這一千多年來,始終影響著中國文學的走向,這也使得唐詩能夠如此深入人心的原因,而且閱讀唐詩不是僅陶冶情操,同時也能夠豐富自己的詞彙量,可謂是一舉兩得的好事,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熟讀詩詞的人,即使是不會寫,那麼也會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