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類】——3、先秦敘事散文的敘事藝術,對我國古代小說有什麼...

2020-12-13 騰訊網

先秦敘事散文的敘事藝術,對我國古代小說有什麼影響?

先秦敘事散文的敘事藝術,對我國古代小說的產生發展及其獨特的藝術個性的形成,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首先,先秦敘事散文敘述歷史事件時表現出的褒貶分明的傾向性,對我國古代小說注重教化作用有直接的影響。

其次,先秦敘事散文奠定了我國古代小說基本的敘事結構。我國古代小說常按時問順序安排結構。串聯情節,特別重視對故事起因、過程、結果的完整描寫.並以倒敘、插敘、補敘等方式追敘事件的起因,以預敘的方式暗示故事的結局。這些都是《左傳》等散文中就已形成的敘事傳統。

第三,我國古代小說寫人的基本手法在先秦敘事散文中已初具規模。我國古代小說主要通過描寫人物個性化的言行,通過生動的細節描寫來刻畫人物,表現人物性格,而較少長篇的外貌描寫、心理描寫,而這正是《左傳》、《國語》、《戰國策》等寫人的共同特點。

第四,我國古代小說和戲曲作品對歷史題材的重視,也是受先秦敘事散文的啟示。這不僅是指諸如《東周列國志》之類以先秦敘事散文為題材的作品,同時,古代小說大量採用歷史題材,也和我國敘事文學最初成果是產生在歷史著述中不無關係。

相關焦點

  • 先秦敘事散文對後世的影響
    前面我們簡單地介紹了《尚書》《春秋》《左傳》《國語》和《戰國策》,今天我們來談談這幾本著作對後世文學的影響。先秦敘事散文的體例、思想、寫作藝術等對後世史傳文學的創作有直接啟發。如《史記》體例是在先秦編年史、國別史的基礎上的創新和發展,而《資治通鑑》則是《春秋》《左傳》編年體史書的直接繼承。又如偉大的事傳文學著作《史記》就吸收了《左傳》《戰國策》的寫作技巧,對其中一些史實略加改動,便加以運用,少數特別精彩的篇目,甚至不加改動就直接錄入。而它的奇譎文風,顯然與《戰國策》辯麗恣肆有直接關係。總之,先秦敘事散文是我國史傳文學的最初成就,其沾溉於後世,不言而喻。
  • 從《春秋》到《左傳》先秦時期敘事散文的出現與發展
    先秦時期是我國敘事類散文的發展與成熟時期,實際早在殷商時期出現的甲骨文以及青銅器皿上的文字,便已經開始初具敘事散文的特徵了,這些都為之後敘事散文的形成提供了基礎與參考。萌芽——成熟我國文學中散文的發展是比較早的,大約可以說是同詩歌一同發展成熟的。散文之所以得以發展受到重視。
  • 複習籤到5:第三章《左傳》等先秦敘事散文
    在文學考研商城,訂閱「古代文學-第一輪複習資料」,每天堅持,然後籤到。大師兄也會按照教材順序,每天在公眾號推送【複習任務】,有書的,可以跟著一起劃重點,沒有書的,可以做一下筆記。希望參加2022文學考研的師弟師妹們一起堅持學習!
  • 散文的六個敘事特徵:對散文敘事方法的簡短探索
    原因在於社會間有一個共識,即:散文是真實的,小說是虛構的,這既是社會的也是讀者的普遍共識,如果一定要顛覆對散文這種文體的共識,目的是什麼呢?無非是利用讀者認為散文是真實的,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製造一種真實的特殊效果,有些散文作家持之以恆地進行虛構,就是出於這個目的,他們的理由是為了藝術的真實,但是哪種藝術的文體不追求藝術真實呢!藝術的真實和社會的真實是兩個概念。
  • 起初的散文是不成熟的,隨著不同的敘事散文出現才漸漸成熟
    先秦敘事散文在我國散文史上,敘事散文是最早出現的,這主要與我國古代發達的史官文化有關係,與歷史有關的事件經過史官的記錄就得以保存。當然起初的散文是不成熟的,隨著《尚書》、《春秋》、《左傳》、《國語》、《戰國策》等書的出現,我國的敘事散文才漸漸成熟。清代末年在河南安陽發現的殷商時期的甲骨卜辭是現在能見到的最早的記事文字,它是商王盤庚遷都後一直到殷滅亡時遺留下來的東西,距今已有三千多年。
  • 先秦說理散文對後世的影響
    在前面我們已經提到,我國古代說理文體制的逐步形成,跟百家爭鳴以及諸子散文的出現和發展相一致。先秦說理散文在中國文化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源泉,對我國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以儒道為代表的先秦說理散文,以其深厚的思想內涵和文化意蘊,確定了作家的人格理想,作品的審美風範,成為我國古代文學的基石之一。章學誠在《文史通義·詩教上》中說道:「周衰文弊,六藝道息,而諸子爭鳴。
  • 為何受先秦歷史散文影響最直接,最明顯的是中國的史傳文學?
    《戰國策》縱橫家的遊說說之辭,直接開啟了漢初的政論散文風格,賈山淮南小山、賈誼等人的文章,頗具縱之風,另外其鋪張揚厲、縱橫開闔的文風以及主客問答的形式還影響了漢賦的創作先秦歷史散文對中國的小說、戲曲的創作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中國小說、戲曲鮮明的民族特徵就孕育於它的源頭階段。
  • 敘事散文可以「造假」嗎?
    我要是寫一篇介紹東坡赤壁的散文,這裡明明只有一個龍王山,難道我可以塑造這裡還有一座風景如畫、適合避暑的「大崎山」嗎?龍王山上本來就沒有蘇東坡的雕像,難道我也可以說這上面矗立著一座千年不倒的蘇東坡雕像嗎?顯然不能無中生有!如果你「造假」,有讀者受了你的蒙蔽,特地大老遠趕來旅遊參觀,發現沒有你說的這座什麼「大崎山」,不罵你娘才怪哩!再拿敘事散文來說。
  • 2015年全國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考試大綱先秦散文
    學習要求:①識記有關先秦歷史散文和諸子散文的基本知識;②理解春秋戰國時期歷史散文、諸子散文繁榮的原因;③重點掌握《左傳》、《戰國策》、《莊子》、《孟子》、《韓非子》的文學成就。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  應用:①先秦諸子散文繁榮的原因;②先秦歷史散文繁榮的原因。
  • 中國古代文學史(袁行霈)4.先秦散文
    中國古代文學史(袁行霈版)完整筆記第三章 先秦散文1、談談先秦歷史散文的發展及特點。第三階段是戰國中後期,以《戰國策》為代表,它採取國別體,吸取《左傳》、《國語》的創作技巧並加以發展,使歷史散文發展到新的高峰。先秦歷史散文發展的總的趨勢是,由簡到繁,由質而文,由片斷的文辭到較詳細生動的記言、記事、寫人。
  • 尚繼武:《〈聊齋志異〉敘事藝術研究》
    小說這種文體最本質的特點便是講述一個故事,於是,敘事便成為其主要的表現方式。《聊齋志異》是中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的集大成之作,無論是思想內容抑或藝術表現都取得了最高成就,其在敘事方面的藝術特徵也就理所當然地進入人們的研究視野之中。蒲松齡曾說:「文章之法,開合、流水、順逆、虛實、淺深、橫豎、離合而己。
  • 敘事學研究 | 尚必武:什麼是虛構性?
    (2).虛構性的定義與內涵是什麼?(3).虛構性何以有效地介入文學批評?2.小說的興起,抑或虛構性的興起?如果像我們通常所做的那樣,假定它如此,假定笛福、理查遜和菲爾丁為其肇始,那麼它如何區別於古代的散文虛構故事呢?例如,它如何區別於古希臘的、或中世紀的、或十七世紀法國的那些散文虛構故事呢?這些差異為什麼出現於彼時彼地呢?這些問題一直沒有完滿的答案。(Watt,1957:1。
  • 在中國古代,除《木蘭辭》這樣的敘事長詩之外,是否有敘事長詞?
    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詩歌一直佔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其也衍生出了許多不同的種類,從最早《詩經》的四言詩,再到漢代的五言古詩以至於七言詩歌的出現。都讓中國詩歌的寶庫變得豐富多彩。除了語句形式的演變之外,詩歌的內容也在不同的時代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其中在南北朝時代,敘事長詩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 聚焦中國敘事學研究與發展
    其中,分析西方作家作品的如邵旭東《開拓:挑戰面前的抉擇——論高爾斯華綏的敘事藝術》,分析中國古代作品的如孟昭連《〈紅樓夢〉的人物敘事觀點》,分析中國現當代作家作品的如吳曉東《魯迅小說的第一人稱敘事視角》等。
  • 王建科:《金瓶梅》與明清家庭家族小說的敘事模式
    文學作品的敘事結構和敘事視角是作家對社會人生進行生命體驗的產物,它與作家心靈、讀者心靈相契合。敘事結構及其小說戲劇的敘事藝術表面看起來是外在形式技巧問題,實際上與人的生存體驗緊密相連,與敘事內容息息相關。家庭家族是人生存的具體環境,對人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
  • 【古代文學】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都經歷了什麼?
    這一時期的神話、寓言、史傳、「野史」傳說、宗教故事等都孕育著小說的藝術因素,為小說的形成準備了條件,同時也露出小說童年時期形成志人志怪兩大類的端倪。神話:如《精衛填海》、《女媧補天》、《夸父逐日》等。神話有簡單的故事情節和有一定個性的人物形象,這正是萌芽時期的小說藝術要素。
  • 編導藝考:今天為「敘事散文」正名!
    敘事散文作為編導類專業考試的一項科目,常常是最容易被輕視的,也是最容易被扣上是 「語文科目」考察的帽子。散文,是與詩歌、小說、戲劇並稱的一種文學樣式,通過對現實生活中某些片段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達作者的觀點、感情,並揭示其社會意義,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進行加工創造,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而是著重於表現作者對生活的感受。
  • 李建軍:中國古代小說的人物塑形與敘事倫理——以宋代小說為考察中心
    綜合各家觀點,筆者認為,敘事倫理是與理性倫理相對的個體倫理,是敘事活動中主體、文本、受眾等因素在價值維度交互影響所呈現的倫理現象,敘事倫理主要探討「故事以及故事講述領域與道德價值的交叉性」。《中國古典小說敘事倫理研究》具體到中國古代小說,筆者基本贊同江守義教授對敘事倫理的四分法(意圖倫理、故事倫理、敘述倫理、闡釋倫理)。
  • 文學史的59點小結、先秦時期歷史散文的代表作
    屈原的《 離騷 》是楚辭的代表作是我國古代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抒情詩。先秦時期歷史散文的代表作有《尚書》、《春秋》、《左傳》、《國語》、《戰國策》。《春秋》是我國最早的編年體史書,相傳經孔子編訂,以魯國十二公為序。 《左傳》是編年體體史書,相傳其作者是左丘明 。
  • 小學基礎性文體知識:記敘文(散文、小說、寫人敘事、寫景狀物)
    二、記敘文分類:(一)廣義的記敘文:散文和小說。1、散文可細分為:敘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1)敘事散文,在此類散文中,作者的寫人和敘事都滲透著濃鬱的情感色彩,作者的情感往往隱含於委婉跌宕的敘事之中。舉例分析:《落花生》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聚會活動和父親的教育帶給他一些獨特的感受,以及深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