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散文可以「造假」嗎?

2020-07-26 龍棟


很早就想寫這篇小文,只是限於精力,又怕浪費讀者的時間,所以一直拖到今天才覺得有寫一寫的必要。


敘事散文可以「造假」嗎?


我寫這篇小文的主要起因是:前不久,外地的一位知名作家,特地委託我的好友、知名作家梅女士,發郵件轉告我,說我寫的敘事散文他看了不少,就是感覺寫得太過「實在」,希望我在這方面有所改進。


我一臉茫然。我自己當然很明白,我的寫作水平很有限,畢竟我是由寫公文和財經論文轉向寫文學稿的,對寫文學稿還是個剛入門的業餘愛好者,我的省作協會員證也才領了不過五年。但如果說寫敘事散文不能如實反映真實事情,那我就不同意這個觀點。比如說,我寫敘事散文《我的娘親》,我怎麼可以去「造假」呢?


敘事散文可以「造假」嗎?


我以為,無論是寫景還是記事類的散文,都不可以「造假」。


先拿寫景散文來說。比如說,我在東坡赤壁公園附近居住,熟悉這裡的一草一木。我要是寫一篇介紹東坡赤壁的散文,這裡明明只有一個龍王山,難道我可以塑造這裡還有一座風景如畫、適合避暑的「大崎山」嗎?龍王山上本來就沒有蘇東坡的雕像,難道我也可以說這上面矗立著一座千年不倒的蘇東坡雕像嗎?顯然不能無中生有!如果你「造假」,有讀者受了你的蒙蔽,特地大老遠趕來旅遊參觀,發現沒有你說的這座什麼「大崎山」,不罵你娘才怪哩!


再拿敘事散文來說。我覺得更不能「造假」。隨便打個比方說,你寫某個長輩身上所發生的故事,他明明至今還健在,你寫到最後像寫小說那樣把他寫「死」了,豈不成了天大的笑話?你所描寫的某個人物,他明明有妻室兒女,你說他是單身漢,或者說他離婚了再找了一個漂亮姑娘,等等,用來吸引讀者眼球,這不是平白無故地招人指責和惹官司嗎?凡此種種,是對散文的最大的不敬,是對記事散文的一種極其嚴重的褻瀆!


敘事散文可以「造假」嗎?


我這個人寫作水平不高,至今從來沒有去認真研讀什麼寫作之類的專業書籍,只是這些年閱讀了汪曾祺和餘秋雨等名家寫的散文比較多,所以就嘗試著寫點敘事散文。說白了,我就像學生一樣,一直在寫命題作文,稱不上是什麼「散文」。


但我始終以為,無論是寫景散文還是敘事散文,都不可以「造假」。


寫景散文,要說在寫作手段上,無非就是去描繪你看到的景,充分運用你所掌握的豐富詞彙。腦袋裡詞語豐富,寫景散文可能就寫得精彩,也可能更恰如其分地反映出你所看到的景物;反之,就有可能寫得不精彩(我就屬於這一類)。


敘事散文,無非是真實地記敘你所熟悉的某個地方、某個人身上所發生的事情,表達你的所愛或所恨、所崇尚的或所厭惡的。讀者看完後,能夠從中受到一點啟示,也算是沒有白白浪費你的筆墨。


敘事散文可以「造假」嗎?


如果寫散文能改變你所寫的景,能改變公眾(最起碼與事件有關的人)熟悉的事情,那不是「平地起高樓」,讓人「望而生畏」嗎?試問,這樣的散文寫得再美,能說明什麼?讀者能從中得到什麼?


文學大家汪曾祺和餘秋雨寫的敘事散文,真可謂篇篇真實,篇篇精彩。你發現有虛構、有造假的沒有?沒有!


先說汪曾祺的散文。汪老都是寫的一些小事,描寫的都是一些小人物,並沒有去拔高或貶低他所寫的人或事。正所謂,細微出真知。比如說,他寫的經典散文《人得有點業餘愛好》。看過這篇散文的人都知道,汪老寫的是個人的事,全文句句字字都是真實生活的記錄,讀來令人倍感親切。


再說餘秋雨寫的散文,特別是文化散文。餘老無論是寫某個地方、記敘某個人物或事件的散文,都是耳聞目睹的、有史料記載的。如果你硬要說他的文化散文有「虛構」成分,除非是餘老疏忽了,把某個地名或事件記錯了,但這也不足以指證他的文化散文有「造假」的嫌疑。


散文是文學創作中的一種文體,從其性質來看,是不需要像寫小說那樣去發揮想像力虛構的,否則會誤導讀者。比如說,對正面的人和事物,給予善意的「美化」,那當然能成,但善意「美化」的東西,也必須是實實在在的存在過,這才讓人信服。這其實就涉及到一個「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話題,但這並非讓你去「造假」。


敘事散文可以「造假」嗎?


說到底,文學創作素材來源於真實的生活。就像世間萬物一樣,有其正反兩個方面,要麼是真,要麼是假;要麼是好,要麼是歹。難不成突然冒出一個「似人非人」的怪物來?


這不禁又讓我想到了時下的一些純文學報刊,硬要把文學創作分成「真」(非虛構)、「假」(小說)和「非真非假」(散文)三個大類,何苦故弄玄虛、自欺欺人呢?


前面已經說過,我至今還是一個剛入門的文學愛好者,如果我本文所寫的有謬誤,歡迎批評指正。謝謝!


想了解更多相關知識,可點擊下方卡片搜索【敘事散文】

相關焦點

  • 散文的六個敘事特徵:對散文敘事方法的簡短探索
    中國傳統的散文概念與西方的散文概念近似,也認為散文處於文學與非文學之間。中國現代文學範疇包括小說、戲劇、詩歌與散文,從而將散文納入文學範疇。本文以中國現代散文概念為依歸,對散文的敘事方法進行梳理,進而探討散文的敘事特徵。關鍵詞:敘述者、解構、聚焦、敘述語、動力元西方的文學範疇包括小說、戲劇、詩歌,不包括散文。中國現代文學範疇包括小說、戲劇、詩歌與散文。
  • 先秦敘事散文對後世的影響
    先秦敘事散文的體例、思想、寫作藝術等對後世史傳文學的創作有直接啟發。如《史記》體例是在先秦編年史、國別史的基礎上的創新和發展,而《資治通鑑》則是《春秋》《左傳》編年體史書的直接繼承。又如偉大的事傳文學著作《史記》就吸收了《左傳》《戰國策》的寫作技巧,對其中一些史實略加改動,便加以運用,少數特別精彩的篇目,甚至不加改動就直接錄入。而它的奇譎文風,顯然與《戰國策》辯麗恣肆有直接關係。
  • 散文寫作知識:如何寫好敘事散文(二)
    在敘事散文中,敘事是表象,情感是靈魂。為什麼這麼說?我們還是要回到剛剛說的那句,「形散神不散」,很多人誤以為,敘事散文,就是以敘事為主,通篇表達地就是這件事情,或是描述這個人,但實際上,所敘述的事情,包括這件事情所涉及的人,都屬於「形」,也就是屬於可以「散」的部分,人與事都可以「散」,但根本上的情感,一定要明確,而且一定要表達真情實感。
  • 從《春秋》到《左傳》先秦時期敘事散文的出現與發展
    先秦時期是我國敘事類散文的發展與成熟時期,實際早在殷商時期出現的甲骨文以及青銅器皿上的文字,便已經開始初具敘事散文的特徵了,這些都為之後敘事散文的形成提供了基礎與參考。萌芽——成熟我國文學中散文的發展是比較早的,大約可以說是同詩歌一同發展成熟的。散文之所以得以發展受到重視。
  • 【影響類】——3、先秦敘事散文的敘事藝術,對我國古代小說有什麼...
    先秦敘事散文的敘事藝術,對我國古代小說有什麼影響? 先秦敘事散文的敘事藝術,對我國古代小說的產生發展及其獨特的藝術個性的形成,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首先,先秦敘事散文敘述歷史事件時表現出的褒貶分明的傾向性,對我國古代小說注重教化作用有直接的影響。
  • 編導藝考:今天為「敘事散文」正名!
    敘事散文作為編導類專業考試的一項科目,常常是最容易被輕視的,也是最容易被扣上是 「語文科目」考察的帽子。大家有所不知,它相比於其它的考察項目,要求作者的文筆往往是最高的,而且表面上看上去類似於語文,不學編導專業也可以寫出來,但是要想得高分,還是要通過專業學習,遵循戲劇影視藝術所持有的「可視性」原則,用如詩如畫得文字,講述一個或者一組有意思、美麗動人得故事。
  • 複習籤到5:第三章《左傳》等先秦敘事散文
    大師兄也會按照教材順序,每天在公眾號推送【複習任務】,有書的,可以跟著一起劃重點,沒有書的,可以做一下筆記。希望參加2022文學考研的師弟師妹們一起堅持學習!每天學習完,都可以在下面留言【籤到】或發到朋友圈讓更多人監督你學習!堅持才是勝利!加油!
  • 學術專著 李貞慧:《歷史敘事與宋代散文研究》
  • 起初的散文是不成熟的,隨著不同的敘事散文出現才漸漸成熟
    先秦敘事散文在我國散文史上,敘事散文是最早出現的,這主要與我國古代發達的史官文化有關係,與歷史有關的事件經過史官的記錄就得以保存。當然起初的散文是不成熟的,隨著《尚書》、《春秋》、《左傳》、《國語》、《戰國策》等書的出現,我國的敘事散文才漸漸成熟。清代末年在河南安陽發現的殷商時期的甲骨卜辭是現在能見到的最早的記事文字,它是商王盤庚遷都後一直到殷滅亡時遺留下來的東西,距今已有三千多年。
  • 散文的法度
    前者指狹義散文,屬於文學範疇;後者指廣義散文,用於日常交際。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都應該講究敘事策略,通俗地說,也就是技法、法度,只是文學散文對法度更為注重而已。這裡我討論的專指文學散文。  上世紀末,我讀到一本《古文筆法百篇》,這是一本分析古代散文筆法的圖書,作者結合經典,梳理出散文寫作的三十二種筆法,也就是法度。
  • 小學基礎性文體知識:記敘文(散文、小說、寫人敘事、寫景狀物)
    一、記敘文概念:記敘文是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要內容,以記敘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的一種文體。二、記敘文分類:(一)廣義的記敘文:散文和小說。1、散文可細分為:敘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1)敘事散文,在此類散文中,作者的寫人和敘事都滲透著濃鬱的情感色彩,作者的情感往往隱含於委婉跌宕的敘事之中。舉例分析:《落花生》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聚會活動和父親的教育帶給他一些獨特的感受,以及深刻的影響。
  • 洪宇:散文世界沒有什麼演出不可以
    在各種文類中,詩的語言最為濃縮,放射的意義卻極為龐大,因為詩總是能夠產生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小說的語言最為鋪張,必須依賴故事的起承轉合,才能把生命中的感覺說得清楚。相形之下,散文反而是屬於最私密的語言。無論如何表演,都無法隱藏作者的主體身份。散文當然可以運用象徵或隱喻,也可以說故事,其中的各種文字藝術都牢牢與作者聯繫起來。
  • 敘事散文詩《苦難的溫馨》
    敘事散文詩《苦難的溫馨》作者: 石巖(青年作家網籤約作家)在一個寧靜的夜晚一道刺眼的燈光撕破了夜幕三年前疾病奪走了他們的父親三天前車禍摧殘了他們的母親如果母親不能甦醒他們將失去唯一的依靠迷茫、絕望充斥著姐弟倆的整個神經……忽然、傳來一個小心翼翼的聲音「請問那個病人是何慶嗎?
  • 紅孩談散文:散文的詩與志——以作家周明散文為例
    如很多的敘事詩。敘事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前還有,到了九十年代以後就逐漸消失了。想來,人們會覺得敘事詩過於簡單,不大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要。誠然,自八十年代以後,伴隨著國門打開,高考恢復,知識大爆炸,整個社會的文化程度有了大幅度提高,特別是西方文藝思潮的進入,似乎一切都進入全球化。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冗長的敘事詩顯然與「時間就是生命」的快節奏不相適應,其慘遭淘汰純屬歷史的必然。
  • 烏魯木齊敘事散文寫作藝考要求
    烏魯木齊敘事散文寫作藝考要求在拍攝前,戲劇導演要把握場面調度。所謂的舞臺調度就是演員演技過程中,走位和肢體動作。這些具有藝術感的形--式,會讓故事情節變得更加美好。也需要檢查各種風格,燈光道具等的設計,只有做到滴水不漏,才能在拍攝當天,順利的進行。
  • 你想寫美文嗎?寫景散文和抒情散文,了解一下
    偶爾看到一篇散文,一篇讓人細嗅薔薇,心馳神遊的散文。散文,形散而神不散,講究的是神韻,一種美好的神韻,所以,也稱之為美文。神,散文之氣也。神也是情,只要抓住一個「情」字,寫散文也就變得簡單了。寫景散文,可不是簡單的寫景,而是寓情於景。
  • 集寧師範學院 龐鳳琴|張潤坤散文創作中的鄉土母題寫作及敘事特點
    母題不等同於主題,它大於一般意義上的主題概念,從母題學的角度進入張潤坤的散文世界,同時運用敘事學的研究方法對其創作內在機制進行考量,關注其作品隱含的個體生命體驗、情緒固結等主體因素,探究其作品敘事特點,乃是本文關注的要點。
  • 《兩江文苑》總159期|渝北作協2019散文創作分享會|餘景:閒話散文
    從筆法上來說,散文時而娓娓敘事,時而細細寫景,時而濃濃抒情,時而侃侃議論;根據內容的需要,既像可以小說那樣做形象描寫、心理刻畫、環境渲染,也可以像詩歌那樣運用比喻、擬人、排比、誇張、象徵、通感等藝術手法,還可以像戲劇那樣做大段的對話描寫;它敘述永不板滯,抒情從不做作,描寫毫不虛泛,議論決不生硬,多副筆墨,多種表達,色彩斑斕而格調統一,它運筆自如、自然流暢,「散」得有「度」。
  • 播音自備稿件究竟如何區分抒情、敘事?模擬主持「雷坑」怎樣跳過?
    敘事散文、抒情散文哪不一樣? 視頻作品錄製模擬主持「雷坑」 《再別康橋》是自備散文嗎? 自備敘事散文是什麼? 補充:還有!?模擬主持我慌了! 中戲要求自備文學作品! 上戲要求自備敘事散文!
  • 羅長江長篇敘事散文詩《大地五部曲》​研討會在京舉行
    1月8日,由《詩刊》社、《中華辭賦》雜誌社、湖南省作家協會、張家界市委宣傳部和張家界市文聯共同主辦的羅長江長篇敘事散文詩《大地五部曲》研討會在京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