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說理散文對後世的影響

2020-12-05 文學史文藝雜談

在前面我們已經提到,我國古代說理文體制的逐步形成,跟百家爭鳴以及諸子散文的出現和發展相一致。先秦的說理文的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①以《論語》和《墨子》為代表作的語錄體散文,前者為純語錄體,後者則在語錄中雜有一些質樸的議論;②以《孟子》《莊子》為代表的論辯性散文,前者基本上是語錄體,但已有顯著發展,形成了對詰式,後者已初步發展為專題議論文③以《荀子》《韓非子》為代表的專題性議論文,兩者都已發展到專題議論文的最高階段。先秦說理散文從簡約到繁複,從零散到嚴整,篇幅也更加宏大,組織也更加嚴密。先秦說理散文在中國文化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源泉,對我國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以儒道為代表的先秦說理散文,以其深厚的思想內涵和文化意蘊,確定了作家的人格理想,作品的審美風範,成為我國古代文學的基石之一。

章學誠在《文史通義·詩教上》中說道:「周衰文弊,六藝道息,而諸子爭鳴。蓋至戰國而文章之變盡,至戰國而著述之事專,至戰國而後世文體備。」說戰國時文章已經變盡未必符合實際,但後世的所有文體都能在戰國散文中找到先例或萌芽則是無疑的。先秦說理散文不僅標誌著說理議論文體的成熟,而且也包孕了寓言、小說等的因素。

先秦說理散文確立了說理文的體制。早期的語錄體和對話體,雖然不是我國說理文的主流,但後代也有一些這樣的著書。如楊雄的《法言》就是模擬《論語》的,後世的一些佛教語錄和理學家的語錄,也是來自《論語》的影響。先秦說理散文主要是哲理散文和政論散文。但無論是表述對自然和人生的道理,還是闡發政治主張和學術觀點,都不僅依靠邏輯推理和抽象思維來完成,還灌注了濃烈的情感,運用了生動的感性形象。因為作為一篇文章,文採是必須有的,這也是議論文和說明文不屬於文學的原因。

先秦說理散文大都分析透徹,議論縱橫,而不同的作品,又各具特色,風格各異,直接影響了後世作家的創作風格。在後世許多文學巨匠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不同風格的先秦說理文的影子。《孟子》之文深得唐宋古文家的推崇,他們的創作,也深受孟子文的影響。「韓文出於《孟子》」(韓愈)「東坡文亦《孟子》」「王介甫文取法孟、韓」。而莊子散文獨特的藝術風格,在不同時期的中國文學創作中都有所體現。遊仙詩、玄言詩、山水田園詩都和莊子思想及莊子散文藝術有淵源關係。李白變幻莫測的想像,大膽誇張的詩風,與《莊子》有一脈相承的關係。在宋代文學家中,蘇軾最得《莊子》散文的神韻,「出於《莊》者十之八九」,其實不止是詩,東坡的文和賦,也多從《莊子》來。古代小說戲曲創作也深受《莊子》散文藝術風格的啟示。(浪漫主義)而《荀子》和《韓非子》反而影響沒那麼大,這就像兩個範本,後世作家的議論文中都有體現,已經成為某種準則。

先秦說理散文中的大量寓言,本來是為了說理而存在的,但後來衍生成為了一種文學樣式,對我國古代小說的影響,也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此外,這些語言大師為文學語言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很多修辭手法都已經成熟,直接影響了後世的語言修辭。創造的大量詞彙和豐富的成語也成為我國文學的重要武庫,甚至存在於我們的日常話語中。

相關焦點

  • 先秦說理散文的歷史地位和影響
    先秦說理散文的歷史地位和影響先秦說理散文以其思想的深邃,在中國文化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源泉。它也是我國散文創作的典範,以成熟的說理文體制、形象化的說理方式、豐富多彩的創作風格和語言藝術,影響了後世的文學創作。(1)先秦散文確立了說理文的體制。
  • 先秦敘事散文對後世的影響
    前面我們簡單地介紹了《尚書》《春秋》《左傳》《國語》和《戰國策》,今天我們來談談這幾本著作對後世文學的影響。先秦敘事散文的體例、思想、寫作藝術等對後世史傳文學的創作有直接啟發。如《史記》體例是在先秦編年史、國別史的基礎上的創新和發展,而《資治通鑑》則是《春秋》《左傳》編年體史書的直接繼承。又如偉大的事傳文學著作《史記》就吸收了《左傳》《戰國策》的寫作技巧,對其中一些史實略加改動,便加以運用,少數特別精彩的篇目,甚至不加改動就直接錄入。而它的奇譎文風,顯然與《戰國策》辯麗恣肆有直接關係。總之,先秦敘事散文是我國史傳文學的最初成就,其沾溉於後世,不言而喻。
  • 發展歷程類——先秦說理散文
    先秦說理散文的成熟過程。先秦時期,說理散文經歷了一個由萌芽到成熟的過程。儒家和道家的代表著作《論語》、《老子》,以其弘深的思想,詞約義豐的寫作特點,對後世說理散文有廣泛的影響。先秦說理文的一些文體特徵。在《論語》中已有萌芽,但還沒有構成單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論語》在對話中說理的形式,直接影響了先秦說理文的體制。
  • 【散文專題複習】——先秦說理散文
    4、未完全擺脫語錄體影響,大量「子墨子曰」,表明是後學對墨子講學辭的記錄;5、段與段之間有密切聯繫,圍繞同一個論題論述,是有內在邏輯的論文,說理文體制在《墨子》中形成。(二)《莊子》。許多篇章以多則構思奇妙的寓言結構成文;論述中形象情感與邏輯思辯結合,可算抒情性說理文。五、戰國末,《荀子》、《韓非子》中專題論文,標誌著說理散文體制的定型。
  • 【發展脈絡類】1、簡述先秦說理散文的成熟過程
    簡述先秦說理散文的成熟過程。 先秦時期,說理散文經歷了一個由萌芽到成熟的過程。 儒家和道家的代表著作《論語》、《老子》,以其弘深的思想,詞約義豐的寫作特點,對後世說理散文有廣泛的影響。先秦說理文的一些文體特徵。
  • 先秦說理散文的萌芽——《論語》《老子》
    之前我們講完了先秦敘事散文,現在開始講述先秦說理散文。其實在《尚書》中,已經具有一些說理因素。我國古代說理文體制的逐步形成,跟百家爭鳴以及諸子散文的出現和發展相一致,這也是容易理解的,因為百家要宣揚自己的學說就要進行說理。
  • 先秦諸子散文的發展歷程
    先秦諸子散文產生於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的時代。先秦諸子散文的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春秋末至戰國初,代表作有道家的《老子》、儒家的《論語》、墨家的《墨子》。《老子》用短小的類似哲理詩的形式高度概括了道家的觀點。《論語》多為簡短的語錄,不少格言警句代表了儒家思想的精粹。《墨子》漸有論說文的基本模式,但質樸無文。戰國中期,代表作為《孟子》和《莊子》,它們開始擺脫語錄體。
  • 先秦諸子,最有影響力四家散文
    它們開始擺脫語錄體,往往是長篇大論,說理暢達,是說理文的進一步發展;且很多篇章形象生動,有較濃厚的文學色彩。戰國後期,有《荀子》和《韓非子》。它們論題集中,邏輯嚴密,說理透徹,文辭富麗,是先秦說理文的高峰。《論語》是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體論集,通過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來展示孔子的思想。
  • 不,它還是獨具特色的先秦散文
    韓非子散文獨樹一幟,其思想的深刻性及其藝術的獨特性,不僅在先秦諸子散文中自成一家,而且在整個古代散文發展史上都具有很高的辨識度。《韓非子》可以說是是戰國末期法家集大成的著作,重點宣揚了韓非法、術、勢相結合的法治理論,達到了先秦法家理論的最高峰。
  • 先秦對話體散文源流
    【內容提要】先秦對話體散文從《尚書·商書》發軔,在《國語》中大體定型,形成了主客問答這一穩定的結構形式。對話體散文在戰國諸子手中有三大進展:一是對話主體由王侯卿士大夫變為戰國諸子百家的宗師與弟子時人,二是對話體散文內容由務實變務虛,三是在對話體散文中增添了論辯色彩。
  • 中國古代文學史(袁行霈)4.先秦散文
    中國古代文學史(袁行霈版)完整筆記第三章 先秦散文1、談談先秦歷史散文的發展及特點。第三階段是戰國中後期,以《戰國策》為代表,它採取國別體,吸取《左傳》、《國語》的創作技巧並加以發展,使歷史散文發展到新的高峰。先秦歷史散文發展的總的趨勢是,由簡到繁,由質而文,由片斷的文辭到較詳細生動的記言、記事、寫人。
  • 對先秦散文史框架的衝擊
    上世紀末本世紀初,《郭店楚墓竹簡》《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和《清華簡》相繼面世,一大批不為人知的先秦散文重見天日。在中國歷史上,每一次新的文獻學術資料面世,都會帶來一場文化學術思想的深刻變革。世紀之交的出土文獻都集中在先秦,而且是以散文文獻為主,這使先秦散文史研究迎來重大學術機遇。
  • 微觀文史|先秦諸子散文之百家爭鳴(下)
    上一期我們聊到,先秦歷史散文,那麼今天要給大家帶來的是,先秦散文的另一部分—先秦諸子散文也就是說理散文的起源,對後世的政論文的發展有著重大影響。春秋末期,周王朝式微,禮崩樂壞,社會矛盾尖銳,直接表現就是原來的禮樂制度已經不再適用於當時的社會與政治。
  • 先秦諸子散文的「史」體性質及淵源
    如陳桐生先生說:「中國說理散文並不是從春秋戰國之際的《論語》才開始起步,在商周春秋時期《尚書》、《國語》等歷史記言散文之中,就已有大量的說理文章,這些記言散文是戰國諸子說理散文的先驅,只不過這些說理散文有一個外在的敘事框架,這個敘事框架有很大的迷惑性,導致人們長期以來將這些說理文章當做敘事散文作品來讀。」
  • 為何受先秦歷史散文影響最直接,最明顯的是中國的史傳文學?
    本文系作者劉恩運說段子獨家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先秦歷史散文是我國散文的偉大開端,創立之始,便呈現出了旺盛的生命力,經過幾個階段的發展,積累了歷史散文寫作的許多寶貴經驗,對後世的文學創作產生了巨大響受先秦歷史散文影響最直接、最明顯的是中國的史傳文學。首先,史傳文學作品繼承了先秦歷史散文的編寫體例。以《史記》《漢書》為代表的紀傳體體例是在編年體與國別體基礎上形成與發展的,如《史記》中的「本紀」、「家」、「列傳」《漢書》中的「紀」、「傳」等,都是在《國語》《世本》基礎上發展而成的;以《漢紀》《資治通鑑》為代表的編年體體例,則直接繼承了《春秋》開創的體例,並成為歷史記事的重要依據。
  • 哲理散文:它縱貫古今,橫亙中外,包容大千世界
    先秦歷史散文為中國的歷史文學奠定了基礎,對後世歷史家和古文家都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春秋戰國之交是社會大變革的時代,各種學術流派紛紛著書立說,爭論不休,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代表不同階級或階層的思想家的著作,促進了說理散文的發展。這些思想家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
  • 簡述先秦諸子散文的文學成就
    先後出現了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農家、雜家、小說家等家(據《漢書·藝文志》),可謂五光十色,眾彩紛呈,從而導致了先秦諸子散文的繁榮。在眾彩紛呈的流派和作家中,儒家、墨家、道家、法家代表了諸子散文的最高成就。
  • 韓愈對後世詩文影響極深,後世稱他為「文曲星」和「土地神」
    韓愈對後世的詩文有極深的影響,那他又是怎樣的影響後世的呢。韓愈字退之,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河南河陽人。徹底去除「衰文」(駢文)之風,還得靠新的文風樹立起來,也就是要有更著影響力的文學家和作品來持續影響和引領一種新的文學風尚。唐朝中期, 韓愈、柳宗元等人承白居易餘緒,並發揚光大,在他們這一代文學家裡,古文之風已是蔚然成風。
  • 【影響類】——3、先秦敘事散文的敘事藝術,對我國古代小說有什麼...
    先秦敘事散文的敘事藝術,對我國古代小說有什麼影響? 先秦敘事散文的敘事藝術,對我國古代小說的產生發展及其獨特的藝術個性的形成,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首先,先秦敘事散文敘述歷史事件時表現出的褒貶分明的傾向性,對我國古代小說注重教化作用有直接的影響。
  • 先秦文學——先秦文學的發展軌跡
    第三節先秦文化與先秦文學發展的軌跡先秦文學大致可分為夏商、西周春秋、戰國三個時期。一、夏商文化。4、《左傳》是先秦史傳散文頂峰之作,把中國敘事文推向成熟,開《戰國策》、《史記》等史傳散文之先河。5、《國語》記言為主,言辭典雅、精練,並通過人物語言描繪情節和人物形象。(三)說理散文出現《論語》、《墨子》和韻散結合的《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