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僅僅是思想著作?不,它還是獨具特色的先秦散文

2020-12-14 雜貨小叔

韓非子散文獨樹一幟,其思想的深刻性及其藝術的獨特性,不僅在先秦諸子散文中自成一家,而且在整個古代散文發展史上都具有很高的辨識度。《韓非子》可以說是是戰國末期法家集大成的著作,重點宣揚了韓非法、術、勢相結合的法治理論,達到了先秦法家理論的最高峰。同時他的散文論理精準透闢,用嚴密的邏輯和多樣化修辭手段營造出磅礴盛大的氣勢,令人心悅誠服。總之不論是在先秦諸子散文還是整個古代散文的發展歷程之中,韓非的散文都具有獨特的風採。

《韓非子》之文體

《韓非子》的文體種類多樣,幾乎涵蓋了先秦諸子散文中的全部文體。章學誠說:「諸子爭鳴,蓋至戰國而文章之變盡,至戰國而著書之事專,至戰國而後世之文體備。」從文體的角度看,《韓非子》在先秦諸子散文中尤其能體現出「後世之文體備」的特點。

古代的文體分類主要是對具體作品的概括與歸類,《韓非子》一書雖並無嚴格的文體概念,但從傳統的文體分類的基本方法,可以將《韓非子》蘊含的文體分為這幾種類型:第一種是書表體,如《存韓》《難言》《愛臣》等五篇,主要是韓非「數以書諫韓王」這樣的進諫人主帝王的篇章;第二種是政論體,即從政治角度提出的觀點和看法,可以從篇幅上分為長篇專題論文與一般政論文,前者如《五蠢》《顯學》等五篇,後者如《孤憤》《說難》等二十七篇;第三種是對問體,如《問辨》等三篇,通過虛擬主客問答的方法創設情境;第四種是「難」體,包括《難》4篇與《難勢》;第五種是「說」體,也可以分為《說林》與《儲說》兩類。其中「說」體與「難」體對都是的文學影響最為突出。

《韓非子》之內容

《韓非子》不僅宣揚了法治思想,其內容也是很好的表達了韓非的個人思想,《韓非子》是韓非發憤而作,是用來向君主進諫的文章,因此在說理上採取比較靈活且易為君主接受的形式,而韓非政論也就在這些說理中顯示出了文學性,因為韓非經常採用各種方式來說理,顯著的特點就是多用寓言。

在韓非之前諸家散文雖然也有寓言的出現,但是極為零散,也不能稱之為獨立的文學體裁。韓非通過系統的收集整理,再加以創作,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寓言內容,寓言多脫胎於歷史故事,而非神話傳說,因此想比道家散文中比較浪漫而奇特的寓言,韓非的寓言故事更加切合實際,來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取材於現實社會,韓非子運用寓言,有的先點明主旨,再接著用歷史故事來把理論形象化,有的是借著歷史人物之口來說明故事的寓意,還有的在故事的結尾說明故事的主題,還有的故事事理明白,人人皆懂,冷靜的總結較為真實的經驗和教訓,加以啟示,現實意義豐富。韓非的寓言不僅數量巨大,而且創建了新的體制「寓言群」,這在以前的文學史中是從沒有過的。雖然在當時寓言還沒有成為一種獨立的文學樣式,但是它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是不能抹殺的。

《韓非子》之風格

「韓非把一切都浸入冷冰冰的利害關係的計量中,把社會的一切秩序、價值、關係,人們的一切行為、思想、觀念以至情感本身,都還原歸結為冷酷的個人利害。它成了衡量、考察、估計一切的尺度標準」。不同於道家老莊帶有浪漫的並詩情於一體,韓非沒有無謂的堆砌和無病呻吟,也沒有濃烈的情感抒發,韓文往往開門見山直取所需,用沒有溫度的字句完成表達,從始至終呈現他態度的嚴峻及客觀。

《韓非子》中:「夫言行者,以功用為之的彀者也」,他認為一切「言行」都要以實用性為最終的目的,強調目的性和實用性,其散文具體內容也極具現實主義特色,往往是羅列一系列現實且震撼的歷史事件來闡述自己的政治觀點。雖然語言和辭藻並不華麗,但他的文章語言無虛言、無贅字且精準銳利,常有點睛之筆,每一字每一句都是精華,就比如描繪秦國和荊國交戰:「秦與荊人戰,大破荊,襲郢,取洞庭、五湖、江南。荊王君臣亡走,東服於陳。當此時也,隨荊以兵,則荊可舉;荊可舉,則其民足貪也,地足利也,東以弱齊、燕,中以凌三晉。」簡潔明了,概括性極強,雖沒有優美的修飾,卻讓人一目了然。

同時在文章的表達中,韓非也以極為冷靜的態度就行描寫,很少會流露過多的個人感情,即沒有表現出明確的道德評判,又創造一種距離感,真正達到了「去情客觀」,給人一種「冷峻挺拔」的感覺。

《韓非子》集戰國末期諸子散文文體大成,對現實問題進行批判,得到很好的發展;《韓非子》以其突出的思想性和文學性給後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其對後世文學的影響值得我們更深入的探究,

相關焦點

  • 《韓非子》著作思想
    尤其韓非,其所著《韓非子》一書,達到了先秦法家理論的最高峰。秦始皇在初見韓非的著作時就佩服地說:「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在韓非去世後,當時各諸侯國的君主與大臣競相研究其著作《韓非子》,秦始皇在他的思想影響下,完成了統一六國的帝業。可以說,《韓非子》為中國第一個統一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國家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武器。
  • 《韓非子》的散文特色:文體多樣 獨具特色
    與法家的刻深寡恩、真率直露的特點相適應,韓非之文具有冷峻峭刻、鋒芒畢露的特徵,在先秦諸子之文中自成一家,獨具特色。韓子引繩墨,切李情,明是非,其極慘傲少恩。(《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太史公日」)法家者流,蓋出於理官,信賞必罰,以輔禮制。《易》日「先王以明罰傷法」,此其所長也。
  • 先秦諸子散文的發展歷程
    戰國後期,《荀子》和《韓非子》則是其代表作,它們既是一些單篇論說文的結集,同時又是一部經過嚴密組織起來的成體系的學術論著。論題集中,邏輯嚴密,說理透徹,文辭富麗,代表了先秦說理散文的最高成就。這些諸子散文,儘管繁簡不一,文體有別,風格各異,但它們的發展過程乃是由簡而繁,由梳而密,由雜碎而嚴謹系統,文學的色彩也愈加濃厚。
  • 發展歷程類——先秦說理散文
    先秦說理散文的成熟過程。先秦時期,說理散文經歷了一個由萌芽到成熟的過程。儒家和道家的代表著作《論語》、《老子》,以其弘深的思想,詞約義豐的寫作特點,對後世說理散文有廣泛的影響。先秦說理文的一些文體特徵。在《論語》中已有萌芽,但還沒有構成單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論語》在對話中說理的形式,直接影響了先秦說理文的體制。
  • 空留思想在人間、還是口吃的韓非子,為何成就比皇帝還大?
    《韓非子》的著作實在是聞名於天下,可是我們聞的只是他的產物,他智慧的結晶,甚至近代著名學者、革命家章太炎稱「半部《韓非子》治天下」,這是多麼高的讚賞。可是我們沒有聽說過韓非除了著作外有什麼特別大的成就,這是為什麼呢?韓非是戰國末期出生在韓國的一位貴族公子。
  • 先秦諸子散文漫談
    諸子百家的散文與當時的歷史散文一起,組成了蔚為壯觀的先秦散文潮流,取代了詩歌的地位。先秦諸子散文包括《論語》《墨子》《孟子》《荀子》《莊子》《韓非子》等,其內容極為豐富。主要闡述,諸子百家各自我政治主張和學術見解,放稱諸子散文為哲理散文。其中最重的有墨,儒,道,法四家,其形成有一個,從簡到繁臻至完整的發展過程。
  • 【發展脈絡類】1、簡述先秦說理散文的成熟過程
    簡述先秦說理散文的成熟過程。 先秦時期,說理散文經歷了一個由萌芽到成熟的過程。 儒家和道家的代表著作《論語》、《老子》,以其弘深的思想,詞約義豐的寫作特點,對後世說理散文有廣泛的影響。先秦說理文的一些文體特徵。
  • 先秦說理散文對後世的影響
    先秦的說理文的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①以《論語》和《墨子》為代表作的語錄體散文,前者為純語錄體,後者則在語錄中雜有一些質樸的議論;②以《孟子》《莊子》為代表的論辯性散文,前者基本上是語錄體,但已有顯著發展,形成了對詰式,後者已初步發展為專題議論文③以《荀子》《韓非子》為代表的專題性議論文,兩者都已發展到專題議論文的最高階段。先秦說理散文從簡約到繁複,從零散到嚴整,篇幅也更加宏大,組織也更加嚴密。
  • 【散文專題複習】——先秦說理散文
    五、戰國末,《荀子》、《韓非子》中專題論文,標誌著說理散文體制的定型。有標明全篇主旨的標題,論點明確,論證精密,注意謀篇布局,結構渾然,表明我國說理文體制已經成熟。此後,專論體成為我國說理散文的主要形式。
  • 先秦說理散文的歷史地位和影響
    先秦說理散文的歷史地位和影響先秦說理散文以其思想的深邃,在中國文化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源泉。它也是我國散文創作的典範,以成熟的說理文體制、形象化的說理方式、豐富多彩的創作風格和語言藝術,影響了後世的文學創作。(1)先秦散文確立了說理文的體制。
  • 哲理散文:它縱貫古今,橫亙中外,包容大千世界
    先秦歷史散文為中國的歷史文學奠定了基礎,對後世歷史家和古文家都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春秋戰國之交是社會大變革的時代,各種學術流派紛紛著書立說,爭論不休,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代表不同階級或階層的思想家的著作,促進了說理散文的發展。這些思想家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
  • 喬松林:韓非子思想研究的一部新作 ——宋洪兵《韓非子政治思想再研究》評介
    「我們對於韓非子還能再說些什麼?」套用美國學者班傑明·史華茲在其名著《古代中國的思想世界》的開場白「我們對於孔子還能再說些什麼」,用以形容韓非子的研究同樣適用。自秦朝開始,迄於當今,兼及海外漢學,有關韓非子研究的成果,不可謂不豐富。但是,這麼多的研究成果,卻並沒有為我們同情理解韓非子及法家思想提供足夠的認識憑藉。韓非子作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和法家一起,在歷史上一直被誤讀。
  • 戰國末期著名思想家,秦國的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
    法家的代表人韓非子主張的思想就是「依法治國」,這也成為了秦始皇統一六國,獨霸中原的一個關鍵點,自秦國開始,就已經實行了唯一的君王制,後來逐漸演變成了現如今的民主社會體系,建立了中央集權制。韓非(約公元前280--前233年),戰國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尊稱韓非子或韓子。
  • 先秦諸子,最有影響力四家散文
    戰國後期,有《荀子》和《韓非子》。它們論題集中,邏輯嚴密,說理透徹,文辭富麗,是先秦說理文的高峰。《論語》是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體論集,通過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來展示孔子的思想。從文學表現來看,除那些照錄孔子言談的章節外,有的章節還能夠通過人物的言談舉止表現其的形象和性格。
  • 先秦諸子散文概說
    共81章,前37章為上篇道經,第38章以下屬下篇德經,「道」為客觀自然規律,「道法自然」,同時又具有「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恆意義。「德」是「道」在倫常領域的發展與表現。史載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關於禮的問題,他的學說後被莊周發展。老子的思想養生主張是「無為」。《老子》書中包括大量樸素辯證法觀點,如以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兩面,並能由對立而轉化。
  • 微觀文史|先秦諸子散文之百家爭鳴(下)
    上一期我們聊到,先秦歷史散文,那麼今天要給大家帶來的是,先秦散文的另一部分—先秦諸子散文也就是說理散文的起源,對後世的政論文的發展有著重大影響。春秋末期,周王朝式微,禮崩樂壞,社會矛盾尖銳,直接表現就是原來的禮樂制度已經不再適用於當時的社會與政治。
  • 簡述先秦諸子散文的文學成就
    先後出現了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農家、雜家、小說家等家(據《漢書·藝文志》),可謂五光十色,眾彩紛呈,從而導致了先秦諸子散文的繁榮。在眾彩紛呈的流派和作家中,儒家、墨家、道家、法家代表了諸子散文的最高成就。
  • 韓非子是道家還是法家?甚至還是個結巴?
    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樹一幟,呈現韓非極為重視唯物主義與效益主義思想,積極倡導君主專制主義理論,目的是為專制君主提供富國強兵的思想。司馬遷毫不掩飾地講,「非為人口吃,不能道說。」口吃又叫磕巴、結巴,就是說話不利落。醫學上屬於一種言語障礙症。司馬遷這裡的「非」,說的是韓非子。
  • 2016年黑龍江政法幹警考試行測備考:先秦諸子散文
    先秦諸子散文就是常識考點之一,需要考生們多加記憶。   招考公告丨職位表丨筆試教材丨文化綜合丨了解最新消息   行測是所有公考類考試備考的重難點,但對於很多常識、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的人來說,這簡直就是重災區。想要在2016年黑龍江政法幹警考試之中脫穎而出,取得好成績,那就必須面對行測考試。
  • 何謂先秦諸子和諸子散文?
    代表人物有孟子,墨子,荀子,莊子,韓非子,商鞅,申不害,徐行,陳相張儀等等,都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或科學家。 由於士的出身不同,立場不同,因而在解決問題上或回答現實問題時,提出的政治主張和要求也不同。他們的著書立說,爭辯不休,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形成了許多的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