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閩南地區的民俗信仰,莫過於代天巡狩王爺信仰了!沒錯,閩臺兩岸最多的廟宇當屬王爺廟宇。
王爺信仰最重要的是做「王礁」,也就是王爺信仰中最隆重的「送王船」。送王船是閩南地區最古老的傳統民俗活動,流行於閩南、臺灣沿海地區。
王爺或被認為是瘟神,稱「代天巡狩」,來源的說法很多,有說是秦始皇所坑的儒生,有說是唐朝唐玄宗時救眾生免遭疫毒的王姓進士,也有說是唐明皇時期冤死的360名進士,或者說是明朝不願意仕清的反清復明人士,另一種說法是瘟神傳說,以前閩南臺灣地區因為地理環境氣候因素,瘟疫經常流傳,一向被視為瘴癘之區。這樣特殊的環境下,民眾談瘟色變,只能聽天由命,希望神祗庇佑,逢兇化吉,瘟神信仰便就此產生並迅速發展。
王爺信仰、送王船有著很明顯的地域性。基本盛行於閩南沿海、臺灣沿海地區以及東南亞一帶的沿海地區。廈門地區「送王船」以同安西柯鎮呂厝村、海滄鐘山村、湖裡鍾宅村3個地方為代表的規模較大,島內還有廈港、塔埔、嶺兜、島外翔安後村、新店村、海滄芸美村、石塘村等地、泉州地區以鯉城區富美宮的最盛,漳州地區就相當豐富,比如漳州開發區的石坑、漳浦縣田中央村、龍海鴻漸村、港尾鎮石埠村、隆教鄉洋坪村、後石等等。這些地區都處於沿海港口區域。另外金門也有送王船,規模較小。馬來西亞馬六甲的王爺王船信仰亦特別隆重。
當然各地區的規模不同,習俗也略有差異。比如廈門地區的鐘山送王船,該項目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活動安排很豐富,歷時幾天,行程為:王船出棧、王船遊境、文藝表演、普度祭拜、王船安位、王船化吉、煙花狂歡。形式浩蕩,參與人數眾多。
漳州地區規模較大的有漳州開發區石坑社區的保泉宮送王船,而緊鄰龍海的漳浦縣田中央村送王船規模也是較為龐大,儀式更為古老。田中央村還分為請王、造王船、送王船,相比其他地區,田中央村王船規格為「全班船」,據說因為田中央王姓是閩王王審知後人,有開閩第一王之稱。
風俗上,每個地區的王船裝置都差不多,都是在王船上添載香客送來的柴、米、油、金紙等物品,像漳州地區的王船一般還有在船上添載活的奇禽異獸供奉王爺。時間上,很多地區都是以3-4年周期舉辦一次,俗稱三年一任或者四年一任。也有地區5年,古時候還有20年或60年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