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空港舉辦閩南民俗文化活動

2020-12-16 鮮果健康

《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錢擘 通訊員王馨、張磊 報導:中秋國慶雙節黃金周期間,廈門空港推出了以「一起來博歡·閩風傳情」為主題的文化節,活動將持續到10月7日。

廈門當地在中秋、國慶佳節期間,一直有諸多獨具地域特色的民俗活動,也有「小春節,大中秋」的民諺。此次由廈門機場運營方廈門翔業集團元翔廈門空港舉辦的文化節,就以機場航站樓為載體,在廈門空港T3、T4推出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動。

在活動現場,廈門空港裝飾設計了有當地特色的老建築街市,由工作人員身著傳統服飾,為旅客展示閩南民俗文化。福建當地知名的秋日「博餅」民俗,也被請進候機樓;廈門空港與海南航空、四川航空、國泰港龍航空、荷蘭航空等多家中外航空公司聯手,邀請旅客參與博餅遊戲,擲骰子贏取月餅、機模等不同禮物。廈門空港還推出了別出心裁的「雙城博餅」,通過網絡連通廈門福州兩地,讓福州市民也可以由視頻遠程參與廈門機場的博餅遊戲。活動現場還設置了「音樂思念地圖」、「聲音家書」等環節,邀請旅客選擇歌曲、錄下問候,通過網絡發送給遠方親友,傳遞「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情感。

相關焦點

  • 閩風傳情寄相思,廈門空港打造人文中秋圓旅客團圓夢
    活動不僅將各式閩南特色民俗融入廈門空港人文景觀,以歌舞、美陳造景互動等多元形式演繹別具一格閩南中秋。更是串連中秋思念情線,為五湖四海的旅客朋友送上別致的人文節慶出行體驗,將廈門空港情濃意濃的祝福關懷獻給每位往來與此的旅客。
  • 探尋特色民俗文化脈絡 閩南漁家生活場景重現
    這是一次別樣的文化之旅。」昨日,來自河北的遊客戴先生說。  廈門老院子景區其實不「老」,2015年9月3日才對外試營業,但展示的古老文化,無論是閩南文化、媽祖文化、姓氏文化還是南洋文化,總能讓您有穿越時空、身臨其境之感。
  • 閩南文化重要民俗活動:萬人空巷「送王船」
    閩南文化重要民俗活動:萬人空巷「送王船」 2019年12月17日 14:06   來源:福建日報
  • 【網絡中國節·中秋】加入文旅盛宴體驗閩南民俗 廈門中秋旅遊...
    市文旅局負責人介紹,本屆嘉年華將中秋文化與旅遊元素結合,以「中秋博餅」為核心內容,以「福運」為主線,在多項活動中,植入非遺體驗、民俗展演等文化元素;在博餅點中,包含我市多個文化、藝術場所;在旅遊線路的包裝策劃中充分涵蓋廈門文化旅遊產品,同時舉辦15項線上線下融合的主題活動。  據介紹,博餅活動將持續一個月,主辦方設置了上百個線下博餅點,邀請市民遊客參與。
  • 向臺灣結對學生展示傳統民俗文化魅力「我的民俗相冊」走進廈門
    」廈門專場線下體驗活動,並通過互動直播方式向臺灣結對學生,全方位展示傳統民俗文化魅力。據介紹,「送王船」習俗是閩南人表達對海洋的敬畏和感恩而舉行的一種祭祀活動,是廈門漁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廈門港最重要的集體海洋記憶。2011年,該習俗被列入中國國家級非遺項目名錄。
  • [福建] 廈門《閩南神韻》震撼遊客 傳承閩南文化
    穿越《閩南神韻》唯美的歌舞,不難窺探出一條清晰穩健的「市場化」品牌戰略之路——國有旅遊文化企業常態化演出與外演商演並舉。   10月12日,對於全國首臺反映閩臺民俗風情核心主題的大型旅遊文化演出《閩南神韻》來說,是一個令人鼓舞的裡程碑——《閩南神韻》迎來常態化演出第1000場。
  • 廈門閩南神韻藝術團赴臺旅遊文化交流演出
    」廈門閩南神韻赴臺旅遊文化交流專場演出在基隆上演。此次文化交流活動由基隆市政府、廈門市旅遊協會、基隆市旅遊聯盟促進會駐廈門辦事處聯合主辦,基隆市政府交通旅遊處、基隆市文化局、臺北市政府商業處、臺北科技大學聯合協辦。
  • 當民俗文化遇上現代科技 華夏文旅奏響閩南風情交響樂
    當民俗文化遇上現代科技,華夏文旅能和閩南風情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從廈門北站向南數百米方向望去,一個巨大的橢圓形銀色球體在陽光照射下分外耀眼。走近一看,宏偉壯觀的嘉庚風格建築並排而立,這就是位於廈門集美海翔大道與天水路交會處的廈門老院子景區。這個銀色橢圓形建築物也是老院子展現閩南文化的靈魂所在。
  • 漳臺(金門)閩南民俗文化交流座談會在漳州舉行
    福建省政協科教文衛體委副主任、省閩南文化研究會會長林曉峰,漳州市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沈詔坤出席會議,閩南師範大學、金門大學、中正大學、大葉大學、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漳州市臺辦、金門縣閩南文化協會、金門縣歷史民俗博物館、金門縣文化園區管理所等有關單位閩南文化專家學者、政企有關人士參加座談會。漳臺(金門)閩南民俗文化交流座談會在漳舉行。
  • 「子鼠豐年」年味濃 元翔廈門空港迎新春
    即將從廈門機場出發的旅客笑著說道。原來,為了給廣大乘機旅客提供一個溫馨的乘機環境,增添節日氣氛,元翔廈門空港特意在T3、T4航站樓出發大廳舉辦了主題為「子鼠豐年」的新春文化系列活動營造熱鬧喜慶的春節氛圍。活動將從1月18日持續至24日,通過豐富多彩的系列演出和蘊含年味的互動體驗活動,讓出行的旅客提前在航站樓內感受紅紅火火過大年的節日氣息。
  • 【閩南特色民俗】「陣頭」文化
    品味✥生活✥智慧✥樂趣 聯繫電話:0596--6538789(林先生)陣頭:弄獅弄龍的驅鬼慢節奏舞蹈陣頭是閩南民俗技藝,是閩南地區及臺灣地區民間廟會喜慶不可或缺的民俗曲藝之一。閩南的「陣頭」是閩臺地區宮廟節慶活動中敬獻、表演的民俗技藝,如北方的「社火」。閩南自古有「有廟就有陣頭,有陣頭就有弄獅弄龍」的說法。近年來,出現了陣頭的表演新形態——電音三太子。年輕人的墨鏡、螢光棒、電音舞曲和民俗的大仙尪仔巧妙融合,新穎又有創意。
  • 廈門春節民俗盤點 閩南特有民俗大年初二"女孩日"
    歌仔戲的唱腔,震耳的爆竹聲,熟悉的拜年聲……雖然有些民俗隨著時代發展已經消失,可不少傳統民俗在廈門依然得到傳承。 關鍵詞1  「女孩日」   本報地理版資深編輯盧志明說,大年初二「女孩日」是閩南特有民俗,過去不少村莊的祠堂內會特意留有兩塊空牆壁,供女孩回娘家時在上面留下自己的詩詞、畫作等「作品」,現今這樣的風俗雖然鮮見,但帶著柑橘、甘蔗等象徵性蔬果回娘家的行為仍舊傳承至今。
  • 4000餘新入學大學生廈門博餅體驗閩南中秋民俗
    廈大嘉庚學院供圖中新網廈門9月22日電 (楊伏山 嘉聞)22日傍晚,秋分時節,正在進行軍訓的廈門大學嘉庚學院4000多名2020級本科生,圍坐綠茵地,參與博餅體驗閩南民俗,分享甜美與歡樂。中秋博餅,是閩南地區深受民眾喜愛、保留至今的一種民俗活動。
  • 閩南沿海最火爆的民俗活動,經歷過的都無比震撼!
    說起閩南地區的民俗信仰,莫過於代天巡狩王爺信仰了!沒錯,閩臺兩岸最多的廟宇當屬王爺廟宇。廈門海滄鐘山2019送王船王爺信仰最重要的是做「王礁」,也就是王爺信仰中最隆重的「送王船」。送王船是閩南地區最古老的傳統民俗活動,流行於閩南、臺灣沿海地區。
  • 廈門舉辦第十一屆福德文化節 促進兩岸民間文化交流
    「福德文化節在擴展炎黃子孫共同文化內涵,升華同根同源中華情結,促進經濟文化交流方面發揮了獨特積極作用。」湖裡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2008年首屆福德文化節在湖裡仙嶽山舉行以來,已形成了廈門湖裡、臺灣地區以及東南亞國家輪流舉辦的機制,所到之處都吸引各地華人熱情參與,推動了兩岸文化的交融。
  • 兩岸中學生廈門泉州研習閩南文化
    海峽導報·新福建客戶端 (記者 陳成沛 柳瑞鴻)「希望通過這次夏令營活動,可以讓我更加認識和了解閩南文化,了解自己出生長大的地方。」來自廈門外國語學校的臺籍學生周苡珊笑著對記者說,她很期待認識一些大陸和臺灣的朋友。
  • 廈門舉辦海峽兩岸展演活動
    高山族舞《我們都是一家人》臺海網10月31日訊 (記者黃榮亮 通訊員苗娟)今天上午,由在廈臺青、臺屬、街道、社區300人和臺中200人組成的30支隊伍、500位兩岸優秀舞者共同演繹,「兩岸攜手·舞動臺中」—2020「海峽兩岸原創廣場舞」展演活動在廈門和臺中成功舉辦
  • 廈門將建閩南文化博物館 集中展示閩南文化
    海西晨報訊(記者 葉子申)日前,廈門市文旅局黨組成員、一級調研員葉細緻接聽市長專線時透露,廈門將建設閩南文化博物館,已初步達成選址馬鑾灣西濱村的意向。 今年6月1日起施行的《廈門經濟特區閩南文化保護發展辦法》提出,廈門應當設置閩南文化集中展示中心(閩南文化博物館),集中展示中心應當具備閩南文化展示、研究、傳習、體驗、交易等功能。此外,《福建省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也提出建設閩南文化博物館的規劃,可全方位集中展示閩南文化,以此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
  • 2020年海峽兩岸閩南文化研學體驗營在廈門開營
    2日下午,在廈門(集美)閩臺研學旅行基地,52名來自福州、廈門、泉州的臺籍中學生和大陸中小學生,開啟了一場為期4天3夜的閩南文化研學之旅。10月2日下午,福建省閩臺文化交流中心、廈門建發國際旅行社集團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2020年海峽兩岸閩南文化研學體驗營在廈門(集美)閩臺研學旅行基地開營。
  • 閩南文化乘郵輪下南洋 「一帶一路」文化藝術交流推廣活動啟動
    (本報記者徐景明攝)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徐景明崔昊)昨日,「歌詩達·新浪漫號」從廈門國際郵輪母港出發,執行馬尼拉、長灘、汶萊、沙巴航線,同時啟動我國首個以郵輪為載體的「一帶一路」文化藝術交流推廣活動。  今年恰逢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周年,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支點城市,廈門正在全力推動時代發展的巨輪乘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