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就攝影眼] [1] 掌握鏡頭的畸變和透視效果

2020-11-30 騰訊網

嗨嗨嗨,大家好~

先說聲對不起,咱們『攝影計劃』的第10期——《童趣,對焦綜合應用實戰》要跳票了哈,實在沒辦法,重慶的冬天也是沒誰了,連續陰雨,不給一點點機會!

另外,後續的內容也在籌備當中,說實話,真心覺得有點忙不過來~

f/1.4 1/1000s ISO100 50mm

前期的基礎理論知識講完了,有攝友說了:「道理我都懂,我就想知道怎麼能拍出好片兒來」,也有攝友說,拍到一定階段,感覺就到了一個瓶頸期,不知道拍什麼,拍出來也很平平,沒有感覺了。

所以今天老劉來跟大家來聊聊——如何練就一雙攝影眼

我們都知道,很多新人學攝影,老鳥都會建議從50mm的定焦鏡頭開始學起,為什麼呢?

因為50mm的鏡頭視角和人的雙眼是最為接近的,也就是說你看到的和拍出來的基本一致,不會有不同(這也是50mm鏡頭被稱為標準鏡頭的原因)。

f/1.4 1/125s ISO100 50mm

而且一般來說,50mm的定焦鏡頭都有很不錯的畫面表現力,並且,不管是局部特寫還是大頭照、半身照、全身照,甚至是環境人像,50mm鏡頭都可以應付。

此外,因為是定焦鏡頭,所以在拍攝的過程當中需要我們拍攝者自己通過移動來選擇不同的拍攝角度和距離進行構圖,十分有利於新手鍛鍊自己的觀察力,學習構圖。

不過,拍了一段時間之後,我們自然要接觸到不同焦段的鏡頭,雖然我們知道,廣角鏡頭有桶形畸變,長焦鏡頭有枕形畸變,但是,在實際的拍攝中,我們還是經常無法拍出別人的那種大片既視感。

f/2.8 1/600s ISO50 50mm

差別在哪兒?

老劉覺得,所謂攝影眼,第一步要學會的就是從鏡頭的視角看世界——當我們要拍攝某一個場景的時候,腦海中不是自己看到的效果,而是用不同的鏡頭拍攝出來之後會是什麼樣的效果。

這就需要我們了解兩個問題——鏡頭的畸變和透視關係

鏡頭的畸變分為

廣角鏡頭的桶形畸變和長焦鏡頭的枕形畸變

廣角鏡頭的桶形畸變:

如果說50mm左右的焦段與人眼看到的效果接近,那麼廣角鏡頭(24mm以下為廣角鏡頭)則全然不同,它的桶形透視畸變效果十分明顯。

人物全景照片(如下圖),因為低機位拍攝,其近大遠小的拍攝效果,會讓人物的腿顯得特別修長:

距離鏡頭近端(腳)和遠端(頭)的比例也會變化非常大;

畫面中央的足球,也因為距離拍攝者更近而變得更大,而遠端的球門、照明燈都變得更小。

此外,邊緣部分的球門框和照明燈也變成傾斜的,而不是垂直的。畫面居中的部分,相對也會變得凸起,這就是廣角鏡頭的桶形畸變。這些都遠不同我們人眼看到的效果。

在我們做了鏡頭畸變矯正後,只是將畫面中間向外凸出的部分適當壓縮,但並不會改變整體的透視效果。大家可以對比兩張圖仔細看一下差別。

廣角鏡頭的透視效果

因為廣角鏡頭的「近大遠小」的特點,它同時也有了很強的空間透視效果,也就是視覺上的空間縱深感。

同樣的情況下,廣角鏡頭拍攝,將會拉伸縱深方向上物體之間的距離,同時畫面當中的線條也會因為這種縱深感而變得更為突出。

長焦鏡頭的枕形畸變

與廣角鏡頭相反,長焦鏡頭的枕形畸變是中間凹陷進去,如果拍攝人物面部特寫,人臉很可能變圓、變胖,原本的高鼻梁也可能會因此變成塌鼻梁。這一點在平時的拍攝過程中注意就好。

長焦鏡頭的透視效果

除了同樣的光圈,長焦鏡頭會有更強的虛化效果之外,還有一個特性就是長焦鏡頭會壓縮空間上主體與前後景之間的距離。最直觀的表現就是畫面當中的背景變大了(同樣的場景,廣角鏡頭拍攝則是很小的)。

f/8 1/200s ISO50 102mm

如果用長焦鏡頭拍風光,則同樣會拉近不同距離的景物,所以長焦鏡頭的透視感更多體現為壓縮空間後增加的畫面的層次感。

上面這張照片,就是長焦拉近了人物與中間的村莊和背後的梅裡雪山之間的距離,並且,梅裡雪山在畫面當中是非常清晰、非常大的。

而同樣的場景,我們人眼看到的雪山並不會這麼近、這麼大,如果用廣角,那麼雪山則會顯得更小、距離更遠。

總結

當我們充分了解了不同鏡頭焦段的畸變和透視效果,那麼在拍攝前,我們的腦海當中應該就有了一個最佳的拍攝方案——看到環境,我就可以想像到拍攝出什麼樣的效果,進而確定用什麼樣的鏡頭焦段來拍攝。

好了,練就攝影眼的第一步——熟悉不同焦段鏡頭的畸變和透視效果,到這兒就講完了,那麼平時怎麼練習呢?

老劉個人有個小習慣,就是看到一些優秀的作品的時候,就會想一下拍攝者是用什麼鏡頭、什麼角度、如何取景、大概的參數是多少……

下面做個小活動,大家也來猜猜看這張照片的拍攝參數(光圈、快門、ISO、焦距),然後發給我們的攝影計劃的兔嘰姐姐(Aplan-QQ)吧!

公眾號留言功能被閹割

勞煩大家添加微信交流

進i攝群交流討論

請添加模特妹紙微信

Aplan-QQ

往期視頻

[攝影計劃·特別節目]

基礎理論篇

[第一章·曝光的正確姿勢]

[第二章·對焦,超簡單鴨]

第10期 對焦綜合應用實戰

相關焦點

  • 什麼是鏡頭畸變?如何矯正鏡頭畸變,合理利用鏡頭畸變?
    在攝影中我們經常聽到這些詞詞,透視畸變,鏡頭畸變,很多人經常把透視和畸變混為一談,很懵,搞不清它們之間的關係那我們就講一下透視和畸變。這期我們先看一下畸變。一、什麼是畸變?畸變實際上指的是你拍出來的物體相對於物體本身而言的失真了。拍出來的東西變形了。比如這樣,牆邊的本來應該是直的,拍出來確是彎的。
  • 鏡頭透視是什麼 它真和畸變不是一回事
    所以大家會發現,廣角鏡頭可以讓畫面有很強的縱深感,而長焦鏡頭會讓畫面更加扁平。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就是透視的作用。第一張用廣角拍攝的照片透視感強烈,第二張用長焦拍攝的照片透視感就不強。  雖然我給你看了兩張不同焦距拍攝出來了不同透視感的照片。但其實透視感這事兒和焦距沒有絕對的關係。
  • 超廣角用戶必看 教你如何輕鬆修正透視畸變
    包括筆者在內的很多攝影愛好者都喜歡使用超廣角鏡頭拍照片,原因是超廣角鏡頭不同於一般的標準鏡頭和遠射鏡頭,它有著較強的透視感,可以表現出人眼無法觀察到的空間效果。因此,對於風光攝影愛好者而言,超廣角鏡頭是不可缺少的一支鏡頭。
  • 用廣角鏡頭拍攝,你需要了解一點透視基礎知識
    例如Sigma 16mm F/1.4 DC DN定焦鏡頭稱為廣角鏡頭;Sigma 14~24mm F/2.8 DG DN為廣角變焦鏡頭;Canon EF-S 18~135mm F/3.5~5.6 IS USM不僅具有廣角焦段,而且還有長焦段,常常被做為套頭而被許多攝影愛好者所喜歡。
  • 認識鏡頭:什麼是枕形畸變?什麼是桶形畸變?對照片有什麼影響?
    在使用廣角鏡頭拍攝時,會看到照片邊緣有變形膨脹問題,越靠近邊緣變形就越嚴重,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種變形是物理畸變,是因光線偏離主光軸而產生的效果,畫面邊緣會彎曲。什麼原因導致鏡頭畸變畸變是攝影中常見的像差現象,是五種像差的一種,稱為畸變像差。當在拍攝四方形的物體時,畫面周圍會有卷翹或膨鼓的問題就是畸變。非水平拍攝造成的建築物直線傾斜是透視,直線變曲線是畸變。一般畸變常見於廣角鏡頭和長焦距鏡頭,畫面變形最小的鏡頭是標準鏡頭。
  • 「攝影眼」是怎麼練成的,3招告訴你
    | 跟著小雷學拍照 Vol.5 |哈嘍,今天又是和你一起拍照的小雷~很久很久之前(其實也沒多久),當小雷還是攝影萌新的時候,經常聽攝影圈內的人說起「攝影眼」。看到這裡蒙蔽樹下你和他,「攝影眼」是啥東東?
  • 論攝影創作與攝影眼的關係
    四、攝影眼1.何為攝影眼?百度搜素說:攝影眼是一種能看到可拍之處的觀察能力。同一個景,經過您內心看到的,會不同於旁人看到的,把那些您內心看到的景拍出來,便是您獨到之處。這就是一個大師的眼光和內心世界。年近八十的李少白老師,在特殊年代歷經磨難,但他卻從不低頭,而是在枯燥、無奈的時間裡,用可用的時光記住了兩千餘首古今中外著名詩句。因此,腦子裡的詩與現實中的景,經過他的攝影眼的提煉,成為拿著相機做「詩」,也就不足為奇了。那麼如何培養攝影眼呢?
  • 是什麼決定了攝影畫面的透視效果
    有影友認為「同焦距的鏡頭若用於不同相機,將產生不同的空間透視效果」還有的影友認為「同焦距的鏡頭若用於不同相機,只能產生一種相同的空間透視效果」。其實,決定攝影畫面空間透視效果的不是相機,而是拍攝距離。我認為,所謂的「空間透視效果」,就是近大而遠小的空間視覺效果。因此,無論是用於幾臺相機,哪怕是使用不同焦距的鏡頭,只要拍攝距離相同,近大遠小的空間透視效果也都相同。如果拍攝距離不同,將產生不同的空間透視效果。再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如果站在同一地點,使用一隻20mm的超廣角鏡頭和一隻500mm的攝遠鏡頭,分別拍攝遠處的同一被攝景物。
  • 閒聊攝影透視:一個容易被誤解的話題
    攝影即為把三維實物轉換為二維平面,它只會用到最簡單的線性透視,因為是中心投影,所以用不到什麼點透視和消失線的觀念,大氣透視屬於環境因素,並不存在於透視公式當中。所以談攝影透視,只需談線性透視即可。第一點:透視與鏡頭無關,只與物距有關。
  • 新手關於鏡頭的第二課 獨特視角拍攝的樂趣
    從某一視點觀察到的景物範圍要比人眼在同一視點所看到的大得多;景深長,可以表現出相當大的清晰範圍;能強調畫面的透視效果,善於誇張前景和表現景物的遠近感,這有利於增強畫面的感染力。    問題二 廣角鏡頭與其他鏡頭有何區別
  • 鏡頭失真不可怕,掌握和利用它的特性,拍出具有藝術性的獨特作品
    什麼是鏡頭失真?鏡頭失真是每個攝影師遲早都會遇到的常見問題。了解不同類型的鏡頭失真產生原理以及它們產生的光學像差可以幫助您減少在照片中出現的機率,從而更好的提升照片質量。在攝影中,有兩種類型的失真:光學失真和透視失真,兩者都會導致圖像失真變形。
  • 美術生:看完這一篇文章練就一雙透視眼就會畫透視圖了
    單點透視最常見的應用就是街道。平行筆直的街道總是在畫面上交於遙遠的一點。街邊建築和電線加強了這種縱深感。單點透視通常有聚焦的作用,因為符合人眼聚焦的習慣,單點透視更能製造出身臨其境的感受。 三點透視 由單點透視到兩點再到三點透視,我們看到的立方體的面數也由1到2再到3,三點透視實際上是由三個面來表示空間遠近關係
  • 原來繪製動畫分鏡和攝影的構圖是通的!談談鏡頭的活用
    之前筆者有文章專門講述動畫製作中,不同鏡頭景別之間,對畫面的影響,而這一次,我們要來說說,不同的(焦段)的鏡頭,對於動畫畫面構圖效果的影響;動畫分鏡的設計,其實和美術、攝影這些學科的「構圖」是有著密切的關係的,動畫分鏡設計的基礎,其實就和美術、繪畫、攝影中的「構圖」有著相當多的共通點。
  • 攝影中鏡頭焦距的長短對照片會產生哪些影響?
    其實不同焦距的鏡頭對於照片的影響主要有三點:視角(拍攝範圍)、景深效果(照片中的清晰範圍)和透視關係(近大遠小)。下面我分別從這三個方面對不同鏡頭做一個解讀。 1、標準鏡頭 所謂標準鏡頭,是指焦距長度與膠片對角線長度相等的鏡頭。
  • 攝影師眼中的佳能定焦L級鏡頭
    代表最新技術成就的第二代佳能14mm F2.8L鏡頭即EF 14mm F2.8LII USM。EF 14mm F2.8LII USM的成像質量的提高是非常顯著的,這要歸功於EF 14mm F2.8L二代在一代的基礎上大膽改革了鏡組的光學結構,14片11組鏡片中包含的2片UD超低色散鏡片和2片精密模鑄非球面鏡片,有效保證了鏡頭的色差控制和畸變控制。
  • 廣角定焦鏡頭 尼康Z 24mm F1.8 S評測
    尼克爾 Z 24mm F1.8 S鏡頭將這枚鏡頭安裝在同樣輕巧的尼康Z7上整體非常協調,僅重450g的鏡頭也不會讓用戶覺得頭重腳輕,在拍攝時能夠更好的掌握機身平衡帶來穩定的拍攝。對於一枚廣角鏡頭來說,畸變是必須要考慮的問題。筆者使用尼克爾 Z 24mm F1.8 S鏡頭拍攝了磚牆,從畫面中線條大家對於這枚鏡頭的畸變會有一個較為直觀的認識。
  • 不同焦段鏡頭分別適合拍攝什麼題材?
    1、廣角鏡頭的特點是取景範圍很大,誇張透視的效果很好,適合拍攝大場景,像拍攝風光、建築比較合適,當然有時人們也用來拍攝一些比較誇張的人像。,這個焦段的鏡頭比較適合肖像,因為用這個焦段鏡頭拍攝人臉幾乎不會產生畸變,一般情況下拍出的五官是最漂亮的,這個焦段比廣角和標準都要長,焦距長,拍攝距離就遠。
  • 女神攝影:這麼多鏡頭,總有一款能拍出這種亮色青春的感覺
    簡單訴說各種鏡頭優缺點。廣角鏡頭:視角大,可以拍攝到較大的場景,物體近大遠小,縱向物體彼此之間的距離被推遠,虛化背景的能力弱。中焦鏡頭:透視自然,和人眼所見差不多,虛化能力明顯比廣角鏡頭強。長焦鏡頭:視角最小,可以把遠處物體拉近放大,縱向物體之間的距離「被拉近」,虛化背景的能力最強。
  • 人文攝影鏡頭掃街指南
    不同的焦距會帶來不同的視角、不同的透視關係以及不同的視覺感受。在攝影的不斷發展中,紀實類題材的常用焦段主要集中在35mm、50mm。在視角上來說,35mm在拍攝人像的時候,其視角範圍可以將主體周圍的環境進行更多地記錄,起到襯託人物的作用,成為講述的故事中的重要元素。
  • 為什麼那麼多的攝影師都會有一個50mm定焦鏡頭?
    50mm定焦鏡頭價格的跨度極大,從百元至萬元不等,每個廠家還都有各自不同的品質梯度,所以這個鏡頭可以同時滿足攝影新人和攝影發燒友的拍攝定位和需求。 其次是標準化。50mm焦段的鏡頭又被稱為標準鏡頭,這名字是怎麼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