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攝影創作與攝影眼的關係

2020-12-21 月軍帶你看

論攝影創作與攝影眼的關係

一、攝影是技術還是藝術

攝影是技術還是藝術的爭論從來就沒有停止過。但做為攝影人,我們知道,攝影是一種通過器械,運用光的原理,經過鏡面成像達到創作之目的。

而這中的創作是與複製有很大不同的。複製(強調跟原來的一模一樣),又可以說為是「克隆」,克隆就是從原型中產生出同樣的複製品,它的外表及遺傳基因與原型完全相同。時至今日,「克隆」的含義已不僅僅是「無性繁殖」,凡是來自同一個祖先,無性繁殖出的一群個體,也叫「克隆」。

但攝影人的創作,絕非複製,卻是與藝術家一樣,有自己獨到的思想,獨特的觀察力,非同一般的視點,當然還有運氣及運用理論與實踐並將其「凍結」出來的本事,還有對器械的掌握與運用是否熟練,亦即技術水平高低,絕對影響攝影創作的受看度。比如,本人的作品【雁歸】,能在「今日頭條」攝影大賽中取得較好成績(兩次獲獎),這與技術(熟悉相機的光圈、快門、EV值、ISO等的各個功能)、氣候(有霾,能凸顯太陽輪廓)、時間節點(傍晚)、佔位(能拍到宮門簷角)、運氣(雁恰好飛進鏡頭裡鴨蛋黃般的落日中)等有極大關係。本作品中,雁的闖入,極大提升了作品的藝術含量,成為意趣天成佳作,受到無數拍故宮角樓影友的羨慕。因此說,攝影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是一門技術與藝術發展的共同體,極具創造性和審美性。

附圖【雁歸】:

雁歸

二、攝影理念對攝影創作的影響

攝影,要學會思考,學會看,學會捕捉……重要的是還要學會構圖。

針對攝影藝術中的構圖,著名攝影家李少白老師在授課中給我們講述了攝影構圖十要素概念:

1.主導特徵——涉及到面積(大、小),位置,背景,引導線;

破窗

(主導特徵:黑框、大面積黃綠色塊中,一隻烏鴉(剪影)站在居中的黃色破玻璃孔中,且頭部向中間,十分搶眼)

2.和諧——涉及環境、內容、色彩、比重等等;

浪花裡的垂釣

(漁民與海浪、飛濺的水滴與浪花、暖色調的天空與冷色調海水,左側礁石,右側椰樹,組成一幅和諧圖畫)

3.均衡——涉及到對稱均衡、非對稱均衡;

靜謐的措卡湖

(均衡:鏡面對稱均衡)

4.對比——涉及到明暗、大小、冷暖、輕重、剛柔、古今等等;

冰火兩重天

(對比:冷色調灰藍天空與暖色調橘黃、褐色土地,白雪與黑色陰影的明與暗對比)

5.呼應——有呼有應,方能有看點,方可產生均衡、和諧之畫面;

賽裡木湖的春天來了

(呼應:兩隻野鴨與兩個亭子、藍色調天空與藍色調水面、底部白色雪地與中間白色湖面,兩兩呼應,組成和諧、均衡畫面)

6.節奏——像豎琴,像波紋,像漣漪般,讓人想陶醉在其中;

(節奏:著名的故宮金水橋五隻眼睛,讓人迷醉)

7.重複——無數個點或線或面,同一個品種或同一個色彩或同一個形狀組合在一起,給人一種密集、壯觀、衝擊的視覺;

冬日戀歌

(重複:密集的蘆花組合在一起,極其壯觀)

8.變異——趣味的一種極佳表現手法;

(變異:石獅與石獅之間突然插入一隻醒目的手,趣味凸顯)

9.比例——佔圖片面積的比重,當然有時佔比重小的不一定不重要,相反比例小的,常常會有畫龍點「睛」,起定海神針之功效;

(比例:佔面積三分之二的天空,濃雲與色彩瑰麗的晚霞、電線及電線上歇息的眾多小鳥,十分搶眼,但下部地面上的車燈及道路分割線的反光之作用也不可忽視,它起到了亮點(車燈)與暗點(鳥)、明線(反光)與暗線(電線)的對比與呼應作用)

10.透視(空間)——透過大(小)看小(大),透過實(虛)看虛(實),透過近(遠)看遠(近),透過明(暗)看暗(明),透過地(天)看天(地)……

藍冰

(藍冰:透過近處清晰的「拱門」型冰晶及冰晶上花紋,看到遠處略虛的冰山、天上雲朵、水中虛影......給人世界之大,好像去看看)

以上,通過學習得出:要想作品上乘,看起來舒服,不失重,有新奇特,有味道……那麼將這十個要素融會貫通在作品裡就基本達到了。

三、攝影創作是記錄還是真實的「謊言」

前面說了攝影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那麼從技術層面上而言:

1、 攝影有記錄(複製)的功效。

如,全世界林林總總的著名景點,大都有一個觀景臺、最佳拍攝地。從而引的各路前往者均會留下幾張「到此一遊」 照。尤其許多廣角、中焦段,就像「複製」一樣,畫面基本雷同,沒有自己的個性,完全靠天吃飯——成為了實實在在的記錄(複製)。

2、 攝影創作有「撒謊」(變異)的功效。

對善於發現、創作的攝影大師而言,遇到世人皆知的景點,往往在「打卡」之後另闢蹊徑,運用構圖理念,帶著感情,用自己的攝影眼,不斷移動視點,巧妙組合,快速凍結,創作出不同凡響、與眾不同的作品出來。這中有將醜拍成美,將繁拍成簡,將低矮拍成高大,用變異拍出趣味,用錯位拍出讓人驚嘆的作品,讓人實實在在的感覺到「攝影是真實的謊言」!

四、攝影眼

1.何為攝影眼?

百度搜素說:攝影眼是一種能看到可拍之處的觀察能力。同一個景,經過您內心看到的,會不同於旁人看到的,把那些您內心看到的景拍出來,便是您獨到之處。

2、如何培養攝影眼

優秀的攝影眼與知識、閱歷、經驗、敏感度、想像力、聯想力等有很大關係

在攝影界,李少白老師被稱作是「拿著相機的詩人」。

「他的東西不是別人能不能拍出來,而是,別人根本想不到這樣去拍。」這就是一個大師的眼光和內心世界。

年近八十的李少白老師,在特殊年代歷經磨難,但他卻從不低頭,而是在枯燥、無奈的時間裡,用可用的時光記住了兩千餘首古今中外著名詩句。因此,腦子裡的詩與現實中的景,經過他的攝影眼的提煉,成為拿著相機做「詩」,也就不足為奇了。

那麼如何培養攝影眼呢?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① 攝影是創意,要想明確反映主題,就要運用攝影語言與創意匹配起來。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平時多學習、多閱讀各種領域的書籍,提升自己的審美理論知識及閱歷;

② 攝影是一門用光的藝術。如何用光影效果表達作品的造型藝術及讓光影為思想服務,我們拍攝時就要多觀察,多思考,多走動,運用自己所掌握的光與影的知識,獲取藝術上的升華;

③ 構圖是表現攝影作品內容的重要因素。我們應該根據構圖理念,看到美景先不要急著拿出相機按快門,而是先用眼、用心觀察所看到的一切;用移動視點方法由近而遠,由大而小,由明而暗,由深而淺等,看看光,看看影,站著、蹲著、躺著從不同位置試著去觀察、去發現,用內容與形式的關係使之達到完美的畫面。

④ 色彩對作品情感的表達在多彩世界功不可沒。多運用想像力、聯想力去看這個世界,將光影、色塊、構圖、思想合理組合,相信啟發嶄新靈感的作品必然會出現;

⑤ 多觀摩一流的攝影作品,讓自己時常受到一流作品的衝擊,在模仿中有創意。

⑥ 故宮牆上的一顆草,別人看到只是一顆草,而你看到了什麼?草上的絨毛,逆光的效果?草葉的紋理,能否開花?有何隱喻?

……這些都是有助於攝影眼能力的養成。

結束語:

攝影是走心的藝術,要帶著情感去構圖、去拍攝。

根據多年來幾十次追隨李少白老師外拍、聽講座之所見所聞,及常看李老師作品,看到他的多本畫冊,視角獨特,影響深遠。他鏡頭下的長城和紫禁城,讓世界看到中國傳統建築的恢宏與華美,讓現代人感受到中國文化底蘊的悠久與長存。感覺到會被一種情緒所感染,被那種我們熟視無睹的錯過所觸動。他那發現的眼睛,注入情感的作品,會引導你去想像畫面以外的詩意,或靜謐或熱烈,或輕鬆或遐想……引人思緒無限……

通過所學、所攝、所得,真心希望我們的眼睛能像大師一樣,我們的作品能多一些暗示性、夢幻性、抒情性、寫意性,少一些報導性、記錄性、寫實性……,多多在藝術領域發光並創造更大生產力!

張月軍

2019年6月

相關焦點

  • 「攝影眼」是怎麼練成的,3招告訴你
    | 跟著小雷學拍照 Vol.5 |哈嘍,今天又是和你一起拍照的小雷~很久很久之前(其實也沒多久),當小雷還是攝影萌新的時候,經常聽攝影圈內的人說起「攝影眼」。看到這裡蒙蔽樹下你和他,「攝影眼」是啥東東?
  • [練就攝影眼] [1] 掌握鏡頭的畸變和透視效果
    嗨嗨嗨,大家好~先說聲對不起,咱們『攝影計劃』的第10期——《童趣,對焦綜合應用實戰》要跳票了哈,實在沒辦法,重慶的冬天也是沒誰了,連續陰雨,不給一點點機會!所以今天老劉來跟大家來聊聊——如何練就一雙攝影眼。我們都知道,很多新人學攝影,老鳥都會建議從50mm的定焦鏡頭開始學起,為什麼呢?因為50mm的鏡頭視角和人的雙眼是最為接近的,也就是說你看到的和拍出來的基本一致,不會有不同(這也是50mm鏡頭被稱為標準鏡頭的原因)。
  • 攝影會拍就行了,大錯特錯!紮實的攝影理論知識是創作的基礎
    攝影需要依託照相機進行圖像的呈現,一些人認為攝影只要會操作照相機就夠了,能夠拍出清晰的圖片就行。真的如此嗎?攝影者切不可有如此心態,攝影兼具技術與藝術,需要攝影者靜下心來進行學習實踐。學習哪些理論知識?
  • 攝影的真諦,攝影的基礎知識,用攝影記錄生活中的美
    今天給大家介紹下攝影的入門技巧,如何去攝影,怎麼去攝影,這些都是攝影的重要敵方,那麼攝影主要帶給你什麼呢,第一生活中美的記錄,第二好的性格。如果說純為了自己消遣,那可以跟著自己感覺拍,但是如果想在攝影之路上進階,肯定要學習攝影知識,學習構圖,光線,色彩…然後,正確對待後期修圖。
  • 《論攝影》:一本被熱捧和誤讀的攝影「聖經」
    》產生了好奇心,想知道這位被媒體塑造為特立獨行,備受爭議,頗具傳奇色彩,被譽為「美國公眾的良心」的「知識分子女英雄」是如何論攝影的,她的《論攝影》又何以至今仍被美國和西方學術界視為攝影的「聖經」。1978年英國企鵝版   先說「熱捧」  2008年《論攝影》剛出版時,桑塔格的這個名字,對中國大多數攝影人來說,還是很陌生的
  • 攝影構圖是一門藝術,看攝影大師都是如何構圖的?
    構圖決定著攝影作品的成敗。面對「成也構圖,敗也構圖」的攝影創作,如何發揮出構圖藝術的魅力呢?攝影者可以結合國際攝影大師進行構圖元素的了解。攝影大師構圖特點:1、實現元素之間的平衡用「攝影眼」看待世界,畫面由多種元素構成,結合人的視覺習慣,構圖的過程也是將畫面元素合理安排,實現所有元素平衡的過程。
  • 這4點街頭攝影創作理念,支撐攝影師拍攝出我們印象之外的維也納
    在攝影創作上,相當多的攝影師喜歡街頭拍攝,一方面街拍的過程是充滿不確定和令人激動的,另一方面在拍攝過程中也是對攝影師觀察能力的一種鍛鍊。養成一雙「攝影眼」,形成在拍攝中敏銳觀察力,也是很多不同領域攝影師常年堅持的一種拍攝習慣。
  • 攝影藝術的本質是什麼?
    在我看來,攝影作為一種藝術,它的本質是發現美和創造美。1,攝影藝術的本質是發現美。攝影作為一門藝術,特別是作為一門視覺藝術,它的本質首先是建立在發現美的基礎上。攝影人具有一雙善於發現的攝影眼。一片樹葉,一朵花,一個背影,攝影師從平凡和普通的景象中發現美,從整體的景象中發現局部的美,從雜亂的環境中提煉出單獨的美。從拍攝人物表現人物的神韻美。這些通過鏡頭來記錄和定格的美,都是攝影藝術發現美的表現。2 ,攝影藝術的本質是創造美。
  • 李少白說——讓攝影釋放你的想像力
    作為一名攝影愛好者,是否擁有一雙「會發現」的「攝影眼」,決定了你能在攝影的路上走多遠!8月5日下午,一場由著名攝影家李少白先生主講的、題為《有一種本事叫發現》的攝影講座在武漢市總工會十五樓會議室舉行,武漢三鎮幾百位攝影愛好者和攝影記者冒著盛夏酷暑前往聽課。
  • 攝影用光在構圖中的3大體現,剪影、投影、倒影概念及運用一覽
    攝影玩的就是光線構圖。有光才有影,陰影是攝影用光在構圖中的一種表現,在攝影構圖中談陰影,說的其實還是光線。陰影的大小、性質、濃淡都與光線的性質密切相關。2、投影投影往往與畫面中的實物存在外形和布局上的聯繫,但是由於光線角度和性質的關係,投影又往往與實物之間存在一定的變化。這種既有聯繫又存在變化的構成,使得畫面元素更加的豐富,尤其是一些帶有規律性的布局,投影的變化能夠打破呆板。
  • 「不攝影」作為一種討論視覺機制的創作
    [1]出於對攝影表達的懷疑,林博彥與黃承聰開始了一部名為《兩位業餘攝影愛好者不合時宜的工具》的作品來嘗試談論攝影本體,而似乎如此談論攝影的必須行徑就是放棄用攝影製造畫面。作為一次創作,如何「不攝影」而談論攝影?林博彥與黃承聰投向了器械製造這項勞動中,並把它們連結成一系列視覺機制的原型,期冀以製造相機的中心戰術來對抗攝影表現的遺憾。
  • 當代攝影創作技法——繪畫與攝影的結合
    自始至終都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攝影在誕生之初便是以繪畫藝術的「附屬」工具而存在,後來在阿爾弗雷德·斯蒂格利茨(Alfred Stieglitz)等人的努力下才獨立成為一種表達媒介,而繪畫在攝影「刺激」下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摹寫客觀現實轉向了內心世界的主觀表達。
  • 7個角度欣賞攝影作品,培養審美能力,提高攝影技巧!
    這就是大家口中的攝影眼,而要拍出好的照片,先要知道什麼樣的場景能拍出好的照片,什麼樣的照片才是好照片,這需要對審美的日積月累,又如何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呢?首先,就是要學會欣賞。本文推薦閱讀時間:6分鐘。欣賞什麼?
  • 淺談:藝術攝影與商業攝影的關係綜述
    而一些不知所謂的商業作品甚至以譁眾取寵為嚎頭來賺取商業利潤,在作者看來,這都是攝影藝術精髓的喪失。雖然在現代社會中,商業攝影對藝術攝影有著很大的衝擊,但在商業和藝術的關係中,藝術始一終佔上風,人們的潛意識離還是認為,商業攝影師只是工匠,藝術攝影師才是藝術家。
  • 攝影小白必讀基礎知識:從畫意攝影和繪畫的關係看攝影流派發展史
    畫意攝影是世界攝影史上的一個流派,畫意攝影是攝影中的一個分類。攝影藝術起源於西方,在短短的180年的歷史中,與繪畫相比雖然年輕,但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攝影歷史的長河中,流派迭起,爭豔競秀。最早畫意攝影流派脫穎而出。
  • 攝影構圖很難嗎?我們可以從詩詞中學習構圖,讓照片更詩情畫意
    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從古詩詞中學攝影。01古詩詞VS攝影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而攝影人,與詩人靈感的來源是相通的,有存在的共性。攝影人獨特的「攝影眼」是詩人的慧眼,而手中的相機就是詩人的文筆。詩人描述的意境,在人們腦海裡形成一幅美麗壯觀的山水風光畫。而這幅畫,用攝影的角度來看,包含了多種攝影技巧手法。
  • 約翰·伯格論攝影 如何理解一張照片?
    而在攝影史上,論及對攝影的本體論之思,伯格之前有瓦爾特·本雅明的《攝影小史》,幾乎同時代的有羅蘭·巴特的《明室:攝影札記》和桑塔格的《論攝影》,後來者還可以算上他的弟子傑夫·戴爾的《此刻》。《理解一張照片:約翰·伯格論攝影》一書收錄了24篇約翰·伯格過去五十年「寫攝影」的文章精華,由英國作家傑夫·戴爾悉心編選。
  • 「繪畫死了」之後一論攝影術的發明對藝術創作思維的影響
    攝影術與繪畫同為圖像系統的組成部分,二者之間並非僅僅是簡單的取代或競爭對抗的關係,正如蘇珊.桑塔格所說:「繪畫和攝影就製作和再現形象而言並非兩種潛在的競爭性系統,它們只是達到一種經調整而合適的領域劃分就可以了。,越,3 來越多的藝術將會被設計為終將像照片那樣,這是不可避免的事。攝木對於傳統繪畫藝術的挑戰,是從約定俗成的審美趣味和創作思維開始的。
  • 當代影像藝術創作中的黑白攝影
    回看歷史,黑白攝影曾經是技術受限時代的必然選擇,而在當下,卻越來越成為攝影人藝術創作中的主觀需求。在攝影最初發明的半個多世紀裡,幾乎所有的照片都是黑白的。圍繞著黑白攝影,一時間產生了畫意攝影、自然主義攝影、攝影分離派等眾多創作手法及流派。黑白攝影藉助於攝影藝術評論的建立,和眾多藝術家的不懈努力,終於確立了攝影的藝術地位,出現了一系列優秀的攝影作品和理論著作。
  • 淺析邊關攝影的創作與發展
    提 要:具有深厚歷史底蘊的邊關文化,以其獨具特色的軍事文化符碼成為軍事攝影重要的創作來源。本文從歷史文化、內容元素、價值認同等維度對邊關攝影的創作與發展進行梳理和分析,以期為邊關攝影提升思想底蘊與視覺傳播力提供理論借鑑與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