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晚報網4月16日訊日前,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司履生致信中國科學院,公開舉報中科院院士———四川大學副校長魏於全發表在國內學術刊物《中華腫瘤雜誌》和國際學術刊物《自然·醫學》(NatureMedicine)的兩篇論文涉嫌「學術造假」。
昨日,川大面向全國媒體舉行了新聞發布會,校方和魏於全院士就此事進行解釋。抗辯雙方都希望有關部門或國內外權威專家組成答辯聽證會進行徹底調查。
川大 希望正常途徑解決
據了解,質疑早已是3年前的事情了。為何舊事重提?
年已70歲的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司履生在接受《人民日報》記者採訪時稱,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現在,國家對科技事業這麼重視,對學術腐敗的治理會更加重視……我也希望能在自己退休之前,把這個事情解決。」
對此,昨日川大校方認為,早在2003年司教授就給《中華腫瘤雜誌》和《自然·醫學》寫信反映論文有假,而當時魏於全已按編輯部的要求,對質疑進行了逐條答覆。
對質疑和答覆兩家刊物都做了不登載處理。而且早在2001年魏申報院士時,學校就收到有關部門轉來的類似投訴信,並在調查後將結果上報了有關部門。就此川大認為,司對魏的指控目前缺乏事實依據。而且魏的研究被國內外同行引用較多,成為國際腫瘤免疫治療的新方向。爭論極具專業性,希望按照學術界處理學術爭議的正常途徑來解決。
經魏於全教授正式提出,川大正考慮在適當時間就此爭議舉行一個由國內外腫瘤學和免疫學領域權威專家組成的答辯聽證會,邀請兩人陳述各自觀點和論據,由專家進行判斷。並表示,更希望上級部門來組織這次「聽證會」。
司履生 不會影響川大聲譽
昨晚,記者與曾採訪到司履生教授的華商報記者彭坤取得聯繫,想了解司教授對川大回應及魏院士說法的看法。
但未能採訪到司教授本人。
據彭坤介紹,司教授在接受採訪時稱,他與華西醫科大學還是很有感情的,特別是與老校長和一些教授,這裡面絕對沒有摻雜個人感情。他認為,質疑並不會影響到川大聲譽,而是純屬學術探討。司教授也希望有關主管部門能對這一事件進一步調查,公正裁決。
當事院士逐條「澄清」質疑
魏於全院士稱其中有個人恩怨問題,希望組成專家組進行調查
昨日,在新聞發布會上,四川大學副校長魏於全院士與媒體面對面,就《公開信》中的疑點進行了一一澄清。
焦點1
「從事偽科學」還是誤解?
司履生教授在給兩家雜誌的質疑信中,就「造假」中提出了若干質疑。司履生指出了魏於全在實驗中竟然不設立對照組,不可能進行上萬隻老鼠的大規模實驗等硬傷。
昨日,魏於全院士也拿出了大量資料及學術界人士評價一一加以反駁:沒有對照組不可能發表論文,而川大早已能支持4萬隻老鼠同時進行實驗,國內外大量科學家的研究和論文也支持了自己的觀點。
昨日,川大在新聞會上出示了《中華腫瘤雜誌》2003年給魏教授的信函,佐證了不登載是出於「討論的問題基本是方法技術,過於具體,難以取得共識。」但在信函第三段也提到「司教授對你們文章中存在的疏誤提出的意見是積極的,具有參考意義,值得歡迎……」有媒體據此提出是否文章確實存在疏漏?
「其實司履生教授之所以對自己的論文產生質疑,部分原因是雜誌刊登其論文的時候,由於排版錯誤將一個錯誤的公式印在了論文中,而司教授也沒有完全弄清楚我的論文。」魏於全教授認為學術觀點差異在於雙方的誤解和排版的錯誤。他強調,「把與自己有不同學術觀點屬於一般學術探討的問題時當做造假,這是極其不負責任的。我希望由不是川大的專家組成專家組進行聽證、調查,還我清白!」
焦點2
帶大量禮物當面「求情」?
在公開信中,司指稱在給自然雜誌寫評述性文章後,魏一連5周,從成都飛到西安,懇求其不要發表文章。每一次都帶有「大量禮物」和「很重禮物」,並稱如果把文章撤回,願意資助100萬元的科研經費。魏的夫人、親友、朋友、學生、老師也加入遊說,甚至有領導施壓。
對此,魏大叫冤枉。他稱只有兩次而非五次到西安找司溝通。其目的是消除誤會,溝通學術觀點。而川大校方也證實魏是因科研合作事宜去西安第四軍醫大學,順道拜訪了司教授。至於禮物,主要是「纏絲兔、火腿、火腿腸、燻雞、燻肉、四川泡菜等」,「我只送了一點成都的小特產,總共不到100元錢,因為司教授作為一個長輩,他也是我導師的好朋友,按中國人常情,帶點家鄉小特產也是對長輩的尊重。」魏於全院士說。
至於100萬科研經費。魏稱在兩人交流過程中,司不斷談到西部缺少科研經費,加上發現司是很想做研究的人,於是提出擬一起申請一項145萬的國家項目,共同合作的建議。「司教授聽到我的建議後很高興,但後來我發現司教授很難溝通,主要是缺少共同的科研興趣,這件事就不了了只之。沒達到預期目的也可能是司這次寫公開信發洩對我不滿的原因之一。」魏於全教授解釋道。
焦點3
是學術爭論還是個人恩怨?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魏透露了自己心中的揣測———這場軒然大波是出於個人恩怨。
「這次司教授看到我校丘小慶教授事件在媒體上炒作,於是他也想藉此機會,對我進行攻擊,於是把給中科院的公開信發送給國外的新語絲網站,不顧事實,公開對我進行中傷。」
1996年時,剛從國外回來的魏於全建立新的腫瘤生物治療實驗室,司曾親筆為其一位陳姓同學寫推薦信,並請華西醫大病理教研室老師引薦,希望魏接受。但出於研究方向的考慮,魏拒絕了。「後來別人講,司教授感覺很沒面子。」魏於全教授回憶兩人交惡的第一步。他稱其後又有幾件事情影響了兩人的關係。
《華西都市報》供稿(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