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回應副校長魏於全學術造假風波

2020-12-19 搜狐網

  海口晚報網4月16日訊日前,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司履生致信中國科學院,公開舉報中科院院士———四川大學副校長魏於全發表在國內學術刊物《中華腫瘤雜誌》和國際學術刊物《自然·醫學》(NatureMedicine)的兩篇論文涉嫌「學術造假」。

昨日,川大面向全國媒體舉行了新聞發布會,校方和魏於全院士就此事進行解釋。

  抗辯雙方都希望有關部門或國內外權威專家組成答辯聽證會進行徹底調查。

  川大 希望正常途徑解決

  據了解,質疑早已是3年前的事情了。為何舊事重提?

  年已70歲的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司履生在接受《人民日報》記者採訪時稱,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現在,國家對科技事業這麼重視,對學術腐敗的治理會更加重視……我也希望能在自己退休之前,把這個事情解決。」

  對此,昨日川大校方認為,早在2003年司教授就給《中華腫瘤雜誌》和《自然·醫學》寫信反映論文有假,而當時魏於全已按編輯部的要求,對質疑進行了逐條答覆。

  對質疑和答覆兩家刊物都做了不登載處理。而且早在2001年魏申報院士時,學校就收到有關部門轉來的類似投訴信,並在調查後將結果上報了有關部門。就此川大認為,司對魏的指控目前缺乏事實依據。而且魏的研究被國內外同行引用較多,成為國際腫瘤免疫治療的新方向。爭論極具專業性,希望按照學術界處理學術爭議的正常途徑來解決。

  經魏於全教授正式提出,川大正考慮在適當時間就此爭議舉行一個由國內外腫瘤學和免疫學領域權威專家組成的答辯聽證會,邀請兩人陳述各自觀點和論據,由專家進行判斷。並表示,更希望上級部門來組織這次「聽證會」。

  司履生 不會影響川大聲譽

  昨晚,記者與曾採訪到司履生教授的華商報記者彭坤取得聯繫,想了解司教授對川大回應及魏院士說法的看法。

  但未能採訪到司教授本人。

  據彭坤介紹,司教授在接受採訪時稱,他與華西醫科大學還是很有感情的,特別是與老校長和一些教授,這裡面絕對沒有摻雜個人感情。他認為,質疑並不會影響到川大聲譽,而是純屬學術探討。司教授也希望有關主管部門能對這一事件進一步調查,公正裁決。

  當事院士逐條「澄清」質疑

  魏於全院士稱其中有個人恩怨問題,希望組成專家組進行調查

  昨日,在新聞發布會上,四川大學副校長魏於全院士與媒體面對面,就《公開信》中的疑點進行了一一澄清。

  焦點1

  「從事偽科學」還是誤解?

  司履生教授在給兩家雜誌的質疑信中,就「造假」中提出了若干質疑。司履生指出了魏於全在實驗中竟然不設立對照組,不可能進行上萬隻老鼠的大規模實驗等硬傷。

  昨日,魏於全院士也拿出了大量資料及學術界人士評價一一加以反駁:沒有對照組不可能發表論文,而川大早已能支持4萬隻老鼠同時進行實驗,國內外大量科學家的研究和論文也支持了自己的觀點。

  昨日,川大在新聞會上出示了《中華腫瘤雜誌》2003年給魏教授的信函,佐證了不登載是出於「討論的問題基本是方法技術,過於具體,難以取得共識。」但在信函第三段也提到「司教授對你們文章中存在的疏誤提出的意見是積極的,具有參考意義,值得歡迎……」有媒體據此提出是否文章確實存在疏漏?

  「其實司履生教授之所以對自己的論文產生質疑,部分原因是雜誌刊登其論文的時候,由於排版錯誤將一個錯誤的公式印在了論文中,而司教授也沒有完全弄清楚我的論文。」魏於全教授認為學術觀點差異在於雙方的誤解和排版的錯誤。他強調,「把與自己有不同學術觀點屬於一般學術探討的問題時當做造假,這是極其不負責任的。我希望由不是川大的專家組成專家組進行聽證、調查,還我清白!」

  焦點2

  帶大量禮物當面「求情」?

  在公開信中,司指稱在給自然雜誌寫評述性文章後,魏一連5周,從成都飛到西安,懇求其不要發表文章。每一次都帶有「大量禮物」和「很重禮物」,並稱如果把文章撤回,願意資助100萬元的科研經費。魏的夫人、親友、朋友、學生、老師也加入遊說,甚至有領導施壓。

  對此,魏大叫冤枉。他稱只有兩次而非五次到西安找司溝通。其目的是消除誤會,溝通學術觀點。而川大校方也證實魏是因科研合作事宜去西安第四軍醫大學,順道拜訪了司教授。至於禮物,主要是「纏絲兔、火腿、火腿腸、燻雞、燻肉、四川泡菜等」,「我只送了一點成都的小特產,總共不到100元錢,因為司教授作為一個長輩,他也是我導師的好朋友,按中國人常情,帶點家鄉小特產也是對長輩的尊重。」魏於全院士說。

  至於100萬科研經費。魏稱在兩人交流過程中,司不斷談到西部缺少科研經費,加上發現司是很想做研究的人,於是提出擬一起申請一項145萬的國家項目,共同合作的建議。「司教授聽到我的建議後很高興,但後來我發現司教授很難溝通,主要是缺少共同的科研興趣,這件事就不了了只之。沒達到預期目的也可能是司這次寫公開信發洩對我不滿的原因之一。」魏於全教授解釋道。

  焦點3

  是學術爭論還是個人恩怨?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魏透露了自己心中的揣測———這場軒然大波是出於個人恩怨。

  「這次司教授看到我校丘小慶教授事件在媒體上炒作,於是他也想藉此機會,對我進行攻擊,於是把給中科院的公開信發送給國外的新語絲網站,不顧事實,公開對我進行中傷。」

  1996年時,剛從國外回來的魏於全建立新的腫瘤生物治療實驗室,司曾親筆為其一位陳姓同學寫推薦信,並請華西醫大病理教研室老師引薦,希望魏接受。但出於研究方向的考慮,魏拒絕了。「後來別人講,司教授感覺很沒面子。」魏於全教授回憶兩人交惡的第一步。他稱其後又有幾件事情影響了兩人的關係。

  《華西都市報》供稿(來源:新京報)

相關焦點

  • 四川大學回應院士造假事件 造假指控缺乏事實依據
    中新網4月16日電 據四川日報報導,昨日,四川大學科技處副處長田衛東約見媒體,對此前西安交通大學司履生教授向中國科學院反映該校魏於全院士「學術造假」事件作出回應。  田衛東稱,川大初步調查後認為,司履生教授信中反映的問題主要屬於不同學術觀點的爭議,司履生教授據此對魏於全教授論文作出「學術造假」的指控目前缺乏事實依據。
  • 四川大學澄清魏於全院士涉嫌論文造假事件
    一、是不同學術觀點的爭議還是「學術造假」  魏於全教授研究小組從事腫瘤治療方法的研究,開展了調動機體自身免疫系統破壞腫瘤血管的動物實驗研究。司履生教授認為魏於全教授發表的相關論文是「學術造假」。《中華腫瘤雜誌》編輯部在致魏於全教授的信函中指出:「考慮到所討論的問題基本上是方法技術,過於具體,有些一時尚難於取得共識,所以,不擬在本刊上登載這一討論」。學校尊重編輯部當時的處理意見並認為,司履生教授信中反映的問題主要是屬於不同學術觀點的爭議,司履生教授據此對魏於全教授論文作出「學術造假」的指控目前缺乏事實依據。
  • 教育部回應南開大學校長涉嫌論文造假:對學術不端行為零容忍
    在22日舉行的教育部新聞通氣會上,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對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涉嫌論文造假一事進行回應。她表示,教育部相關司局負責同志已第一時間了解相關情況,並要求涉事論文有關部屬高校按照教育部相關規定開展學術調查,同時組織專家對涉事論文和各方觀點進行研判。續梅強調,教育部對學術不端行為的態度一直非常鮮明,就是零容忍。但在相關學術調查還沒有結論之前,教育部不下任何結論。下一步,教育部將密切關注此事,並會同其他涉事單位主管部門認真嚴肅做好後續工作。
  • 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陷入學術造假風波,主動辭去院長職務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李紅良辭去武大基礎醫學院院長,述職自稱「清清白白做人」》,大體意思如下:因為前年受到同一個學校同事的舉報,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李紅良陷入了學術造假風波,直到今年才開始陸續辭去多項行政職務,最新消息是,李紅良主動辭去基礎醫學院院長職務
  • 論文造假風波起 臺灣學術陷入道德危機
    臺大前生化所教授郭明良領軍的研究團隊被爆論文造假,事件越演越烈,除了臺大校長楊泮池曾與他共同掛名的論文,也出現了多起紕漏外,媒體甚至爆出,郭明良與臺大醫學院教授嚴孟祿之間的財務往來,可能涉及論文掛名的對價關係,嚴重影學術倫理,「立委」也要求「科技部」要追回補助款、加強把關。
  • 教育部回應南開大學校長論文涉嫌造假:對零容忍
    11月22日,教育部就「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涉嫌論文造假」一事作出回應,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告訴記者,教育部已第一時間調查了解相關情況,並組織專家趕赴上海,對涉事論文及各方觀點進行研判。  近日,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被指有18篇論文涉嫌造假,論文實驗圖片也存在PS痕跡,引發輿論熱議。
  • "翟天臨學術造假"牽出北電秘聞 副校長:將統一回復
    (原標題:「翟天臨學術造假」風波牽出北電秘聞:60後院長娶90後學生,還拍了一部電影)
  • 首醫校長饒毅實名舉報學術造假?中科院涉事研究所回應
    11月29日,饒毅實名舉報裴鋼、耿美玉兩位學者學術造假的新聞成為公眾關注的一大熱點。剛剛,文匯報記者收到裴鋼課題組所在的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的回應:該中心高度重視,已經在組織人員對該論文進行初查,並將積極配合第三方權威部門的核查。同時,記者還從耿美玉所在的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獲悉,網上近期有兩次出現質疑耿美玉論文造假的信息。對此,藥物所高度重視,已組織專家進行初步核查。
  • 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紛紛陷入涉嫌學術造假風波,這個網站這麼強?
    前段時間網上熱議的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曹雪濤院士涉嫌學術造假事件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其中被質疑的少部分論文給予了及時回應,大部分論文至今沒有任何消息。而緊隨南開大學之後,北京大學又被盯上了。曹雪濤院士曾在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和免疫學系就職的美國微生物學會會員Elisabeth Bik博士在PUBPEER網站上公開質疑北京大學藥學院院長周德敏教授的6篇文章涉嫌學術造假
  • 川大副校長因舉報被查 四川高校接連出事
    原標題:川大副校長因校內不斷舉報被查 四川高校接連出事   四川大學副校長安小予近日被四川省紀委證實正在接受組織調查,這是一年來高校再次發生領導違紀事件。這些學校領導大都分管學校基建等領域的工作。隨著近年來高校快速擴張,高校基建領域已成腐敗多發高發區。
  • 臺大教授學術倫理案認定8人論文造假 校長督導不周
    新華社臺北3月30日電(記者 劉歡 吳濟海)有關臺灣大學教授涉及學術倫理案,臺灣地區科技主管部門與教育主管部門30日召開聯合記者會,公布共有8人論文經審議被認定為造假,其中臺大教授郭明良遭處分停權10年。
  • 南開校長論文涉嫌造假,身為「通訊作者」需要負責嗎?
    近日,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免疫學家曹雪濤被曝論文造假,論文實驗圖片有PS痕跡等消息在網上熱傳。根據學者伊莉莎白·比克(Elisabeth Bik)提供的線索,在最初曝出曹雪濤論文造假的國外學術交流在線平臺PubPeer上,能檢索到有上述圖像異常、作者署名包括曹雪濤的論文已超過40篇。
  • 學術造假質疑不斷,不能任其自行消散
    自今年5月起,國外學術交流在線平臺PubPeer上就陸續有人匿名發帖,質疑清華大學醫學院院長、中科院院士董晨的20多篇論文,存在一圖多用和重複使用等問題。對此,董晨於6月27日回應稱,「據初步了解,可以排除有意的學術造假……調查還在繼續中。」
  • 雲南大學回應副校長論文因捏造數據被撤銷:主動撤稿
    雲南大學回應副校長論文因捏造數據被撤銷:主動撤稿 原標題:   新華社昆明5月9日新媒體專電(記者嶽冉冉 楊靜)近日,一則「雲南大學副校長的一篇論文在著名期刊Cell Reports《細胞報告》發表兩個多月後,因部分數據捏造而被撤銷
  • 臺灣論文造假風波 「教育部長」蔣偉寧突然被證清白
    剛因「論文造假」而辭職的臺灣前「教育部長」蔣偉寧,一夜之間又重獲「清白」。據臺灣「今日新聞網」16日報導,蔣偉寧14日剛剛完成向「行政院長」江宜樺及馬英九的請辭,15日凌晨英國倫敦SAGE出版社澄清,蔣偉寧被《震動及控制期刊》(JVC)撤銷的5篇論文並非抄襲或造假,相信蔣「可能是無辜的」。
  • 南開大學校長 被曝論文造假
    近日,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被曝論文造假一事在網上熱傳,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昨日凌晨,曹雪濤院士在同行評議網站「PubPeer」發文,回應相關質詢。曹雪濤表示:截至目前,仍然對這些論文中得出的科學結論的有效性、牢靠性以及研究的可重複性,充滿信心。
  • 被舉報學術造假、女兒研究遭質疑……李紅良辭去武漢大學職務
    先是被同行舉報學術造假,隨後兩個女兒因《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研究》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引發網友質疑研究代筆。武漢大學教授李紅良近兩年來一直陷在爭議漩渦中。同時,他一直主張自己沒有問題。任期內屢次陷入學術造假漩渦,但終無定論健康時報記者查詢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官網得知,李紅良自2017年起擔任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同時也是武漢大學博士生導師、二級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
  • 524名醫生被曝學術造假 有"槍手"開始放棄SCI業務
    一場撤稿風波再次將醫學界學術造假推至風口浪尖。國內一家大型三甲醫院副主任醫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此外,隨著SCI(科學引文索引)所納入的期刊頻頻因造假撤回論文,已經讓部分「槍手」收縮戰線,選擇放棄該市場。
  • 實名舉報3人學術造假?饒毅:沒有發過,有過草稿
    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實名舉報學術造假」引發熱議——揭露學術不端,還是侵犯他人名譽權?-本報首席記者許琦敏昨天,饒毅「實名舉報學術造假」一事迅速衝上熱搜榜,一時引發熱議。從網上披露的舉報內容看,被饒毅「點名」的國內學者一共有三位。
  • 川大6779名研究生6日開學 校長寄語「勤修身重修養」
    川大6779名研究生6日開學 校長寄語「勤修身重修養」推薦閱讀   四川新聞網成都9月6日訊(記者 李楊)6日,「四川大學2012級研究生開學典禮」在川大的望江校區體育中心隆重舉行。四川大學全體校領導、院士、學生家長代表及新入學的全日制研究生等相關領導和人員參加了本次開學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