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詩詞精選十二:月下獨酌四首 其一

2020-12-05 小白讀詩詞

序:小白每日將為大家精選一篇詩詞,供詩詞愛好者學習賞閱,願我們一起對抗懶惰,將詩詞學習進行到底。

3月我們推薦的是李白專題詩集,詩集將根據內容由少到多,由易到難不斷延伸,陽春3月讓我們一起體驗詩仙的曠世奇才吧!

I:正文: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Ⅱ譯文:

提著一壺美酒在花叢間,自斟自飲無親友相伴。

只能舉杯邀請明月,對著身影成為三人。

明月當然不會喝酒,身影也只是隨著我身。

我只好和他們暫時結成酒伴,及時行樂,把我當下。

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跳舞身影零亂。

醒時一起歡樂,醉後各自分散。

我願與他們永遠結下忘掉傷情的友誼,相約在縹緲的銀河邊。

①獨酌:獨自喝酒

②邀:邀請

③將:與

④月徘徊:明月隨我來回移動

⑤及春:趁著春光明媚之時

⑥無情遊:月、影沒有知覺,不懂感情,李白與之結交,故稱「無情遊」。

⑦.相期邈(miǎo)雲漢:約定在天上相見。期:約會。邈:遙遠。雲漢:銀河。這裡指遙天仙境。「邈雲漢」一作「碧巖畔」。

Ⅲ賞析:

這首詩約於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所作,李白在長安,正處於官場失意之時。當時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實現,心情是孤寂苦悶的。但他面對黑暗現實,沒有沉淪,沒有同流合汙,而是追求自由,嚮往光明,因有此作。

原詩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詩寫詩人在月夜花下獨酌,無人親近的冷落情景。詩人運用豐富的想像,表現出由孤獨到不孤獨,再由不孤獨到孤獨的一種複雜感情。 李白仙才曠達,物我之間無所容心。此詩充分表達了他的胸襟。詩首四句為第一段,寫花、酒、人、月影。詩旨表現孤獨,卻舉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月不解飲,影徒隨身,仍歸孤獨。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從月影上發議論,點出「行樂及春」的題意。最後六句為第三段,寫詩人執意與月光和身影永結無情之遊,並相約在邈遠的天上仙境重見。全詩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現了他放浪形骸、狂蕩不羈的性格。 邀月對影,千古絕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樂,背面看,卻極度悽涼。

IV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3)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五歲時隨父遷居綿州昌明縣(今四川江油)。通詩書,喜縱橫術。25歲時離開四川,外出遊學。先寓居安陸(今湖北),繼而西入長安,求取功名。現存詩900多首,有《李太白詩集》,其中以七言歌行與七言絕句最為擅長,是唐朝最偉大的詩人之一。

相關焦點

  • 小學生古詩詞每日一首——《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月下獨酌四首(其一)[唐]李白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作品賞析】《月下獨酌四首》是唐代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這組詩共四首,以第一首流傳最廣。第一首詩寫詩人由政治失意而產生的一種孤寂憂愁的情懷。詩中把寂寞的環境渲染得十分熱鬧,不僅筆墨傳神,更重要的是表達了詩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曠達不羈的個性和情感。此詩背景是花間,道具是一壺酒,登場角色只是他自己一個人,動作是獨酌,加上「無相親」三個字,場面單調得很。
  • 月下獨酌四首 「唐」 李白
    【其一】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月下獨酌四首》是唐代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這四首詩寫詩人在月夜花下獨酌,無人親近的冷落情景。詩意表明,詩人心中愁悶,遂以月為友,對酒當歌,及時行樂。詩人運用豐富的想像,表達出由孤獨到不孤獨,再由不孤獨到孤獨的一種複雜感情。表面看來,詩人真能自得其樂,可是深處卻有無限的悽涼。
  • 「靜夜有聲」月下獨酌
    中國文化中,文字是根,成語是枝,唯有詩詞是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在《靜夜有聲》特別策劃【印象國潮】系列,這一季跟著著名主播棟棟娜娜和70位小主播讀詩詞,你還記得這些詩歌嗎?今天給大家推薦的詩詞是唐代詩人李白的《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 中華經典 李白《月下獨酌(其一)》
    來源|江蘇省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課題形成的《中華經典修身詩歌鑑賞大全》《月下獨酌》是唐代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共四首。
  •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月下獨酌四首》李白
    本文由作者豪言詩詞獨家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月下獨酌四首》(其一)李白平生非常喜歡月亮,寫了大量詠月的詩篇。從這首《月下獨酌》詩,可以看出李白對明月懷有濃厚的感情。「花間一壺酒」,時令正值春天,地點又在月下,這是飲酒的環境。花下飲酒,對於古代的知識分子來說,是一種雅興樂事,應該是賞心快意的吧?然而,「獨酌無相親」,無一知己,悶酒獨傾,真是大煞風景。
  • 【美聲詩詞】22.李白《月下獨酌》
    李白《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 李白的《月下獨酌四首》,好酒好詩來相伴
    在有些悶熱的夏夜裡,備一些冰鎮的小酒,做幾個消暑小菜,或是呼朋引伴,或是月下獨酌,或是與良人共飲,都不失為一樁樂事。既可以緩解白天工作的疲勞,也可以增進朋友或者愛侶之間的感情。古時候的文人,很多也是極愛喝酒的。要說起其中的緣由嘛,無非幾點。第一,酒能激發文人的靈感。文人大多感性,酒也屬於比較感性的,二者自然惺惺相惜。第二,酒能排遣文人的情懷。
  • 景堂習作:楷書李白組詩《月下獨酌》四首成四尺對開橫幅四個
    李白是家喻戶曉的大詩人,許多耳熟能詳的詩出自其手,《月下獨酌》就是其中一個。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對於《月下獨酌》我們往往只熟悉這個其一,對於這組詩有幾首,分別是什麼,知道的就少了。查閱資料知,李白《月下獨酌》組詩四首,其中其一,其二,其四為70字,其三60字。
  • 景堂習作:楷書李白組詩《月下獨酌》四首成四尺對開橫幅四個
    李白是家喻戶曉的大詩人,許多耳熟能詳的詩出自其手,《月下獨酌》就是其中一個。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對於《月下獨酌》我們往往只熟悉這個其一,對於這組詩有幾首,分別是什麼,知道的就少了。查閱資料知,李白《月下獨酌》組詩四首,其中其一,其二,其四為70字,其三60字。今以四尺對開橫幅形式楷書為之,每首詩寫成一幅,得四橫幅。
  • 詩詞賞析《月下獨酌》
    《月下獨酌》李白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月下獨酌》共四首,這是第一首,表現世無知音而極其孤獨寂寞的情懷,感情很強烈。全詩的感情起伏迴環,忽起忽落,這是李白抒情詩的一大特點。而貫穿全篇的則是曠世的孤獨和奇妙的想像。仔細品味,花前月下,一個人弄壺酒喝,多麼悽涼和無奈。最後還要與無情的月亮和影子永遠結交,豈不是太悲哀了嗎?
  • 小楷書李白詩《月下獨酌.其一》學習賞讀
    小楷書李白詩《月下獨酌.其一》。李白一共寫了《月下獨酌》四首,這是其中的第一首。這首詩,描寫了詩人孤獨寂寞,借酒澆愁的鬱悶心情。李白素有抱負,有才能,想幹出一番事業,但卻受到朝廷的一些奸佞小人誹謗、排擠。所以,他無法得到統治者的重用和欣賞,也常常交結不到更多的知音、好友。因此,他常有孤獨之感。這首詩本來是以飲酒賞月為主題的。但是,在那兒醉酒之後卻有著更多的鬱悶和不快。這也從側面表現了他與當時的統治者不同流合汙的一種心態。這首詩一開頭兩句: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這就首先告訴了讀者們:他比較孤獨。
  • 李白《月下獨酌》
    >李白《月下獨酌》2012-06-18 15:41:28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月下獨酌》 作者: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評析】: 原詩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詩寫詩人在月夜花下獨酌,無人親近的冷落情景。詩 人運用豐富的想像,表現出由孤獨到不孤獨,由不孤獨到孤獨,再由孤獨到不孤獨的 一種複雜感情。 
  • 李白《月下獨酌》其一賞析
    唐 · 李白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 經典詠流傳:李白《月下獨酌》
    月下獨酌四首·其一作者:李白演唱:毛不易&廖俊濤 、于魁智&李勝素 、方鸝鸝
  • 李白《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點擊上方小喇叭可收聽詩詞解讀 【唐】李白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獨酌:一個人飲酒。2.間:一作「下」,一作「前」。3.無相親:沒有親近的人。4.「舉杯」二句:我舉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飲,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說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為三人。5.既:已經。不解:不懂,不理解。三國魏嵇康《琴賦》:「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聲。」6.徒:徒然,白白的。徒:空。7.將:和,共。
  • 詩詞大會王立群點評《月下獨酌》,康震認為他的理解錯了,誰高明
    本期筆者就和大家說一說詩詞大會上,王立群和康震對同一首詩完全不同的理解,看看他們誰更高明。這首詩就是李白的《月下獨酌》,大家且看: 《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 詩詞大會王立群點評《月下獨酌》,康震認為他的理解錯了,誰高明
    這首詩就是李白的《月下獨酌》,大家且看:《月下獨酌四首.其一》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這是李白的經典作品之一,1000多年來受到了後世文人的推崇,屬於唐詩中的精品,詩詞大會曾考了不少次。事實上,王立群老師在前幾期品講《月下獨酌》時,康震老師就在現場,這次他一開始就說「如果理解成孤獨就錯了」,顯然就是在說王老師的理解是錯的。康震之所以這樣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其一生灑脫,仙氣飄飄,所以他就不應該會有孤獨落寞的情懷。
  • 一天一首古詩詞 | 李白《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詩人上場時,背景是花間,道具是一壺酒,登場角色只是他一個人,動作是獨酌,加上「無相親」三個字,場面單調得很。於是詩人忽發奇想,把天邊的明月,和月光下他的影子,拉了過來,連他自己在內,化成了三個人,舉杯共酌,冷清清的場面,就熱鬧起來了。這是「立」。可是,儘管詩人那樣盛情,「舉杯邀明月」,明月畢竟是「不解飲」的。
  • 讀李白《月下獨酌》,品味穿越千年的孤獨!
    李白不是說了嗎,「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這絕對是李白這個酒中仙自身的真實體驗,和朋友喝酒那叫一個豪氣萬丈,自己一個人喝酒就會顯得孤獨寂寥了,尤其是在清冷的月光襯託下,怎一個「獨」字了得。一個人喝酒的最高境界大概都在李白的《月下獨酌》裡了吧,反正在李白的筆下,月下獨酌的他給人一種由內而外的孤獨感。
  • 【誦讀經典】《月下獨酌》賞析
    誦讀經典詩詞,傳承華夏文明,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誦讀。今天我們要賞析的是唐代詩人李白的《月下獨酌》。《月下獨酌》原詩共四首,此為第一首。寫詩人在月夜花下獨酌,無人親近的冷落情景。詩人運用豐富的想像,表現出由孤獨到不孤獨,由不孤獨到孤獨的一種複雜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