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部全面規範紅色遺存和革命精神的省級法規出臺

2020-12-16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記者盧鵬通訊員杜昱葆報導 11月24日,沂南縣換於紅軍小學,「沂蒙新紅嫂」於愛梅在輔導「紅色小講解員」講述紅嫂故事。沂南縣換於紅軍小學多年來堅持開展「紅色小講解員」活動,傳播紅嫂等英模人物的事跡,弘揚沂蒙精神。於愛梅從教師崗位退休後,十幾年如一日,堅持義務宣講沂蒙精神。


  ●規定每年七月為紅色文化主題月,在全國首次建立重點群體開展紅色文化教育機制


  ●首次將紅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作為重要指標,納入精神文明創建考核評價體系


  □記者 趙君 報導


  本報濟南11月27日訊 「法律是剛性的,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傳承紅色基因的要求,我們會更自覺、更有保障!」今天下午,獲悉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山東省紅色文化保護傳承條例》,並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全國人大代表、臨沂北城小學校長張淑琴激動地說。


  這是全國首部全面規範紅色遺存和革命精神的省級地方性法規。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左中一評價說,《條例》具有鮮明的山東特色,也對全國具有借鑑意義。


  時間閃回到2018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接著張淑琴代表談到的讓紅色基因注入血脈代代相傳的話題,強調紅色基因就是要傳承。山東是革命老區,不僅有1600餘處不可移動、94000多件可移動革命文物,還鑄就了沂蒙精神等寶貴精神財富。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視察時,把沂蒙精神的特質高度概括為「水乳交融、生死與共」,並要求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


  山東牢記總書記囑託,出臺《關於大力弘揚沂蒙精神的意見》,建設沂蒙、膠東、渤海、魯西四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在精神層面和物質層面大力保護傳承紅色文化。


  管長遠、最有力的保護傳承,是將其上升為法律。今年初,省人大常委會啟動對紅色文化保護傳承的專項立法,在廣泛徵求意見後形成法規草案,並最終獲通過。


  突破已有立法對紅色文化單一的物質層面保護,增加精神層面傳承的法律規定,是這一省級立法的全國性首創。《條例》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紅色文化的研究闡發、展示利用、教育普及、傳播交流。《條例》創造性地將每年七月定為山東省的紅色文化主題月,並在全國首次建立重點群體開展紅色文化教育機制,要求新入職的國家工作人員到英雄烈士紀念場所舉行祭掃紀念活動,大中小學生每年在清明節、重要紀念日前後舉行同樣的活動。


  在物質層面的紅色文化資源保護上,《條例》在全國創新建立紅色文化遺存系統保護機制: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立紅色文化遺存資料庫,實行名錄管理制度,進入名錄的紅色文化遺存獲得重點保護;創設保護責任人制度,保護責任人按照紅色文化遺存的產權歸屬來確定,並壓實其保護和管理職責。


  為調動各地積極性,《條例》將紅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作為重要指標,納入精神文明創建考核評價體系。這在全國也是首創。


  糾錯熱線:0531-83122110



  轉自:大眾日報 02版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相關焦點

  • 山東省立法全面規範紅色遺存
    這部全面規範紅色遺存和革命精神的省級地方性法規,將紅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作為重要指標納入精神文明創建考核評價體系,將於明年1月1日起施行。「通過立法進一步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山東省軍區政治工作局領導介紹。
  • 兩個全國首部!這些新法律法規剛剛表決通過
    01 建立紅色文化遺存系統保護機制創設兩項保護制度《山東省紅色文化保護傳承條例》是全國首部全面規範紅色遺存和革命精神的省級地方性法規。條例對紅色文化的概念作了明確界定:本條例所稱的紅色文化,是指五四運動以來,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領導團結中國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形成的具有歷史價值、教育意義、紀念意義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該條例明確,我省將建立紅色文化遺存系統保護機制。
  • 全國美麗城鎮建設首部省級地方性法規出臺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記者從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獲悉,作為我省全面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建設「美麗中國」戰略的具體實踐,日前,《青海省高原美麗城鎮建設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出臺。據悉,該《條例》屬全國美麗城鎮建設首部省級地方性法規。
  • 全國首部規範電力事業發展全過程地方性法規出臺
    良法善治 「電定」基礎全國首部規範電力事業發展全過程地方性法規——《江蘇省電力條例》出臺5月1日,《江蘇省電力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頒布施行,成為全國首部規範電力事業發展全過程的地方性法規,將為推動江蘇經濟社會和電力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法律保障。
  • 每經14點|山西出臺全國首部規範公共場所隨地吐痰行為地方性法規;6...
    每經編輯:畢陸名1丨山西出臺全國首部規範公共場所隨地吐痰行為地方性法規據央視新聞16日消息,5月15日,山西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自2020年6月1日起施行,以達到治理公共場所隨地吐痰陋習,預防和控制傳染性疾病的傳播,提高公民公共衛生意識和文明素養,營造健康衛生的公共環境,保障公民身體健康的目的。
  • 《山東省紅色文化保護傳承條例》審議通過!規定國家工作人員新入職...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董昊騫 濟南報導11月27日,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在山東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新聞發布會獲悉,全國首部全面規範紅色遺存和革命精神的省級地方性法規《山東省紅色文化保護傳承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審議通過
  • 《吉安市紅色文化遺存保護條例》將於10月1日起施行
    吉安新聞網訊(記者潘虹莉)吉安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據調查,全市有不可移動紅色文化遺存973處、館藏可移動紅色文化遺存2236件(套),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10處、市縣級文保單位132處,一般文物點721處,全市普查登記紅色標語2419條,紅色文化遺存總體數量約佔全省四分之一,吉安是一座「沒有圍牆的紅色博物館」。
  • 今年南京擬制定修改7部法規 擬制定江蘇首部紅色文化資源保護法規
    記者從工作報告附件《南京市人大常委會2021年立法計劃》看到,南京今年擬制定修改7部法規,市人大常委會圍繞保護和傳承南京的「紅色文化」,將制定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雨花臺烈士陵園保護管理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規。問計於民,四種顏色濃縮人大立法工作法律是人民意志的體現。市人大常委會堅持問計於民,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在立法中反映社會群眾的呼聲和願望。
  • 全國首部省級地方性法規6月施行
    5月15日,山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了《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該法規是全國首部專門聚焦治理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問題的省級地方性法規,省委及省人大常委會黨組高度重視,將其確定為今年的重點立法項目。6月1日,該《規定》正式施行。
  • 廣東省首部關於地方志工作的地方性法規出臺
    該《條例》是廣東省首部關於地方志工作的地方性法規,將於7月1日開始施行。記者從會上獲悉,至2018年5月,廣東已全面完成13.4萬個自然村的歷史人文普查表填報。《條例》拓展了地方志工作範圍今年5月31日,《條例》經廣東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據介紹,該《條例》從列入立法預備項目至審議通過,實際立法過程歷時僅2年。
  • 「時事新聞」部分全國、省人大代表開展專題調研和集中視察
    12月7日至11日,省人大常委會根據代表法有關規定和全國人大要求,組織我省部分全國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和解放軍駐山東部隊的部分全國人大代表,赴臨沂、日照兩市圍繞紅色文化保護傳承進行專題調研,視察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 嘉峪關市首部文物保護地方性法規《嘉峪關市黑山巖畫保護條例》出臺
    黑山巖畫是中國北方巖畫的典型代表,具有明顯的地域特點和很強的代表性,主要分布於我市黑山的四道股形溝、紅柳溝、交河溝、石關峽口、焦蒿溝、磨子溝的陡崖峭壁上,時代從戰國延續到明代,是甘肅省目前發現的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巖畫,對研究古代西北地區民族的生產、生活、民俗、宗教文化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價值。
  • 思考|怎樣讓革命文物彰顯紅巖精神?
    以國家文物保護法律法規為指導,修訂《重慶紅巖遺址保護區管理辦法》。編制《紅巖革命文物保護傳承工程實施方案》,獲國家文物局批覆並公布實施。按照不同層級,編制國家重點文物保護規劃2個、省級文物保護規劃1個,為科學保護革命遺存提供了依據。二是堅持保護優先,注重搶救性與預防性保護並重。
  • 中國首部治理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問題省級地方性法規正式實施
    高雨晴 攝中新網太原6月1日電 (高雨晴)6月1日,《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正式實施,標誌著中國首部專門聚焦治理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問題的省級地方性法規落地。記者對落地情況進行實地探訪發現,「禁痰令」實施第一天,以省會城市太原為代表,山西全面展開大規模的宣傳活動。
  • 這個省出臺了全國首部規範隨地吐痰行為法規
    今日,山西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了《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該《規定》是全國首部專門聚焦治理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問題的省級地方性法規,自6月1日起施行。禁止隨地吐痰的公共場包括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科技館、美術館、展覽館、青(少)年活動中心、體育場(館)、影劇院等文體活動場所;各類醫療衛生、教育教學工作場所;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的辦公、生產場所;書店、超市、商場、商店、農貿市場、酒店、飯館、賓館等經營場所;歌舞廳、咖啡廳、酒吧、網吧等休閒娛樂場所;道路、機場、車站、碼頭、停車場、高速公路服務區等
  • 多地立法保護紅色文化 建議制定紅色遺產保護法
    多地立法保護紅色文化 專家建議制定紅色遺產保護法讓紅色基因生生不息代代相傳一部及時出臺的地方性法規,讓兩年前被認定為「紅色文化遺存」的龍巖臨時縣委舊址,幸運地保存了下來。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通過立法形式加大了保護紅色資源的力度。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山東濱州、江西吉安、廣東汕尾等十多個地級市通過了保護紅色資源的地方性法規。近年來,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研究室組織專題調研,赴福建龍巖、湖南湘潭、江西萍鄉等革命老區走訪調研。
  • 全國首部!山西立法規範公共場所隨地吐痰行為
    由此,該《規定》成為全國首部專門聚焦治理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問題的省級地方性法規。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不斷深入,公共場所隨地吐痰行為對公共衛生安全構成的重大危害,再次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4月底,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專門聽取了關於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立法修法工作有關情況和工作計劃的報告,這是全國人大常委會首次制定專項立法修法工作計劃,首次聽取專門領域立法工作情況的報告,對於進一步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具有重要意義。
  • 新疆首部旅遊規劃法規出臺
    近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旅遊規劃管理辦法》出臺,這是新疆首部關於旅遊規劃的法規。27日,記者從自治區旅遊局了解到,《辦法》對各級旅遊發展規劃,各類旅遊區規劃,旅遊專項規劃,以及景觀設計、活動策劃、營銷規劃、資源開發方案等做出了明確的規定。
  • 更好傳承紅色基因發揚革命精神
    新華社南寧12月5日電12月3日至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黃坤明在廣西調研時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傳承紅色基因、發揚革命精神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珍視黨領導人民在長期革命鬥爭中鑄就的寶貴精神財富,加強革命遺址遺存的保護利用,廣泛開展革命歷史和革命傳統教育
  • 全國首部公共法律服務法規《山東省公共法律服務條例》將施行
    公共法律服務是政府公共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基礎性、服務性和保障性工作。全省司法行政系統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統籌謀劃、強力推進。今年9月,我省出臺《山東省公共法律服務條例》,將於2021年1月1日施行,這是全國首部公共法律服務的省級地方性法規,標誌著我省公共法律服務工作步入法治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