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炒太熟,營養都流失了」「不要煮太熟,脆一點好吃」,這樣的話是不是很熟悉?殊不知,這樣做是有風險的,因為有些食物「半生不熟」可能會中毒。營養、好吃固然重要,但是安全更重要。大河健康報記者請教了河南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副院長黃現青教授,幫大家一起梳理出5種必須熟透才能吃的食物。□ 記者 高會芳
四季豆 在我國發生的食物中毒事件中,四季豆最為常見。黃教授說,四季豆之所以會引起食物中毒,主要是因為它含有紅細胞凝集素和皂苷。皂苷對人體消化道黏膜有強烈的刺激性,可引起出血性炎症,並能破壞紅細胞引起溶血。紅細胞凝集素具有凝血作用,能引起強烈的嘔吐。食用未熟透的四季豆1~3小時後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瀉、頭暈、乏力、精神不振等症狀。所以,平時烹飪四季豆時,一定要充分熟制,待其失去青綠色、沒有豆腥味和苦硬感時再食用。
豆漿 豆漿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劑、皂苷等物質,胰蛋白酶抑制劑會影響蛋白質的吸收,長期食用會使胰腺腫大。皂苷會刺激人體的胃腸黏膜,使人出現中毒反應。黃教授說,現在用豆漿機打豆漿的人比較多,有時候豆漿機會出現故障,導致豆漿煮不熟,如果粗心大意喝了不熟的豆漿就容易中毒。所以,打豆漿時,一定要先檢查豆漿機功能是否完好,待豆漿煮沸後再繼續煮10分鐘,確保豆漿熟透後再飲用。
海鮮 海鮮等水產品容易攜帶副溶血性弧菌、寄生蟲等,生吃海鮮容易出現嘔吐、腹瀉等中毒症狀,「醉蝦、生魚片」等不加熱烹調的海鮮要慎吃。高溫條件下可以將副溶血性弧菌、寄生蟲等殺死。為了安全起見,最好把海鮮煮熟後再食用。
雞蛋 很多人喜歡吃溏心蛋,甚至生吃雞蛋。黃教授說,吃溏心蛋或者生吃雞蛋容易感染沙門氏菌,引起急性食物中毒。沙門氏菌對熱抵抗力不強,在60℃條件下加熱15分鐘可被殺死。所以吃雞蛋最好不要「貪嫩」,一定要將雞蛋完全做熟再吃。 黃教授指出,如果特別愛吃生海鮮和生雞蛋,那麼一定要處理得當,確保無致病菌和寄生蟲後再吃。
鮮黃花菜 鮮黃花菜中含有一種秋水仙鹼的物質,它本身雖無毒,但進入人體並在組織間被氧化後,迅速生成「二秋水仙鹼」,這是一種劇毒物質,對人體胃腸道、泌尿系統具有毒性並產生強烈刺激作用,引起中毒。成年人一次吃0.1~0.2毫克秋水仙鹼(50~100克鮮黃花菜)就會引起中毒,一次攝入3~20毫克秋水仙鹼會導致死亡。
進食鮮黃花菜後,一般在4小時內出現中毒症狀,輕者口渴、喉幹、心慌、胸悶、頭痛、嘔吐、腹痛、腹瀉,重者出現血尿、血便與昏迷等。
平時吃鮮黃花菜時,要去掉長柄,用沸水焯燙,再用清水浸泡2~3小時,中間換一次水,烹飪時充分熟制。最好食用幹黃花菜,用水浸泡發脹後食用。